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旋转块体集的深埋条形锚板上限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黄茂松 余生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5-692,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旋转块体集的极限分析上限方法,该方法以由多个三角形楔块所组成的旋转块体集为基本单元,通过旋转块体集的组合来构造所求问题的运动许可速度场。首先推导了旋转块体集的内能耗散和重力做功,然后运用旋转块体集对不排水黏... 提出一种基于旋转块体集的极限分析上限方法,该方法以由多个三角形楔块所组成的旋转块体集为基本单元,通过旋转块体集的组合来构造所求问题的运动许可速度场。首先推导了旋转块体集的内能耗散和重力做功,然后运用旋转块体集对不排水黏土中深埋条形锚板的抗拔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深埋条形锚板的抗拔承载力系数上限解与锚板在土体中的埋置方位无关,均为11.42。本文上限解比极限分析有限元所得上限解更为精确,而且求解所得破坏面较极限分析有限元更为清晰直观,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分析 旋转块体 锚板 抗拔承载力 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码头地震旋转与滑动耦合运动下的残余位移简易算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汉龙 王丽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6-691,共6页
预测重力码头的地震残余位移是码头工程地震设计的关键,而码头墙后回填砂土因地震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发展水平对码头墙体运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引用液化度概念考虑超静孔隙水压力影响来修正Mononobe-Okabe拟静力法计算的动主动土压力... 预测重力码头的地震残余位移是码头工程地震设计的关键,而码头墙后回填砂土因地震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发展水平对码头墙体运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引用液化度概念考虑超静孔隙水压力影响来修正Mononobe-Okabe拟静力法计算的动主动土压力和回填土地震孔隙水产生的动水压力;同时考虑水平和竖向地震载荷,采用Steedman的旋转块体法,根据力与力矩极限平衡确定码头的滑动与旋转门槛加速度系数,分别对码头滑动先开始与倾斜先开始两工况下的耦合运动模式进行详细分析,修正码头因耦合运动影响的滑动与旋转门槛加速度系数,计算码头耦合运动下的地震残余位移计算。选用正弦脉冲的地震运动特征,应用该计算方法对码头耦合运动的残余位移的闭合解进行了推算,分析了码头残余位移随着液化度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式码头 地震 拟静力法 液化度 门槛加速度系数 旋转块体 残余旋转位移 残余滑动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大型走滑断裂系的隆升 被引量:26
3
作者 赵越 徐守礼 杨振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4,共14页
伴随大型走滑断裂系的运动,可以产生出乎预料的铅直断距。由于大型走滑断裂的运动矢量只是近水平的,沿着大型走滑断裂系发生的数百公里的走滑使得微小的铅直运动分量积累成十几公里至几十公里之巨的铅直断距,足以使中-下地壳的岩石... 伴随大型走滑断裂系的运动,可以产生出乎预料的铅直断距。由于大型走滑断裂的运动矢量只是近水平的,沿着大型走滑断裂系发生的数百公里的走滑使得微小的铅直运动分量积累成十几公里至几十公里之巨的铅直断距,足以使中-下地壳的岩石抬升出露。通常,大型走滑断裂系活动时,它的水平位移速率很大。因此,伴随它的垂直位移速率也非常可观。大型走滑断裂系复杂的几何特征和运动过程造成局部地段的隆升突出。大型走滑断裂系的运动对中国东部及邻区现今构造格局的形成和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形成、抬升、剥露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块体旋转 超高压变质岩 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思茅—普洱地区中强震群发生的构造机制 被引量:28
4
作者 虢顺民 汪洋 计凤桔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思茅—普洱地区中强震的发生,区域上受局部横向隆起构造的控制。隆起区发育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两组断裂,北北西向断裂右旋,北东东向断裂左旋,局部兼有正断层分量。两组断裂彼此交切形成棋盘格式块体构造。在区域右旋剪切力作用下,... 思茅—普洱地区中强震的发生,区域上受局部横向隆起构造的控制。隆起区发育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两组断裂,北北西向断裂右旋,北东东向断裂左旋,局部兼有正断层分量。两组断裂彼此交切形成棋盘格式块体构造。在区域右旋剪切力作用下,块体发生绕垂直轴的顺时针旋转。块本旋转时,在其顶角端产生构造闭锁,形成应变积累,引发中强震活动。多个块体旋转时,应变在多点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旋转 群发型地震 强震群 构造机制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庆-再源断裂带中段晚更新世以来的走滑活动 被引量:9
5
作者 沈晓明 李德文 +3 位作者 孙昌斌 康艳蕊 刘睿 张亚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7,共9页
鹤庆–洱源断裂带是滇西北活动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性质、特征和活动历史的研究可为区域地震活动评价和震害防御提供依据,也可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历史和方式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鹤庆–洱源断裂带中段基岩山区的室内... 鹤庆–洱源断裂带是滇西北活动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性质、特征和活动历史的研究可为区域地震活动评价和震害防御提供依据,也可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历史和方式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鹤庆–洱源断裂带中段基岩山区的室内外调查和研究,结合光释光和14C定年,初步查明该段断裂具有复杂的空间展布格局,由多条左旋走滑性质的分支断裂构成,它们共同吸收了断裂带在鹤庆盆地南端与洱源盆地北端之间的走滑分量;运动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局部地段兼具正断或逆冲性质;剖面地层断错和覆盖关系表明该段断裂在晚更新世活动强烈,现有证据表明最新活动时代约为距今2万年。结合区域构造环境,作者认为鹤庆–洱源断裂带中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是对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响应,其左旋走滑符合滇中次级块体顺时针转动模型,是块体旋转在角端的局部应变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庆–洱源断裂 晚更新世 左旋走滑 青藏高原隆升 块体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地层的磁组构特征及其沉积—构造学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霍斐斐 邵瑞琦 +6 位作者 姜南 张瑞尧 程鑫 张伟杰 卫弼天 周亚楠 吴汉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3-596,共14页
柴达木盆地沉积地层记载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构造演化信息.对该盆地路乐河地区上中生界-新生界地层系统采样,获得千余块定向岩心样品.岩石磁学研究表明样品中的磁性矿物主要为赤铁矿和磁铁矿;磁组构研究表明为初始沉积磁组构特征.磁组构... 柴达木盆地沉积地层记载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构造演化信息.对该盆地路乐河地区上中生界-新生界地层系统采样,获得千余块定向岩心样品.岩石磁学研究表明样品中的磁性矿物主要为赤铁矿和磁铁矿;磁组构研究表明为初始沉积磁组构特征.磁组构特征指示了自中侏罗统大煤沟组(J2d)至早中新统下油砂山组(N12y)7个地层单位沉积时期,古水流方向共经历了4次阶段性的变化,表明柴达木块体相应地发生了4次旋转.在中-晚侏罗世块体逆时针旋转约22°;至早白垩世,块体又顺时针旋转约65°;在65.5~32 Ma期间块体旋转方向再次改变,逆时针旋转约63°;到32~13Ma阶段块体又发生约50°的顺时针旋转.柴达木块体的旋转及其方向的转换,可能与其南的羌塘块体、拉萨块体和印度板块阶段性北向碰撞挤压紧密相关.拉张环境与挤压环境的多次转换可能与中特提斯的关闭、新特提斯的张开和闭合、高原快速隆升后其边部松弛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中-新生代 磁组构 古水流方向 块体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北低凸起构造成因演化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孝辕 黄江波 +3 位作者 杨海风 邓辉 李果营 郭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莱北低凸起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控制围区油气成藏和古近系砂体展布。结合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根据断裂体系特征、构造样式和地层厚度等,研究莱北低凸起构造演化特征,在走滑构造作用下解析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古沟谷构造样式对沉积体系的控... 莱北低凸起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控制围区油气成藏和古近系砂体展布。结合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根据断裂体系特征、构造样式和地层厚度等,研究莱北低凸起构造演化特征,在走滑构造作用下解析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古沟谷构造样式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新生代早期伸展作用控制莱北低凸起的初始隆升,始新世时期郯庐走滑断裂带活动强度加剧,剪切应力引起凸起发生扭动旋转,诱导先存边界断层发生共轭走滑;旋转运动使莱北低凸起北西侧和南东侧远离主走滑断层,造成局部伸展沉降,北东侧和南西侧发生挤压汇聚,产生垂向或水平方向调节构造,形成莱北低凸起现今的构造格局。莱北低凸起北西侧的快速沉降,引起郯庐断裂中支走滑断裂形成的古沟谷也逐渐向沉积坡折带转化,扩大东营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规模。该研究结果为莱北低凸起寻找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北低凸起 构造演化 共轭走滑断层 块体旋转 沉积坡折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限法的条形锚板抗拔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余生兵 黄茂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60-163,共4页
以极限分析上限理论为基础,利用旋转块体集的组合来构造条形锚板的运动许可速度场。分析了不排水黏土中深埋和浅埋条形锚板的抗拔承载力上限解,研究了锚板在不同埋置倾角和深度条件下的抗拔承载力和破坏面的特性,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计... 以极限分析上限理论为基础,利用旋转块体集的组合来构造条形锚板的运动许可速度场。分析了不排水黏土中深埋和浅埋条形锚板的抗拔承载力上限解,研究了锚板在不同埋置倾角和深度条件下的抗拔承载力和破坏面的特性,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排水黏土中深埋条形锚板抗拔承载力与锚板的埋置方位和锚板的粗糙度无关,但完全光滑条件下破坏面扇圆部分的半径只有完全粗糙条件下的一半;在考虑无重土情况下浅埋条形锚板的抗拔承载力系数随锚板埋深比的增大而增大,破坏面也随埋深比的增加而逐渐扩大。所得上限解与已有文献解答较为吻合,而且求解所得破坏面更为直观,能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分析 旋转块体 锚板 抗拔承载力 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