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块体化程度理论的裂隙岩体巷道顶板稳定性分级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庆发 韦才寿 +3 位作者 牛文静 陈德炎 冯春辉 范秋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01-2908,共8页
岩体完整性是进行巷道顶板稳定性分级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分级方法均是从一维角度对岩体结构进行描述,不能全面刻画出三维空间上顶板围岩的完整性。针对这一缺陷,引入裂隙岩体块体化程度理论,以块体化程度代替常规标准中表征岩体完整性... 岩体完整性是进行巷道顶板稳定性分级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分级方法均是从一维角度对岩体结构进行描述,不能全面刻画出三维空间上顶板围岩的完整性。针对这一缺陷,引入裂隙岩体块体化程度理论,以块体化程度代替常规标准中表征岩体完整性的岩体质量RQD值和节理间距两项子指标,开展裂隙岩体巷道顶板稳定性分级研究,创新形成了一种适用于裂隙岩体顶板稳定性分级的BT分级方法。以块体百分比和块体体积曲线为基本依据,构建出裂隙岩体巷道顶板围岩块体化程度的解算流程;运用AHP法对稳定性影响因素权重进行了排序,制定出稳定性分级方法与标准。以铜坑矿92号矿体裂隙岩体试验区巷道顶板结构面调查数据和岩石力学参数为基础,运用传统分级方法 RMR法和BT法分别对各试验区巷道顶板稳定性进行评价,对两种分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RMR法相比,BT法在稳定性描述、分级准确性和安全管理指导作用等方面更为优越,更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裂隙岩体巷道顶板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复杂裂隙岩体条件下的巷道顶板安全分级与管理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顶板 稳定性分级 BT分级法 块体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块体化程度确定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 被引量:16
2
作者 夏露 刘晓非 于青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91-3996,4005,共7页
表征单元体(REV,或典型单元体)的存在是应用连续介质方法研究岩体问题的前提,因此,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研究是岩体力学及岩体水力学中的一个基础问题,表征单元体的存在与否可以从不同物理参数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岩体块体化程度的角度对... 表征单元体(REV,或典型单元体)的存在是应用连续介质方法研究岩体问题的前提,因此,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研究是岩体力学及岩体水力学中的一个基础问题,表征单元体的存在与否可以从不同物理参数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岩体块体化程度的角度对其存在性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把岩体中由裂隙圈闭形成的孤立块体的总体积在岩体中所占体积百分比定义为裂隙岩体的块体化程度。介绍了GeneralBlock软件的基本分析过程,利用软件建立了三维裂隙岩体模型。根据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的裂隙分级,针对5个延展性级别、7个间距级别建立了35种岩体结构模型。利用GeneralBlock对这35种岩体进行了块体识别,分别讨论了这35种岩体结构的块体化程度随着模型范围变化的波动情况。由于所建立的岩体结构模型是随机的,对每种结构的每个研究范围进行了5次随机实现。结果表明,对所有的35种岩体,表征单元体的尺寸在4~8倍间距之间,不超过8倍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表征单元体 岩石块体 块体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延展性统计分布离散性对岩体块体化程度REV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夏露 谢娟 于青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118,共7页
表征单元体(REV)的存在是应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对岩体进行研究的前提,REV可以从岩体块体化程度的角度进行研究,裂隙大小及其统计分布是影响岩体块体化程度REV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General Block软件,建立更一般化实际... 表征单元体(REV)的存在是应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对岩体进行研究的前提,REV可以从岩体块体化程度的角度进行研究,裂隙大小及其统计分布是影响岩体块体化程度REV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General Block软件,建立更一般化实际化的模型,研究裂隙延展性统计分布的离散程度对岩体块体化程度REV的影响。分析时选取了最常用的裂隙延展性统计分布形式:正态分布。由于所建立的岩体结构模型是随机的,需要对每个随机裂隙模型进行多次实现。为节省计算量,当研究范围比较小时,对每种结构的每个研究范围进行9次随机实现。当研究范围足够大,达到REV大小的时候进行100次随机实现。为确定离散程度对表征单元体的影响,本文针对5个不同标准差进行了模拟分析(共建立了1 005个裂隙模型,分别进行了块体识别并计算其块体化程度B)。结果表明,裂隙延展性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如果其平均值一定,岩体的块体化程度随着统计分布离散程度的增加略有上升,裂隙岩体的REV值基本上由裂隙延展性统计平均值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单元体 裂隙延展性 离散程度 块体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块体化程度和云模型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级评价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和大钊 胡斌 +2 位作者 姚文敏 李立辰 李华舟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0,13,共6页
针对当前边坡稳定性分级方法不能全面刻画岩体的完整性且无法同时考虑影响因子随机性和模糊性的问题,引入了块体化程度概念,并基于云模型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露天矿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级评价方法。该方法用块体化程度从三维空间角度... 针对当前边坡稳定性分级方法不能全面刻画岩体的完整性且无法同时考虑影响因子随机性和模糊性的问题,引入了块体化程度概念,并基于云模型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露天矿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级评价方法。该方法用块体化程度从三维空间角度描述岩体的完整性;将云模型应用到稳定性分级评价的各个环节,并借助层次分析法和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手段,可以充分考虑影响因子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减小分级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边坡 稳定性分级评价 块体化程度 云模型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块体化程度评价方法的若干问题修正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庆发 牛文静 +3 位作者 郑文师 刘俊广 尹庭昌 范秋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727-3734,共8页
块体化程度是评价岩体完整性的一种新指标,能从三维角度表征岩体破碎程度,但目前该方法仍存在未充分考虑岩体切割程度及块体规模、未限定基础应用条件、块体化程度等级划分不合理等缺陷。针对上述缺陷,深入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借鉴岩体... 块体化程度是评价岩体完整性的一种新指标,能从三维角度表征岩体破碎程度,但目前该方法仍存在未充分考虑岩体切割程度及块体规模、未限定基础应用条件、块体化程度等级划分不合理等缺陷。针对上述缺陷,深入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借鉴岩体切割程度、三维块度模数、体积RQD等计算原理,限定了块体体积百分比相关概念,提出了考虑岩体完整性块度尺寸效应的块体体积综合百分比计算方法,确立了块体化程度等级及分级指标取值依据,建立了修正的块体化程度评价方法。通过对比块体化程度评价修正方法、岩土工程规范对岩体完整性的划分结果,分析了修正方法的合理性。分别以广西铜坑矿锌多金属矿体、乌东德水电工程的块体研究数据为基础,开展了修正块体化程度评价方法的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修正块体化程度评价方法计算的铜坑矿+255 m中段4~#试验区岩体块体体积百分比为11.18%,属轻度块状化岩体;乌东德水电站PD49-1平硐、PD4支硐块体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2.847%、10.168%,均属于轻度块状化岩体,岩体完整性程度为较完整级别。与现有块体化程度评价方法比较,修正方法计算的块体体积百分比能够更准确地从三维角度表征真实岩体的完整性。研究成果对精确刻画岩体三维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块体化程度评价方法 块体体积百分比 缺陷修正 岩体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矿山裂隙岩体结构均质区三维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庆发 尹庭昌 高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81-3188,共8页
针对现有岩体结构均质区划分方法应用于地下矿山时存在细节辨识能力偏弱等问题,开展地下矿山岩体结构均质区三维精确划分方法研究。以广西铜坑矿锌多金属矿体3^#矿块为例,从岩体空间结构展布特性出发,构建由确定性与随机性结构面耦合的... 针对现有岩体结构均质区划分方法应用于地下矿山时存在细节辨识能力偏弱等问题,开展地下矿山岩体结构均质区三维精确划分方法研究。以广西铜坑矿锌多金属矿体3^#矿块为例,从岩体空间结构展布特性出发,构建由确定性与随机性结构面耦合的裂隙岩体三维模型;将岩体模型正交网格离散化,并选取模型网格子区的块体化程度值为均质区划分判据;利用K-means算法衡量不同数据源(网格)的相似性,结合误差平方和(SSE)度量聚类质量;最后重构三维岩体结构均质区,形成了一种地下矿山岩体结构均质区三维划分方法。研究成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够从三维角度精确划分地下矿山岩体结构均质区,可为后续岩体质量评价及岩体离散元模拟的模型构建等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矿山 岩体结构均质区 三维划分 块体化程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