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巴喷丁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DRG中TRPV1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阎妮 栾永 李润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研究加巴喷丁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大鼠DRG中TRPV1的影响。方法使用SD雄性大鼠建立CCI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CI组,CCI+GBP组。使用行为学检测机械性痛和热痛。术后第8天,搜集DRG,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RG中TRVP1... 目的研究加巴喷丁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大鼠DRG中TRPV1的影响。方法使用SD雄性大鼠建立CCI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CI组,CCI+GBP组。使用行为学检测机械性痛和热痛。术后第8天,搜集DRG,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RG中TRVP1的表达情况。结果 CCI手术后DRG中TRPV1基因的m RNA表达显著增加,GBP能够减少CCI后DRG的TRPV1基因的m RNA表达。结论在CCI手术后,DRG中TRPV1基因的表达升高,使用GBP后,其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加巴喷丁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大鼠 TRPV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芳烷酮哌嗪类衍生物YX0611-1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玉梅 谢炜 +2 位作者 徐祥清 刘世成 盛雨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22-925,共4页
目的研究化合物YX0611-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建立CCI模型,采用Electronic von Frey法和热辐射法分别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结果 YX0611-1160 mg.kg-1组和80 mg.kg-1组单... 目的研究化合物YX0611-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建立CCI模型,采用Electronic von Frey法和热辐射法分别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结果 YX0611-1160 mg.kg-1组和80 mg.kg-1组单次给药均能明显提高大鼠的机械刺激阈值,延长大鼠热刺激潜伏期;YX0611-1 160mg.kg-1组多次给药能明显提高大鼠机械刺激阈值,延长大鼠热刺激潜伏期;YX0611-1 80 mg.kg-1组多次给药能明显提高大鼠的热刺激潜伏期。结论化合物YX0611-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烷酮哌嗪 YX0611-1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机械刺激 热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动物模型的不同制备方法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柏彤 张薇 +1 位作者 蒋一璐 蔡定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7-481,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以感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异常疼痛等,发病多样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模型是研究...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以感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异常疼痛等,发病多样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模型是研究NPP的经典模型。目前,制备CCI动物模型的方法较固定且经典,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本文通过将CCI动物模型选择与制备方法的文献结合笔者的实际操作,探讨实验性CCI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制备方法,以期对研究CCI动物模型的制备与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动物模型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感觉神经元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5
4
作者 冷玉芳 金海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是否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paraptosis)。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手术组。手术组建立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又分为术后3d、7d、14d组。实验动物以4%...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是否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paraptosis)。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手术组。手术组建立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又分为术后3d、7d、14d组。实验动物以4%多聚甲醛PBS液灌注内固定,取与坐骨神经相应的腰4~腰6节段脊髓,于2.5%戊二醛中固定,透射电镜观察左侧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并摄片。结果:电镜下,术后3d组腰4~腰6节段脊髓左侧背角浅层神经元形态学典型变化为:细胞肿胀,胞膜完整,胞浆内大量空泡,核结构基本正常,符合paraptosis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7d和14d组神经元形态变化:细胞皱缩、密度增大,核带增多及染色质浓聚贴附于核膜,符合凋亡表现。结论:坐骨神经损伤3d腰4~腰6节段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发生了parapto-sis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压迫损伤 脊髓背角 感觉神经 超微结构 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大鼠神经病理学及背根神经节P2X_3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程瑞动 屠文展 +2 位作者 操芬 程博 蒋松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66-69,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EA对CCI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及DRG 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神经组织学的影响及P2X3受体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模组、模型对照组、健侧EA组、患侧EA组,每组8只,模型对照组及EA组... 目的:观察EA对CCI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及DRG 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神经组织学的影响及P2X3受体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模组、模型对照组、健侧EA组、患侧EA组,每组8只,模型对照组及EA组结扎坐骨神经造成CCI疼痛模型。各组于术前(0天)及术后3、57、1、01、2、14天分别测量大鼠患侧足MWT和TWL,EA组于术后第8天电针"足三里"-"阳陵泉"连续7天,每天1次。术后14天对坐骨神经标本行组织学观察,采用Estebe评分方法行组织学评分,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患侧L5背根神经节中P2X3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CCI各组大鼠痛阈明显降低,出现痛觉过敏(P<0.01),而电针干预后EA组较CCI模型组痛阈明显增加(P<0.05)但仍低于假模组。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学观察无明显差异,各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EA组较模型对照组患侧DRG L5中P2X3受体表达显著减少(P<0.05),并且患侧EA组较健侧EA组减少明显。结论:电针对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的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DRG中P2X3受体的表达产生作用;患侧电针较健侧电针镇痛效果明显;电针后坐骨神经未见明显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 神经病理学 背根神经 P2X3受体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相应脊髓背角神经元K_(ATP)通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焕兵 张登文 +2 位作者 夏辉 赵邦娥 王学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机械痛觉超敏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50-350 g),随机分为两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组...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机械痛觉超敏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50-350 g),随机分为两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6只。在术前1 d、术后1、5、10、14 d分别测量各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的变化,于第14天行灌注固定,取腰段脊髓切片后行KATP通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积分光密度(IOD)值的变化。结果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大鼠自术后第5天起出现明显的机械性异常性疼痛,持续到术后14 d;而假手术组无明显痛觉过敏表现。术后14 d,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IOD值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KATP通道在脊髓背角神经元表达的改变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机械痛觉超敏的发生机制相关,KATP通道可能成为治疗这类疼痛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阳陵泉”穴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背角酪氨酸激酶B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思思 屠文展 +4 位作者 姜霞 陈温慈 胡奇妙 谷鹏鹏 蒋松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78-2881,I0009,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后,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行为学变化与脊髓背角酪氨酸激酶B(Trk B)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Trk B受体是否参与电针镇痛。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模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于术后7 d开始电针"...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后,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行为学变化与脊髓背角酪氨酸激酶B(Trk B)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Trk B受体是否参与电针镇痛。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模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于术后7 d开始电针"足三里"、"阳陵泉"穴。各组于术前及术后3、5、7、10、12、14 d分别测量患侧足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的表达,术后14 d处死大鼠取L4~6脊髓段用免疫组化检测Trk B受体表达。结果:与假模组相比,CCI模型组痛阈明显降低,电针组MWT和TWL值相对于模型组有所提高(P<0.001),且术后14 d电针组较模型组L4~6脊髓背角中Trk B受体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脊髓背角Trk B受体可能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电针可能是通过减少大鼠脊髓中Trk B受体的表达产生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TRK B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脉冲射频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模型大鼠脊髓背角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及其镇痛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江仁 冯智英 +2 位作者 李平 李红 李双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处脉冲射频(PRF)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坐骨神经PRF镇痛机制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处脉冲射频(PRF)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坐骨神经PRF镇痛机制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CCI假造模PRF假治疗组(SS组)、CCI假造模PRF治疗组(SP组)、CCI造模PRF假治疗组(CS组)和CCI造模PRF治疗组(CP组),每组10只。CCI造模成功后4d行PRF治疗,在坐骨神经结扎处行标准PRF (120s、42℃)。于CCI造模前1d (D0)及造模后1、3、5和7d (D1、D3、D5和D7)测定大鼠患侧机械缩足反射阈(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疼痛行为学测试完成后(D7)取患侧L3~5脊髓背角,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Iba-1)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S组比较,CCI造模后不同时间点CS组大鼠患侧出现足外翻、跛行、脚趾弯曲聚拢和行走时抬足等行为学表现,MWT和TWL均明显下降(P<0.01),脊髓背角Iba-1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S组比较,CP组大鼠(D5和D7)PRF后足外翻、跛行、脚趾弯曲聚拢和行走时抬足等行为学变化明显缓解,MWT和TWL值明显升高(P<0.01),脊髓背角Ib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GFAP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PRF能有效缓解CCI模型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P),坐骨神经PRF可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脊髓背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氨基-5-磷酰基戊酸酯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
9
作者 周树勤 王忱 郑镇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40-2842,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动物模型,腹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2-氨基-5-磷酰基戊酸酯(AP5)后观察腹腔用药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动物模型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Wis... 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动物模型,腹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2-氨基-5-磷酰基戊酸酯(AP5)后观察腹腔用药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动物模型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Wistar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3组,即Ⅰ组,假手术组(Sham),8只大鼠;Ⅱ组,CCI组,8只大鼠;Ⅲ组,治疗组,32只大鼠再分为4个亚组,Ⅲa组(CCI+NS),Ⅲb组[CCI+AP50.1mg/(kg·d)]、Ⅷc组(CCI+AP50.2mg/kg)、Ⅲd组(CCI+AP50.5mg/kg),每个亚组8只大鼠。48只大鼠分别于术前(0d)及术后1、3、5、7、14、21d测量每组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结果:CCI组从术后第3天开始直到本实验观察的术后第21天,MWT和TWL均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具有显著性(P<0.01);CCI加生理盐水组大鼠与CCI组大鼠的MWT和TWL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腹腔注射AP5各个剂量的CCI组在术后5~21d的MWT和TWL明显增加,与给药前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腹腔注射AP5有明显减轻大鼠CCI模型的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2-氨基-5-磷酰基戊酸酯 慢性压迫损伤 机械痛敏 热痛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减轻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司海超 司小萌 刘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究槲皮素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CCI大鼠模型,用不同浓度槲皮素干预,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ELIS... 目的探究槲皮素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CCI大鼠模型,用不同浓度槲皮素干预,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脊髓中炎性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和qRT-PCR分别检测i NOS、COX-2和Wnt3a、β-catenin的蛋白以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WT和TWL值明显下降(P<0.05),脊髓TNF-α、IL-1β,疼痛相关分子i NOS、COX-2,WNT通路Wnt3a、β-catenin蛋白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而槲皮素使模型组大鼠MWT和TWL值显著提高,TNF-α和IL-1β,i NOS和COX-2,Wnt3a和β-catenin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而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可阻断槲皮素对CCI大鼠的作用。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及其下游靶分子COX-2和i NOS的表达减轻CCI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模型大鼠肌肉中P物质及神经速激肽1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豪丽 刘春芳 +2 位作者 徐辉 姜虹 陈志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8-982,共5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疼痛阈值及肌肉中P物质(SP)及神经速激肽1受体(NK1-R)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氟比洛芬酯治疗CCI大鼠(CCI大鼠暴露并结扎右侧坐骨神经,观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疼痛阈值及肌肉中P物质(SP)及神经速激肽1受体(NK1-R)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氟比洛芬酯治疗CCI大鼠(CCI大鼠暴露并结扎右侧坐骨神经,观察记录术前及术后第3、6、9、12、15日大鼠行为学改变并测定其疼痛阈值,在术后疼痛高峰期给予氟比洛芬酯5 mg/kg尾静脉注射);B组:未经治疗CCI大鼠;C组:氟比洛芬酯治疗假手术大鼠(假手术大鼠仅暴露但不结扎坐骨神经,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5 mg/kg尾静脉注射);D组:假手术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肌肉中SP及NK1-R表达。结果术后第15日,A、B组大鼠达到疼痛高峰;A组大鼠经氟比洛芬酯治疗后疼痛阈值显著升高(P<0.05);C组大鼠给予氟比洛芬酯后疼痛阈值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SP及NK1-R的表达呈弱阳性,B组表达为强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表达均为弱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对坐骨神经CCI模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肌肉中SP及NK1-R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坐骨神经 慢性缩窄性损伤 P物质 神经速激肽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角异位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维秀 张宏 +1 位作者 李菁锦 吕国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静脉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CI)大鼠脊髓背角异位放电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和CCI-氯胺酮组。按Bennett等方法制作CCI模型,术后14d以von-Freyfilaments(vFFs)和冷水分别测定触痛和冷刺激... 目的探讨氯胺酮静脉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CI)大鼠脊髓背角异位放电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和CCI-氯胺酮组。按Bennett等方法制作CCI模型,术后14d以von-Freyfilaments(vFFs)和冷水分别测定触痛和冷刺激反应,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记录各组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WDR)神经元的异常电活动情况。结果CCI组脊髓背角WDR细胞的基础放电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对轻刷、vFFs刺激放电频率与假手术组比较分别增加276·2%、245·1%和144·5%(P<0·01);氯胺酮对CCI大鼠WDR细胞基础放电和轻刷、vFFs刺激诱发放电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异位放电是形成中枢敏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慢性坐骨神经损伤 大鼠 脊髓背角 异位放电 CCI 脊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鞘内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NMDA-2B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维秀 张宏 +1 位作者 程姝娟 杨红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连续鞘内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亚基(NR2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和氯胺酮组。按Bennett等法制作CCI模型,测von-Frey丝触痛及冷水阈值,采用原位杂... 目的:探讨氯胺酮连续鞘内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亚基(NR2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和氯胺酮组。按Bennett等法制作CCI模型,测von-Frey丝触痛及冷水阈值,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脊髓背角NR2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CCI组痛阈显著下降,冷水阈显著升高,脊髓背角有大量NR2BmRNA阳性表达(P<0.01);氯胺酮组仅出现轻度痛敏症状,NR2B 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1)。结论:NR2B 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神经损伤后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之一,氯胺酮可抑制其表达从而发挥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鞘内注射 慢性坐骨神经损伤 NR2B mRNA 原位杂交 MRNA表达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背角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MyD88、p-ER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温超 王春梅 杨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CCI)模型,探讨蛇床子素对CCI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CCI组,治疗组,每组8只。治疗组分别...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CCI)模型,探讨蛇床子素对CCI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CCI组,治疗组,每组8只。治疗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7 d鞘内注射蛇床子素(1 mg/50μL),sham组、CCI组在相同给药时间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在术后1、3、5、7、14 d检测后足机械缩足阈值(PMWT)和后足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TWL)。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DRG中MyD88和p-ERK表达。结果与sham组大鼠比较,CCI组大鼠的PMWT明显降低(P<0.01)。与CCI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术后1、3、5 d PMWT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7、14 d PMWT明显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CCI组的大鼠PTWL明显缩短(P<0.01);与CCI组比较,治疗组PTWL明显增加(P<0.01)。与sham组比较,CCI组术后14 d DRG中My D88、p-ERK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CCI组比较,治疗组术后14 d DRG中MyD88、p-ERK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蛇床子素可下调CCI大鼠DRG中MyD88的表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慢性坐骨神经压迫 大鼠 背根神经 髓样分化因子88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T细胞增殖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丹 李金龙 赵恒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对慢性坐骨神经持续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的T细胞增殖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 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用手术方法结扎坐骨神经制作疼痛模型...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对慢性坐骨神经持续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的T细胞增殖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 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用手术方法结扎坐骨神经制作疼痛模型,观察大鼠缩腿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同时分别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和刀豆蛋白A(Con-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法测定NK细胞活性和T细胞的增殖。结果:实验组大鼠出现PWL增高、T淋巴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抑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治疗能够对CCI大鼠痛敏反应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但大剂量应用会抑制NK细胞活性和T细胞增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免疫 神经性疼痛 慢性坐骨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4介导低强度运动对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小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平 王静玉 +3 位作者 许周亮 孙刚强 荀玉月 汪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2-467,共6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运动能否通过白细胞介素(IL)-4介导对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小鼠发挥镇痛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健康小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8):假手术/静坐组(SS组)、假手术/生理盐水/运动(SNE组)、假手术/抗IL-4/运... 目的探讨低强度运动能否通过白细胞介素(IL)-4介导对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小鼠发挥镇痛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健康小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8):假手术/静坐组(SS组)、假手术/生理盐水/运动(SNE组)、假手术/抗IL-4/运动(SAE组)、CCI/静坐组(CS组)、CCI/生理盐水/运动组(CNE组)、CCI/抗IL-4/运动组(CAE组)。制备CCI模型,造模后第1-15天行低强度运动,SAE组和CAE组小鼠运动前30 min腹腔注射IL-4受体拮抗剂(IL-4Ra)50μg。造模后第3(T_(1))、7(T_(2))、11(T_(3))、15(T_(4))天进行行为学测试以分析小鼠痛觉过敏的差异。造模后第15天取小鼠损伤侧坐骨神经和腰段脊髓(L_(1)~L_(6)),采用ELISA法检测IL-4、IL-1Ra、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的表达水平。结果CNE组造模后T_(3)和T_(4)时的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均高于CS组和CAE组(P<0.05);CNE组和CAE组坐骨神经和腰段脊髓的IL-4水平均高于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E组坐骨神经和腰段脊髓的IL-1Ra、IL-5水平均高于CS组和CAE组,TNF-α、IL-1β、BDNF、β-NGF水平均低于CS组和CA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运动可能通过IL-4介导对CCI小鼠产生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运动 白细胞介素-4 镇痛 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NaN/SNS2钠通道表达的变化
17
作者 魏薇 毕好生 李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目的 :观察电压门控钠通道NaN /SNS2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chronicconstric tioninjury ,CCI) 14天后的变化 ,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半定量分析CCI后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mgli... 目的 :观察电压门控钠通道NaN /SNS2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chronicconstric tioninjury ,CCI) 14天后的变化 ,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半定量分析CCI后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mglion ,DRG)钠通道NaN/SNS2转录物的变化 ,以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CI对急性分离大鼠背根神经节TTX R钠电流的影响。结果 :CCI术后 14天 ,感觉神经元特异性的TTX R钠通道转录物NaN/SNS2下调 ,与对照组相比 ,下降了大约 30 % ,TTX R钠电流密度明显减弱 ,但不影响其激活与稳态失活。其激活曲线的V1/2 分别为 - 2 6 .6 378mV、- 2 6 .6 30 6mV ,k为 6 .786 4mV、6 .732 3mV ;失活曲线的V1/2 分别为 -35 .5 84 4mV、- 37.2 188mV ,k为 8.2 792mV、8.4 6 47mV。结论 :钠通道NaN/SNS2与慢性神经痛后初级感觉神经元过度兴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背根神经 NaN/SNS2 钠通道 RT-PCR 全细胞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前扣带回皮质Yes激酶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18
作者 赵石祥 平苹 +4 位作者 李治贵 黄美金 刘明沅 孔繁一 李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80,共9页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的Yes激酶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的Yes激酶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大鼠模型,疼痛评估采用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YAP的表达变化,并观察YAP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共表达以及YAP的核定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I组大鼠术后MWT和TWL显著降低,对侧ACC区域YA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YAP核表达量增加,YAP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存在共表达,CCI组YAP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共定位数量显著增加。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后大鼠ACC区域YAP核表达与蛋白表达增多,可能在NP的发生与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前扣带回皮质 Yes激酶相关蛋白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2/3受体在大鼠眶下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莉莉 雷洁 +8 位作者 王元银 刘安东 解敏 杨晨 陈叶俊 孙辉 周健 王烈成 张志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P2X2/3受体在三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TG)神经元内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行为学观察、HE染色评价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眶下神经模型造模结果,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每组TG神经元不同时期P2X2/3的表达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P2X2/3受体在三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TG)神经元内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行为学观察、HE染色评价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眶下神经模型造模结果,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每组TG神经元不同时期P2X2/3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P2X2/3在中、小直径神经元中有阳性表达;P2X2/3的表达量在手术侧组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术后早期,P2X2/3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晚期两者无明显差异;手术对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P2X2/3表达量在术后早期无明显差异,术后晚期明显增多(P<0.05)。结论TG神经元中P2X2/3参与了TN的诱发、痛觉传递过程,其中P2X2主要参与急性痛或炎性痛,而P2X3对急性痛及痛疼的维持都起重要作用;手术侧的痛觉神经传导对对侧TG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慢性压迫损伤 三叉神经 P2X2受体 P2X3受体 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的实验性痛定量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盼 徐晓丽 +4 位作者 黄蓉 王晓琳 邓晨 雷战军 李学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对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疼痛行为进行定量检测,探索周围神经电损伤后出现的感觉功能障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电损伤65 V、75 V、100 V、125 V、150 V和坐骨神经慢性压榨(CCI)组,共7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 目的:对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疼痛行为进行定量检测,探索周围神经电损伤后出现的感觉功能障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电损伤65 V、75 V、100 V、125 V、150 V和坐骨神经慢性压榨(CCI)组,共7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2、4周对大鼠后足进行热痛敏和机械痛敏定量检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65 V和75 V组表现出明显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减小,125 V组1周时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减小,而2周和4周时则明显增大。150 V组1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无明显变化,2周和4周时明显增大。100 V、125 V和150 V均表现为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CCI组不论机械还是热刺激,其缩足反射阈值均减小。结论:坐骨神经电损伤可引起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和热痛阈值的改变,其中较低电压损伤组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减小,而较高电压组大鼠机械刺激阈值和热刺激阈值反而增高,说明较高电压可能导致坐骨神经的感觉传导功能完全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损伤 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 机械缩足反射阈值 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