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疗体会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淼清 王永飚 +3 位作者 李仲荣 赵一鸣 林进汉 刘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76-77,共2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zit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本文分析本院1999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45例NEC患儿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诊治和预防策略。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治疗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因与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吕志宝 盛庆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52-355,共4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导致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的早期识别及严重程度的判断较为困难。随着分子医学研究的进展,采用组学数据分析技术等新的研究手段可以更全面、精准地研究NEC的发病机制,寻找更为理想的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导致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的早期识别及严重程度的判断较为困难。随着分子医学研究的进展,采用组学数据分析技术等新的研究手段可以更全面、精准地研究NEC的发病机制,寻找更为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单独应用某个指标常常很难在疾病早期准确预测肠坏死,而多种指标联合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手术时机。另外,采取母乳喂养等多种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NEC的发病率。本文旨在针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前期预防策略及分子医学研究进展进行浅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病因学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预防和控制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治疗 基因组学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诊治分析
3
作者 王伊宁 齐鸿燕 +2 位作者 王燕妮 刘婷婷 王冠男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坏死性筋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以提高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作者收治34例坏死性筋膜炎患儿,根据症状、体征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按病情给予全身抗感染、营养支持、局部切开... 目的分析小儿坏死性筋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以提高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作者收治34例坏死性筋膜炎患儿,根据症状、体征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按病情给予全身抗感染、营养支持、局部切开引流术,对大面积皮肤坏死者采取游离皮片移植术等综合治疗方法,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34例患儿中,22例诊断为轻度,完全治愈;12例为重度,其中10例治愈,死亡2例,5例存在功能障碍。结论坏死性筋膜炎患儿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后好于晚期者,治疗上应采取局部手术和全身支持、抗感染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炎 坏死性/诊断 筋膜炎 坏死性/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膜分离血浆置换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舸 冯剑 +1 位作者 徐秋萍 黄海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二次膜分离血浆置换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9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次膜分离血浆置换的方法进行去脂治疗。比较二次膜分离血浆置换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甘油三酯浓度、A... 目的:探讨二次膜分离血浆置换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9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次膜分离血浆置换的方法进行去脂治疗。比较二次膜分离血浆置换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甘油三酯浓度、APACHE评分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二次膜分离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从治疗前的(83.48±12.54)mmol/L下降到治疗后的(4.09±0.65)mmol/L(P<0.01),APACHE评分从治疗前的12.2±2.3下降到治疗后的6.2±1.3(P<0.0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二次膜分离血浆置换方法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治疗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治疗 血浆置换/方法 甘油三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的防治 被引量:6
5
作者 施诚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48-351,共4页
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s disease 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是先天性巨结肠较为严重的一种合并症,其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不一,轻者仅出现轻度腹胀,严重者则可发生严重感染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本文将围绕近年来HAEC的治... 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s disease 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是先天性巨结肠较为严重的一种合并症,其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不一,轻者仅出现轻度腹胀,严重者则可发生严重感染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本文将围绕近年来HAEC的治疗方案和病因学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做一评述,为进一步规范HAEC的诊治流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并发症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病因学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预防和控制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经口进食对小儿轻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影响
6
作者 刁维 何凤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31-63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进食对小儿轻症急性胰腺炎(pediatric mild acute pancreatitis,PMAP)的疗效影响。方法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36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n=16)与研究组(n=20)。对照组按照传统治疗方案治疗(常规禁...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进食对小儿轻症急性胰腺炎(pediatric mild acute pancreatitis,PMAP)的疗效影响。方法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36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n=16)与研究组(n=20)。对照组按照传统治疗方案治疗(常规禁食1~7 d,再根据腹痛症状、饥饿感、不良体征、血胰淀粉酶和脂肪酶变化特征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决定经口进食时机);研究组早期开始经口进食清淡、流质、无脂饮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第4天、第7天的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及CRP均明显降低,第1天、第4天、第7天上述三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3天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但整体呈好转趋势。是否经口进食与腹痛没有相关性。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1.63±2.00)d和(9.90±1.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两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禁食方案,MAP患者早期经口进食可能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不加重炎症、腹痛的程度,以及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膳食疗法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治疗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