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时机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郑泽兵 刘远梅 +5 位作者 张帆 金祝 毛羽晨 高明娟 汤成艳 王绘楠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61-367,共7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指导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13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非手术组33例...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指导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13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非手术组33例,手术组47例,对照组3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三组患儿起病后1h、6h、12h血清PCT、IL-6、CRP浓度,对可能影响治疗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ROC曲线评价PCT、IL-6、CRP三者对手术时机选择的作用。结果三组患儿胎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手术组胎龄最低,其后依次为非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出生体重显著低于非手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手术组与对照组出生体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性别比例、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主要为低血糖、新生儿肺炎、低体重及窒息,三组间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确诊时血清PCT、IL-6、CRP水平,手术组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同一监测时点组内,Bell分期从Ⅰ到Ⅲ期血清PCT、IL-6、CRP水平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同一Bell分期组内,发病后1h、6h、12h血清PCT、IL-6、CRP水平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Bell分期与检测时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其中PCT、IL-6、CRP最高值均出现在发病后12h组内Bell分期为Ⅲ期的亚组中,最低值均出现在发病后1h组内Bell分期为Ⅰ期的亚组中。发病后6h血清PCT(OR=2.612,95%CI:1.725~4.781)、发病后6h血清IL-6(OR=1.896,95%CI:1.439~3.234)及发病后12h血清CRP(OR=1.330,95%CI:1.004~2.314)水平是NEC患儿是否选择手术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PCT6h、IL-66h、CRP12h三个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5%CI:0.768~0.934)、0.89(95%CI:0.803~0.967)、0.73(95%CI:0.652~0.806)。考虑到手术指征的严谨性,每项检查结果需结合95%医学参考值范围,因此最佳临界点分别为0.62(0.38~0.86)ng/mL、145.85(137.70~154.01)pg/mL、8.35(7.27~9.43)mg/L。结论PCT、IL-6、CRP水平对NEC手术时机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但NEC患儿是否需要外科手术干预还应结合上述指标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外科学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病因学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狭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夏仁鹏 邹婵娟 +6 位作者 赵凡 马体栋 肖咏 彭琨 许光 李碧香 周崇高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肠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NEC肠狭窄患儿(肠狭窄组)及同期收治的无肠狭窄NEC患儿(无肠狭窄组)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肠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NEC肠狭窄患儿(肠狭窄组)及同期收治的无肠狭窄NEC患儿(无肠狭窄组)的临床资料。统计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产方式、呼吸机使用情况、喂养情况、血液制品输注情况、检验及检查结果、预后等;同时收集母亲受孕方式,孕期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母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是否使用激素等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2例NEC患儿,其中肠狭窄组65例,无肠狭窄组67例。两组在一般情况、母亲受孕方式、母孕期情况、是否手术以及检查结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狭窄组患儿起病日龄[8.0(6.0,14.0)d]大于无肠狭窄组[5.0(3.0,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0.486);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g/L)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283、0.632)。肠狭窄组C反应蛋白[(71.54±39.14)mg/L]高于无肠狭窄组[(48.95±49.61)mg/L],P=0.004;降钙素原[(11.91±14.60)ng/mL]高于无肠狭窄组[(6.14±8.38)ng/mL],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日龄[OR值=1.115、95%CI(1.035~1.200)]、C反应蛋白[OR值=1.014,95%CI(1.005~1.024)]及降钙素原[OR值=1.039,95%CI(1.001~1.078)]是NEC肠狭窄相关因素。结论新生儿一般情况、母亲受孕方式、母孕期因素及是否手术与NEC肠狭窄无相关性。NEC起病日龄越大,发生肠狭窄的可能性越大;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是NEC肠狭窄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诊断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外科学 缩窄 病理性 手术后并发症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干预指征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杜京斌 陈永卫 +3 位作者 郭卫红 侯大为 黄金狮 李樱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干预方案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预后的影响,并初步制定NEC的手术干预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340例NEC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本院NEC手术指征...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干预方案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预后的影响,并初步制定NEC的手术干预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340例NEC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本院NEC手术指征变化情况分为前期组(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仅有绝对手术指征)和后期组(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绝对手术指征的基础上添加相对手术指征),同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及Bell分期将前期组、后期组分别拆分出不同的亚组,并比较手术指征变化前后的患儿手术率、存活率差异。结果340例患儿中前期组共96例,后期组共244例。前期组手术率为17.7%,后期组手术率为2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期组总存活率为75.0%,后期组为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期组中手术组存活率为47.1%,后期组中手术组存活率为74.5%,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后期组BellⅡ期的手术率较前期组大幅度提高(P<0.05);而BellⅢ期的手术率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指征变化后BellⅡ、Ⅲ期的手术存活率未见明显提高(P>0.05)。结论除存在气腹、完全性肠梗阻、超声检查下肠坏死等绝对手术指征外,新生儿科医师应在NEC早期密切观察病情的进展,提高临床综合判断能力,对手术指征进行个体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外科学 婴儿 新生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汪健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01-305,共5页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最具破坏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NEC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单一或多组学研究可能有助于NEC的预测与早期诊断,肠道超声在...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最具破坏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NEC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单一或多组学研究可能有助于NEC的预测与早期诊断,肠道超声在提高NEC的诊断准确性方面显示出新希望;强调要重视NEC小肠造瘘术后的营养支持;羊水干细胞(amniotic fluid-derived stem cells,AFSCs)治疗有望成为预防新生儿NEC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诊断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外科学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膳食疗法 代谢组学 超声检查 羊水干细胞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从Bell分期解读到手术指征的把握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志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06-309,共4页
近几十年来,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逐渐成为新生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常很难在患病早期被识别和确诊。如何根据该病的特殊发展进程制定对应的治疗策略,是值... 近几十年来,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逐渐成为新生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常很难在患病早期被识别和确诊。如何根据该病的特殊发展进程制定对应的治疗策略,是值得临床关注的问题。Bell分期根据患儿临床指标及腹部X线平片对NEC的进展程度进行分期,并制定相应治疗策略。本文对NEC Bell分期进行解读,并探讨临床医生应如何将临床经验与Bell分期结合起来判断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和把握NEC的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诊断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外科学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广泛坏死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苏朋俊 张志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广泛坏死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totalis,NEC-T)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全肠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2例于手术中证实的NEC-T早产儿临床资... 目的分析早产儿广泛坏死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totalis,NEC-T)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全肠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2例于手术中证实的NEC-T早产儿临床资料,设为NEC-T组;收集同期收治的644例非广泛坏死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o-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totalis,NEC-nonT)早产儿临床资料,设为NEC-nonT组,其中362例采取手术治疗,为NEC-nonT手术组。总结NEC-T组早产儿临床特点,并与NEC-nonT手术组患儿比较,分析手术患儿发生全肠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42例NEC-T患儿占同时期NEC收治总人数的6.1%(42/686)。与NEC-nonT组相比,NEC-T组患儿出生体质量较低[(1501±740)g比1709±1102)g],窒息发生率较高[76.2%(32/42)比25%(161/644)],发病年龄较小[(7.8±7.6)d比(14.6±13.4)d],发病至手术的时间较短[(6.6±6.5)d比(30.4±24.4)d],BellⅢ期患儿所占比率较高[85.7%(36/42)比62.7%(404/644)],发病后休克的发生率较高[76.2%(32/42)比36.6%(236/644)],死亡率较高[100%(42/42)比6.6%(32/6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NEC需术中判定是否存在全肠坏死,遂将NEC-T组与NEC-nonT手术组进行比较,分析NEC全肠坏死相关因素,结果显示,NEC-T组急性期严重肠壁下积气[52.4%(22/42)比21.0%(76/362)]、低血压[69.0%(29/42)比40.3%(146/362)]、气腹[66.7%(28/42)比40.3%(176/362)]、低钠血症[85.7%(36/42)比51.4%(186/362)]、腹壁红斑[88.1%(37/42)比18.2%(66/362)]及血小板减少症[85.7%(36/42)比15.5%(56/362)]的人数比例均明显高于NEC-nonT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壁红斑、严重肠壁下积气、低钠血症、血小板减少症是NEC-T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手术患儿NEC-T评分达到3分时,预测NEC-T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68%;达到5分时,预测NEC-T的敏感性为54%,特异性为98%。结论NEC-T早产儿临床症状重,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对于存在NEC-T相关因素的新生儿,需要密切观察,科学分析,尽早干预,以降低NEC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诊断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外科学 广泛坏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治疗结果 婴儿 早产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亚 王峥嵘 +2 位作者 刘琴 张薇薇 任红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肠壁形态、血流分布及肠道蠕动的腹部超声声像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对于NEC手术决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收治的NEC患儿临床...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肠壁形态、血流分布及肠道蠕动的腹部超声声像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对于NEC手术决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收治的NEC患儿临床资料以及超声声像图,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超声声像特征。结果共收治NEC患儿45例,其中保守治疗30例,为保守治疗组;手术治疗15例,为手术治疗组。两组超声声像图比较,手术治疗组肠壁变薄[(53.3%(8/15)比0%]、肠壁分层消失[100%(15/15)比16.7%(5/30)]、肠壁血流信号消失[73.3%(11/15)比0%]、肠管蠕动消失[93.3%(14/15)比33.3%(10/30)]、肠管扩张[46.7%(7/15)比3.3%(1/30)]、透声差的积液[80%(12/15)比0%]发生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肠壁增厚[86.7%(13/15)比60%(18/30)]、肠壁积气[73.3%(11/15)比70%(21/30)]、肠壁血流信号丰富[20%(3/15)比13.3%(4/30)]、肠管狭窄[20%(3/15)比0%]、门脉积气[13.3%(2/15)比20%(6/30)]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指导NEC手术决策上,超声检查发现透声差的积液(Kappa值=0.69,P<0.001)、肠壁血流信号消失(Kappa值=0.62,P=0.01)两项指征与诊断性腹腔穿刺的结论有较好的一致性。对超声征象进行两两组合发现,肠管蠕动消失与肠壁分层消失组合用于预测NEC手术时机,可获得较高的敏感度(93.3%)和特异度(93.3%)。结论对肠道进行形态、血流分布、肠蠕动特点和肠道外间接征象的综合超声分析,有利于早期识别NEC危重症,可为手术时机的判断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诊断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外科学 超声检查 婴儿 新生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穿孔与肠未穿孔患儿术后结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韩金宝 余梦楠 +4 位作者 刘钢 李广 曹剑英 段炼 黄柳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30-534,共5页
目的对比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肠穿孔与肠未穿孔患儿手术治疗后转归情况,为NEC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 目的对比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肠穿孔与肠未穿孔患儿手术治疗后转归情况,为NEC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新生儿外科收治的237例经手术治疗的NEC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肠穿孔分为肠未穿孔组(172例)与肠穿孔组(65例),收集两组患儿术中所见坏死肠管长度、手术后实施肠内及肠外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NICU入住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NEC肠未穿孔组172例中,治愈124例(124/172,72.1%),死亡48例(48/172,27.9%);肠穿孔组65例中,治愈48例(48/65,73.8%),死亡17例(17/65,26.2%)。两组术中所见坏死肠管长度以及术后肠外营养时间、肠内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NICU入住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ell分期为ⅢA与ⅢB期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1,P=0.030)。结论NEC肠未穿孔的患儿可能存在更多肠管坏死,术后并发症多,康复时间长。建议对于NEC肠未穿孔患儿,可根据患儿临床实际情况探讨更合适的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诊断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外科学 肠穿孔 治疗结果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造瘘术后造口高流量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林土连 吴强 +3 位作者 彭艳芬 吕俊健 何秋明 钟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小肠造瘘术后造口高流量腹泻(high-output stoma,HOS)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7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监护室收治的NEC小肠造瘘术后患...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小肠造瘘术后造口高流量腹泻(high-output stoma,HOS)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7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监护室收治的NEC小肠造瘘术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造瘘术后是否出现HOS分为腹泻组及非腹泻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手术及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EC患儿小肠造瘘术后发生HOS的相关因素。结果76例NEC患儿中,有25例(32.9%)发生HOS。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出生胎龄、手术时矫正胎龄及体重、术前需呼吸支持、分期与分型以及造瘘近端小肠剩余长度是NEC患儿肠造瘘术后发生HOS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造瘘近端小肠剩余长度(OR=1.220,95%CI:1.108~1.343)是NEC患儿术后发生HOS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经造瘘近端小肠剩余长度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49~1.000,P<0.05),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74%;近端剩余小肠长度为86.5 cm时,预测NEC小肠造瘘术后发生HOS的灵敏度为84%,特异度为96%,提示造瘘近端小肠剩余长度对NEC小肠造瘘术后造口HOS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意义。结论NEC小肠造瘘术后容易发生造口HOS,近端小肠剩余肠管长度是发生造口HOS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指标对造口HOS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外科学 肠造口术 腹泻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焰平 汪胡根 +2 位作者 汪祺 程翠平 李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6-71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介入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SABP)的临床价值。方法 SABP及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有重症发展倾向患者26例,入院48 h内即行内镜介入治疗;观察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以及血清酶学指标恢复时间,以及内镜下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介入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SABP)的临床价值。方法 SABP及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有重症发展倾向患者26例,入院48 h内即行内镜介入治疗;观察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以及血清酶学指标恢复时间,以及内镜下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早期内镜治疗成功率92.3%,患者平均腹痛缓解时间、血常规、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降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7%,全部患者死亡率11.5%。结论早期内镜治疗SABP是安全有效的,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外科学 胃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