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糙米加湿调质均质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南景富 贾富国 白士刚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9-162,共4页
以含水量12.5%的糙米为原料,将糙米加湿调质到不同含水量,并取不同均质时间糙米样品做磨米加工试验,检测精米率、碎米和精裂纹米率、功耗。研究证实,糙米加湿后完全均质时间在400min以后,且可以避免加湿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裂纹,而且可以... 以含水量12.5%的糙米为原料,将糙米加湿调质到不同含水量,并取不同均质时间糙米样品做磨米加工试验,检测精米率、碎米和精裂纹米率、功耗。研究证实,糙米加湿后完全均质时间在400min以后,且可以避免加湿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裂纹,而且可以降低磨米能耗、增加出米率、提高大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学 糙米 试验 加湿调 均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均质技术对低熔点玻璃粉的细化及烧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念椿 熊俊军 丁恩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55-859,共5页
利用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低熔点玻璃粉水分散液的防沉剂,用高压均质机对玻璃粉进行细化处理,使其粒度减小.探讨了不同高压均质时间对玻璃粉的粒度大小和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压强下(50 MPa),高压均质时间越长则玻璃粉粒... 利用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低熔点玻璃粉水分散液的防沉剂,用高压均质机对玻璃粉进行细化处理,使其粒度减小.探讨了不同高压均质时间对玻璃粉的粒度大小和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压强下(50 MPa),高压均质时间越长则玻璃粉粒度越小、粒度分布范围越窄,其软化温度和烧结温度也越低.因此可以利用高压均质技术来降低玻璃粉的粒度,从而降低玻璃粉的软化温度和烧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粉 均质时间 烧结性能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文学的“历史时间”变奏——《狂人日记》与《希望》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霍士富 王晶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3-199,共7页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即已表明"希望是在于将来"的"历史时间"观,到"人与时"后,更是一语道破:"将来好的,跟我前去。"可是,行进到《野草·希望》中时,"我"对时间的认知意识则将目...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即已表明"希望是在于将来"的"历史时间"观,到"人与时"后,更是一语道破:"将来好的,跟我前去。"可是,行进到《野草·希望》中时,"我"对时间的认知意识则将目光转向"过去",变为"希望"潜伏于"充实的过去"。此后便通过一系列"哀悼"散文,将"希望"的目光完全转向"记忆"中的"猛士"身上。从"狂人"喊出"救救孩子",经"夏瑜"式的虚构"身外的青春",到悼念在暗夜中英勇牺牲的"青年",鲁迅文学从未中止过对"身外青春"的探寻。但文本中的"人物"经常伴随着"死亡"情结或心理上的绝望,由此反激出一种死后之生或绝望中的抗争,最终完成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悲剧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死者”的希望 均质时间 悲剧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铁尾矿为调质剂改善高炉渣成纤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洪陆阔 孙彩娇 +2 位作者 武兵强 齐渊洪 程相魁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9-212,共4页
为了改善高炉渣的成纤性能,采用FactSage热力学模拟和试验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以铁尾矿为调质剂,对调质渣黏度及均质化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铁尾矿的加入,调质渣由短渣特性转变为长渣特性,调质渣黏度系数升高,适宜的成纤... 为了改善高炉渣的成纤性能,采用FactSage热力学模拟和试验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以铁尾矿为调质剂,对调质渣黏度及均质化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铁尾矿的加入,调质渣由短渣特性转变为长渣特性,调质渣黏度系数升高,适宜的成纤温度范围变大,但熔化性温度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高炉渣制取矿渣纤维过程中掺加3%~15%的铁尾矿既有利于改善高炉渣的成纤性能,为优化高炉渣制备矿渣纤维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同时还能开辟铁尾矿资源化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铁尾矿 黏度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heat transfer space non-uniformity of combustion chamber components on in-cylinder soot emission formation in diesel engine
5
作者 吕继组 白敏丽 +1 位作者 李晓杰 周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271-278,共8页
Combustion chamber components (cylinder head, cylinder liner, piston assembly and oil film) are treated as a coupled body.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at transfer of the coupled body, a ... Combustion chamber components (cylinder head, cylinder liner, piston assembly and oil film) are treated as a coupled body.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at transfer of the coupled body, a coupled three-dimensional calculation model for the in-cylinder working process and the combustion chamber components was built with domain decomposition and boundary coupling method, in which the coupled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in-cylindcr working process and the combustion chamber components was adopted. The simulation was applied in the influence investigation of the space non-uniformity in heat transfer among combustion chamber components on the generation of in-cylinder emis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ce non-uniformity in heat transfer among the combustion chamber components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generation of in-cylinder NOx emissions. The heat transfer space non-uniformity of combustion chamber components has little effect on soot formation, and far less effect on soot formation than on NOx. Under two situations of different wal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the soot in cylinder is different by 1.3% when exhaust valves are op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transfer space non-uniformity soot emission IN-CYLINDER DIES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