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水率与时间关系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蒋明 宋富霞 吴行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5-67,共3页
对油藏条件作不同假设,可以建立不同数学模型,对一些油藏开发经验公式进行理论证明,并探讨其适用条件。建立了已见水油藏含水率与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假设条件为:①总容积不变,只包含油、水两相流体;②产水递增率与产油量递减率... 对油藏条件作不同假设,可以建立不同数学模型,对一些油藏开发经验公式进行理论证明,并探讨其适用条件。建立了已见水油藏含水率与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假设条件为:①总容积不变,只包含油、水两相流体;②产水递增率与产油量递减率之和为经验常数;③平均含水饱和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用该模型对相对渗透率比值与饱和度的经验关系式进行理论推导,由于油和水的粘度只是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函数,不随其饱和度而变化,因此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其比值是常数。据此认为,相对渗透率比值与饱和度的经验关系式适用条件为:油、水两相同时渗流,产量递减不明显,产油量递减率与产水递增率之和为常数。用含水率与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预测二连阿南油田的综合含水率,在油田全面含水稳定生产的情况下,预测的含水率与实际数据符合较好。图2参5(陈志宏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 时间关系 数学模型 建模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异养菌产率系数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周雪飞 顾国维 张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93-495,共3页
采用间歇活性污泥法和呼吸计量法测定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异养菌产率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活性污泥法测定结果受试验控制条件特别是污泥有机负荷的影响非常大,且试验周期比较长;人工配水条件下,呼吸计量法测定异氧菌产率系数(YH)在0.7... 采用间歇活性污泥法和呼吸计量法测定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异养菌产率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活性污泥法测定结果受试验控制条件特别是污泥有机负荷的影响非常大,且试验周期比较长;人工配水条件下,呼吸计量法测定异氧菌产率系数(YH)在0.71以上,比活性污泥数学模型推荐值高,其结果与底物性质有关,该方法准确性高,重现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异养菌产系数 间歇活性污泥法 呼吸计量法 耗氧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煤含水率对CH_(4)吸附/解吸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平 刘延保 张遵国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为了研究水分对煤体吸附/解吸CH_(4)特性的影响,利用煤层瓦斯吸附解吸变形动态测试装置,开展了含水率为0、0.83%、1.52%、2.68%条件下块煤吸附/解吸CH_(4)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对煤体吸附/解吸CH_(4)影响显著,水分有助于煤体解吸CH_(... 为了研究水分对煤体吸附/解吸CH_(4)特性的影响,利用煤层瓦斯吸附解吸变形动态测试装置,开展了含水率为0、0.83%、1.52%、2.68%条件下块煤吸附/解吸CH_(4)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对煤体吸附/解吸CH_(4)影响显著,水分有助于煤体解吸CH_(4),但抑制煤体吸附CH_(4);煤的饱和吸附量a值与饱和解吸量A值基本相等,且与含水率无关;煤的吸附常数b值、解吸常数B值随煤体含水率的增高均呈现指数下降趋势,并最终趋近于0;以Langmuir形式方程为基础,结合吸附/解吸常数与含水率的函数关系,构建了含水率影响条件下的CH_(4)吸附/解吸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吸附解吸差异性系数随含水率的增高呈指数衰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 CH_(4) 吸附 解吸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测定均匀材料导温系数的一个数学模型
4
作者 傅初黎 路建通 肖菊姣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本文分析了测定均匀材料导温系数的一个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该问题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条件.
关键词 导温系数 热传导方程 均匀材料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钙质砂导热系数与含水率关系的修正Côté-Konrad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志遐 郭成超 +4 位作者 朱鸿鹄 曹鼎峰 黄锐 王复明 董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19-2326,共8页
掌握珊瑚钙质砂的热力学性质对于中国南海人工冻结法施工工艺的优化十分重要,但目前对其研究仍有不足。珊瑚钙质砂颗粒形状不规则、棱角度高,内部传热路径长且曲折,经典Côté-Konrad(CK)模型不能准确描述其含水率与导热系数之... 掌握珊瑚钙质砂的热力学性质对于中国南海人工冻结法施工工艺的优化十分重要,但目前对其研究仍有不足。珊瑚钙质砂颗粒形状不规则、棱角度高,内部传热路径长且曲折,经典Côté-Konrad(CK)模型不能准确描述其含水率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对颗粒评价参数¼,并结合CK模型得到了改进模型(modified Côté-Konrad模型,简称MCK模型),用于定量描述非冻结状态下珊瑚钙质砂含水率与导热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非冻结状态下,MCK模型对珊瑚钙质砂导热系数的预测结果远远好于经典CK模型,改进后MAE,RMSE和MAPE分别从0.286,0.098 W/m℃和40%下降至0.098,0.011 W/m℃和10%。在冻结状态下,由于冰增强了砂土颗粒之间的联结,从而降低了颗粒形状不规则对导热系数的影响程度,因此经典CK模型仍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钙质砂 导热系数 改进Côté-Konrad模型 含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织物含水率的微波谐振腔法测量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向忠 赵唯 +2 位作者 何仕伟 王宇航 钱淼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228,共8页
针对染整过程中多组分织物含水率准确检测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微波谐振腔法的织物含水率检测系统。首先,基于Bruggeman-Hanai介电混合模型,结合织物结构特征建立了单组分织物含水率与介电常数的关系模型;通过考虑织物厚度与多组分织物... 针对染整过程中多组分织物含水率准确检测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微波谐振腔法的织物含水率检测系统。首先,基于Bruggeman-Hanai介电混合模型,结合织物结构特征建立了单组分织物含水率与介电常数的关系模型;通过考虑织物厚度与多组分织物组分配比的影响,建立了双组分织物含水率介电常数模型。接着,开展湿度均匀的纯棉、涤纶、混纺织物的介电常数测量实验,采用贝塞尔拟合方法,得到双组分织物介电常数模型的系数,从而获得了不同材质、厚度、组分配比下织物含水率与介电常数的关系模型。通过比较实验织物样品含水率与理论模型预测结果发现,二者吻合较好,均方根误差小于5%,从而验证了双组分织物含水率介电模型的可行性,为后续纺织品含水率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含水 微波谐振腔技术 介电常数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菜叶片含水率光谱特征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毛罕平 高洪燕 张晓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6-170,共5页
利用便携式光谱分析仪测量生菜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并对其进行对数变换。通过变量筛选得到725、1 075、1 272、1 450、1 640和1 958 nm波长处的光谱反射率与生菜干基含水率呈极显著相关。为克服多重共线性影响,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利用便携式光谱分析仪测量生菜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并对其进行对数变换。通过变量筛选得到725、1 075、1 272、1 450、1 640和1 958 nm波长处的光谱反射率与生菜干基含水率呈极显著相关。为克服多重共线性影响,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及偏最小二乘-人工神经网络回归分析4种方法建立了叶片干基含水率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4种算法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485 0、0.899 2、0.917 4和0.947 0,偏最小二乘-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其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生菜 叶片 含水 光谱特征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更新世黄土的湿陷特性及其湿陷预测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付昱凯 李广林 +2 位作者 李同录 张子然 刘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共8页
间歇性的地表灌溉或工程运营引起的长期地表渗漏,会导致深层中更新世(Q_(2))黄土的增湿变形,进而影响构建筑物安全。为了预测Q_(2)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对陕西泾阳原状Q_(2)黄土进行了多个含水率下的高压固结试验,得到不同含水率及压力... 间歇性的地表灌溉或工程运营引起的长期地表渗漏,会导致深层中更新世(Q_(2))黄土的增湿变形,进而影响构建筑物安全。为了预测Q_(2)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对陕西泾阳原状Q_(2)黄土进行了多个含水率下的高压固结试验,得到不同含水率及压力下的湿陷系数,并基于试验结果,在δ_(s)-lgp半对数坐标系中,利用线性及Lorentz型函数构建Q_(2)黄土湿陷系数的压力相关模型,然后基于模型参数与含水率相关性,建立湿陷系数与压力和含水率的二元函数三维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大,黄土的湿陷系数在δ_(s)-lgp半对数坐标系中均呈现出线性缓增-骤增-峰值-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各含水率下缓增-骤增阶段的分界压力不随含水率的变化而改变,均为饱和状态压缩曲线的结构屈服压力;各含水率下峰值湿陷系数和对应的压力均随含水率的增大逐渐减小。建立的湿陷系数模型能较好地描述Q_(2)黄土高压力范围内各含水率下湿陷系数随压力的变化,可用来预测Q_(2)黄土在不同含水率和荷载下的湿陷系数,对深厚层Q_(2)黄土的浸水、增湿湿陷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黄土 湿陷变形 湿陷系数 压力 含水 湿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零惯量模型推求膜孔灌溉田面综合糙率系数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军虎 费良军 +2 位作者 王文焰 李怀恩 张建丰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根据膜孔灌溉田面水流运动特性,将膜孔灌溉不连续的入渗界面等效概化成均匀连续的透水界面,对膜孔灌水流推进阶段采用四边形曲线差分网格,消退阶段采用矩形差分网格进行计算,建立了膜孔灌溉田面水流运动零惯量数学模型,并将其与优化理... 根据膜孔灌溉田面水流运动特性,将膜孔灌溉不连续的入渗界面等效概化成均匀连续的透水界面,对膜孔灌水流推进阶段采用四边形曲线差分网格,消退阶段采用矩形差分网格进行计算,建立了膜孔灌溉田面水流运动零惯量数学模型,并将其与优化理论相结合,提出了确定膜孔灌溉田面综合糙率系数的优化模型。实例计算与方法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简单而有效地确定膜孔灌溉田面综合糙率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溉 零惯量数学模型 水流推进 水流消退 田面综合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率及含水率对混凝土气体渗透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中平 杨浩宇 +1 位作者 赵亚婷 徐玲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2,共5页
采用圣保罗法(Cemburaeau法)研究了孔隙率及含水率与气体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凝土气体渗透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含水率——含水率越大,混凝土的气体渗透性越差。绝干状态下混凝土的气体渗透系数与孔隙率间存在线性关系,而... 采用圣保罗法(Cemburaeau法)研究了孔隙率及含水率与气体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凝土气体渗透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含水率——含水率越大,混凝土的气体渗透性越差。绝干状态下混凝土的气体渗透系数与孔隙率间存在线性关系,而水平衡状态下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VGM模型可有效拟合气体在混凝土中的渗透,简化了测试过程,且适用于各种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气体渗透系数 圣保罗法 孔隙 含水 VG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区域性直线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元岭 鲁国明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6年第2期45-49,共5页
通过对大量相渗透率实验样品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含水率和含水饱和度实验数据进行适当变换,在两者之间直接建立数学关系式的方法,改变了传统分流量方程中含水率和含水饱和度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作为中间变量建立关系的作法,并在此... 通过对大量相渗透率实验样品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含水率和含水饱和度实验数据进行适当变换,在两者之间直接建立数学关系式的方法,改变了传统分流量方程中含水率和含水饱和度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作为中间变量建立关系的作法,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关系式在水淹油层解释中的应用,使建立区域性的水淹层动态解释模型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油层 含水 含水饱和度 数学模型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饲料含水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琦 梁国栋 +3 位作者 张鹏飞 奚小波 张剑峰 程春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90,共7页
目前饲料烘干技术上最大的难点在于缺乏有效的干燥数学模型来准确预测饲料的含水率,为此,文章基于指数函数建立三种水产饲料的含水率预测数学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首先在循环风机频率为30 Hz,料层厚度为30 mm的条件下,对三种水产饲料... 目前饲料烘干技术上最大的难点在于缺乏有效的干燥数学模型来准确预测饲料的含水率,为此,文章基于指数函数建立三种水产饲料的含水率预测数学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首先在循环风机频率为30 Hz,料层厚度为30 mm的条件下,对三种水产饲料进行单一温度(90℃、105℃、120℃、135℃)烘干试验,其次基于单一温度试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该模型的参数值,最后通过多梯度温度(90℃-105℃-120℃、105℃-120℃-135℃)试验进行模型的验证。对比结果显示:试验数据与模型模拟数据基本一致,相关系数R 2值均大于0.98,表明本数学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温度变量对水产饲料含水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饲料 含水 数学模型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材料导热系数瞬态测量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盛健 崔志尚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2,共3页
本文介绍了用于材料导热系数瞬态测量的两种数学模型。它们考虑到在实验过程中材料膨胀的影响。两个微分方程均适用于由大脉冲电流直接加热的细长型管状样品的瞬态实验。在第二个方程中 ,时空变量完全保持独立。它对于进行计算机模拟特... 本文介绍了用于材料导热系数瞬态测量的两种数学模型。它们考虑到在实验过程中材料膨胀的影响。两个微分方程均适用于由大脉冲电流直接加热的细长型管状样品的瞬态实验。在第二个方程中 ,时空变量完全保持独立。它对于进行计算机模拟特别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 动态测量 温度分布 质量流 数学模型 材料 导热系数 瞬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非饱砂土热传导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苑芝 潘俊 +1 位作者 李世孝 焦龙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阐述含水率对非饱和砂土热传导系数的影响,为模型的参数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分选良好的粗砂、中砂和细砂以及毛乌素沙地的风积沙作为实验介质,利用JW-Ⅲ型热流计测定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砂土的热传导系数,绘制热传导系数和含水... 目的阐述含水率对非饱和砂土热传导系数的影响,为模型的参数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分选良好的粗砂、中砂和细砂以及毛乌素沙地的风积沙作为实验介质,利用JW-Ⅲ型热流计测定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砂土的热传导系数,绘制热传导系数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实测数据与常用的热传导系数模型Campbell及Chung and Horton模型进行拟合.结果含水率在0~5%内热导率急剧增长,当含水率>10%时热导率的增长缓慢并趋于稳定.两模型基本能反映各试验介质的热传导系数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对于扰动样该模型在含水率较小时不能很好地表征其变化规律.结论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热导率值增加速率不同.在利用预测模型和经验公式时,应利用实测数据对其进行校正,减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砂土 热传导系数 含水 Campbell模型 Chung and Horto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含水率对烟叶热物理特性的影响及其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家鼎 何蓉 +5 位作者 肖庆礼 袁明 谭奇忠 彭奎 魏硕 李生春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180,共9页
为全面了解烟叶不同组分的热物理特性,为烘烤、回潮和复烤等热加工工艺设计提供参考,采用热探针法分别测定10~70℃、含水率5%~30%的烤后烟叶叶片及主脉热扩散系数、导热系数、比热容,并分析变化规律,借助MATLAB软件以指数函数形式拟合... 为全面了解烟叶不同组分的热物理特性,为烘烤、回潮和复烤等热加工工艺设计提供参考,采用热探针法分别测定10~70℃、含水率5%~30%的烤后烟叶叶片及主脉热扩散系数、导热系数、比热容,并分析变化规律,借助MATLAB软件以指数函数形式拟合温度、含水率与烟叶热物理特性参数值之间的相关性,构建烟叶热物理特性参数的经验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叶片和主脉的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含水率在5%~30%时,叶片密度为562.79~684.84 kg/m^(3),主脉密度为908.83~1045.51 kg/m^(3);(2)温度和含水率的提高都会使叶片和主脉热扩散系数增大,且含水率贡献率更大,叶片热扩散系数为0.09233~0.21900 mm^(2)/s,主脉热扩散系数为0.08867~0.14900 mm^(2)/s;(3)叶片和主脉导热系数随温度和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叶片导热系数为0.08813~0.43537 W(/m·K),主脉导热系数为0.16070~0.38883 W(/m·K);(4)叶片和主脉比热容主要与含水率呈正相关,叶片比热容为1520.62344~3123.56952 J(/kg·K),主脉比热容为1618.82808~2563.70320 J(/kg·K);(5)对拟合经验模型进行验证,决定系数(R2)介于0.93~0.99。综上,叶片和主脉的热物理特性差异较大,拟合的指数函数可以作为计算叶片和主脉对应热物理特性参数的经验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叶片密度 主脉密度 热物理特性 数学模型 温度 含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疫木传热速率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王钱晴 黄荣庆 +5 位作者 徐金梅 赵丽媛 张凤毫 陈瑞瑶 王进 江京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170,共9页
【目的】提高松材线虫病疫木无害化处理效率,实现疫木高价值利用,节约生产时间和成本。【方法】以被松材线虫病感染的马尾松疫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饱和蒸汽处理方法,设定木芯温度为65℃,研究不同含水率(MC≤50%、50%120%)和木材径级(D≤16... 【目的】提高松材线虫病疫木无害化处理效率,实现疫木高价值利用,节约生产时间和成本。【方法】以被松材线虫病感染的马尾松疫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饱和蒸汽处理方法,设定木芯温度为65℃,研究不同含水率(MC≤50%、50%120%)和木材径级(D≤16 cm、18 cm≤D≤20 cm、22 cm≤D≤24 cm、26 cm≤D≤28 cm、D≥30 cm)对1 m长马尾松疫木传热速率的影响,利用“木材中心温度计算法”数学模型预测处理时间。【结果】马尾松疫木径级为20 cm时,含水率每增加10%,木芯达到65℃的处理总时间增加20 min,升温速率降低0.4℃/h;马尾松疫木含水率为37%时,径级每增加2 cm,木芯达到65℃的处理总时间增加59 min,升温速率降低1.7℃/h;饱和蒸汽处理后,马尾松疫木含水率增加;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含水率和木材径级对处理总时间的影响规律与实际结果相似,含水率在82%以下时,处理总时间模拟值均大于实际值。【结论】饱和蒸汽处理过程中,含水率和木材径级对疫木传热速率影响较大,为有效提高处理效率,将径级和含水率相近疫木放在同一处理中。实际生产中,运用“木材中心温度计算法”预测不同径级疫木处理总时间,可以确保疫木内部温度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从而有效地杀灭松材线虫及其媒介昆虫,保证处理效果,为高效进行疫木无害化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含水 疫木径级 松材线虫病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与光学遥感的石漠化地区土壤剖面含水率反演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殷超 周忠发 +2 位作者 谭玮颐 王平 冯倩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0-370,共11页
土壤水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定量遥感估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含水率,可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通过Sentinel-1A和Landsat 8影像数据,运用水云模型提取灌木林地和疏林地的土壤后向散射系数,并计... 土壤水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定量遥感估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含水率,可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通过Sentinel-1A和Landsat 8影像数据,运用水云模型提取灌木林地和疏林地的土壤后向散射系数,并计算旱地与有林地的TVDI.并结合实测数据,利用拟合分析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进行建模,从而对土壤含水率进行反演.结果表明VH极化二次曲线模型和VH极化三次曲线模型分别适用于灌木林地0~5 cm和5~1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率反演,其R^2和RMSE分别为0.87、0.87和4.57%、4.29%.疏林地0~5 cm和5~1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反演宜选用VH极化指数回归模型和VH极化下的线性回归模型,各模型的R^2与RMSE分别为0.736、0.72和9.77%、11.28%.三次曲线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适用于旱地和有林地的土壤含水率的反演,各模型的R^2与RMSE在0~5 cm深度分别为0.85、0.69和2.88%、4.02%,在5~10 cm分别为0.76、0.23和3.5%、6.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A 土壤含水 土壤后向散射系数 TVDI 水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品烟丝平衡含水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亮 常纪恒 +1 位作者 王宏生 余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817-17820,共4页
采用静态称重法对4个牌号的成品烟丝在50%~80%的相对湿度范围内,分别测定了12、16、20、24、28、32、36℃时的平衡含水率,得到各牌号烟丝的吸湿特性曲线,通过非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评价4个常用的平衡含水率数学模型对测定数据的... 采用静态称重法对4个牌号的成品烟丝在50%~80%的相对湿度范围内,分别测定了12、16、20、24、28、32、36℃时的平衡含水率,得到各牌号烟丝的吸湿特性曲线,通过非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评价4个常用的平衡含水率数学模型对测定数据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ModifyHalsey模型对4个牌号成品烟丝的平衡含水率预测效果最好(R^2〉0.980),利用拟合的模型做出的烟丝等平衡含水率温湿图,在贮丝温湿度调节及贮丝房空调节能运行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烟丝 平衡含水 温湿度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滴灌均匀系数对土壤水氮分布影响模拟 被引量:6
19
作者 关红杰 李久生 栗岩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基于HYDRUS-2D软件建立了棉花膜下滴灌水氮运移模型,利用干旱区棉花膜下滴灌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验证。将灌水器流量沿毛管的变化离散为依次逐段减小,并假设土壤水分在各段之间不存在交换,利用验证后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干... 基于HYDRUS-2D软件建立了棉花膜下滴灌水氮运移模型,利用干旱区棉花膜下滴灌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验证。将灌水器流量沿毛管的变化离散为依次逐段减小,并假设土壤水分在各段之间不存在交换,利用验证后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干旱区不同滴灌均匀系数时土壤水氮分布特征,评估了土壤空间变异对水氮分布均匀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灌水的进行,滴灌均匀系数Cw,为0.60和0.80时,土壤含水率和NO3--N质量浓度均匀系数均呈下降趋势,而Cw=0.95时变化较平稳;滴灌均匀系数越低,灌水后土壤含水率和NO3--N质量浓度均匀系数降低的幅度越大;土壤NO3-N质量浓度均匀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35~1.00,低于土壤含水率均匀系数。田间试验存在的土壤空间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水氮分布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滴灌 均匀系数含水率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滴灌均匀系数和灌水量对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关红杰 李久生 栗岩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21-128,共8页
研究新疆干旱区滴灌均匀系数和灌水量对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为滴灌均匀系数设计与评价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供试作物为棉花,试验中滴灌均匀系数(Cu)设置0.65(C1)、0.78(C2)和0.94(C3)3个水平,灌水量设置充分灌水量的50%、75%和10... 研究新疆干旱区滴灌均匀系数和灌水量对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为滴灌均匀系数设计与评价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供试作物为棉花,试验中滴灌均匀系数(Cu)设置0.65(C1)、0.78(C2)和0.94(C3)3个水平,灌水量设置充分灌水量的50%、75%和100%3个水平。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内根系层0~60cm土层含水率均匀系数保持在较高水平(0.80~0.97),滴灌均匀系数和灌水量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NO3--N含量均匀系数随时间和空间表现出较强的变化特征,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范围为-0.27~0.92,且低于土壤含水率均匀系数;滴灌均匀系数和灌水量及其交互作用对NO3--N含量均匀系数的影响不显著。干旱区作物生育期降水量难以弥补灌水不均匀对水分分布造成的负面影响,滴灌均匀系数对棉花生育期内根系层土壤含水率均匀系数的影响强于初始含水率均匀性和灌水量。上述结果可供制定干旱区滴灌均匀系数标准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滴灌 均匀系数 含水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