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状径向不均匀弹性地球模型的固体潮应力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庆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0-715,共6页
利用Alterman提出的方法 ,导出了计算该地球模型内部固体潮应力的方法 ,作为计算实例 。
关键词 起潮力 固体潮应力场 球状径向不均匀弹性地球模型 位移矢量 应力分布 内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弹性地球模型内部固体潮应力场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庆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98-404,共7页
地球内部各个质点在月亮和太阳的起潮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矢量不同 ,在地球内部形成固体潮应变场和应力场。在研究固体潮与地震的关系时 ,需要知道固体潮应力场的时空分布。球状弹性均匀地球模型是地球的一级近似 ,本文给出计算该地球模... 地球内部各个质点在月亮和太阳的起潮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矢量不同 ,在地球内部形成固体潮应变场和应力场。在研究固体潮与地震的关系时 ,需要知道固体潮应力场的时空分布。球状弹性均匀地球模型是地球的一级近似 ,本文给出计算该地球模型固体潮应力场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潮应力场 数值计算 均匀弹性地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数据分析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强震活动特征
3
作者 李宁 季灵运 +2 位作者 蒋锋云 朱良玉 刘传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8,共14页
基于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大地震序列,运用多弹簧滑块系统理论分析未来各边界断裂发生强震的可能时间;基于1991—2016年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均匀弹性块体模型计算了巴颜喀拉块体各边界断裂带的长期活动特征,并以此作为参考背景,... 基于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大地震序列,运用多弹簧滑块系统理论分析未来各边界断裂发生强震的可能时间;基于1991—2016年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均匀弹性块体模型计算了巴颜喀拉块体各边界断裂带的长期活动特征,并以此作为参考背景,计算了1999—2007、2009—2013、2013—2015、2015—2017、2017—2020年各边界断裂带的活动性质及时空演化特征,同时结合1995年以来发生在各边界断裂带上的M≥7.0地震震源机制解综合分析强震活动与块体运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发生在块体各边界断裂带上的M≥7.0地震震源机制与块体边界的运动特征一致,这一系列地震可能是由巴颜喀拉块体向E—SE向运动增强所致。综合块体边界大震序列与块体相对运动结果认为,未来十年,甘孜—玉树断裂、龙门山断裂南段、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存在发生M≥7.0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大地震序列 块体运动 均匀弹性模型 强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地壳块体运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蒋锋云 朱良玉 +4 位作者 王双绪 张晓亮 张希 黄智 郑申宝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3-268,共6页
通过对川滇地区块体细划,借助均匀弹性块体应变模型,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1年两个时段GPS观测地壳水平运动场,计算了这两个时间段该区块体应变状态、块体内部均匀弹性变形场及相邻块体边界带的相对运动。考虑汶川I地震、玉树... 通过对川滇地区块体细划,借助均匀弹性块体应变模型,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1年两个时段GPS观测地壳水平运动场,计算了这两个时间段该区块体应变状态、块体内部均匀弹性变形场及相邻块体边界带的相对运动。考虑汶川I地震、玉树地震对该区域的地壳运动的影响,分析计算结果认为:(1)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域构造运动特征;(2)川滇地区块体东边界运动主要以走滑为主,安宁河断裂和则木河断裂的交汇部位表现为明显的左旋走滑运动受阻,且其两侧块体应变率积累显著,是未来可能的强震孕育区;(3)2009—2011年与2007—2009年相比,整个区域块体边界运动空间差异增强,可能反映了汶川、玉树地震对该区域地壳运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弹性块体应变模型 GPS 地壳运动 川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