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半干旱区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的卫星遥感参数化 被引量:21
1
作者 马耀明 戴有学 +11 位作者 马伟强 李茂善 王介民 文军 孙方林 马耀明 戴有学 马伟强 李茂善 王介民 文军 孙方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卫星遥感在估算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时有其独到的作用。文中介绍了利用LandsatTM资料估算非均匀地表区域地表能量通量和蒸发(蒸散)量的参数化方案、研究结果和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均匀地 区域地表能量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地质体散射波特征初探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灿苹 刘学伟 +1 位作者 李敏锋 王祥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2期134-140,共7页
对于复杂非均匀介质,可以利用地震散射波来研究其分布和性质。对散射波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复杂非均匀介质进行了描述,构造了二维随机介质模型,其自相关长度a和b分别描述了水平和深度方向非均匀异常的平均尺度;利用... 对于复杂非均匀介质,可以利用地震散射波来研究其分布和性质。对散射波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复杂非均匀介质进行了描述,构造了二维随机介质模型,其自相关长度a和b分别描述了水平和深度方向非均匀异常的平均尺度;利用有限差分法分别对不同自相关长度和不同主频的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 结果表明,散射波清晰可见,随着自相关长度和主频的改变,随机介质表现出不同的散射特征;抽取单道地震记录,对散射波特征及其振幅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散射波分布于整个地震记录,振幅随相关长度改变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地质体 散射波 随机介质 散射特征 振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地应力下蠕变地层套管的载荷分布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力军 于永南 +3 位作者 李健 洪涛 闻涛 陈海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89,共4页
地层蠕变效应是引起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非均匀地应力下,如何计算蠕变地层作用于套管上的最终稳定载荷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将套管看成弹性体,把地层视为无穷大的粘弹性体,建立了非均匀地应力条件下蠕变地层的开尔文模型本构方... 地层蠕变效应是引起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非均匀地应力下,如何计算蠕变地层作用于套管上的最终稳定载荷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将套管看成弹性体,把地层视为无穷大的粘弹性体,建立了非均匀地应力条件下蠕变地层的开尔文模型本构方程,运用应力分析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法,求解出非均匀地应力条件下蠕变地层套管的载荷,并分析了套管载荷的分布。结果表明,当套管刚度较大时,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套管载荷趋于一个稳定的最大载荷分布,且其值接近于完全弹性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地层 套管载荷 均匀地应力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地应力下套管偏心对抗挤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占锋 朱卫平 +2 位作者 狄勤丰 唐继平 梁红军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6,共4页
在常规地层条件下,套管的强度具有足够的富余量,因而一般对套管的偏心影响考虑较少.但在深井及盐膏层地层中,套管偏心的影响不可忽略.针对塔里木油田英买力区块钻进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套管受挤变形问题,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套管偏心对套... 在常规地层条件下,套管的强度具有足够的富余量,因而一般对套管的偏心影响考虑较少.但在深井及盐膏层地层中,套管偏心的影响不可忽略.针对塔里木油田英买力区块钻进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套管受挤变形问题,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套管偏心对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规律,绘制套管偏心与套管最大应力的对应关系图,回归套管偏心与套管最大应力关系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非均匀地应力下,在最大地应力方向,套管偏心距越大,套管抵抗非均匀载荷能力越强;在最小地应力方向,套管偏心距越大,套管越容易挤毁.最后,利用研究结果确定了该区块的最低钻井液密度,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套管变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地应力 套管偏心 抗挤强度 回归公式 地层 套管挤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水陆不均匀地区能量平衡特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熙明 胡非 +1 位作者 姜金华 甄灿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1-1418,共8页
应用2005年9月在河北白洋淀地区进行的大气边界层综合观测实验资料,对水陆不均匀地表条件下的白洋淀地区陆地的能量平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区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涡动相关法得到的感热、潜热之和仅为有效能的75%,其... 应用2005年9月在河北白洋淀地区进行的大气边界层综合观测实验资料,对水陆不均匀地表条件下的白洋淀地区陆地的能量平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区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涡动相关法得到的感热、潜热之和仅为有效能的75%,其中涡动相关法得到的潜热通量为Bowen比法得到的潜热通量的70%,而涡动相关法得到的感热通量为Bowen比法得到的感热通量的77%。(2)地表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随着净辐射的变化而变化。但潜热通量明显比感热通量大,净辐射主要消耗于地表的水汽蒸发。(3)该地区白天的Bowen比平均在-0.4~0.4之间,总体平均为0.131。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有明显的日变化,午后15:00以后近地面层会出现逆温,Bowen比变为负值。(4)能量闭合程度有一定的日变化,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地 能量平衡 Bowen比 涡动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地表条件下区域蒸发散通量计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晶淼 周秀骥 +1 位作者 余锦华 丁裕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8-298,共11页
文章改进了计算蒸发散通量的Kotada Barton模式 (K B模式 )。经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淮河流域试验区各种不同陆面条件 (水面 ,森林 ,麦田和水稻田 )下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和其它方法比较 ,认为该方法计算精度与涡动相关法及鲍恩比法相当 ,不论... 文章改进了计算蒸发散通量的Kotada Barton模式 (K B模式 )。经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淮河流域试验区各种不同陆面条件 (水面 ,森林 ,麦田和水稻田 )下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和其它方法比较 ,认为该方法计算精度与涡动相关法及鲍恩比法相当 ,不论是计算蒸发散通量的瞬时值或日值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该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仅仅依赖于土地资源遥感信息、常规气象资料和基础地理信息如地面高程 ,而到目前为止上述资料均可以通过卫星等手段及常规观测得到。利用此方法计算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各种地表面上 1 995年各月的蒸发散量及该地区的区域平均蒸发散量。结果证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且基础资料容易得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地表条件 区域蒸发散通量 计算方法 K-B模式 气象资料 鲍思比法 可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结合地面观测估算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 被引量:62
7
作者 马耀明 王介民 +1 位作者 Massimo Menenti Wim Bastiaanssen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卫星遥感在研究非均匀陆面上地-气间能量和水循环过程时有其独到的作用。文中介绍了一种利用LANDSATTM资料进行非均匀陆面上区域能量平衡研究的参数化方案。并以夏季和深秋两个景的TM资料为个例,结合“黑河实验”(HEI... 卫星遥感在研究非均匀陆面上地-气间能量和水循环过程时有其独到的作用。文中介绍了一种利用LANDSATTM资料进行非均匀陆面上区域能量平衡研究的参数化方案。并以夏季和深秋两个景的TM资料为个例,结合“黑河实验”(HEIFE)期间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实验区非均匀陆面上地表特征参数及能量平衡各分量的区域分布及季节差异,同时将所得的结果与地面观测的“真值”作了比较,所得的这些结果是基本可信的。这种方法仍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对此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实验 均匀地 卫星遥感 能量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地应力场下水合物储层水平井井周塑性区分布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凯 李润森 +4 位作者 冯永存 高伟 张振伟 窦亮彬 毕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52-962,共11页
为研究非均匀地应力场下水合物储层水平井井周塑性区分布,首先,考虑温度变化、渗流作用和水合物分解作用的影响,结合岩石塑性屈服准则,建立了井周塑性区分布分析模型;其次,求解了井周塑性区域的分布;最后,分析了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对井... 为研究非均匀地应力场下水合物储层水平井井周塑性区分布,首先,考虑温度变化、渗流作用和水合物分解作用的影响,结合岩石塑性屈服准则,建立了井周塑性区分布分析模型;其次,求解了井周塑性区域的分布;最后,分析了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对井周塑性区域形状和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均匀地应力场中井周塑性区形状更复杂,可能出现椭圆形、蝶形和X形等形状,井周塑性区形状主要受地应力非均匀程度及水平井眼方位控制,井眼截面上的应力差较大时塑性区主要为蝶形和X形,应力差较小时主要为椭圆形;塑性区面积主要受地应力非均匀程度、井底温压、井眼方位角、水合物分解区面积及分解后的岩石强度影响;当水合物分解区较小时,影响塑性区面积的主要因素为分解区内岩石强度的弱化程度,水合物分解区面积增大,塑性区面积也增大;而当水合物分解区较大时,影响塑性区面积的主要因素为井周应力,塑性区面积将不再随水合物分解区面积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地应力 水合物 水平井 塑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上空边界层流中低层锋面结构的理论研究Ⅱ:暖锋、均匀地转流 被引量:10
9
作者 谈哲敏 伍荣生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5-277,共13页
利用一个有地形、边界层摩擦作用、简化的二层浅水锋面模型,在理论上研究了地形上空边界层流动中地面暖锋的结构及环流分布特征问题。暖锋的坡度主要取决于其暖域地转流、锋面移速,它随锋面移速增大而减小,这与冷锋特征相反。地形对... 利用一个有地形、边界层摩擦作用、简化的二层浅水锋面模型,在理论上研究了地形上空边界层流动中地面暖锋的结构及环流分布特征问题。暖锋的坡度主要取决于其暖域地转流、锋面移速,它随锋面移速增大而减小,这与冷锋特征相反。地形对暖锋坡度的影响作用较小。与无地形作用时相比,静止性暖锋冷域中,位于锋面界面附近的闭合正环流系,当暖锋位于地形上游,其伸展范围增大;当暖锋位于迎风坡时,其伸展范围缩小,中心位置上抬;锋面移至背风坡时,其伸展范围重新增大。对于冷域中远离地面暖锋的另一支正环流系来说,当暖锋位于地形上游或迎风坡时,它可被地形完全阻塞于背风侧,地形高度越高,地形阻塞作用越大。在暖锋锋区附近主要存在三支垂直上升运动带:(a)由于边界层摩擦辐合作用,导致在地面暖锋后缘暖区中形成一支水平尺度较小、强度较大的垂直运动带,它随着暖锋移速增大而减弱。该垂直运动带,当暖锋位于地形迎风侧,强度增加;暖锋位于地形背风侧,其强度减弱。(b)在锋区暖域沿锋面存在均匀的上升运动,(c)在冷域远离地面暖锋处,存在一支水平范围较宽,其中心位于边界层顶部附近的垂直运动带,当暖锋位于迎风坡时,这支垂直运动带可被地形阻塞于地形背风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锋结构 地形 边界层 动力学 均匀地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荷载下竖向非均匀地基波阻板主动隔振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广运 陈功奇 张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7-62,共6页
对列车模型简化计算,基于薄层法研究波传播问题高效性与边界元法处理无限域问题精确性,建立薄层法基本解答作为格林函数边界元法。针对三维竖向非均匀地基模型,对WIB主动隔振体系进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增加WIB... 对列车模型简化计算,基于薄层法研究波传播问题高效性与边界元法处理无限域问题精确性,建立薄层法基本解答作为格林函数边界元法。针对三维竖向非均匀地基模型,对WIB主动隔振体系进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增加WIB剪切模量、厚度、宽度及选较小埋深均可增大WIB隔振体系隔振效果;非均匀系数对隔振效果略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薄层法 半解析边界元法 竖向非均匀地 波阻板 WAVE impeding BLOCK (WI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地基中倾斜桩基竖向承载特性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龙起 罗书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00-1305,共6页
群桩基础中设计的倾斜桩基以其横向阻抗能力强等优势在港口、码头以及桥梁基础中得到了较为广泛应用。随着山区及不均匀地基土地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滑坡、斜坡变形体和不均匀地基上设计倾斜群桩桥梁基础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 群桩基础中设计的倾斜桩基以其横向阻抗能力强等优势在港口、码头以及桥梁基础中得到了较为广泛应用。随着山区及不均匀地基土地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滑坡、斜坡变形体和不均匀地基上设计倾斜群桩桥梁基础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由于倾斜桩基受力状态的复杂性,目前倾斜桩基础设计仍参考竖向桩基承载力计算理论,凭借经验进行设计。对此人们虽然做了许多探索,但仍未形成完善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标准。为此,结合厦深客运专线某特大桥桩基选型研究项目,利用相似材料物理模拟试验,就倾角为0°~12°周边斜桩的群桩基础竖向承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竖直桩基的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倾斜桩基则呈陡降型;就倾斜群桩基础竖向承载力而言,倾斜基桩的合理倾角为8°左右;竖直桩基中角桩轴力最大,边桩轴力次之,中桩轴力最小,倾斜桩基中的中桩轴力最大,角桩轴力次之,边桩轴力最小;倾斜桩基桩身弯矩分布形式与基桩的倾角有关,当倾角达到12°时,桩身将出现反向弯曲段。基桩倾角的不同是导致倾斜桩基和竖直桩基竖向承载特性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桩基 模拟 均匀地 竖向承载力 桩身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均匀地面沉降对北京地铁15号线运营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贾煦 宫辉力 +1 位作者 陈蓓蓓 段光耀 《遥感信息》 CSCD 2014年第6期58-63,共6页
本文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对北京地铁15号线周边的遥感影像进行了PS点选取、差分干涉图的生成、相位回归分析以及精密基线计算等一系列处理,获取研究区沉降信息,用克里格插值的方法对沉降结果进一步处理,得到连续的沉降速率。根... 本文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对北京地铁15号线周边的遥感影像进行了PS点选取、差分干涉图的生成、相位回归分析以及精密基线计算等一系列处理,获取研究区沉降信息,用克里格插值的方法对沉降结果进一步处理,得到连续的沉降速率。根据地铁沿线沉降情况与地铁沿线沉降速率剖面图,分析区域不均匀沉降对地铁轨道曲率半径的影响,并从沉降监测、线路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来防范地面沉降,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地面沉降 PS-INSAR 地铁运营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作用下非均匀地基的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周凤玺 曹永春 赵王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27-2033,共7页
基于线弹性动力学理论,结合坐标变换,建立了移动荷载作用下非均匀弹性半平面地基的动力控制方程,利用半解析法研究了移动荷载作用下二维非均匀地基的动力响应问题。采用傅里叶(Fourier)级数展开,假设了响应函数的级数形式,通过理论推导... 基于线弹性动力学理论,结合坐标变换,建立了移动荷载作用下非均匀弹性半平面地基的动力控制方程,利用半解析法研究了移动荷载作用下二维非均匀地基的动力响应问题。采用傅里叶(Fourier)级数展开,假设了响应函数的级数形式,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剪切模量随深度任意变化的非均匀地基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各物理量的解析表达式。考虑土体的剪切模量沿厚度方向按幂函数梯度变化,通过数值算例分析并讨论了地基非均匀参数、荷载移动速度以及地基表面的剪切模量等对地基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并与均质地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结果表明:地基中各点的竖向位移随着土体表面剪切模量和表征土体非均匀性的梯度因子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荷载移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移动荷载作用下,非均匀地基与均匀地基的动力响应有着显著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地 移动荷载 动力响应 半解析法 傅里叶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地应力下水泥环完整性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海龙 邓金根 +3 位作者 赵军 邱汇洋 曹文科 李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41,80,共6页
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界面的密封失效,将导致高压气体上窜至井口而引起环空带压,给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带来安全、环保隐患。通过研究直井水泥环在各种应力状态下的变形破坏特征,揭示了水泥环力学特性对其水力胶结失效的影响规律,发现较高... 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界面的密封失效,将导致高压气体上窜至井口而引起环空带压,给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带来安全、环保隐患。通过研究直井水泥环在各种应力状态下的变形破坏特征,揭示了水泥环力学特性对其水力胶结失效的影响规律,发现较高的内压下,在水平最小地应力方位水泥环内壁有进入塑性的可能性;在45°方位上水泥环内壁有发生剪切滑移破坏,造成水力胶结失效的可能性;但是水泥环产生拉伸破坏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水泥环内壁是危险面,为了防止水泥环失效,水泥环应该具有低模量,高强度和高泊松比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地应力 套管-水泥环-地层 完整性 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地基与均匀地基解答之间的相似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凤玺 赖远明 米海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72-3376,共5页
考虑材料特性沿厚度按幂律梯度变化的非均匀地基,研究了在竖向和水平线荷载作用下,非均匀弹性地基与均匀弹性地基解答之间的转换关系。基于应变分量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获得了非均匀弹性半空间在线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量和应变分量的解... 考虑材料特性沿厚度按幂律梯度变化的非均匀地基,研究了在竖向和水平线荷载作用下,非均匀弹性地基与均匀弹性地基解答之间的转换关系。基于应变分量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获得了非均匀弹性半空间在线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量和应变分量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比较非均匀地基和均匀地基的解答,发现了它们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可将非均匀弹性地基在均布线荷载作用下的解答用相同条件下的均匀地基解答线性表示,得到了解答之间的相似转换系数的表达式,该系数集中反映了地基物理力学特性的非均匀程度。因此,借助于均匀地基的经典解答,可将非均匀地基问题的求解转化为对相似转换系数的计算,从而使得问题得以简化。为了方便应用,采用曲线图的形式给出了不同非均匀指数情形下的相似转换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地 相似转换 解析解 弹性半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地应力下蠕变地层套管的载荷与变形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力军 于永南 +1 位作者 侯兴华 李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9-1233,共5页
蠕变地层中套管载荷与套管变形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给出了非均匀地应力下蠕变地层套管载荷和变形的解析解。地层蠕变效应是引起各类套管大量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非均匀地应力下,如何计算蠕变地层作用于套管上的最终稳定载荷和套管... 蠕变地层中套管载荷与套管变形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给出了非均匀地应力下蠕变地层套管载荷和变形的解析解。地层蠕变效应是引起各类套管大量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非均匀地应力下,如何计算蠕变地层作用于套管上的最终稳定载荷和套管最终变形,这是两个很难解决的课题。将套管看成弹性体,把地层视为无穷大的黏弹性体,利用非均匀地应力条件下蠕变地层的开尔文模型本构关系,运用半逆解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法,完善了非均匀地应力条件下蠕变地层套管载荷的解析解,进而求出了套管变形的解析解;研究了非均匀地应力下蠕变地层中套管载荷的分布规律和变形的影响因素。结论对蠕变地层中套管的选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地层 套管载荷 均匀地应力 力学模型 套管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套变数据的盐岩地层非均匀地应力反演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庆生 韩伟民 +1 位作者 闫怡飞 闫相祯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30,共5页
非均匀地应力是直接造成套管承受非均匀载荷和间接造成套管挤毁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套管变形数据与地应力变化密切相关。基于套管变形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非均匀地应力优化反演模型。将套管内壁观测点实际变形量与计算变形量差值... 非均匀地应力是直接造成套管承受非均匀载荷和间接造成套管挤毁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套管变形数据与地应力变化密切相关。基于套管变形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非均匀地应力优化反演模型。将套管内壁观测点实际变形量与计算变形量差值的平方作为目标优化函数,非均匀地应力作为设计变量,采用零阶函数最小二乘逼进优化方法,对满足套管内径变形量条件下的非均匀地应力进行有限元数值优化反演分析。并基于全井段测井资料的岩石力学参数解释,对川东北某气田HY1井不同套损段的非均匀地应力进行反演计算。计算结果为该区块后续钻井设计、套管强度设计及修井作业等提供依据,该方法为盐岩地层非均匀地应力的获取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变形 优化反演 盐岩地层 均匀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非均匀地表通量的一种简化PDF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晶淼 王纪军 丁裕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3-590,共8页
提出描述地表非均匀特性的简化概率密度函数 (PDF) ,它可代替各种具体的PDF用于求解次网格尺度平均通量而不影响其精度 ,这种简化PDF可直接加入陆面过程模式方程组中进行陆 -气通量交换的数值试验。它对非均匀地表陆面过程参数化具有一... 提出描述地表非均匀特性的简化概率密度函数 (PDF) ,它可代替各种具体的PDF用于求解次网格尺度平均通量而不影响其精度 ,这种简化PDF可直接加入陆面过程模式方程组中进行陆 -气通量交换的数值试验。它对非均匀地表陆面过程参数化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本文仅讨论了对称分布的简化计算 (非对称分布另文讨论 ) ,列举了非均匀分布的观测事实 ,并以地表净红外辐射通量计算为例 ,详细验证了应用这种简化PDF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均匀地 概率密度函数 空间分布 参数化 地表净红外辐射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均匀地质条件下地震动目标定位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鲁志文 董大伟 +3 位作者 华春蓉 闫兵 谢逍 陈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2-448,共7页
针对不均匀地质条件下地震动信号传播速度差异造成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通过将位置域的传播速度转换为时延域的等效传播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延-等效传播速度检索表的到达时间差(TDOA)目标定位方法.对等腰直角三角形传感器阵列的定位盲... 针对不均匀地质条件下地震动信号传播速度差异造成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通过将位置域的传播速度转换为时延域的等效传播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延-等效传播速度检索表的到达时间差(TDOA)目标定位方法.对等腰直角三角形传感器阵列的定位盲区进行了仿真分析,为消除定位盲区,提出了五元十字阵传感器布置方法;进行了场地试验,对运动车辆进行目标定位,对基于时延-等效传播速度检索表的TDOA定位方法与固定传播速度TDOA定位方法的定位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的定位效果远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定位 地震动 均匀地 TDOA 时延-等效传播速度检索表 五元十字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坦非均匀地面对流边界层的准定常态 被引量:6
20
作者 蔡旭晖 陈家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8-397,共10页
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对流边界层大气对非均匀地面条件的适应性。研究限于无风、平坦地形条件 ,地面热通量在一个水平方向作非均匀变化 ;平均地面热通量为 0 .15K·ms- 1、非均匀性变化幅度为 0 .0 5K·ms- 1;地面非均匀性的尺度... 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对流边界层大气对非均匀地面条件的适应性。研究限于无风、平坦地形条件 ,地面热通量在一个水平方向作非均匀变化 ;平均地面热通量为 0 .15K·ms- 1、非均匀性变化幅度为 0 .0 5K·ms- 1;地面非均匀性的尺度在 2 0km之内。模拟结果表明 ,在充分长的时间后 ,边界层达到一种适合于地面条件的准定常态。这种准定常态和向其过渡的过程中 ,水平平均的边界层廓线性质 ,如平均位温廓线、垂直热通量廓线等几乎与平坦均匀地面的结果相同 ,或差异极小。地面非均匀性的主要作用是使边界层动能增大 ,并以地面非均匀性变化方向的动能增加为主。边界层动能以一种振荡衰减的形式向其准定常态过渡。可以引入边界层平均动能达到其第 1个峰值所需的时间tc 和准定常态无因次动能 Eeq为这一过渡过程的 2个特征量。此 2个特征量与地面非均匀性尺度的定性关系是 ,非均匀性尺度越大 ,过渡时间tc 越长 ,达到的准定常态无因次动能 Eeq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边界层 准定常态 大涡模拟 大气 均匀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