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势战略联盟及其作为联盟稳定性条件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蔡继荣 靳景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6-31,共6页
稳定性是战略联盟演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战略联盟实践提出了均势战略联盟的概念,并通过企业生产组织模式决策及其交互影响模型,分析了均势战略联盟对联盟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均势战略联盟有利于维持联盟成员间的谈判能力平衡... 稳定性是战略联盟演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战略联盟实践提出了均势战略联盟的概念,并通过企业生产组织模式决策及其交互影响模型,分析了均势战略联盟对联盟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均势战略联盟有利于维持联盟成员间的谈判能力平衡,确保联盟成员之间的激励相容,从而有利于维持战略联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联盟 均势战略联盟 谈判能力 激励相容 联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时期苏联在新加坡大国均势战略中的地位及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魏炜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0,共5页
新加坡对亚太大国奉行均势战略。在冷战时期主张亚太地区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美苏中三角均势,苏联在其中发挥制衡作用,处从属地位。由于美苏在东南亚力量对比的变化,以越战结束为界,新加坡对苏战略分为鼓励和抵制两个阶段,核心目的就是... 新加坡对亚太大国奉行均势战略。在冷战时期主张亚太地区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美苏中三角均势,苏联在其中发挥制衡作用,处从属地位。由于美苏在东南亚力量对比的变化,以越战结束为界,新加坡对苏战略分为鼓励和抵制两个阶段,核心目的就是要保证地区形势对新加坡安全有利。新加坡的对苏战略既体现了新加坡外交的实用主义原则,也体现了其积极主动的外交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苏联 大国均势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均势战略与东北亚地区安全 被引量:2
3
作者 娄伟 《湖湘论坛》 2008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冷战的终结,打破了东北亚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两极均势格局。在复杂的政治、安全结构制约下,美、日、中、俄以地缘政治为视角,采取均势制衡原则,寻求在东北亚地区的权力优势。美日俄中的均势战略博弈在加剧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同时,... 冷战的终结,打破了东北亚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两极均势格局。在复杂的政治、安全结构制约下,美、日、中、俄以地缘政治为视角,采取均势制衡原则,寻求在东北亚地区的权力优势。美日俄中的均势战略博弈在加剧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同时,事实上也保证了东北亚地区的脆弱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 均势战略 安全困境 脆弱和平 东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辛格均势战略中的理想主义政治观
4
作者 雷小华 陈纯江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4期108-111,共4页
基辛格通过对传统均势理论的推崇、继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均势战略。与传统均势理论不同,基辛格均势战略不仅包含现实主义政治观,也包含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一点被很多学者忽视了。本文认为其对战略目标、社会主义以及结盟... 基辛格通过对传统均势理论的推崇、继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均势战略。与传统均势理论不同,基辛格均势战略不仅包含现实主义政治观,也包含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一点被很多学者忽视了。本文认为其对战略目标、社会主义以及结盟手段的分析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建立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实现持久和平抱有理想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辛格 均势战略 理想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亚洲均势制衡,保持美国战略优势——重评基辛格对亚洲的均势战略建议 被引量:3
5
作者 贾曦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9-121,共3页
在全面系统分析全球地缘政治现实基础上,基辛格力图为21世纪美国外交决策者提出较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他以现实主义政治观对美国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地区的论述鲜明地阐释出他的外交主张。在亚洲,他主张维持某种均势制衡的手段... 在全面系统分析全球地缘政治现实基础上,基辛格力图为21世纪美国外交决策者提出较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他以现实主义政治观对美国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地区的论述鲜明地阐释出他的外交主张。在亚洲,他主张维持某种均势制衡的手段保持各国相互制衡,从而使美国在此获得相对优势。主张更新美日联盟,持续参与亚洲事务;维持在该地区军事存在,防止任一潜在对手独霸亚洲;要求结合理想主义手段,推进改革美国的现实利益。这些主张,在本质上是为美国谋求在该地区的“温和霸权”或“柔性霸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辛格 亚洲 均势战略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国际关系中的均势战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S2期231-233,共3页
一、均势战略概述在国际战略理论研究中,均势战略是“最古老、最持久、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虽然均势这一概念在近代才出现,但均势的实际运用却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古印度时代和古希腊时代。16世纪初,意大利历史... 一、均势战略概述在国际战略理论研究中,均势战略是“最古老、最持久、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虽然均势这一概念在近代才出现,但均势的实际运用却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古印度时代和古希腊时代。16世纪初,意大利历史学家伯纳多、鲁塞莱首次系统地阐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战略 国际关系 均势格局 冷战期间 冷战后 国家安全 国家利益 战争 平衡者 均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保大国战略均势——国际新格局下的中俄关系
7
作者 秦宣仁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8-21,共4页
对俄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和国际战略格局中极具重要意义的一环.紧密、务实和互信、互谅的中俄关系,对共同遏制霸权主义,保持国际战略均势,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对提升我国的军事实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对外关系 大国 战略均势 国际新格局 中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要跟谁保持“地区战略平衡”?
8
作者 郭隆隆 《国际展望》 2000年第17期1-,共1页
国际关系正在经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这种复杂性尤其表现在国际安全领域:近年来,危机频发,逆流涌动,冷战结束后一度发展顺利的和平与裁军进程受到严重挫折,出现逆转性变化,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消极因素有所增加,国际安全环境趋于恶化。
关键词 战略平衡 战略均势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单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对苏联军事战略的影响
9
作者 金敢 《国际展望》 1987年第8期24-,共1页
自去年1月15日戈尔巴乔夫在“彻底销毁全部核武器”的声明中首次使用“新的政治思维”一词以来,苏联内外政策调整和变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反映虽然尚不十分突出,但已引起人们很大关注。近来,苏... 自去年1月15日戈尔巴乔夫在“彻底销毁全部核武器”的声明中首次使用“新的政治思维”一词以来,苏联内外政策调整和变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反映虽然尚不十分突出,但已引起人们很大关注。近来,苏联领导人和报刊对“新思维”作了不少解释。《真理报》总编阿法纳西耶夫在《论“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法纳西耶夫 军事战略 内外政策 利加乔夫 苏共中央 裁军协议 战略均势 作战潜力 美国军事 和平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大三角”战略概念的探讨
10
作者 吴志宽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20-21,共2页
当前正处在一个国际局势重大转折时期,人们对中、美、苏三角战略关系会有什么变化十分关心。最近苏联、东欧一些舆论认为“大三角”
关键词 战略概念 大三角 战略关系 勃列日涅夫主义 世界力量 对应措施 战略均势 战略目标 斗争形式 基辛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均势结构中的平衡因素
11
作者 邓辉玫 《国际展望》 1985年第18期2-3,共2页
中国在当今世界战略格局中占什么地位?中国在世界各种力量的组合较量中起什么作用?国外一些报刊对此登载了众多评述。现试作归纳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 世界战略格局 力量对比 三角关系 战略地位 基督教社会联盟 在第三世界 中起 美国大西洋 战略均势 反对霸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规模报复”到“星球大战”——美国核战略的演变
12
作者 潘锐 《国际展望》 1988年第22期27-29,共3页
四、现实的威慑 70年代是美国战略收缩的10年。美国首次被迫正式承认新的战略态势,即承认存在着美苏战略核力量的大体均势。越南战争的消极影响,美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统治地位的终结以及多极的新的世界格局的萌芽,无不表明美国开始衰落... 四、现实的威慑 70年代是美国战略收缩的10年。美国首次被迫正式承认新的战略态势,即承认存在着美苏战略核力量的大体均势。越南战争的消极影响,美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统治地位的终结以及多极的新的世界格局的萌芽,无不表明美国开始衰落。美国在其第一次不占有绝对甚至相对核优势的情形下,提出了它的第三个核战略——现实威慑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 战略收缩 现实威慑战略 战略核武器 战略态势 世界经济体系 灵活反应战略 战略均势 尼克松政府 两个半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核战略的演变
13
作者 丁幸豪 《国际展望》 1987年第7期20-21,共2页
几经修改的核战略核战略仍是当前美国整个军事战略的主体。然而,自从40年代末美国提出这一战略思想以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核技术的进步,至少经历了4次大的修改和转变。一、50年代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当时苏联虽已掌握了生产原子弹的技... 几经修改的核战略核战略仍是当前美国整个军事战略的主体。然而,自从40年代末美国提出这一战略思想以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核技术的进步,至少经历了4次大的修改和转变。一、50年代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当时苏联虽已掌握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但美国在核武器方面处于全面优势,在战略空军方面更占压倒优势。艾森豪威尔总统1953年上台伊始便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并于1954年1月由国务卿杜勒斯正式予以宣布。“大规模报复战略”既是美国的核战略,又是美国总的军事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 大规模报复战略 艾森豪威尔 战略空军 战略均势 军事战略 核威慑战略 战略武器 施莱辛格 战略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结构与安全机制——亚太地区安全建设要务及前景
14
作者 滕樱君 《太平洋学报》 2001年第4期54-57,共4页
亚洲的政治运作和思维模式使欧洲的安全建设经验在亚太地区具有一定的不适用性 ,地区安全机制的建立应当建立在整个亚洲的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亚太地区五大力量间将通过互相联合而形成一种对抗关系并具有一定的连动性 ,这种均势战略是形... 亚洲的政治运作和思维模式使欧洲的安全建设经验在亚太地区具有一定的不适用性 ,地区安全机制的建立应当建立在整个亚洲的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亚太地区五大力量间将通过互相联合而形成一种对抗关系并具有一定的连动性 ,这种均势战略是形成东亚格局的主要手段。但该地区目前正处于力量对比调整阶段 ,变量太多而结构一时难以定型。作为立足于整个亚洲政治结构的地区安全机制 ,其设计和建设应当考虑到这一点 ,亚洲目前安全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增加地区稳定因子 ,从长远来看 ,也应该结合特有的“亚洲意识” ,探索自己的一体化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结构 地区安全机制 地区稳定 均势战略 政治运作 亚太地区 应当 阶段 格局 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场各有所图的“裁军竞赛”——浅析美苏关于销毁战术核导弹的建议
15
作者 丁幸豪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0期3-6,1,共5页
美苏关系的根本变化,尤其是8月事件以来苏联的分崩离析及苏许多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脆弱性,使美国对苏联核武器控制问题的关切取代了过去的第一次核打击的担心。正是在此背景下,美国提出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单方面大规模核裁军计划。而戈尔... 美苏关系的根本变化,尤其是8月事件以来苏联的分崩离析及苏许多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脆弱性,使美国对苏联核武器控制问题的关切取代了过去的第一次核打击的担心。正是在此背景下,美国提出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单方面大规模核裁军计划。而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比布什“更为激进的”反建议。从而“结束了战略武器均等的时代”,使美苏枝态势出现了明显有利于美国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什政府 战略武器 美苏关系 控制问题 战略 苏枝 核炮弹 战略均势 武器控制谈判 核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服改革的阻力
16
作者 伊·亚·列维亚什 孙映通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8年第7期24-26,共3页
改革是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转折阶段。苏共中央1987年6月全会指出:'政治领导的艺术,要求敢于揭露矛盾和善于解决矛盾。不是掩盖矛盾,让矛盾积累成堆,而是要使矛盾成为前进和自我发展的源泉。'改革之所以会遇到困难,大都是由... 改革是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转折阶段。苏共中央1987年6月全会指出:'政治领导的艺术,要求敢于揭露矛盾和善于解决矛盾。不是掩盖矛盾,让矛盾积累成堆,而是要使矛盾成为前进和自我发展的源泉。'改革之所以会遇到困难,大都是由于对已经积累的矛盾的深度了解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中央 社会经济发展 政治领导 自我发展 转折阶段 宫僚 战略均势 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停滞 干部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叶利钦推迟访日看日俄领土交涉的前景
17
作者 吴寄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8期3-5,1,共4页
对日本来说,收回北方领土是历届内阁苦苦追求的目标,是朝野普遍认同的国策。原苏联解体后,日本朝野有不少人把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身上。正鉴于此,叶利钦突然推迟访日不能不使他们感到失望和困惑。
关键词 领土问题 日本朝野 远东地区 色丹岛 自治共和国 择捉岛 右翼团体 反感情绪 战略均势 民族主义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苏政策趋向强硬
18
作者 谷继 《国际展望》 1986年第9期3-5,1,共4页
来自华盛顿的“冷气旋”使一度回暖的美苏关系迅速降温。美国看准苏联的弱点和困难,加紧推行“战略防御计划”,全力争夺第三世界,不给苏以喘息时机。
关键词 对苏政策 美苏关系 战略防御计划 里根政府 战略均势 地区冲突 战略收缩 常规军备 实力地位 反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人注目的叙约和解
19
作者 杜幼康 《国际展望》 1986年第2期10-11,共2页
1985年12月30日,约旦国王侯赛因在约旦和叙利亚两国关系冷淡近7年之久后,第一次抵达大马士革,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进行为期两天的最高级会谈。据报道,两国首脑在中东和平的途径和进程等问题上,观点已“趋于一致”。
关键词 叙利亚总统 两国关系 约巴协议 阿萨德 戴维营协议 战略均势 阿拉法特 以色列工党 阿拉伯世界 两伊战争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谨慎乐观看裁军
20
作者 陈佩尧 《国际展望》 1986年第21期3-4,共2页
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使人类面临着自己创造的文明可能为核战争摧毁的危险。联合国秘书长发出“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拥有世界核军备的97%,所谓军备竞赛基本上是在美苏之间进行。... 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使人类面临着自己创造的文明可能为核战争摧毁的危险。联合国秘书长发出“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拥有世界核军备的97%,所谓军备竞赛基本上是在美苏之间进行。这一情况告诉我们,观察国际裁军的前景,主要要看美苏是否有裁军的诚意,它们之间是否可能达成协议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核武器 裁军协议 战术核武器 军备竞赛 常规军备 裁军谈判 核力量 进攻性战略武器 有限核战争 战略均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