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口旋流对均一粒径液滴喷雾干燥塔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树俊 魏玉聪 +3 位作者 Woo Meng Wai 吴铎 陈晓东 肖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814-3824,共11页
均一粒径液滴喷雾干燥塔(MDSD)在生产均匀尺寸颗粒产品中发挥着较大优势,进一步优化其干燥过程操作尤为重要。集成离散相(DPM)和反应工程法(REA)干燥方法,通过耦合分散室和主干燥室模型,本研究开发了完整的MDSD三维计算流体力学模型。... 均一粒径液滴喷雾干燥塔(MDSD)在生产均匀尺寸颗粒产品中发挥着较大优势,进一步优化其干燥过程操作尤为重要。集成离散相(DPM)和反应工程法(REA)干燥方法,通过耦合分散室和主干燥室模型,本研究开发了完整的MDSD三维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并系统探究了在干燥过程中分散气旋流、热空气旋流以及二者共同旋流对颗粒运动和最终干燥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30°入射角下加入旋流效果最优。同时引入分散室和干燥室旋流后发现,同向旋流比反向旋流带来的干燥效果提升2%,更比无旋流操作下的干燥效果提升30%。欲达到同样的干燥效果,引入同向旋流,塔身可缩短近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粒径液滴喷雾干燥塔 离散相模型 反应工程法干燥模型 优化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塔板上液滴的粒径分布和运动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建孟 柴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在直径300mm塔内,用双电子探针测量系统测定了旋流塔板上局部处的液滴粒径分布,得出了用上限对数正态分布函数表达的各参数与操作条件的关联式。以液滴离开塔板的初始位置为边缘分布、液滴粒径为条件分布,应用概率统计方法描述... 在直径300mm塔内,用双电子探针测量系统测定了旋流塔板上局部处的液滴粒径分布,得出了用上限对数正态分布函数表达的各参数与操作条件的关联式。以液滴离开塔板的初始位置为边缘分布、液滴粒径为条件分布,应用概率统计方法描述液滴群运动初始状态的基础上,提出了液滴运动的三维抛射模型,实验结果证明了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 粒径 数学模型 运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淋脱硫塔内除雾器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3
作者 石振晶 陶明 +2 位作者 何育东 何仰朋 郭浩然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97,104,共7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不同叶片形式除雾器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烟气流速、叶片间距、液滴直径等参数对除雾效率及压力损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除雾效率随烟气流速和液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除雾器叶片间距的增大而降低;...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不同叶片形式除雾器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烟气流速、叶片间距、液滴直径等参数对除雾效率及压力损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除雾效率随烟气流速和液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除雾器叶片间距的增大而降低;弧形板除雾器对液滴的脱除效率最低,但压力损失最小,其次是折形板除雾器,弧形板带单钩和双钩除雾器对液滴的脱除效率较高,但压力损失也较高;弧形板大间距板型,适合作为塔内一级除雾器,用来控制二级除雾器入口液滴质量浓度;弧形板带钩小间距板型,适合作为塔内二级除雾器,用来控制整个吸收塔液滴排放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除雾器 烟气流速 叶片间距 粒径 除雾效率 压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