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nkam热台与热液金刚石压腔的熔体包裹体均一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新彦 李建康 +2 位作者 李胜虎 张德会 鲍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9-601,共13页
熔体包裹体均一实验是利用熔体包裹体研究原始岩浆演化和挥发分组成的基础。目前,开展包裹体均一温度实验的设备主要为Linkam系列的高温热台,而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是近年来才被应用到熔体包裹体均一实验中的。文章以义兴寨金矿床石... 熔体包裹体均一实验是利用熔体包裹体研究原始岩浆演化和挥发分组成的基础。目前,开展包裹体均一温度实验的设备主要为Linkam系列的高温热台,而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是近年来才被应用到熔体包裹体均一实验中的。文章以义兴寨金矿床石英斑岩为例,对比研究了Linkam TS1500高温热台和HDAC在熔体包裹体均一实验应用中的优劣。利用Linkam TS1500高温热台得出熔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943-1190℃,而HDAC的测试结果为780-890℃。实验研究表明:HDAC能够在加热的同时提供接近熔体捕获条件的外压,更适于开展富挥发分的高内压熔体包裹体的均一实验。实验过程中得到的熔体包裹体固相初熔温度范围,可为估算义兴寨金矿床石英斑岩原始岩浆晚期结晶的压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熔体包裹体 均一实验 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 Linkam高温热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液金刚石压腔在流体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以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矿床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胜虎 李建康 张德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754,共8页
流体包裹体是赋存在矿物中的流体样品,均一实验是以其研究成岩成矿流体演化的重要步骤和内容。但某些深成岩或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如我国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中的富CO2包裹体,因具有较大的内压,当利用传统的热台在1个大气压下加热时... 流体包裹体是赋存在矿物中的流体样品,均一实验是以其研究成岩成矿流体演化的重要步骤和内容。但某些深成岩或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如我国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中的富CO2包裹体,因具有较大的内压,当利用传统的热台在1个大气压下加热时,容易发生爆裂而无法观测到均一行为和均一温度。因此,本文利用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以H2O为压力介质对流体包裹体施加外压,完成了甲基卡矿床No.134号脉石英中富CO2包裹体的均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外压的增大,均一温度呈降低的趋势,说明流体包裹体在被捕获后并非严格的等容,从而警示我们以后再对深成矿床中具有高内压的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时应选用HDAC以获得更为可靠准确的数据。补充富CO2包裹体的均一实验数据后,石英中的H2O-CO2-NaCl包裹体表现出良好分异现象,随着均一状态自液态CO2→CO2与H2O临界相→液态H2O相变化,均一温度和盐度也随之降低,且比锂辉石中的包裹体具有更低的盐度和更大的温度变化范围。这些热力学特征说明,在锂辉石型伟晶岩形成过程中,锂辉石和石英先后结晶,分别主要捕获富子晶包裹体和H2O-CO2-NaCl包裹体,同时Li+不断向锂辉石结晶前锋聚集,使参与流体的Li+含量降低,致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金刚石压腔 均一实验 流体包裹体 伟晶岩 甲基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中熔体包裹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霓 孙嘉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4-423,560,共10页
火山岩斑晶矿物中保存完好的熔体包裹体含有原始熔浆的成分和挥发分含量,带有原始岩浆的信息,是恢复火山喷发前岩浆化学成分和了解岩浆作用过程及源区特征的最好工具。本文概述了熔体包裹体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总结... 火山岩斑晶矿物中保存完好的熔体包裹体含有原始熔浆的成分和挥发分含量,带有原始岩浆的信息,是恢复火山喷发前岩浆化学成分和了解岩浆作用过程及源区特征的最好工具。本文概述了熔体包裹体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总结了目前对熔体包裹体的分析测试仪器,还对熔体包裹体均一实验和熔体挥发分及脱气作用展开了充分讨论。随着现代测试仪器精度的不断提高和测试应用范围的扩大,熔体包裹体研究从传统的高温热台研究转向地球化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可以更好地解释岩浆过程中的地质现象、了解岩浆演化,目前熔体包裹体的研究已进入更快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包裹体 均一实验 挥发分 火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one-dimensional dynamic hygrothermal modeling based on air humidity ratio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兴国 陈友明 邓永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703-708,共6页
A modified one-dimensional transient hygrothermal model for multilayer wall was proposed using air humidity ratio and temperature as the driving potentials.The solution for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was obtained numeric... A modified one-dimensional transient hygrothermal model for multilayer wall was proposed using air humidity ratio and temperature as the driving potentials.The solution for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was obtained numerically by implementing the finite-difference scheme.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a test system was built up to meas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within a porous wall and compare with the prediction of the model.The prediction results have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For the interface close to indoor side,the maximum deviation of temperature between calculated and test data is 1.87 K,and the average deviation is 0.95 K;the maximum deviation of relative humidity is 11.4%,and the average deviation is 5.7%.For the interface close to outdoor side,the maximum deviation of temperature between prediction and measurement is 1.78 K,and the average deviation is 1.1 K;the maximum deviation of relative humidity is 9.9%,and the average deviation is 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ent hygrothermal modeling air humidity ratio modified modeling experimental test multilayer wa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