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流河流域场次暴雨洪水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国庆 翟然 +2 位作者 万思成 刘艳丽 许意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4期7-11,共5页
暴雨洪水是主要的自然灾害,分析暴雨洪水特性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对流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清流河流域102场暴雨洪水资料,系统分析了场次暴雨洪水过程特征、径流组成以及洪水特征要素与降水指标... 暴雨洪水是主要的自然灾害,分析暴雨洪水特性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对流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清流河流域102场暴雨洪水资料,系统分析了场次暴雨洪水过程特征、径流组成以及洪水特征要素与降水指标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场次降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洪水过程变化,水利工程修建和下垫面变化等人类活动对暴雨洪水过程特征有一定影响;场次暴雨洪水的产流系数总体具有递减趋势,但地表径流占径流总量的比率有增大趋势;场次径流量及洪峰流量与场次降水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雨强对清流河流域暴雨洪水特征影响相对较小,蓄满产流是清流河流域主要的产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次暴雨洪水 产流系数 径流组成 水文响应 清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次暴雨水土保持调查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乔殿新 柳庆斌 +1 位作者 党恬敏 李琦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10期13-15,共3页
场次暴雨水土保持调查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需要大力推动开展。梳理了场次暴雨水土保持调查工作现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场次暴雨调查的功能和作用。对场次暴雨水土保持调查的特点,以及与监测站点定位观测、区域年度... 场次暴雨水土保持调查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需要大力推动开展。梳理了场次暴雨水土保持调查工作现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场次暴雨调查的功能和作用。对场次暴雨水土保持调查的特点,以及与监测站点定位观测、区域年度动态监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场次暴雨水土保持调查制度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次暴雨 水土保持调查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次暴雨条件下濂水流域水沙关系探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盛菲 刘士余 +1 位作者 陈子惟 魏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5,共8页
为探究场次暴雨条件下流域的水沙关系,该研究以赣南濂水流域为对象,基于1965—2020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等,在场次暴雨条件下,分析不同洪水类型、不同时段下的水沙特征及水沙关系,... 为探究场次暴雨条件下流域的水沙关系,该研究以赣南濂水流域为对象,基于1965—2020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等,在场次暴雨条件下,分析不同洪水类型、不同时段下的水沙特征及水沙关系,并对水沙滞回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流域120场暴雨洪水划分为3种类型,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Ⅲ型(短历时、小径流、低洪峰)、Ⅰ型(长历时、中径流、中洪峰)、Ⅱ型(中历时、大径流、高洪峰)。整个研究期划分的5个时段中,1996-2005年、2006-2020年的输沙特征值增幅较大,且单位径流的输沙能力大幅上升。不同洪水类型下的各水沙环路曲线比例差异较大;在不同时段下,逆时针型、“8”字型曲线分别在1996-2005年、2006-2020年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3.0%、55.6%,这与流域内果园大面积开发导致的沙源位置及数量的改变有着密切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流域的水沙管理及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径流 场次暴雨 水沙关系 水沙滞回 产流产沙 洪水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场次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金鑫 叶天舒 +1 位作者 王凌河 郭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共4页
基于辽宁省基础水文数据库,选取资料完整可靠的481处雨量站作为代表站,筛选出1965~2014年间最大点降水量超过200mm的超标准暴雨124场,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等技术,系统分析了辽宁省场次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基于辽宁省基础水文数据库,选取资料完整可靠的481处雨量站作为代表站,筛选出1965~2014年间最大点降水量超过200mm的超标准暴雨124场,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等技术,系统分析了辽宁省场次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超标准暴雨年发生次数在0~6次/年之间,年际变化基本持平,并呈现出3~5、13~15年2个主要周期;年内尺度上,超标准暴雨集中发生于7~8月,且主峰降水多集中于24h之内;空间分布上,暴雨中心多位于东南部地区,出现频次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暴雨中心位于辽西地区的场次暴雨多发生于7月;暴雨中心位于辽东地区的场次暴雨在7、8月均有发生,且位于东南部地区的暴雨多发生于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次暴雨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汶河流域2001-2022年暴雨洪水特征及其关系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贾本有 黎东洲 +5 位作者 杨帆 孙晓明 高瑾瑾 苏琨 毕峥峥 范子武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6,共11页
科学认识流域实际发生暴雨洪水特征,总结洪水特征及其对致洪暴雨特征响应关系和产汇流规律,对流域洪水精准精细模拟与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22年实测降雨洪水时间序列资料,整理了场次暴雨洪水,选取降水... 科学认识流域实际发生暴雨洪水特征,总结洪水特征及其对致洪暴雨特征响应关系和产汇流规律,对流域洪水精准精细模拟与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22年实测降雨洪水时间序列资料,整理了场次暴雨洪水,选取降水空间矩、洪水集中度等指标表征暴雨洪水特征,采用Kendall秩相关分析研究暴雨洪水响应关系,并对流域降水-径流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大汶河洪水的流域降雨量呈东多西少特征,洪水相应的暴雨事件常覆盖全流域1/3~1/2的面积,暴雨中心多集中在上游大中型水库附近;(2)北支牟汶河子流域洪水总量统计均值大,是大汶河洪水的主要来源,其洪水特征值与致洪暴雨强度呈弱正相关,但与一阶降水空间矩呈负相关,表明子流域内部具有较强的调蓄能力,而南支柴汶河子流域则相反;(3)大汶河流域洪水产流表现为蓄满产流为主、兼有超渗产流的特点,其中大戴区间近22年降雨事件中产流很少,这与其区间特殊的富水性地质条件及灌区引水密切相关,需在流域水文模拟与洪水预报时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次暴雨洪水 Kendall秩相关分析 降雨径流关系 产流机制 大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地区暴雨特征对城市化响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龙海 胡茂川 +2 位作者 杨芳 刘丙军 陈晓宏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6,共8页
人类活动使得暴雨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暴雨特征发生显著改变。厘清城市化对暴雨特征的影响对城市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为例,利用处于不同行政区的11个雨量站点在2006—2019年期间收集到的逐15min降水数据,识别场次... 人类活动使得暴雨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暴雨特征发生显著改变。厘清城市化对暴雨特征的影响对城市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为例,利用处于不同行政区的11个雨量站点在2006—2019年期间收集到的逐15min降水数据,识别场次暴雨;从暴雨雨量、日数、雨强、次数、雨型、雨峰占比和雨峰系数7个方面,分析湿润地区暴雨特征对城市化的响应表现。结果表明:(1)城市化率较高区的暴雨雨量、日数、强度和次数均高于城市化率较低区,暴雨次数在时序变异性上则相反;(2)城市化对暴雨雨型无显著性影响,广州市各区雨型占比差异不大,且暴雨大多为单峰型,占比约63%;(3)暴雨雨峰占比对城市化响应不明显,其与降雨历时呈负相关关系,短历时暴雨特征由峰值雨量主导,而长历时和超长历时的暴雨事件中的持续时间是影响雨量的主要因素;(4)广州短历时和超长历时暴雨雨峰系数受城市化影响显著,城市化率较高区明显高于城市化率较低区;此外,广州暴雨雨型大多为前期集中型单峰暴雨,但城市化率较高区的超长历时暴雨大多偏后期集中型,需要特别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地区 场次暴雨 暴雨特征 城市化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流河流域场次洪水的退水特征及过程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翟然 王国庆 +2 位作者 万思成 李浩 刘翠善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3期1-4,共4页
分析场次洪水的退水过程对水利工程的运行调度及水文预报方案的制定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根据清流河流域102场暴雨洪水资料,系统分析了流域的退水过程特征,并采用指数型退水模型对退水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清流河流域退水流量大小... 分析场次洪水的退水过程对水利工程的运行调度及水文预报方案的制定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根据清流河流域102场暴雨洪水资料,系统分析了流域的退水过程特征,并采用指数型退水模型对退水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清流河流域退水流量大小与场次暴雨洪水历时、洪峰大小等因素有关,起退流量介于12~303 m3/s;不同场次的退水系数介于0.01~0.0435之间,长历时暴雨洪水的退水系数相对较小;指数型退水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退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水过程 指数型退水模型 场次暴雨洪水 清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濂水流域水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盛菲 刘士余 +1 位作者 余敏琪 戴余典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1-207,217,共8页
为深入分析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揭示水沙变化机理机制。以赣南濂水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65—2020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年尺度和场次暴雨尺度,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累积距平法、水沙关系曲线、经验统计分析法... 为深入分析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揭示水沙变化机理机制。以赣南濂水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65—2020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年尺度和场次暴雨尺度,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累积距平法、水沙关系曲线、经验统计分析法等,分析水沙变化特征,建立不同时期水沙关系,并定量评估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结果显示:(1)在年尺度,流域径流深、输沙量分别呈非显著下降和极显著上升趋势,突变年份分别为1998年和1995年。(2)与基准期相比,变化期不同时间尺度的径流深和输沙量波动更大,且水沙相关性均增强,表征外界人为干扰的参数(a)和河流本身输沙能力的参数(b)均增大。(3)在年尺度和场次暴雨尺度,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1%,101.1%和30.2%,69.8%,对输沙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0.5%,99.5%和-2.0%,102.0%。研究成果可为流域的水沙合理调控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尺度 场次暴雨尺度 水沙变化 水沙关系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