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外衍生品监管:美国式变革的反思与启示 被引量:11
1
作者 窦鹏娟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6-71,75,共7页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领域开启了一场金融监管的重大改革。场外衍生品作为引发危机的导火索成为监管改革的重要对象。在这场金融监管的全球性变革中,美国不仅革新了其场外衍生品监管的理念,还确立了新的监管规则并实现了监管权...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领域开启了一场金融监管的重大改革。场外衍生品作为引发危机的导火索成为监管改革的重要对象。在这场金融监管的全球性变革中,美国不仅革新了其场外衍生品监管的理念,还确立了新的监管规则并实现了监管权力的重新整合。对于中国等场外衍生品新兴市场国而言,要结合本国现实国情,理清场外衍生品监管改革思路,把握未来场外衍生品发展的基本方向:确立宽严有度的场外衍生品监管理念,体现新兴市场的监管包容性;构建合乎规律的场外衍生品监管规则,实现金融公平、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的平衡;形成协调互动的场外衍生品监管机制,提升监管的整体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场外衍生品 监管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影响因素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16
2
作者 斯文 《西部论坛》 2012年第6期67-77,共11页
利用美国1998—2011年季度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基础资产、场内衍生品、经济增长、货币政策、政府监管等因素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美国,利用场外衍生品对冲风险的动机明显,场外衍生品与场内衍生品的互补效应比替代... 利用美国1998—2011年季度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基础资产、场内衍生品、经济增长、货币政策、政府监管等因素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美国,利用场外衍生品对冲风险的动机明显,场外衍生品与场内衍生品的互补效应比替代效应更强,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脱离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对场外衍生品交易存在负效应,而政府加强监管会产生正效应。因此,在我国,衍生品市场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加强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并推进衍生品市场参与者的内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外衍生品 基础资产 场内衍生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政府监管 金融衍生市场 对冲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后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改革及借鉴 被引量:6
3
作者 斯文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2,共5页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场外衍生品备受争议,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缺失被指责是导致本次危机的主要原因,加强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因此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特征出发,通过分析金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场外衍生品备受争议,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缺失被指责是导致本次危机的主要原因,加强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因此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特征出发,通过分析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改革措施,提出完善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场外衍生品 金融危机 国际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适当性规则的立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鲍晓晔 《金融监管研究》 2014年第9期88-97,共10页
根据金融十二五规划,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将获得更充分的发展,适当性规则作为场外衍生品投资者保护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件,重要性日益突出,内涵也将与时俱进。目前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适当性规则的法制现状主要存在银行立法过于原则、... 根据金融十二五规划,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将获得更充分的发展,适当性规则作为场外衍生品投资者保护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件,重要性日益突出,内涵也将与时俱进。目前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适当性规则的法制现状主要存在银行立法过于原则、证券立法门类繁多、客户分类易成为金融机构限制交易的手段、尽职调查义务重形式、轻实质等问题。对此,参考借鉴发达资本市场关于客户分类、尽职调查义务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立法经验,构建并完善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适当性规则的法律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外衍生品 适当性 投资者保护 立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博弈论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斯文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3年第4期88-96,共9页
金融危机使场外衍生品市场广受争议,政府监管的缺失被认为是酿成灾难性后果的根源之一。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以此分析市场参与者和政府监管者之间的动态博弈关系,推导出实... 金融危机使场外衍生品市场广受争议,政府监管的缺失被认为是酿成灾难性后果的根源之一。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以此分析市场参与者和政府监管者之间的动态博弈关系,推导出实现博弈均衡所需的各种约束条件。最后,依据模型分析的结论并借鉴国际监管发展的最新趋势,提出完善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外衍生品 政府监管 信号传递博弈 精练贝叶斯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德-弗兰克法案》究竟影响几何——浅析法案实施后美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元凯 陈丰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68,96,共5页
本文详细阐述了《多德-弗兰克法案》中关于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内容和进展,并对当前美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形势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中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提供有效的政策参考。
关键词 场外衍生品监管 沃尔克法则 全球金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斯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39-46,共8页
金融危机使场外衍生品市场广受争议,政府监管的缺失被认为是酿成灾难性后果的根源之一。从有限理性的角度出发,运用演化博弈的分析框架,对市场交易主体与政府监管主体之间的策略选择、演变轨迹及影响因素展开了讨论,发现复制动态系统中... 金融危机使场外衍生品市场广受争议,政府监管的缺失被认为是酿成灾难性后果的根源之一。从有限理性的角度出发,运用演化博弈的分析框架,对市场交易主体与政府监管主体之间的策略选择、演变轨迹及影响因素展开了讨论,发现复制动态系统中存在5个局部均衡点,并且在不同情形下趋向于不同的均衡点。依据模型的结论,得出增强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效率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大监管强制效力、完善监管激励机制、降低监管成本支出、推动产品规范运行、健全市场自律机制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外衍生品 政府监管 演化博弈 演化稳定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场外衍生品交易商审慎监管制度的构建
8
作者 鲍晓晔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49,共6页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场外衍生品市场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客观上要求加强对交易商的审慎监管。美国《华尔街透明度和问责法案》等法律文件确立了多层次审慎监管框架,并提出了控制系统性风险的一系列措施。而我国场外衍生品交易商监管存在着...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场外衍生品市场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客观上要求加强对交易商的审慎监管。美国《华尔街透明度和问责法案》等法律文件确立了多层次审慎监管框架,并提出了控制系统性风险的一系列措施。而我国场外衍生品交易商监管存在着立法缺乏统一规则且立法层次较低、市场参与主体分类监管不清晰、偏重于事先市场准入和事中数量管控而限制市场创新等问题。为此,应从统一明确交易商分层监管标准、强化过程监管等方面着手,加强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引导商业银行审慎发展交叉性综合经营业务,避免从事高风险、高杠杆的复杂衍生品交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慎监管 场外衍生品 分层监管 沃尔克规则 林肯推出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规则的演变历程及启示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小川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8-64,71,共8页
次贷危机后,欧盟高度重视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规则重建:一方面积极落实国际承诺并推动制定相关国际标准,另一方面及时完善自身规则,如制定《欧洲市场基础设施条例》和修改《金融工具市场指令》。这两部法规主要涉及场外衍生品市场的... 次贷危机后,欧盟高度重视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规则重建:一方面积极落实国际承诺并推动制定相关国际标准,另一方面及时完善自身规则,如制定《欧洲市场基础设施条例》和修改《金融工具市场指令》。这两部法规主要涉及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中央对手方、交易数据库、风险管理以及交易平台等内容。在落实和执行国际和经济体自身规则方面,欧盟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这既有欧盟自身市场发展的问题,也与国际标准更新快、跨境监管问题复杂等因素有关。本文介绍分析了欧盟场外衍生品监管规则的法律渊源、制度发展和落实情况,指出其未来亟待完善的内容;同时也指出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可以借鉴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衍生市场 场外衍生品 衍生监管 监管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在场外衍生品市场组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东海证券课题组 丁竞渊 +6 位作者 应晓明 王一军 曾凯 杨润曦 凌浩 曾磊 郑朝阳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30,53,共10页
因其非标准化合约和非集中交易特征,场外衍生品市场存在交易效率低下,透明度低,交易对手方信用风险管理与监管困难等诸多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传统思路是标准化、中心化,但这又牺牲了场外衍生品个性化、定制化特征。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在... 因其非标准化合约和非集中交易特征,场外衍生品市场存在交易效率低下,透明度低,交易对手方信用风险管理与监管困难等诸多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传统思路是标准化、中心化,但这又牺牲了场外衍生品个性化、定制化特征。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在缺乏中心化可信权威的条件下建立信任机制并实现交易,可有效解决制约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基于区块链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包括:权威认证共识机制、智能衍生品合约、统一信用评价体系、系统风险监测模型等。经论证,应用区块链技术可有效改善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运行组织,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改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加强监管穿透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外衍生品 交易对手方信用风险 区块链 共识机制 智能合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欧场外衍生品市场集中清算制度的变化与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小川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8-53,共6页
清算机制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次贷危机后,国际组织和美欧都在致力推广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集中清算制度。基于不同的原因,美欧关于场外衍生品交易清算的立法和监管制度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这些制度... 清算机制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次贷危机后,国际组织和美欧都在致力推广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集中清算制度。基于不同的原因,美欧关于场外衍生品交易清算的立法和监管制度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这些制度的发展变化首先是基于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的考虑,也是美欧各国增强本国金融机构和市场吸引力的需要,更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基于长期利益的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市场 场外衍生品 集中清算 中央对手方 清算机制 美国 欧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杠杆效用及风险监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申万宏源证券课题组 杨玉成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1,共10页
近年来,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快速发展,场外衍生品杠杆属性对实体经济、资本市场、投资机构以及证券公司传统业务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研究了场外衍生品对市场主体及证券公司自身的杠杆效用,研究发现:(1)场外衍生品增强了金融... 近年来,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快速发展,场外衍生品杠杆属性对实体经济、资本市场、投资机构以及证券公司传统业务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研究了场外衍生品对市场主体及证券公司自身的杠杆效用,研究发现:(1)场外衍生品增强了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场外衍生品业务有助于促进证券公司传统业务协同发展,提升证券公司经营效益。基于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复杂化、多样化、非线性特征,本文提出了机构杠杆和市场杠杆等多种杠杆风险的度量方法及监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外衍生品 杠杆效用 场外+”模式 杠杆度量 风险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贷危机后美国期货和衍生品监管改革启示
13
作者 王炜炫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3,94,共12页
次贷危机中,监管者缺位和被监管者非理性投资成为美国期货和衍生品行业的监管痛点。危机发生后,美国决定重塑金融监管格局,其中期货和衍生品行业的监管改革尤为彻底,主要包括正式将场外衍生品纳入监管范畴、厘清SEC和CFTC之间的管辖争... 次贷危机中,监管者缺位和被监管者非理性投资成为美国期货和衍生品行业的监管痛点。危机发生后,美国决定重塑金融监管格局,其中期货和衍生品行业的监管改革尤为彻底,主要包括正式将场外衍生品纳入监管范畴、厘清SEC和CFTC之间的管辖争议、明确跨境交易的域外监管规则和落实投资者保护机制。目前中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方兴未艾,在构建金融监管框架时,应以次贷危机为鉴,强调金融工具和实体经济的协同效应、运用“宏观审慎”和“功能监管”理念促成监管合作、明确跨境期货和衍生品交易的域外监管权限、健全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期货和衍生 场外衍生品 长臂管辖 投资者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问题探讨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智勇 刘任重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5-59,共5页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杠杆效应等因素的存在,蕴含着大量的风险。我国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刚刚起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机制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总结国内文献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场...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杠杆效应等因素的存在,蕴含着大量的风险。我国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刚刚起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机制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总结国内文献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国际通行做法,随后分析了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完善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外金融衍生 政府监管 自律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发展与监管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连 王大贤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3,39,共3页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潜藏较高的系统风险。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将会引发经济动荡。本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分析了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监管的政策建议...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潜藏较高的系统风险。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将会引发经济动荡。本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分析了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监管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保持金融市场健康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场外金融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场外金融衍生品规则演变及监管改革 被引量:15
16
作者 熊玉莲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美国场外金融衍生品规则经历了从普通法规则到成文法规范,从分散到集中立法,从监管竞争到合作的演变。美国以证券和商品划分的传统监管导致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面临法律的不确定,监管权异化为豁免权。监管改革虽没有触及多头监管的基本模... 美国场外金融衍生品规则经历了从普通法规则到成文法规范,从分散到集中立法,从监管竞争到合作的演变。美国以证券和商品划分的传统监管导致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面临法律的不确定,监管权异化为豁免权。监管改革虽没有触及多头监管的基本模式,但交叉机制的引入以及协调合作的强制性制度安排有效地防止了监管权冲突,顺应了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发展及其与证券界限日趋模糊的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外金融衍生 演变 金融监管改革 美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祁东 《金融发展研究》 2009年第11期53-55,共3页
伴随着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完善对其监管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基于对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及监管现状的分析,针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场外金融衍生 监管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场外互换衍生品监管改革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银伟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在金融衍生品中,场外互换衍生品交易的不透明性和高风险性是危及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金融危机后美国新的监管立法初步确立了中央集中清算、保证金和报告为核心的监管制度,这有利于提高透明度和市场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但是在清算所... 在金融衍生品中,场外互换衍生品交易的不透明性和高风险性是危及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金融危机后美国新的监管立法初步确立了中央集中清算、保证金和报告为核心的监管制度,这有利于提高透明度和市场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但是在清算所的制度建设和风险控制方面仍有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可以此为鉴,完善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外互换衍生 金融衍生监管 金融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方法的场外金融衍生品风险度量
19
作者 钟翔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45-148,共4页
场外金融衍生品主要受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综合影响,其风险的识别和度量具有复杂性,这为投资者风险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文章以产品期限、利率水平和信用级别为风险因素,构建随机动态测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压力测试。结果表明:... 场外金融衍生品主要受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综合影响,其风险的识别和度量具有复杂性,这为投资者风险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文章以产品期限、利率水平和信用级别为风险因素,构建随机动态测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场外衍生品风险主要来源于市场利率和金融机构的信用级别,并呈现非线性变化;市场利率对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影响不同,期限越长,收益利差越小;信用等级对长期收益影响大,对短期收益影响小,期限越长,收益利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外金融衍生 随机动态 压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宗商品变相期货交易认定:基于交易合约的审视 被引量:2
20
作者 綦敏 任超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99,共8页
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多借助电子交易平台进行,且借鉴期货交易的部分交易机制,使得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存在着变相期货交易之嫌。对于认定某种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是否属于变相期货交易,应主要依据交易合约的主体、内容、特征等因素,再辅之... 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多借助电子交易平台进行,且借鉴期货交易的部分交易机制,使得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存在着变相期货交易之嫌。对于认定某种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是否属于变相期货交易,应主要依据交易合约的主体、内容、特征等因素,再辅之以交易机制进行“穿透”分析,判断其交易目的。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的主要交易目的,是通过套期保值的方式实现现货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而非从事投机获利。对于交易目的的考察,可以通过签约主体性质、合约标准化程度、履约方式、交割期限及最长合约期限等合约内容来加以综合分析。为了提高交易效率、防控交易风险,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可以采用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合约,使用保证金要求、每日无负债结算、强行平仓、每日涨跌幅限制等交易机制,但是,对于 T+0、双向对冲、集中交易等典型期货交易机制的运用则应当持否定态度,以避免风险放大,维护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宗商交易 中远期交易 现货交易 期货交易 场外衍生品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