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谈文论的“场外征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乔国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76,共10页
自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有一个发展趋势,即文论在借跨学科之际逐步模糊了其与其他学科的界限。与此同时,文论也越来越多地承载了政治、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似乎有文论被其"绑架"之势。张江先生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
自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有一个发展趋势,即文论在借跨学科之际逐步模糊了其与其他学科的界限。与此同时,文论也越来越多地承载了政治、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似乎有文论被其"绑架"之势。张江先生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场外征用"的缘故,故而提出让文论回归到文学自身,坚持系统内部自我发育的原则。本文对这种"纯粹"理论的观点不完全苟同,认为文学理论从其肇始开始就是"不纯"的。这种"不纯"并非完全是构建者的有意为之。它既是文学理论自身存在的一种状态,也符合文论构建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外征用
纯粹性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场外征用的有限合法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蓝国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共7页
纯文学与杂文学的划界,是审视场外征用合法与否的关键。纯文学具有无功利性、审美艺术性、形象情感性,它重在建构文学的内宇宙。批评阐释自律性的纯文学,需遵循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反思路线,场外征用是对该路线的严重背离,容易导致强制...
纯文学与杂文学的划界,是审视场外征用合法与否的关键。纯文学具有无功利性、审美艺术性、形象情感性,它重在建构文学的内宇宙。批评阐释自律性的纯文学,需遵循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反思路线,场外征用是对该路线的严重背离,容易导致强制阐释。征用场外的理论,根源于文论创造力的衰竭、文学感受力的下降,以及非文论欲望的膨胀。场外征用的必然后果,是文论走上异化的歧途。杂文学带有功利性、依附性、综合性,它更在意文学外宇宙的营建。杂糅着哲学、道德、政治、宗教等文化事项,使得纯文学杂而不纯,而杂文学不纯而杂,杂文学必以杂糅性面相展现自身。立足于具体的杂文本,相应地征用哲学、道德、宗教、政治等文化理论,能有效揭示文本意蕴。场外征用是杂文学批评阐释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外征用
强制阐释
纯文学
杂文学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场内”和“场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9-250,共2页
周宪撰文《文学理论的来源与用法——关于“场外征用”概念的一个讨论》指出,如何界定文学理论研究的“场内”和“场外”,这大概是一个相对的、历史性的概念。因为历史地看,文学研究的场域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无论中西古今,文学研...
周宪撰文《文学理论的来源与用法——关于“场外征用”概念的一个讨论》指出,如何界定文学理论研究的“场内”和“场外”,这大概是一个相对的、历史性的概念。因为历史地看,文学研究的场域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无论中西古今,文学研究的场域总是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所以并不存在亘古不变地属于文学场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宪
《文学理论的来源与用法--关于"
场外征用
"概念的一个讨论》
书评
书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中国武术研究中“强制阐释”的阐释
被引量:
3
4
作者
韩政
王国志
张宗豪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4-61,共8页
中国自现代以来,在文化研究领域,一部分研究的最大问题在于照搬西方理论,缺乏具有原创性和民族特色的理论话语。张江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为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强制阐释”。反观对中国武术的研究,部分研究同样存在强制阐释现象。基于此,...
中国自现代以来,在文化研究领域,一部分研究的最大问题在于照搬西方理论,缺乏具有原创性和民族特色的理论话语。张江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为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强制阐释”。反观对中国武术的研究,部分研究同样存在强制阐释现象。基于此,以“强制阐释论”为理论根基,通过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展开探查。认为,对中国武术的强制阐释是从场内外征用理论,以理论为“圆心”,以武术为素材,来反证征用理论的合法性。以简单挪用、生搬硬套场内外理论为强制阐释中国武术的征用方式,阐释者带有强烈的主观预设意图,最终以“反秩序推理”以及“非逻辑证明”的手法完成以征用的理论对中国武术进行的强制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强制阐释
场外征用
场内
征用
主观预设
反序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强制阐释论
被引量:
11
5
作者
陆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84,105,共9页
张江提出强制阐释论是2014年中国文艺学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强制阐释"作为对20世纪西方主流文论,特别是1970年代之后各类后现代批评的一个理论概括,它应是中国话语介入当代西方文论价值判断的一个有力尝试。但背离文本话语...
张江提出强制阐释论是2014年中国文艺学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强制阐释"作为对20世纪西方主流文论,特别是1970年代之后各类后现代批评的一个理论概括,它应是中国话语介入当代西方文论价值判断的一个有力尝试。但背离文本话语、消解文学指证,以先在立场模式来曲解文学文本,这一方面固然是"强制阐释"的先天局限,另一方面或者也是显示了一种理论的必然性。简言之,"强制阐释"的批判前路,远谈不上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场外征用
主观预设
过度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阐释、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与张江先生商榷
被引量:
7
6
作者
马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6,共5页
阐释是指对对象的理解与解读,目的是获得意义。意义是家族相似性的存在,是一个相近似的集合,具有相对性。文本意义包括基础意义和延伸意义,二者构成了文本的意义场域。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均属于误读,二者均为主体性泛滥的结果,但也存在...
阐释是指对对象的理解与解读,目的是获得意义。意义是家族相似性的存在,是一个相近似的集合,具有相对性。文本意义包括基础意义和延伸意义,二者构成了文本的意义场域。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均属于误读,二者均为主体性泛滥的结果,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前见是人类认知的必要前提,可分为经验与理论。理论具有自足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场外征用并非强制阐释的充要条件,亦非强制阐释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
过度阐释
强制阐释
意义场域
前见
场外征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强制阐释与本体批评范式——对新批评文本中心论的反思
被引量:
2
7
作者
韩清玉
苏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169,192,共8页
文本中心是包括英美新批评在内的西方形式文论的基调,它以文学性为逻辑起点,以文学语言的细读为基本操作方法,创设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批评话语。但是,文本批评不等于文学批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看似"...
文本中心是包括英美新批评在内的西方形式文论的基调,它以文学性为逻辑起点,以文学语言的细读为基本操作方法,创设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批评话语。但是,文本批评不等于文学批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看似"永恒"的真理却成为"强制阐释"症候群中对语言学过度依赖的"场外征用"。文本中心论所导致的唯文本阐释倾向,在割裂作者与文本的先在联系中丧失了意义阐释维度的丰富性。在呼应强制阐释论基础上重建另一种"本体阐释",除了还原文学世界的丰富多彩而外,还应包含反抗理论霸权的价值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本体阐释
语言学
场外征用
文学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阐释的疆域与文本接受的向度——关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接受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思广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8-92,共5页
张江教授针对文学本体研究的弱化与文学阐释的无边化提出强制阐释论,固然抓住了当今文学阐释的一些乱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些批评者脱离文本实际所滋生的教条化、僵化的症候,但其所提出的"场外征用"、"抹煞文学理论及...
张江教授针对文学本体研究的弱化与文学阐释的无边化提出强制阐释论,固然抓住了当今文学阐释的一些乱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些批评者脱离文本实际所滋生的教条化、僵化的症候,但其所提出的"场外征用"、"抹煞文学理论及批评的本体特征,导引文论偏离文学",只是一种可能性,另外的可能性或许是给文学阐释带来新的路径,带来新的启迪,甚至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刷新我们的认知。在现代长篇小说接受研究上,"征用"经济学理论与存在主义理论就可以解决并刷新学界有关《种谷记》《高干大》及《围城》等的艺术问题,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论
场外征用
经济学
存在主义
《种谷记》
《高干大》
《围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强制阐释”的学理性思考
被引量:
1
9
作者
韩伟
李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8-114,共7页
本文对"强制阐释"的有效范围、理论背景和效果意义等方面作了学理性论析,试图更为科学、合理地思考"强制阐释"所言之"场外征用"、"主观预设"、"消极场外征用"、"主观预设"的有效性与逻辑自洽以及阐释边界等问题。从解释的...
本文对"强制阐释"的有效范围、理论背景和效果意义等方面作了学理性论析,试图更为科学、合理地思考"强制阐释"所言之"场外征用"、"主观预设"、"消极场外征用"、"主观预设"的有效性与逻辑自洽以及阐释边界等问题。从解释的有效性这一层面来观照"强制阐释论",直面西方文论的弊端与中国文论双重强制阐释问题,这实际上也是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诉求。本文旨在从学理上推进阐释学研究,同时为其提供批判与反思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场外征用
主观预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谈文论的“场外征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乔国强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英国莱斯特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76,共10页
文摘
自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有一个发展趋势,即文论在借跨学科之际逐步模糊了其与其他学科的界限。与此同时,文论也越来越多地承载了政治、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似乎有文论被其"绑架"之势。张江先生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场外征用"的缘故,故而提出让文论回归到文学自身,坚持系统内部自我发育的原则。本文对这种"纯粹"理论的观点不完全苟同,认为文学理论从其肇始开始就是"不纯"的。这种"不纯"并非完全是构建者的有意为之。它既是文学理论自身存在的一种状态,也符合文论构建的需求。
关键词
场外征用
纯粹性
系统发育
Keywords
off-site requisition
pureness
development within a system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场外征用的有限合法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蓝国桥
机构
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复旦大学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王国维与康德美学中国化研究"(12CZW01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纯文学与杂文学的划界,是审视场外征用合法与否的关键。纯文学具有无功利性、审美艺术性、形象情感性,它重在建构文学的内宇宙。批评阐释自律性的纯文学,需遵循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反思路线,场外征用是对该路线的严重背离,容易导致强制阐释。征用场外的理论,根源于文论创造力的衰竭、文学感受力的下降,以及非文论欲望的膨胀。场外征用的必然后果,是文论走上异化的歧途。杂文学带有功利性、依附性、综合性,它更在意文学外宇宙的营建。杂糅着哲学、道德、政治、宗教等文化事项,使得纯文学杂而不纯,而杂文学不纯而杂,杂文学必以杂糅性面相展现自身。立足于具体的杂文本,相应地征用哲学、道德、宗教、政治等文化理论,能有效揭示文本意蕴。场外征用是杂文学批评阐释的需要。
关键词
场外征用
强制阐释
纯文学
杂文学
合法性
分类号
I02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场内”和“场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9-250,共2页
文摘
周宪撰文《文学理论的来源与用法——关于“场外征用”概念的一个讨论》指出,如何界定文学理论研究的“场内”和“场外”,这大概是一个相对的、历史性的概念。因为历史地看,文学研究的场域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无论中西古今,文学研究的场域总是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所以并不存在亘古不变地属于文学场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
周宪
《文学理论的来源与用法--关于"
场外征用
"概念的一个讨论》
书评
书介绍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中国武术研究中“强制阐释”的阐释
被引量:
3
4
作者
韩政
王国志
张宗豪
机构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4-61,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TY107)。
文摘
中国自现代以来,在文化研究领域,一部分研究的最大问题在于照搬西方理论,缺乏具有原创性和民族特色的理论话语。张江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为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强制阐释”。反观对中国武术的研究,部分研究同样存在强制阐释现象。基于此,以“强制阐释论”为理论根基,通过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展开探查。认为,对中国武术的强制阐释是从场内外征用理论,以理论为“圆心”,以武术为素材,来反证征用理论的合法性。以简单挪用、生搬硬套场内外理论为强制阐释中国武术的征用方式,阐释者带有强烈的主观预设意图,最终以“反秩序推理”以及“非逻辑证明”的手法完成以征用的理论对中国武术进行的强制阐释。
关键词
中国武术
强制阐释
场外征用
场内
征用
主观预设
反序逻辑
Keywords
Chinese Wushu
imposed interpretation
expropriation of western theory
expropriation of Chinese theory
subjective presupposition
reverse logic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强制阐释论
被引量:
11
5
作者
陆扬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84,10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重点项目"当代西方前沿文论专题研究"[项目编号:14AZD099]阶段性成果
文摘
张江提出强制阐释论是2014年中国文艺学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强制阐释"作为对20世纪西方主流文论,特别是1970年代之后各类后现代批评的一个理论概括,它应是中国话语介入当代西方文论价值判断的一个有力尝试。但背离文本话语、消解文学指证,以先在立场模式来曲解文学文本,这一方面固然是"强制阐释"的先天局限,另一方面或者也是显示了一种理论的必然性。简言之,"强制阐释"的批判前路,远谈不上乐观。
关键词
强制阐释
场外征用
主观预设
过度阐释
Keywords
coercive interpretation
off-site requisition
subjective presetting
over-interpretation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阐释、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与张江先生商榷
被引量:
7
6
作者
马草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6,共5页
文摘
阐释是指对对象的理解与解读,目的是获得意义。意义是家族相似性的存在,是一个相近似的集合,具有相对性。文本意义包括基础意义和延伸意义,二者构成了文本的意义场域。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均属于误读,二者均为主体性泛滥的结果,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前见是人类认知的必要前提,可分为经验与理论。理论具有自足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场外征用并非强制阐释的充要条件,亦非强制阐释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阐释
过度阐释
强制阐释
意义场域
前见
场外征用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制阐释与本体批评范式——对新批评文本中心论的反思
被引量:
2
7
作者
韩清玉
苏昕
机构
安徽大学哲学系
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169,192,共8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7T100483)
安徽大学哲学系"固本强基"开放课题基金项目"当代美学视域中艺术与美的关系研究"
文摘
文本中心是包括英美新批评在内的西方形式文论的基调,它以文学性为逻辑起点,以文学语言的细读为基本操作方法,创设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批评话语。但是,文本批评不等于文学批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看似"永恒"的真理却成为"强制阐释"症候群中对语言学过度依赖的"场外征用"。文本中心论所导致的唯文本阐释倾向,在割裂作者与文本的先在联系中丧失了意义阐释维度的丰富性。在呼应强制阐释论基础上重建另一种"本体阐释",除了还原文学世界的丰富多彩而外,还应包含反抗理论霸权的价值诉求。
关键词
强制阐释
本体阐释
语言学
场外征用
文学世界
Keywords
forced interpretation
ontology interpretation
linguistics
extrinsic expropriation
literary world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阐释的疆域与文本接受的向度——关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接受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思广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8-92,共5页
文摘
张江教授针对文学本体研究的弱化与文学阐释的无边化提出强制阐释论,固然抓住了当今文学阐释的一些乱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些批评者脱离文本实际所滋生的教条化、僵化的症候,但其所提出的"场外征用"、"抹煞文学理论及批评的本体特征,导引文论偏离文学",只是一种可能性,另外的可能性或许是给文学阐释带来新的路径,带来新的启迪,甚至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刷新我们的认知。在现代长篇小说接受研究上,"征用"经济学理论与存在主义理论就可以解决并刷新学界有关《种谷记》《高干大》及《围城》等的艺术问题,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关键词
强制阐释论
场外征用
经济学
存在主义
《种谷记》
《高干大》
《围城》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制阐释”的学理性思考
被引量:
1
9
作者
韩伟
李楠
机构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8-114,共7页
文摘
本文对"强制阐释"的有效范围、理论背景和效果意义等方面作了学理性论析,试图更为科学、合理地思考"强制阐释"所言之"场外征用"、"主观预设"、"消极场外征用"、"主观预设"的有效性与逻辑自洽以及阐释边界等问题。从解释的有效性这一层面来观照"强制阐释论",直面西方文论的弊端与中国文论双重强制阐释问题,这实际上也是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诉求。本文旨在从学理上推进阐释学研究,同时为其提供批判与反思的方式。
关键词
强制阐释
场外征用
主观预设
Keywords
imposed interpretation
the adoption of extrinsic theory
subjective assumption prior to interpretation
分类号
I02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谈文论的“场外征用”
乔国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场外征用的有限合法性
蓝国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场内”和“场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对中国武术研究中“强制阐释”的阐释
韩政
王国志
张宗豪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评强制阐释论
陆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阐释、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与张江先生商榷
马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强制阐释与本体批评范式——对新批评文本中心论的反思
韩清玉
苏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文学阐释的疆域与文本接受的向度——关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接受研究的几点思考
陈思广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强制阐释”的学理性思考
韩伟
李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