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场域学习: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现场工程师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兰 王志明 +1 位作者 孟鑫沛 梅阳寒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9,112,共11页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要素的不断渗透,制造业以及其他战略新兴行业衍生了大量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现场工程师作为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具备数字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逐渐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优化产业格局的关键力...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要素的不断渗透,制造业以及其他战略新兴行业衍生了大量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现场工程师作为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具备数字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逐渐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优化产业格局的关键力量。从工作场域学习理念来看,现阶段职业教育在培育这一类型人才时存在以下不足:契合现场工作场域学习的校内实训场所育人效度不强、匹配真实工作场域的校外实习基地范围不广、适应技能提升的工作场域内外联动不足等现实问题。由此提出具体人才培养路径:以识岗——跟岗——顶岗三阶段递进学习模式为核心,以校内实训场所为支点,构建初级工作场域,培育学生实操技能;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中心,塑造中级工作场域,夯实学生数字素养;以校内外场域联动为链条,创设高级工作场域,孵化学生创新精神。以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共同助力新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工作场域学习 新质生产力 数智化转型 人才培养 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的高职教学资源质量:场域学习、空间资源与教学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永平 冯燕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62,共9页
先进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使得各类教学资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其灵活、便捷、有序、高效的运用。根据场域学习与空间资源的相关研究,从高职场域学习的吸引力、活跃力、驱动力与拓展力等方面系统分析场域学习的技术投入、技术... 先进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使得各类教学资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其灵活、便捷、有序、高效的运用。根据场域学习与空间资源的相关研究,从高职场域学习的吸引力、活跃力、驱动力与拓展力等方面系统分析场域学习的技术投入、技术呈现、技术管理与技术成效等要求。从物理空间、信息空间、技术空间、资源空间等多维度解析高职教学的空间资源。通过技术赋能,注重物理空间、信息空间、技术空间、资源空间等各类空间教学资源与场域学习的教学设计,提出高职教学资源设计途径,提升资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高职教学资源 场域学习 空间资源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学习场域”的构建设想与反思 被引量:27
3
作者 娜仁高娃 柳海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6-140,共5页
笔者通过把布迪厄提出的"场域"这一重要范畴作为分析工具运用于对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场域"这一重要概念并集中阐释了这一分析视角的含义、特征及其运作机制,同时着重分析了"学习场域&qu... 笔者通过把布迪厄提出的"场域"这一重要范畴作为分析工具运用于对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场域"这一重要概念并集中阐释了这一分析视角的含义、特征及其运作机制,同时着重分析了"学习场域"的建构策略以及合理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 建构策略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深度学习场域建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君 黄永辉 李云晖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8,共5页
泛在学习环境以普适技术和无处不在的环境支撑,实现随时随地随心学习,极大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碎片化、非线性化以及去中心化等特点也导致深度学习目标偏移,浅层学习泛滥。文章拟回应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深层学习这一时代诉求,对学习... 泛在学习环境以普适技术和无处不在的环境支撑,实现随时随地随心学习,极大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碎片化、非线性化以及去中心化等特点也导致深度学习目标偏移,浅层学习泛滥。文章拟回应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深层学习这一时代诉求,对学习者深度学习空间进行场域解释。从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深度学习场域的建构基础与方法论分析给出生态系统场域解释,继而对生态系统中的场域支撑和保障追求进行详细探讨:以开放性问题促使学习有效发生,以个性化资源重建营造探索空间,以对话为特征开展实质交互,以元认知评价疏通探索之路,以深度示范为场域建构的重要保障,最终为实现沉浸式深度学习而不懈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在学习环境 深度学习 学习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学习场域的技术协商与身体呈现 被引量:26
5
作者 杨霞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58,共9页
数字时代以其网络化、沉浸化、泛媒介化的核心特征再次重启技术、身体与学习三者之间关系的实践与反思,学习场域身体的回归成为必然趋势。本研究分析了身体如何成为数字时代学习场域的新面向;揭示了数字化技术从不同方向卷入身体世界所... 数字时代以其网络化、沉浸化、泛媒介化的核心特征再次重启技术、身体与学习三者之间关系的实践与反思,学习场域身体的回归成为必然趋势。本研究分析了身体如何成为数字时代学习场域的新面向;揭示了数字化技术从不同方向卷入身体世界所形成的身体与技术的“间隙”;探究了数字时代学习场域“身体—技术”关系模式下的技术协商形态和身体呈现形式;进而提出实现数字时代学习者身体与技术的共进共生之路径,以此促进数字时代教育的主体性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学习 技术 身体 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育博士学习场域的审视与构建 被引量:6
6
作者 徐莉 李秋霞 梁震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6-95,共10页
我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教育强国目标需要大批应用型尖端人才。改变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扩大教育博士招生规模是其应有之义,但现实中教育博士毕业难,培养过程与目标偏离等问题日益突出。教育博士学业困难突出反映在理解... 我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教育强国目标需要大批应用型尖端人才。改变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扩大教育博士招生规模是其应有之义,但现实中教育博士毕业难,培养过程与目标偏离等问题日益突出。教育博士学业困难突出反映在理解不了学术语言,其深层困境根源于两个互不打通的世界之间的隔膜与冲突。用场域理论透视之,即学术场域与实践场域间的割裂与语言不通。建构起二者间相联通的第三个场域,作为教育博士的学习场域和高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通道,是高校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博士 理论 学习 惯习 实践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度学习场域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74
7
作者 何聚厚 梁瑞娜 +2 位作者 韩广欣 肖鑫 梁玉帅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6,共8页
虚拟现实技术以独特的全沉浸式和交互性特点,为创建教学情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极大地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日渐成熟,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应用研究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文章通过分析虚拟现实技术支持的学习特征,认... 虚拟现实技术以独特的全沉浸式和交互性特点,为创建教学情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极大地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日渐成熟,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应用研究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文章通过分析虚拟现实技术支持的学习特征,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在深度学习场域构建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情境构造、体验设计、行为引导、学习迁移等方面。文章采用设计与开发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度学习场域模型,该模型是由一个基石(以情境、交互、体验、反思为核心的学习空间塔)、一个内核(学生投入)、三个支持点(教师、技术人员、需求转化工具)组成的开放场,模型内各组成要素之间协调互助,实现深度学习。文章基于此模型,以"人体骨骼"虚拟现实学习系统为例展开研究,提出了深度学习场域模型的构建方法与策略,以期对虚拟现实的教育应用研究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深度学习 体验学习循环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场域创新的路径 被引量:14
8
作者 孟霞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23,共3页
学习场域是指能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供科学、合理、易操作的显在场域,还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师生与学材之间的潜在场域。这两种场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指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包括学生、教师、学材、环境四要素。学习... 学习场域是指能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供科学、合理、易操作的显在场域,还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师生与学材之间的潜在场域。这两种场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指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包括学生、教师、学材、环境四要素。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的个性化是创新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场域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创新 小学数学 个性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学习理论视域下卓越教师学习的实现
9
作者 刘晓玫 史佳露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11-16,共6页
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从“培训问题”转变为“学习问题”,教师学习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如何有效推进卓越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卓越教师学习进而实现优质的教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通过对社会性学习理论“四要素”即... 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从“培训问题”转变为“学习问题”,教师学习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如何有效推进卓越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卓越教师学习进而实现优质的教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通过对社会性学习理论“四要素”即实践、共同体、身份、意义的“脚手架”式助力作用的深挖,可以建构出符合卓越教师进一步发展需求的学习样态、学习氛围、学习场域和学习旨趣的“蹦床模型”,以更好地实现卓越教师在共同体合作互助的实践活动中彼此交流与启迪、分享学习经验与资源,共同促进实践创新的生成、共同体关系的联结、角色身份的重塑以及理论涵养的获得,助推其专业素质的提升以及共同体社会影响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学习理论 卓越教师 教师学习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与全息技术融合下的未来学习:新内涵、新图景与新场域 被引量:51
10
作者 张艳丽 袁磊 +2 位作者 王以宁 张海 谭姣连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43,共9页
数字孪生和全息技术正逐渐渗透到人类工作、生活与学习场景中,但如何将二者融合并在教育场域发挥价值的研究,相对较少。数字孪生与全息技术的关联性与差异性,使二者在教育场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影响着未来学习的内涵、图景以及场域... 数字孪生和全息技术正逐渐渗透到人类工作、生活与学习场景中,但如何将二者融合并在教育场域发挥价值的研究,相对较少。数字孪生与全息技术的关联性与差异性,使二者在教育场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影响着未来学习的内涵、图景以及场域。数字孪生和全息技术融合下的未来学习,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学习场所形态、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师生交互形式、学习评价方式的演变等方面;未来学习图景具有八大特征,包括数字映像、动态呈现、全程交互、虚实共生、量身定制、全域感知、移动计算和具身体验。此外,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型、教育时代的升级,学习目标、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空间、组织形式、信息载体等学习表征形态也随之演进,进而推动着未来学习的六维场域构建:三维并存的未来教师、学生"真"学习的发生、尽显细节的学习资源、全感官参与的学习环境、全面多维的学习评价等。为此,通过深度剖析二者融合下的未来学习的基本形态与应用场域,有助于为今后教育研究者开展数字孪生、全息技术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全息技术 未来学习 学习图景 学习 虚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场域下的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常态化构建 被引量:68
11
作者 杨一丹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82,共6页
线上教学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学新常态的同时,滋生了"浅层学习"。文章首先基于剖析深度学习及其影响因素,寻找线上教学"高耗低效"的缘由。然后围绕学习者的地位确立、教师的角色重构、课程资源的常态建设、环境... 线上教学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学新常态的同时,滋生了"浅层学习"。文章首先基于剖析深度学习及其影响因素,寻找线上教学"高耗低效"的缘由。然后围绕学习者的地位确立、教师的角色重构、课程资源的常态建设、环境文化的智能嵌入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常态化。最后通过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形成"优势互补",构建情境感知"身临其境"、交互碰撞"相辅相成"、体验获得"身心在线"、反思成长"三省吾身"的深度学习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 混合式教学 常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型人才的智能情境化学习场域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邬杨 黎群芳 欧阳忠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28,41,共9页
人工智能等第四代技术将为教育赋能,并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虚拟智能情境化学习的技术支撑。探讨智能情境化场域的本体论——内涵与学习特征,包括学习理念与内容、学习模式与环境及学习评价。其中,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强调经济资本、学... 人工智能等第四代技术将为教育赋能,并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虚拟智能情境化学习的技术支撑。探讨智能情境化场域的本体论——内涵与学习特征,包括学习理念与内容、学习模式与环境及学习评价。其中,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强调经济资本、学术资本的共融兑换与提升,注重提升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性、客观性联结的职业知识的掌握并形成可迁移能力。其后,探讨智能情境化学习场域的认识论——其何以用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包括有利于形成自主学习的惯习、提高学习的感性与理性水平、促进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创新,并指出有关智能学习的潜在危机。最后,探索技能型人才的智能情境化场域构建——包括面向未来教育的学习场域整体构想与情境功能构建;针对自主式、泛在学习、技能学习的智能情境化教材、课程与评价体系构建;构建“人文教育+现实环境”的智能情境化场域,消解工具理性、促进身心健康三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智能情境化 学习 技能型人才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型场域与反思性惯习:基于知识创新的组织模式的系统生成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俊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Z期12-15,共4页
组织场域与行动者惯习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构成了组织结构与行动者实践的生成性动力机制。面对知识社会的转型,科层型场域高度制度化的环境不仅形塑了组织成员对制度理性的仪式性遵从这一消极保守的常规性惯习,而且导致了组织之间惊人... 组织场域与行动者惯习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构成了组织结构与行动者实践的生成性动力机制。面对知识社会的转型,科层型场域高度制度化的环境不仅形塑了组织成员对制度理性的仪式性遵从这一消极保守的常规性惯习,而且导致了组织之间惊人的制度同形,从而大大约束了组织基于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绩效提升。对此,组织场域必须借助分散化知识的整合、结构与行动的脱耦以及信心与忠诚逻辑的规则再制,重塑基于知识创新的学习型场域和行动者反思性惯习,维持组织合法性与绩效性之间的适度平衡,有效改进组织的长远绩效,真正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 反思性惯习 知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专业社群场域下的深层学习策略
14
作者 王怡 孙二军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30期62-65,共4页
作为一种关系性范畴,专业社群具有内在场域价值,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学习方式及效能,能够促进教师个体与社群的共生与共赢。教师专业社群的学习场域,需要实现一种"深度对话""深度合作""深度研修"的专... 作为一种关系性范畴,专业社群具有内在场域价值,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学习方式及效能,能够促进教师个体与社群的共生与共赢。教师专业社群的学习场域,需要实现一种"深度对话""深度合作""深度研修"的专业关系,促进教师价值观念的认同、知识经验的分享、业务能力的提升、实践问题的研讨以及专业智慧的共享。基于专业社群的教师深层学习,需要有合理的价值认同与专业引领,注重目标驱动与任务导向,强调互动研修与问题本位,并始终重视思维提升与智慧共享,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学习品质的全面提升,促进其专业自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社群 深层学习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学习者身体展演的权力隐匿与共生秩序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霞 范蔚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47,共9页
数字技术的全面渗透连接了虚拟与真实、线上与线下,极大地拓展了学习时空边界,助推了虚拟学习场域中“去肉身化”的虚体呈现,成为继肉身化实体之后的学习者身份“圈子”的另一个“归属”。虚体与实体共同构成了学习的全部意义,形成了学... 数字技术的全面渗透连接了虚拟与真实、线上与线下,极大地拓展了学习时空边界,助推了虚拟学习场域中“去肉身化”的虚体呈现,成为继肉身化实体之后的学习者身份“圈子”的另一个“归属”。虚体与实体共同构成了学习的全部意义,形成了学习者身体的双重展演,学习活动进入了虚实结合的、更复杂的时空境遇。但从现实来看,学习者实体与虚体的双重性身体展演背后潜藏的不同权力隐匿使新的身体壁垒正在生成,这种身体壁垒体现在三个方面:技术权力隐匿造成的身体规训、主体权力隐匿造成的身体分离以及空间权力隐匿造成的身体窥视。为避免学习者深陷“身份困境”,需要在学习场域中塑造出一种学习者身体展演的、互利共存的“共生秩序”,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在技术秩序上将身体展演从单向规训转向双向驯化;二是在主体秩序上将身体展演从虚实分离转向虚实共在;三是在空间秩序上将身体展演从独景窥视转向全景展视,以此重塑数字时代学习者主体身份,打造“虚实共生”的学习自由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学习 身体展演 权力隐匿 主体身份 共生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创新探索——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16
作者 江腹燕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I0002-I0002,共1页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深入实施,高中语文教学亟须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范式转变。新课标倡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动态学习场域。在此背景下,探索兼具理论高度...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深入实施,高中语文教学亟须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范式转变。新课标倡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动态学习场域。在此背景下,探索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可行性的课堂创新路径,成为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转型的关键。由聂海、朱琳、任重殊合著,中译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析》一书,正是对这一课题的积极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学习 课堂创新 高中语文 素养本位 新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提喻法synectics”教学及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尤兰萍 朱丽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1-55,共5页
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创生新知,成为教师教学的大难题之一。美国"提喻法synectics"教学课例提供了"基于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等经验,提升学生的经验;创设和谐学习场域"的借鉴方法。
关键词 提喻法 经验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斗室星空:“家”的社会田野 被引量:13
18
作者 夏林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88-103,共16页
文章陈述了作者由台湾1970年中期迄今与人们家庭经验一起工作的路径转折及方法研发的历程。作者青年时期与台湾工业化都市化中由家庭走到街头、工厂与性产业中的青少年相遇,作者受此群"离"家青少年之启蒙,从而在后续成年教书... 文章陈述了作者由台湾1970年中期迄今与人们家庭经验一起工作的路径转折及方法研发的历程。作者青年时期与台湾工业化都市化中由家庭走到街头、工厂与性产业中的青少年相遇,作者受此群"离"家青少年之启蒙,从而在后续成年教书与研究生涯中,得以批判性地回顾欧美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作者在重新框定何谓"家"的同时,发展出视"家"为一社会田野的工作方法,以社会系统母子盒与社会学习的三度空间场域为核心工作概念,"斗室星空"便是此一与家庭经验一起工作的工作坊命名。最后,作者提取社会心理剧鼻祖Moreno的原典中"社会探测研究者"之"行动研究方法/实践"的根本精要,以期与人们家庭经验一起工作的心理、社工与教育同仁们能重返行动实践方法论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系统母子盒 社会学习的三度空间 行动研究方法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治理:学校内部治理变革探新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先富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26,共3页
学校内部组织变革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重要手段,“嵌入式”治理尝试以分权治理、协作制衡的治理结构唤醒学校内部多主体参与学校公共服务的热情。在嵌入党政指导力量、嵌入教师专业引领力量、嵌入社会第三方监督与评价力量的基础上,学... 学校内部组织变革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重要手段,“嵌入式”治理尝试以分权治理、协作制衡的治理结构唤醒学校内部多主体参与学校公共服务的热情。在嵌入党政指导力量、嵌入教师专业引领力量、嵌入社会第三方监督与评价力量的基础上,学校尝试通过组织结构的“嵌入式”变革,构建学校内部多方共治与自治相融合的新型治理关系。这种既兼顾公平又兼顾质量与效率的治理方式,为学校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校治理 “嵌入式”治理 组织结构 学习 治理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