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场地适宜性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路径——以宁波山银岙废弃矿山为例
1
作者
胡荣荣
孟宪森
+2 位作者
张玉城
卢操
饶硕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2期235-240,共6页
宁波市海曙区山银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地质灾害隐患、土地资源压占、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资源循环利用等复合型生态问题,开展系统性综合治理。研究区总面积335635 m^(2),划分为A、B、C3个治理分区。以场地适宜性修复为原则,构建...
宁波市海曙区山银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地质灾害隐患、土地资源压占、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资源循环利用等复合型生态问题,开展系统性综合治理。研究区总面积335635 m^(2),划分为A、B、C3个治理分区。以场地适宜性修复为原则,构建“地质灾害治理—生态功能恢复—资源循环利用”的系统性修复路径,对A、B区通过削坡整形、挡墙支护及截排水系统建设,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了边坡稳定性,并通过厚层基材喷薄对坡面和平台进行绿化;C区利用“U”形山谷地形,设计为容量142万m^(3)的建筑渣土消纳场,实现了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修复后,研究区植被覆盖率从30%提升至80%,水土流失逐步减少,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为类似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场地适宜性修复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场地适宜性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路径——以宁波山银岙废弃矿山为例
1
作者
胡荣荣
孟宪森
张玉城
卢操
饶硕
机构
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2期235-240,共6页
文摘
宁波市海曙区山银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地质灾害隐患、土地资源压占、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资源循环利用等复合型生态问题,开展系统性综合治理。研究区总面积335635 m^(2),划分为A、B、C3个治理分区。以场地适宜性修复为原则,构建“地质灾害治理—生态功能恢复—资源循环利用”的系统性修复路径,对A、B区通过削坡整形、挡墙支护及截排水系统建设,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了边坡稳定性,并通过厚层基材喷薄对坡面和平台进行绿化;C区利用“U”形山谷地形,设计为容量142万m^(3)的建筑渣土消纳场,实现了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修复后,研究区植被覆盖率从30%提升至80%,水土流失逐步减少,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为类似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
废弃矿山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场地适宜性修复
治理措施
Keywords
abandoned mines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ite suitability restoration
restoration measures
分类号
TD88 [矿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场地适宜性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路径——以宁波山银岙废弃矿山为例
胡荣荣
孟宪森
张玉城
卢操
饶硕
《绿色科技》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