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厚覆盖层液化对场地卓越周期及土石坝地震响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升欢 宋志强 +2 位作者 王飞 刘云贺 刘琛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1-729,共9页
针对软弱夹层受震液化对深厚覆盖层场地振动特性的改变以及其上高土石坝的地震响应影响开展研究。将含有软弱夹层的深厚覆盖层场地简化为三质点体系,推导了软弱夹层液化后的场地卓越周期计算公式,进而分析了液化层特征量对场地卓越周期... 针对软弱夹层受震液化对深厚覆盖层场地振动特性的改变以及其上高土石坝的地震响应影响开展研究。将含有软弱夹层的深厚覆盖层场地简化为三质点体系,推导了软弱夹层液化后的场地卓越周期计算公式,进而分析了液化层特征量对场地卓越周期及场地反应谱的影响规律;应用剪切楔法研究了软弱夹层液化对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坝顶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夹层发生液化使得场地卓越周期增大,增大程度与夹层液化程度、上覆层与液化层厚度比λ1、液化层与下卧层厚度比λ2密切相关;液化使得场地类别至少增加一类;液化后场地反应谱呈现短周期减震、长周期加震现象,加震减震的分界线一般在0.61⁃0.88 s范围内,反应谱平台段加宽;液化使得覆盖层上高土石坝坝顶加速度放大系数明显增大,放大作用随着软弱夹层液化程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夹层较厚且重度液化时,液化现象对覆盖层上高土石坝动力响应反而有消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高土石坝 夹层液化 场地卓越周期 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观测记录的场地卓越周期与场地基本周期对地震动放大模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侯瑞彬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2-210,共9页
在评估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时,场地周期常被认为是一个合适的场地参数,通常将场地周期区分为场地卓越周期和场地基本周期,场地卓越周期可由地表水平竖向谱比估计确定,而场地基本周期可由地表土层物理力学参数计算得到。为探究2个参... 在评估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时,场地周期常被认为是一个合适的场地参数,通常将场地周期区分为场地卓越周期和场地基本周期,场地卓越周期可由地表水平竖向谱比估计确定,而场地基本周期可由地表土层物理力学参数计算得到。为探究2个参数在定量评价地震动场地放大效应时的影响,文中搜集了日本588个KiK-net和K-NET台站的场地卓越周期估计值并根据其钻孔勘察资料计算了场地基本周期值,利用4791条浅地壳与上地幔地震观测记录并结合日本基岩场地的地震动衰减模型计算得到了所选场地的放大比经验值;然后,分别以场地卓越周期和场地基本周期为参数建立场地放大模型,对比分析了2种场地周期参数对场地放大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作为场地参数评估场地放大效应时,均能很好地反映场地放大比共振效应且场地卓越周期的共振效应更显著;在0.06 s至0.9 s谱周期场地卓越周期作为场地参数时场地放大比变异性更小,而在大于0.9 s谱周期场地基本周期模型的变异性更小,其它情况下二者的变异性相近,在0.2 s至0.3 s和在大于2.0 s谱周期场地放大比变异性之间的差别在数理统计意义上显著。因此,对于钻孔资料缺失的地区,可采用场地卓越周期作为场地效应评价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卓越周期 场地基本周期 场地放大模型 场地放大比变异性 地震动衰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周期的确定方法综述 被引量:4
3
作者 华永超 齐文浩 +1 位作者 薄景山 郑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9-251,共13页
场地周期作为场地固有特性是评价场地条件的重要参数。本文在详细阐述场地周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将其区分为场地卓越周期和场地基本周期,并详细分析总结了这两种周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场地卓越周期是地震波在场地中传播幅值被明显放大频... 场地周期作为场地固有特性是评价场地条件的重要参数。本文在详细阐述场地周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将其区分为场地卓越周期和场地基本周期,并详细分析总结了这两种周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场地卓越周期是地震波在场地中传播幅值被明显放大频带对应的周期,主要是是利用地脉动或强震动记录通过频谱分析得出的,给出的是场地周期的范围,有时根据频谱曲线会无法识别场地卓越周期。场地基本周期是将场地假定为覆盖在均匀、各向同性线弹性基岩半空间上的水平成层均匀、各项同性的线弹性土层场地,无阻尼的情况下第一振型对应的周期。通过场地的物理参数(剪切波速或剪切模量,土层厚度和质量密度等)计算得出,计算方法包括解析法、数值法和简化法,实际应用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简化法。一般地,两种方法的确定结果不尽相同,在场地不太厚,场地土不太软的情况下,二者的确定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卓越周期 场地基本周期 地脉动 强震动记录 第一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第四纪深厚地层剪切波速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姣 陈国兴 +1 位作者 许汉刚 刘薛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6-735,共10页
土体剪切波速是工程场地地震效应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基于苏州城区的大量剪切波速实测资料和工程地质特征,探讨了第四纪深厚沉积层剪切波速结构空间变化特征,给出了不同工程地质分区的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变化的经验公式;基于不同深度... 土体剪切波速是工程场地地震效应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基于苏州城区的大量剪切波速实测资料和工程地质特征,探讨了第四纪深厚沉积层剪切波速结构空间变化特征,给出了不同工程地质分区的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变化的经验公式;基于不同深度范围内土层平均剪切波速间存在的显著相关性,建立了基于浅层剪切波速外推深层剪切波速的逐步外推法,验证结果表明:(1)苏州城区等效剪切波速νs20和νs30的空间展布具有显著的分区特征,覆盖层厚度d〉80m的Ⅲ类和Ⅳ类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分界值νs30可以取为170 m/s;(2)平原区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的变化呈幂律函数关系;丘陵区细化为3个小的区域后,各分区内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的变化呈二次多项式关系;(3)逐步外推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但当外推深度处的土层剪切波速存在剧烈变化时,剪切波速的逐步外推法失效;(4)基于剪切波速逐步外推法,可给出剪切波速不小于500 m/s和700 m/s的任意假想基岩面埋深Hrock及相应的微震动场地卓越周期Tg,发现Tg值和Hrock值的空间展布基本一致;选取剪切波速不小于700 m/s的土层顶面为地震基岩面时,各工程地质分区的Tg值和Hrock值空间展布的差异性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速结构 空间变化特征 场地分类 逐步外推法 工程基岩面埋深 场地卓越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