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染场地修复义务的继受
1
作者 刘静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7,共9页
研究目的:研究污染场地修复义务的继受问题,以期定分止争,对未来的土地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引。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我国立法未能全面回答责任主体变更和土地权利转移时,修复义务人的认定这一难题... 研究目的:研究污染场地修复义务的继受问题,以期定分止争,对未来的土地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引。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我国立法未能全面回答责任主体变更和土地权利转移时,修复义务人的认定这一难题。(2)在主体变更情形下,应由继受者承担修复的行为义务和财务负担,企业组织形态或出资人的变动不影响修复义务的承担。(3)在个别继受方面,对于发生在《土壤污染防治法》生效后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或收购,受让人同时承担修复的行为义务和财务负担;此前的土地使用权转移,受让人承担默示的修复义务后,可向土壤污染责任人或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求偿;(4)在政府征收土地或收回土地使用权情形下,不论其发生时间,都应由政府承担修复义务和费用。研究结论:应综合考虑修复的有效性、合比例性,以及对潜在义务主体的行为激励效果,在类型化的基础上完善土壤污染修复义务人的认定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修复 行为责任 状态责任 概括继受 个别继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地适宜性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路径——以宁波山银岙废弃矿山为例
2
作者 胡荣荣 孟宪森 +2 位作者 张玉城 卢操 饶硕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2期235-240,共6页
宁波市海曙区山银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地质灾害隐患、土地资源压占、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资源循环利用等复合型生态问题,开展系统性综合治理。研究区总面积335635 m^(2),划分为A、B、C3个治理分区。以场地适宜性修复为原则,构建... 宁波市海曙区山银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地质灾害隐患、土地资源压占、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资源循环利用等复合型生态问题,开展系统性综合治理。研究区总面积335635 m^(2),划分为A、B、C3个治理分区。以场地适宜性修复为原则,构建“地质灾害治理—生态功能恢复—资源循环利用”的系统性修复路径,对A、B区通过削坡整形、挡墙支护及截排水系统建设,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了边坡稳定性,并通过厚层基材喷薄对坡面和平台进行绿化;C区利用“U”形山谷地形,设计为容量142万m^(3)的建筑渣土消纳场,实现了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修复后,研究区植被覆盖率从30%提升至80%,水土流失逐步减少,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为类似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场地适宜性修复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后场地用作绿地的安全性分析
3
作者 李旭 聂小琴 +4 位作者 张浪 罗玉兰 贾晓洋 张丽娜 梁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为保障修复后场地用作绿地的安全性,本研究分析了不同修复场景下的场地再利用风险点.结果表明:①管理不到位和客观条件导致的污染物含量波动使修复效果存在不确定性;②物理修复设施与建筑结构之间的位置、结构、稳定性等因素相互影响;... 为保障修复后场地用作绿地的安全性,本研究分析了不同修复场景下的场地再利用风险点.结果表明:①管理不到位和客观条件导致的污染物含量波动使修复效果存在不确定性;②物理修复设施与建筑结构之间的位置、结构、稳定性等因素相互影响;③残留污染、修复药剂对人体、环境、建筑有影响;④修复后土壤环境指标变化导致植物生长环境变化、植物种类选择受限.根据风险点分类提出以下安全利用措施及建议:①提前收集场地修复资料,合理安排勘察重点内容,充分考虑前期勘察结果及实际情况,保障工程建设安全;②修复后场地中植物种植土壤需达到绿化种植土标准,保障植物生长环境健康;③因地制宜地建立修复后场地环境监管机制,降低污染扩散或反弹风险;④编制修复后场地用作绿地的安全利用标准,规范行业发展,保障绿地建设全流程的人体、环境、工程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场地 绿地 安全利用 风险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热处理技术修复重质非水相液体污染场地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缪周伟 吕树光 +3 位作者 邱兆富 隋倩 林匡飞 刘勇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3-68,共6页
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s)是土壤及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原位热处理技术是目前修复受DNAPLs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常用原位热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相关现场应用实例,并展望了该... 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s)是土壤及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原位热处理技术是目前修复受DNAPLs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常用原位热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相关现场应用实例,并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非水相液体 土壤 地下水 原位热处理 污染场地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对陇东黄土高原油污土壤场地生态修复的综合响应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曦 王金成 +4 位作者 井明博 刘光琇 陈拓 吴胜伟 周天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754-1764,共11页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油污土壤场地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响应情况,在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陇东油泥处理站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际场地修复试验,采用常规方法测定4种油污浓度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油污土壤场地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响应情况,在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陇东油泥处理站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际场地修复试验,采用常规方法测定4种油污浓度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株高、根长、地下生物量、石油降解菌数量和初始总石油烃(TPH)降解率随油污浓度增加而逐步降低(P<0.05);油污浓度在7%时对其生物富集系数(BCF)抑制程度最大,但在1%和4%浓度时其生物转移系数(TF)变化不显著(P>0.05);抗氧化酶体系随油污浓度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在油污浓度为5%时达到最高。综上所述,采用紫花苜蓿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油污土壤场地修复时油污浓度不应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修复 石油污染 紫花苜蓿 综合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修复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散逸规律及浓度分布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何绪文 房增强 +3 位作者 程言君 于妍 罗梦 贾建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4-292,共9页
对污染场地修复过程挥发性有机物(VOCs)散逸及浓度分布进行了检测分析,通过光离子气体检测仪(PID)现场快速监测与采样管采样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修复过程中VOCs散逸浓度检测,同时利用吹扫捕集法+色谱/质谱检测分析... 对污染场地修复过程挥发性有机物(VOCs)散逸及浓度分布进行了检测分析,通过光离子气体检测仪(PID)现场快速监测与采样管采样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修复过程中VOCs散逸浓度检测,同时利用吹扫捕集法+色谱/质谱检测分析方法进行了VOCs污染场地内土壤中浓度检测.研究了VOCs在挖掘扰动过程中的散逸行为,并对气体中的VOCs浓度平面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典型VOCs的散逸率整体上较高,对于该污染场地土壤特质,污染土壤扰动过程中,1,2-二氯乙烷散逸程度最高,苯散逸程度最低.VOCs浓度并不因距离增加而呈现明显负相关关系,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会出现波峰波谷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场地修复 污染物散逸 浓度分布 安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污染场地修复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凌 张贤明 +2 位作者 刘飞 刘先斌 欧阳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3-576,共4页
对油污染场地修复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油污染后的土壤修复和地下水修复,归纳分析了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联合修复等土壤修复方法,以及异位修复、原位修复等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油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在废油... 对油污染场地修复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油污染后的土壤修复和地下水修复,归纳分析了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联合修复等土壤修复方法,以及异位修复、原位修复等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油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在废油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油污染场地修复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污染场地 土壤 地下水 场地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小平 程曦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78,共6页
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是以消除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为主要目标的工程修复,第2阶段是以消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要目标的自然修复/恢复。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和强化自然修复/恢复技术具有成... 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是以消除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为主要目标的工程修复,第2阶段是以消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要目标的自然修复/恢复。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和强化自然修复/恢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廉、修复作用持续等优点,在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其在消除生态影响和规避修复工程风险方面的作用是工程修复无法取代的。介绍了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的4种主要途径及其在欧美国家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的方法步骤,以及这项技术在中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中国在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上的科学研究和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监控的自然修复 恢复技术 场地污染修复 土壤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污染场地热强化多相抽提修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婉婉 王牛牛 郑艳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3-791,共9页
多相抽提(multi-phase extraction,MPE)技术已成为地下有机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而数值模型可以对MPE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进行高效精准预测.本研究通过对多孔介质内多相流基本物理概念的描述及迁移规律的推导分析,构建MPE修复... 多相抽提(multi-phase extraction,MPE)技术已成为地下有机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而数值模型可以对MPE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进行高效精准预测.本研究通过对多孔介质内多相流基本物理概念的描述及迁移规律的推导分析,构建MPE修复数学模型,并对华东地区某有机污染场地MPE修复过程进行模拟概化,再现了修复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特征,同时对其进行细致分析,为地下有机污染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MPE过程中污染物在压力驱动下向抽提井方向迁移至饱和带,饱和度锋面存在明显向下收缩的趋势.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值有较好的相关性,污染物的总去除率达93%,修复效果较好.此外还设置了不同MPE修复方案,模拟研究温度、抽提井压力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随着温度和抽提井压力的升高而升高,低温低压时低渗透层中残留的污染物难以抽出,导致其总去除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多相抽提 数值模拟 场地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修复后再利用的典型安全风险及长期监管策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史鹏飞 彭政 +5 位作者 马妍 艾圣基 程芦 王丽芳 于靖靖 李发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5-1634,共10页
从国内外工程实践看,部分污染程度较重、污染情况复杂的场地,修复后再利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或工程建设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风险。长期监管是保障修复后场地安全再利用的核心措施,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统计分析了我... 从国内外工程实践看,部分污染程度较重、污染情况复杂的场地,修复后再利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或工程建设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风险。长期监管是保障修复后场地安全再利用的核心措施,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统计分析了我国近年来550个污染场地案例数据,结果表明修复后场地再开发为居住用地类型的占比达58.7%;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重金属污染场地固化/稳定化后再释放和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后蒸气入侵2类典型安全风险。借鉴国外的长期监管经验,结合国内案例实践,从长期监测、制度控制、定期回顾、公众参与及场地档案管理5个方面提出了针对上述典型安全风险的长期监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场地 再利用 安全风险 重金属再释放 有机污染物蒸气入侵 长期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污染场地原位多相抽提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7-211,共5页
简要介绍了原位多相抽提修复的技术组成和原理,综述了国内外原位多相抽提修复的工程应用案例,总结了多相抽提修复在技术应用强化改进、过程模拟和效果监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原位多相抽提技术在场地修复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 简要介绍了原位多相抽提修复的技术组成和原理,综述了国内外原位多相抽提修复的工程应用案例,总结了多相抽提修复在技术应用强化改进、过程模拟和效果监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原位多相抽提技术在场地修复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有机污染场地原位多相抽提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抽提 有机污染 场地修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以福建省泉州市某工业污染场地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究最适合的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为类似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泉州市某工业污染场地为例,结合场地的规划及位置特点总结出修复技术筛选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构建了污染... [目的]探究最适合的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为类似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泉州市某工业污染场地为例,结合场地的规划及位置特点总结出修复技术筛选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构建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的指标体系进行筛选。[结果]该方法筛选结果与研究场地的实际筛选结果相符。结合场地的规划及所处位置特点场地特点构建的筛选矩阵更能反映出场地的实际需求,同时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结合运用于修复技术筛选,既可以克服层次分析法在不易定量化指标上的主观性,又可以避免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评价指标权重的忽视。[结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可有效筛选最优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修复技术 修复技术筛选矩阵 层次分析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目标值差异探讨——以重庆某化工厂遗留场地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余云飞 杨世辉 严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5-980,共6页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目标值确定对于土壤污染的修复效果至关重要,也是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难点。国家环境保护部已正式发布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但实际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展览...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目标值确定对于土壤污染的修复效果至关重要,也是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难点。国家环境保护部已正式发布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但实际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50—2007)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仍未修订或废止,导致两种评价方式并行,且两种不同方式确定的修复目标值存在明显差异,为修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调查了重庆某化工厂遗留场地土壤污染现状,分别通过两种评价方式确定了修复目标值,结果显示,两种评价方法确定的超标最严重污染物均为苯并[a]芘,但风险评估模型计算的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的修复目标值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为0.041、0.3mg/kg,计算确定的修复目标值低于现有标准规定的适用限值,建议国家尽快修订或出台与风险评估模型相适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修复 风险评估 现行标准 修复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油站场地气相抽提(SVE)拖尾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玉敏 张博宇 +1 位作者 崔佳琦 闻建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针对加油站场地气相抽提(SVE)拖尾污染物组成及其含量,首先利用不同浓度石油烃对活性污泥中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进行驯化、富集以及筛选,共分离出7株优质石油烃降解菌;其次利用混合降解菌群进行降解试验,对人工配制模拟石油烃污染土壤(石... 针对加油站场地气相抽提(SVE)拖尾污染物组成及其含量,首先利用不同浓度石油烃对活性污泥中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进行驯化、富集以及筛选,共分离出7株优质石油烃降解菌;其次利用混合降解菌群进行降解试验,对人工配制模拟石油烃污染土壤(石油烃初始质量分数约1400μg/g)生物降解180 d后,石油烃降解率大于86%;最后,开展混合降解菌对目标加油站真实污染土壤(石油烃初始质量分数1532.3μg/g)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混合菌群将真实污染土壤中石油烃质量分数降至342.6μg/g(230 d),满足美国堪萨斯州风险评估标准(非居民用地石油烃质量分数小于450μg/g),降解率可达7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场地 微生物降解菌 场地修复 气相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中铬的环境行为和归趋:以我国中部某修复后场地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明玉 韦黎华 +2 位作者 胡清 王宏 罗培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31-1139,共9页
为了探讨铬(Cr)在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中的环境行为与归趋,通过浸出环境评价框架(LEAF)浸出评价、形态分级以及微观表征,对我国中部某修复后场地土壤中Cr的含量及形态进行3轮次跟踪监测.结果表明:①跟踪监测试验发现,该修复后场地土... 为了探讨铬(Cr)在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中的环境行为与归趋,通过浸出环境评价框架(LEAF)浸出评价、形态分级以及微观表征,对我国中部某修复后场地土壤中Cr的含量及形态进行3轮次跟踪监测.结果表明:①跟踪监测试验发现,该修复后场地土壤中总Cr含量下降了18.92%.在芥菜植株中Cr分布存在差异,其中,芥菜叶中Cr含量高达1.62 mg/kg(以干质量计),芥菜茎中Cr含量为0.69~0.77 mg/kg(以干质量计).芥菜植株吸收Cr的能力为0.44~3.10 mg/m^(2),对土壤中总Cr减量化的贡献率最高仅为0.05%;另外,新鲜芥菜植株中Cr含量为0.12~0.69 mg/kg,超过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限值(0.5 mg/kg),一旦食用该场地中的芥菜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增加了Cr在修复后场地中风险暴露的途径.②土壤微观表征试验表明,修复后场地土壤中Cr主要以Cr_(2)O_(3)形式存在,土壤中的Mn_(x)O_(y)能起到氧化Cr的作用.在LEAF试验中,固化/稳定化的Cr被活化溶出;而BCR分析发现,Cr的可还原态占比随修复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由1.13%增至4.02%.③土壤中Mn、Fe及植物等环境因子均会参与Cr的氧化还原、沉淀与溶解,以及植物吸收与富集等环境行为,并导致已被固化/稳定化的Cr溶解或再氧化成Cr(Ⅵ)而溶出,从而增加Cr的迁移性和毒性,造成环境风险,其中Mn(Ⅳ)是Cr活化的关键因子.研究显示,修复后场地中Cr的环境行为会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尤其是在Mn含量较高的区域更易形成氧化氛围导致Cr的重新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Cr) 固化/稳定化 修复场地 环境行为 环境归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化工污染场地修复后的再利用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大宏 《绿色科技》 2016年第2期133-134,共2页
介绍了某化工污染场地污染及修复情况,从人体健康角度考虑场地污染给人群健康造成的危害,做定性的分析评估。研究表明:项目场地修复后,在采取各项风险防范及管理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场地人群的健康风险较小。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土壤污染 地下水污染 场地修复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焦化厂污染场地环境损害评估案例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红振 董璟琦 +2 位作者 吴舜泽 王金南 张天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59-3165,共7页
以某大型焦化厂土壤和地下水多环芳烃、苯污染损害评估为例,采用资源等值分析法分别开展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环境损害评估,并对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损害评估的数额(27.1亿元)与实际污染修复成本(20.5亿元)具有较大差... 以某大型焦化厂土壤和地下水多环芳烃、苯污染损害评估为例,采用资源等值分析法分别开展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环境损害评估,并对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损害评估的数额(27.1亿元)与实际污染修复成本(20.5亿元)具有较大差异,损害评估额明显大于污染治理修复成本;社会贴现率的取值(1%~5%)选择对土壤污染损害评估结果影响最大,污染含水层厚度(3m^9m)、含水层孔隙度(0.25~0.35)、社会贴现率(1%~5%)和单位地下水修复成本(4000~5000元/m^2)等因子对地下水污染环境损害评估的结果影响较大.资源等值分析的方法作为评估工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理论和技术上较为可行,但需要精细化的立法和明确的技术导则来规范损害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等值分析 场地修复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城市污染地块修复PPP模式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碧云 王令杰 +1 位作者 杜芸 张家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城市污染地块的风险防控俨然成为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挑战。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结合专家访谈,将风险来源归纳为政策、技术、管理、市场、信用和环境6个维度,筛选出18个PPP模式风险因素。通过构建全... 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城市污染地块的风险防控俨然成为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挑战。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结合专家访谈,将风险来源归纳为政策、技术、管理、市场、信用和环境6个维度,筛选出18个PPP模式风险因素。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并确定城市污染地块修复PPP项目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对风险权重基于全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应重点关注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动、政府信用风险、市场需求变化风险、地方政府区域规划要求调整等风险的发生;在城市污染地块修复PPP项目中,需要重点针对项目的立项、运维阶段实施风险管控工作;要求项目参与方做好信用预估工作、重视市场需求预测工作等对项目的数据支持,并时刻关注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变动,以降低此类风险对项目产生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染地块 场地修复 PPP模式 全生命周期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菊对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的生态修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金成 井明博 +3 位作者 周立辉 刘光琇 吴胜伟 周天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73-286,共14页
为评估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在陇东地区对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潜力,研究植物应对不同油污浓度胁迫的生长和根际土壤环境响应,本研究分析了非洲菊应对4种油污浓度(1%、3%、5%和7%)胁迫时的植物生长指标、土壤环境指标以及土壤总石... 为评估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在陇东地区对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潜力,研究植物应对不同油污浓度胁迫的生长和根际土壤环境响应,本研究分析了非洲菊应对4种油污浓度(1%、3%、5%和7%)胁迫时的植物生长指标、土壤环境指标以及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TPH)、烷烃和芳烃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结果显示:1)土壤TPH、烷烃和芳烃降解率随油污浓度的增加而逐步降低,但其降解速率在油污浓度为5%时最高;2)非洲菊株高、根长和出苗率均随油污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重度污染(7%)对其地上部生物量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而中度污染(3%和5%)对其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3)当油污浓度<5%时,非洲菊通过增加土壤脱氢酶、地下部及地上部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来提高土壤TPH降解率,且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结果显示,植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特性的彼此间共同效应是决定土壤TPH降解率的主要环境因素,而重度污染对非洲菊植物体生物量的抑制作用是导致其土壤TPH降解率显著降低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5%油污浓度应设为非洲菊耐受力阈值浓度,且在该浓度下非洲菊可确定为具备油污土壤修复潜力的良好植物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 石油污染土壤 非洲菊 场地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与TMVOC联用的多相抽提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20
作者 杨逸文 金嘉路 +3 位作者 崔长征 李敏 张婉莹 杨洁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5,共10页
TMVOC作为一款能模拟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非均质介质中三相流动的软件,在土壤与地下水修复领域被广泛应用。为优化实际工程中多相抽提(MPE)的修复方案,本研究借助TMVOC软件对某1,4-二氯苯污染场地进行三维模型概化,再现1,4-二氯苯在非均... TMVOC作为一款能模拟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非均质介质中三相流动的软件,在土壤与地下水修复领域被广泛应用。为优化实际工程中多相抽提(MPE)的修复方案,本研究借助TMVOC软件对某1,4-二氯苯污染场地进行三维模型概化,再现1,4-二氯苯在非均质介质中的污染分布,并模拟MPE修复的过程;通过编写的MATLAB优化算法与TMVOC软件联用,在三维空间内对抽提井的布设方案和负压参数进行了优化,探究布设方案、负压参数对污染物去除率和修复成本的影响;此外,使用编写的MPE运行参数分工段优化算法进一步优化了多个修复工段的负压参数。结果表明:相较于抽提井间距为3 m时均匀布井方案下1,4-二氯苯的去除率为57.1%,经优化后的三维布井开筛方案不仅在同等修复时间内将污染物去除率提高了45.5%,还在去除机制上促进了NAPL相污染物向气相、液相的转化,且向气相转化的趋势更明显。抽提负压参数优化后的方案能进一步缩短25.0%的修复时间并节省13.5%的修复总成本,抽提井负压的增加在修复前期能更大程度加快液相污染物的去除并促进液相、NAPL相污染物向气相的转化。最后,经运行参数分工段优化算法求解所得的最优方案,进一步缩短了4.1%的修复时间并节省8.4%的修复总成本。研究显示,基于MATLAB与TMVOC开发的优化算法能与场地污染羽的浓度和位置分布相结合,为实际工程中MPE修复的布井方案、负压参数和运行参数的优化提供指导,实现场地修复工程的降本增效与低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抽提 污染场地修复 优化算法 MATLAB TMV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