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镓铯对比的场发射电推力器分析与研制 被引量:7
1
作者 高辉 段俐 +1 位作者 胡良 康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4-320,共7页
为解决场发射电推力器由于液态金属推进剂导致的工程化问题,分析并提出以金属镓替代现有推进剂铯的技术方案。基于推进剂镓铯物性对比,分析其对推力与比冲、发射尖端升温、热蒸发、氧化污染等的影响,论证了金属镓的工程化优势及缺点。... 为解决场发射电推力器由于液态金属推进剂导致的工程化问题,分析并提出以金属镓替代现有推进剂铯的技术方案。基于推进剂镓铯物性对比,分析其对推力与比冲、发射尖端升温、热蒸发、氧化污染等的影响,论证了金属镓的工程化优势及缺点。通过研制金属镓场发射电推力器原理样机,探索并实现了液态金属镓在大气环境中的加注与润湿,在点火试验中获得准线性场发射形貌,表明金属镓是场发射推力器的良好推进剂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发射电推力器 润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发射电推力器的研究现状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郭登帅 康小明 +6 位作者 刘欣宇 贺伟国 杭观荣 李彦达 张锐 王政伟 余勇 《火箭推进》 CAS 2018年第4期1-9,共9页
与传统的化学推进相比,电推进具有高比冲、小推力、长寿命等特点,能够大幅节省推进剂、增加有效载荷质量,从而增加航天器在轨寿命,提高航天器的整体性能与收益,特别适合用于航天器的姿态控制、轨道转移和深空探测等任务。场发射电推力... 与传统的化学推进相比,电推进具有高比冲、小推力、长寿命等特点,能够大幅节省推进剂、增加有效载荷质量,从而增加航天器在轨寿命,提高航天器的整体性能与收益,特别适合用于航天器的姿态控制、轨道转移和深空探测等任务。场发射电推力器是一种具有比冲高、推力冲量分辨率高、推力噪声低、功耗及成本低、结构紧凑等优点的电推力器,是重力梯度卫星的高精度阻力补偿、微纳卫星的姿态控制和轨道转移、星座编队飞行等任务最有前景的推进技术之一。简述了场发射电推力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场发射电推力器的研究现状以及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发射电推力器 发射 羽流 中和器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镓场发射电推力器的研制和点火特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明明 康小明 +2 位作者 郭登帅 刘欣宇 贺伟国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81,共9页
为了满足立方星等微纳航天器对推进系统的需求,研制出中国首台针式微型镓场发射电推力器。通过提高润湿温度解决了真空环境下镓难以充分润湿钨针等问题。实现了推力器的稳定点火,测试了不同润湿温度和不同几何参数下的点火特性。得到了... 为了满足立方星等微纳航天器对推进系统的需求,研制出中国首台针式微型镓场发射电推力器。通过提高润湿温度解决了真空环境下镓难以充分润湿钨针等问题。实现了推力器的稳定点火,测试了不同润湿温度和不同几何参数下的点火特性。得到了发射电流随润湿温度提高、极间距减小和吸极内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的关系。通过公式计算,给出了不同发射电流下的理论推力。通过电场仿真得到不同几何参数下的电场强度,揭示了几何参数影响发射电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发射电推力器 发射 润湿 点火特性 发射 强度 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镓场发射电推力器的推力和比冲测量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明明 刘欣宇 +2 位作者 康小明 郭登帅 贺伟国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75,共7页
电推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微推力测量技术和比冲测量技术的研究进程。为了评估已研制出的微型镓场发射电推力器的性能,进行了推力和比冲测量。研制了一种用于场发射电推力器的微推力测量平台;进行了LabVIEW开发;对测量平台进行了标定与分... 电推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微推力测量技术和比冲测量技术的研究进程。为了评估已研制出的微型镓场发射电推力器的性能,进行了推力和比冲测量。研制了一种用于场发射电推力器的微推力测量平台;进行了LabVIEW开发;对测量平台进行了标定与分析,并通过试验比较了推力实测值与理论值,实测值范围为3~28μN。另外,利用飞行时间法,测得推力器在不同发射电流下的比冲数据,比冲范围为5 917~8 87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发射电推力器 推力 比冲 测量 发射 飞行时间法 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式铟场发射电推力器的研制及实验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郭登帅 康小明 +5 位作者 刘欣宇 杭观荣 贺伟国 余水淋 薛伟华 李彦达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55-960,共6页
为了研制针式铟场发射电推力器实验样机,采用微细电化学腐蚀法制备了场发射电推力器的核心部件发射针,并对发射针进行了表面粗化以促进推进剂的输运,研究了真空环境中发射针的浸润方法,实现了推力器的点火,并测得了不同针尖尺寸的发射针... 为了研制针式铟场发射电推力器实验样机,采用微细电化学腐蚀法制备了场发射电推力器的核心部件发射针,并对发射针进行了表面粗化以促进推进剂的输运,研究了真空环境中发射针的浸润方法,实现了推力器的点火,并测得了不同针尖尺寸的发射针的I-V特性曲线和推力值。实验结果表明,发射针针尖半径决定了点火起始电压的大小,针尖半径越小,点火起始电压越低;推力器样机有连续的推力输出,最大推力可达30μ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发射电推力器 发射 粗化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场致发射电推力器的微发射针制造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段君毅 康小明 赵万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68-1972,1977,共6页
通过对场致发射电推力器的微针尖成形机理的分析以及多次电化学腐蚀实验,研究了溶液浓度、浸润深度、腐蚀电压等因素对发射极针尖尺寸的影响,最后得出了电化学腐蚀加工发射针的最优化加工参数.在KOH溶液浓度为5 mol/L、浸润深度为2 mm... 通过对场致发射电推力器的微针尖成形机理的分析以及多次电化学腐蚀实验,研究了溶液浓度、浸润深度、腐蚀电压等因素对发射极针尖尺寸的影响,最后得出了电化学腐蚀加工发射针的最优化加工参数.在KOH溶液浓度为5 mol/L、浸润深度为2 mm、腐蚀电压为6 V等优化工艺参数下制作出发射针,并利用交流电粗化处理制作出了符合场致发射电推力器应用的发射极针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推力器 化学腐蚀 钨微针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铟场致发射电推力器的研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段君毅 康小明 赵万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4-738,共5页
基于场致发射电推力器工作机理,分析并设计了针型铟场致发射电推力器的结构,利用微细电化学加工方法制作了发射针,并对该样机的伏安特性及稳定性等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该样机可正常发射,稳定性良好。对场致发射电推力器发射特性... 基于场致发射电推力器工作机理,分析并设计了针型铟场致发射电推力器的结构,利用微细电化学加工方法制作了发射针,并对该样机的伏安特性及稳定性等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该样机可正常发射,稳定性良好。对场致发射电推力器发射特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发射针针尖顶点半径对发射伏安特性有显著影响,而吸极内孔径及吸极到发射极距离对伏安特性影响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推力器 发射 伏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致发射电推力器羽流分布特性仿真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杨 陈茂林 +3 位作者 许诺 高辉 叶剑民 韩志聪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199,共9页
场致发射电推力器(FEEP)是微型电推进装置的典型代表。为深入理解结构参数对推力器性能的影响机制,本文采用PIC粒子模拟方法进行泰勒锥射流纳米尺度结构至宏观毫米尺度结构的羽流场仿真,并分析结构参数变化导致的羽流形貌差异及其对推... 场致发射电推力器(FEEP)是微型电推进装置的典型代表。为深入理解结构参数对推力器性能的影响机制,本文采用PIC粒子模拟方法进行泰勒锥射流纳米尺度结构至宏观毫米尺度结构的羽流场仿真,并分析结构参数变化导致的羽流形貌差异及其对推力器性能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射极高度是决定推力器束流是否会分叉的关键参数,低于300μm的发射极高度易于导致束流分叉并严重影响推力器性能和寿命;引出栅极槽宽是决定束流发散角和推力比冲性能的关键参数,其影响幅值可达30%~50%,羽流发散角随槽宽增加而增大,推力比冲随之减小;发射极-引出栅极间距对推力器性能影响相对较小,可在较大范围内支持推力器稳定高效工作。根据FEEP推力器性能随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建议结构参数取值范围为:发射极高度500~1000μm,引出栅极槽宽2000μm左右,发射极-引出栅极间距360~130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推力器 PIC 结构参数 羽流 发散半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微纳卫星的微型电推进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茂林 刘旭辉 +2 位作者 周浩浩 陈冲 贾翰武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206,共19页
微型电推进技术具备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比冲高等特点,是微纳卫星最合适的动力技术。结合微纳卫星对微型电推进系统的技术需求,综述了微型离子推力器、低功率霍尔推力器、场致发射电推力器、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真空电弧推力器... 微型电推进技术具备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比冲高等特点,是微纳卫星最合适的动力技术。结合微纳卫星对微型电推进系统的技术需求,综述了微型离子推力器、低功率霍尔推力器、场致发射电推力器、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真空电弧推力器、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等六种典型微型电推力器的工作机理、性能参数范围及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气体工质电离、液体工质电喷雾、固体工质烧蚀等三种电离机制的微型电推力器的技术特点。结果表明:气体电离模式技术较成熟、寿命长,缺点是系统相对复杂、低功率工作时效率大幅下降,故建议应用于微卫星动力系统;液体电喷雾模式结构简单,效率高,微纳卫星均可应用,但性能一致性和长寿命工作特性需要进一步考核验证;固体烧蚀模式结构最简单,微纳卫星均可应用,缺点是效率低。研究结果可为微纳卫星推进系统方案的优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 微纳卫星 喷雾推力器 真空推力器 发射推力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FEEP聚焦电极阵列设计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俊林 周逸浩 +1 位作者 杨铖 沈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7-224,共8页
为消除场致发射电推力器(Field emission electric propulsion,FEEP)羽流发散角度过大给推进器寿命和可靠性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了聚焦电极阵列空间位置对羽流聚焦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法给出了最优电极分布。通过数值仿真对FEEP... 为消除场致发射电推力器(Field emission electric propulsion,FEEP)羽流发散角度过大给推进器寿命和可靠性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了聚焦电极阵列空间位置对羽流聚焦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法给出了最优电极分布。通过数值仿真对FEEP的离子运动过程建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电极阵列进行研究,关注其在不同空间位置下的聚焦效果,得到了离子出射半角分布和推力大小。结果表明,聚焦极的位置决定了羽流的聚焦效果,其次是提取极和加速极;聚焦极径向距离发射极1600μm,且提取极径向和轴向坐标为(800μm,500μm)时能得到最优的聚焦效果。本文验证了正交试验方法在聚焦电极阵列设计上的可行性,同时还为聚焦电极阵列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和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推力器 聚焦离子束 正交试验 聚焦极阵列 优化设计 羽流发散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