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天气、气候效应观测研究进展
1
作者
马耀明
王宾宾
+15 位作者
姚楠
孙丽君
蔡征岭
石兴东
胡泽勇
马伟强
仲雷
李茂善
陈学龙
韩存博
谢志鹏
刘莲
刘新
王永杰
王忠彦
马彬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7-903,共17页
青藏高原海拔高、辐射强,地表向大气输送了大量的热量和水汽,调节着区域大气边界层发展和云降水过程,其“感热气泵效应”对高原本身及其周边地区的天气、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发展影响显著。青藏高原环境恶劣,地表综合观测站点缺乏,严重...
青藏高原海拔高、辐射强,地表向大气输送了大量的热量和水汽,调节着区域大气边界层发展和云降水过程,其“感热气泵效应”对高原本身及其周边地区的天气、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发展影响显著。青藏高原环境恶劣,地表综合观测站点缺乏,严重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区域天气、气候效应的认识与理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大气边界层过程、云降水过程和高原区域天气、气候效应研究开展了诸多大型野外观测试验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2017年以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启动,并在前期观测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综合观测试验研究。将从2019年以来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天气、气候效应的观测视角,系统梳理、归纳和汇总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大气边界层过程、云降水过程和青藏高原天气、气候效应的相关观测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研究进展
地-气相互作用过程
大
气
边界层
过程
天
气
、
气
候效应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关键特征参数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仲雷
戚雨婷
马耀明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937,共17页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和“世界第三极”,其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对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青藏高原观测站点分布相对稀疏且不均匀,定量获取其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特...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和“世界第三极”,其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对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青藏高原观测站点分布相对稀疏且不均匀,定量获取其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特征参数面临极大挑战。卫星遥感能够大面积获取时、空连续的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关键变量,但受青藏高原复杂地形地貌和云层的影响,基于卫星遥感定量刻画陆地-大气能量和水分交换的时、空变化特征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随着卫星遥感观测技术的突破,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关键特征参数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文中系统地总结了过去50 a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关键特征参数的卫星遥感研究进展,分别从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特征参数的卫星遥感反演和地-气水热通量的卫星遥感估算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梳理。此外,文中还从物理模型优化、多源数据融合以及卫星遥感与数值模式的结合等方面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气相互作用过程
关键特征参数
卫星遥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天气、气候效应观测研究进展
1
作者
马耀明
王宾宾
姚楠
孙丽君
蔡征岭
石兴东
胡泽勇
马伟强
仲雷
李茂善
陈学龙
韩存博
谢志鹏
刘莲
刘新
王永杰
王忠彦
马彬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出处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7-903,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30610)。
文摘
青藏高原海拔高、辐射强,地表向大气输送了大量的热量和水汽,调节着区域大气边界层发展和云降水过程,其“感热气泵效应”对高原本身及其周边地区的天气、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发展影响显著。青藏高原环境恶劣,地表综合观测站点缺乏,严重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区域天气、气候效应的认识与理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大气边界层过程、云降水过程和高原区域天气、气候效应研究开展了诸多大型野外观测试验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2017年以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启动,并在前期观测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综合观测试验研究。将从2019年以来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天气、气候效应的观测视角,系统梳理、归纳和汇总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大气边界层过程、云降水过程和青藏高原天气、气候效应的相关观测研究进展。
关键词
观测研究进展
地-气相互作用过程
大
气
边界层
过程
天
气
、
气
候效应
青藏高原
Keywords
Observation research progress
Land
-
atmosphere interaction process
Atmosphere boundary layer process
Weather and climate effects
Qingzang plateau
分类号
P42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61.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关键特征参数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仲雷
戚雨婷
马耀明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风云卫星遥感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西藏珠穆朗玛特殊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
中国科学院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出处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937,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25502、42375071、42230610)
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103)。
文摘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和“世界第三极”,其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对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青藏高原观测站点分布相对稀疏且不均匀,定量获取其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特征参数面临极大挑战。卫星遥感能够大面积获取时、空连续的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关键变量,但受青藏高原复杂地形地貌和云层的影响,基于卫星遥感定量刻画陆地-大气能量和水分交换的时、空变化特征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随着卫星遥感观测技术的突破,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关键特征参数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文中系统地总结了过去50 a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关键特征参数的卫星遥感研究进展,分别从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特征参数的卫星遥感反演和地-气水热通量的卫星遥感估算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梳理。此外,文中还从物理模型优化、多源数据融合以及卫星遥感与数值模式的结合等方面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气相互作用过程
关键特征参数
卫星遥感应用
Keywords
Qingzang plateau
Land
-
atmosphere interaction process
Key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分类号
P40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天气、气候效应观测研究进展
马耀明
王宾宾
姚楠
孙丽君
蔡征岭
石兴东
胡泽勇
马伟强
仲雷
李茂善
陈学龙
韩存博
谢志鹏
刘莲
刘新
王永杰
王忠彦
马彬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关键特征参数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进展
仲雷
戚雨婷
马耀明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