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2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黄药材中梓醇的含量测定研究
1
作者 戴梦茹 李春 +3 位作者 张永欣 卢宇 程博宇 冯伟红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1期76-83,共8页
目的采用UPLC建立地黄中梓醇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提升地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oltimate LPC18色谱柱(4.6 mm×50 mm,2.7μm),以纯水为流动相和提取溶媒,等度洗脱,检测波长194 nm,流速为0.6 mL·min^(-1),柱温35℃,进样量1... 目的采用UPLC建立地黄中梓醇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提升地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oltimate LPC18色谱柱(4.6 mm×50 mm,2.7μm),以纯水为流动相和提取溶媒,等度洗脱,检测波长194 nm,流速为0.6 mL·min^(-1),柱温35℃,进样量1μL。对3批鲜地黄和7批生地黄中的梓醇进行测定,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生地黄中梓醇的【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所建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试验的RSD均<0.5,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方法相比,灵敏度、重现性和准确度更高。建立的UPLC方法可在15 min内完成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在10 min内可准确测定鲜/生地黄中梓醇。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绿色环保、节省时间、不需采用任何有机溶剂,可有效避免酸环境下梓醇的降解,准确测定梓醇含量,为地黄药材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梓醇 含量测定 核壳柱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与天目地黄远缘杂交与自交的亲和性比较
2
作者 宋利娜 赵世伟 +4 位作者 郭佳 孙丽萍 衣彩洁 张华 张华丽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2-25,共4页
为获得既可在北京市露地越冬又具有高观赏价值的地黄属园林绿化应用新资源,开展了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和天目地黄(Rehmannia chingii)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以及二者种间正反交试验,采用TTC染色法对二者花冠完全展开第2天的花粉活性... 为获得既可在北京市露地越冬又具有高观赏价值的地黄属园林绿化应用新资源,开展了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和天目地黄(Rehmannia chingii)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以及二者种间正反交试验,采用TTC染色法对二者花冠完全展开第2天的花粉活性进行观察,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二者的柱头可授性,授粉后50 d统计各组合的结实率,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二者的花粉活力均达到90%以上,柱头可授性均较强。地黄自花授粉结实率为5.33%,异花授粉结实率为64.00%;天目地黄自花授粉结实率为0、异花授粉结实率为44.67%;地黄与天目地黄种间正反交结实率均超过70.00%。不同组合的花粉在柱头上均可萌发,并能通过花柱到达子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天目地黄(rehmannia chingii) 种间杂交 结实率 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顺铂所致人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王雪怡 李晓荣 何瑞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339-344,共6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是否对人卵巢颗粒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及探讨保护机制。方法:培养原代人卵巢颗粒细胞后运用顺铂造模,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激素水平,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含量,Western Blot法检验各组细胞中CytC、Caspase-9、...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是否对人卵巢颗粒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及探讨保护机制。方法:培养原代人卵巢颗粒细胞后运用顺铂造模,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激素水平,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含量,Western Blot法检验各组细胞中CytC、Caspase-9、AIF、TFAM表达情况。结果:经药物治疗后,六味地黄丸治疗组激素水平比模型组明显好转(P<0.05);与空白组比较,顺铂模型组中CytC、AIF、TFAM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与顺铂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药物组的CytC、Caspase-9、AIF、TFAM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与A组比较,B组ROS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B组比较,各组ROS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可以改善卵巢颗粒细胞中E2、FSH、AMH激素水平受损状态,六味地黄丸可能通过上调TFAM表达水平,防止ROS产生,通过抗氧化作用改善颗粒细胞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 卵巢早衰 颗粒细胞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联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唐霁明 刘静 +2 位作者 覃祥城 何彩祖 李冬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6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联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PMOP肝肾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六味地黄汤联合组和阿仑膦酸钠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碳酸钙D_3片,阿仑膦酸钠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联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PMOP肝肾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六味地黄汤联合组和阿仑膦酸钠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碳酸钙D_3片,阿仑膦酸钠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仑膦酸钠片,六味地黄汤联合组在阿仑膦酸钠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汤,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BMD)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变化情况,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六味地黄汤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5.00%(34/40),高于阿仑膦酸钠组的65.85%(2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D值、ADL评分、BGP、BALP均较治疗前高(P<0.05),且六味地黄汤联合组高于阿仑膦酸钠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六味地黄汤联合组低于阿仑膦酸钠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六味地黄汤联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PMOP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良好,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骨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痿 骨痹 六味地黄 阿仑膦酸钠片 肝肾阴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5
作者 王惠 张芳 乔景轩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疗效,并分析其对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本院诊治的106例CGN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分... 目的:探讨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疗效,并分析其对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本院诊治的106例CGN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单一组(n=53)、联合组(n=53)。单一组采取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联合组采取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e protein,24 h-Upro)]、炎症-氧化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8,IL-18)、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BUN、Scr、MALB、24 h-Upro水平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6、IL-18、ROS、MDA水平低于单一组,GSH-PX水平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高于单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CGN患者应用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肾功能,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参芪地黄汤加减 雷公藤多苷片 疗效 氧化应激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柏地黄丸联合醋酸曲普瑞林、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大骨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性激素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6
作者 徐龙华 吴铁牛 +1 位作者 赖振华 李奇 《天津药学》 2025年第2期206-209,213,共5页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丸联合醋酸曲普瑞林、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大骨龄中枢性性早熟(CPP)女童性激素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大骨龄CPP女童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丸联合醋酸曲普瑞林、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大骨龄中枢性性早熟(CPP)女童性激素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大骨龄CPP女童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醋酸曲普瑞林与rhGH治疗,实验组患儿使用知柏地黄丸联合醋酸曲普瑞林、rhGH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性激素指标[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N端骨钙素(N-MID)]以及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年平均生长速度(ΔGV)、骨龄差值(ΔBA)、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患儿的E2、LH、FSH、β-CTX、N-MID水平以及子宫体积、卵巢体积、ΔBA均减少,而身高、BMI、ΔGV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E2、LH、FSH、β-CTX、N-MID水平以及子宫体积、卵巢体积、ΔBA均低于对照组,而身高、BMI、ΔGV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712)。结论 知柏地黄丸联合醋酸曲普瑞林、rhGH治疗可以降低CPP患儿的性激素水平,改善生长发育情况,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曲普瑞林 知柏地黄 重组人生长激素 大骨龄中枢性性早熟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犀角地黄汤对小儿紫癜性肾炎肾功能及MCP-1、sVCAM-1的影响
7
作者 李美艳 陈琪 《华夏医学》 2025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对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肾功能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HSPN患儿,按照入院时肾功能损伤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45例和中重度组8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犀角...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对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肾功能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HSPN患儿,按照入院时肾功能损伤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45例和中重度组8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犀角地黄汤辅助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以及MCP-1、sVCAM水平,检验血清MCP-1、sVCAM与HSPN患儿肾功能损伤情况的相关性,分析血清MCP-1、sVCAM对HSPN患儿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中重度组患儿的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血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MCP-1、sVCAM与轻度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CP-1与SCr、UA、BUN、CysC正相关(P<0.05);血清sVCAM与SCr、UA、BUN、CysC正相关(P<0.05);血清MCP-1、sVCAM对HSPN患儿肾功能损伤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较高(AUC=0.864、0.862)。结论犀角地黄汤辅助常规西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HSPN患儿的肾脏功能及MCP-1、sVCAM水平,动态监测MCP-1、sVCAM能够实现对肾功能损伤程度的早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紫癜性肾炎 犀角地黄 肾功能损伤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花叶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8
作者 秦艳红 鲁书豪 +5 位作者 文艺 高素霞 李绍建 刘玉霞 王飞 鲁传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6-253,共8页
基于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技术建立了针对地黄花叶病毒(Rehmannia mosaic virus,ReMV)的快速、特异、灵敏的RT-LAMP检测方法。根据Re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基于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技术建立了针对地黄花叶病毒(Rehmannia mosaic virus,ReMV)的快速、特异、灵敏的RT-LAMP检测方法。根据Re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3组LAMP引物,通过引物筛选确定最佳引物组合;利用电泳检测及可视化方法(加SYBR GreenⅠ显色剂)进行RT-LAMP温度优化、特异性检测、灵敏度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方法最适检测温度为60℃,优化后的LAMP方法能特异性检测ReMV,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00倍,可检测到1.2×10^(-1)拷贝/μL的模板浓度。对60份地黄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RT-LAMP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98.3%,高于常规RT-PCR方法(75%)。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检测技术为ReMV的准确检测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花叶病毒 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多糖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弯弯 赵茂娇 +4 位作者 李科 冯仕红 文雨薇 秦雪梅 杜昱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63-871,共9页
目的探讨地黄多糖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生、熟地黄水提物及多糖,并测定生、熟地黄多糖相对分子量及单糖组成。将7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SS组)、美沙拉嗪组(5-ASA组)、生... 目的探讨地黄多糖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生、熟地黄水提物及多糖,并测定生、熟地黄多糖相对分子量及单糖组成。将7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SS组)、美沙拉嗪组(5-ASA组)、生地黄水提物组(RR组)、熟地黄水提物组(PR组)、生地黄多糖组(RRP组)、熟地黄多糖组(PRP组),每组10只。第1~7天,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饮用3%的DSS;第8~14天,空白组和DSS组小鼠饮用无菌水,5-ASA组、RR组、RRP组、PR组和PRP组分别给予美沙拉嗪、生地黄水提物、生地黄多糖、熟地黄水提物及熟地黄多糖,给药剂量均为200 mg/kg。实验过程中每天记录小鼠的体质量、粪便硬度及直肠出血情况(疾病活动指数);测量小鼠结肠长度;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LPS水平。结果生、熟地黄多糖分子量均可分为约200 kD和4 kD。生地黄多糖由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甘露糖、鼠李糖、木糖、岩藻糖7种单糖所组成,熟地黄多糖由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甘露糖、木糖、岩藻糖6种单糖组成。与空白组相比,DSS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001),DAI评分显著提高(P<0.0001),小鼠结肠长度缩短(P<0.05),脾脏质量增加(P<0.0001),结肠组织中MPO酶活性和血清中LPS含量升高(P<0.05)。与DSS组相比,5-ASA组、RR组、RRP组和PR组疾病活动指数显著下降(P<0.05);PRP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最低(P<0.0001);PR组结肠长度显著增长(P<0.05);5-ASA组、RR组、PR组脾脏指数显著下降(P<0.01);多糖组(RRP和PRP组)下降最多(P<0.001);RR组、RRP组、PR组和PRP组结肠中MPO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PR组血清中LPS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生、熟地黄多糖及水提物均能够改善结肠病理组织,且熟地黄水提物及多糖对结肠炎小鼠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地黄多糖 葡聚糖硫酸钠 小鼠 美沙拉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联合生地黄散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分析
10
作者 李明霞 杜清练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9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联合生地黄散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2月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研...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联合生地黄散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2月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联合生地黄散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疼痛情况、疗效、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疱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后3个月,两组疱疹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后3个月,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研究组治疗满意度调查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联合生地黄散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壮医药线点灸 地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熟地黄—黄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敏 王琪 +3 位作者 姜欣宇 姜欢宁 周妍妍 李全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995-2002,共8页
目的 整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熟地黄—黄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TCMSP)数据库中收集熟地黄、黄精化学成... 目的 整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熟地黄—黄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TCMSP)数据库中收集熟地黄、黄精化学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OMIM)、治疗靶点(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 TTD)、GeneCards、Drug Bank数据库收集AD疾病靶点基因,运用Cytoscape3.9.1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将熟地黄、黄精与AD的交集靶点基因上传至STRING数据库中分析核心靶点基因;将交集靶点上传至DAVID数据库中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检测核心化学成分和核心靶点基因的结合能力。结果 在熟地黄、黄精中共筛选出13个化学成分,其中薯蓣皂苷、3′-甲氧基黄豆苷、豆甾醇、黄芩苷、β-谷甾醇为核心化学成分;AD相关靶点共筛选出2471个,熟地黄、黄精与AD的交集靶点共有68个;PPI分析显示,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1)、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PTGS2)、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等为核心交集靶点基因;GO分析显示,生物过程主要涉及对含氧化合物、对化学物质的反应等,细胞组成主要涉及神经元投射、神经元部分、躯体树突间室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酶结合、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相同蛋白质结合等;KEGG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基因涉及的通路主要为内分泌抵抗、麻疹、雌激素信号通路、凋亡、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化学成分黄芩苷、β-谷甾醇、3′-甲氧基黄豆苷与核心靶点结合效能高。结论 熟地黄、黄精防治AD的成分主要为黄芩苷、β-谷甾醇、3′-甲氧基黄豆苷等,这些成分可通过调节10个核心靶点基因发挥防治AD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凋亡、雌激素通路等5个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阿尔茨海默病 地黄 黄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性激素、骨代谢探究知柏地黄丸联合治疗女性特发性性早熟的效果及机制
12
作者 陆影 龙海旭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6期82-88,共7页
目的探讨联合知柏地黄丸对女性特发性性早熟(CPP)患儿性激素、骨代谢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CPP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联合组2组,均30例。西药组给予注射用曲普瑞林治疗,联合... 目的探讨联合知柏地黄丸对女性特发性性早熟(CPP)患儿性激素、骨代谢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CPP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联合组2组,均30例。西药组给予注射用曲普瑞林治疗,联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联合知柏地黄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卵泡直径、性激素水平[促黄体生成素(LH)、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_(2))]、骨代谢指标[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ⅠNP)、骨密度、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西药组70.00%(21/30)(P<0.05)。联合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卵泡直径均低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LH、LH/FSH、E_(2)、骨钙素、BALP、PⅠNP水平低于西药组,骨密度高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β-CTX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PI3K、Akt、mTOR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曲普瑞林联合知柏地黄丸能降低CPP患儿性激素水平,改善骨代谢相关因子的表达,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从而改善患儿症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临床疗效确切,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性早熟 知柏地黄 曲普瑞林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雌二醇 黄体生成激素 骨钙素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网络药理学的河南生地黄潜在质量标志物预测
13
作者 张迪文 李更生 +4 位作者 马开 刘明 王慧森 刘一菲 杨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1期1900-1908,共9页
目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质量标志物(Q-marker)“五原则”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河南产生地黄潜在Q-marker。方法:采用HPLC建立16批河南产生地黄的指纹图谱;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目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质量标志物(Q-marker)“五原则”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河南产生地黄潜在Q-marker。方法:采用HPLC建立16批河南产生地黄的指纹图谱;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组间主要差异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差异成分的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建立了16批河南产生地黄的指纹图谱,标定了20个共有峰,指认了7个成分;OPLS-DA筛选得到10个差异成分,指认了其中5个成分。结合中药Q-marker“五原则”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梓醇、桃叶珊瑚苷、地黄苷D、益母草苷、京尼平苷酸、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为河南产生地黄的潜在Q-marker。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准确稳定,筛选得到的7个差异成分可作为河南产生地黄的潜在Q-marker,为河南产生地黄质量评价和药效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质量标志物 指纹图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六味地黄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文婷 王琬茹 +2 位作者 陈璐 孔维萍 阎小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5期93-97,I0005-I0008,共9页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SS)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公共数据库平台TCMSP、GeneCards、DrugBank、PHARMGKB、OMIM和TTD对六味地黄汤组成药物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PSS的疾病靶标进行检...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SS)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公共数据库平台TCMSP、GeneCards、DrugBank、PHARMGKB、OMIM和TTD对六味地黄汤组成药物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PSS的疾病靶标进行检索,将药物成分靶点与疾病靶标取交集得到六味地黄汤治疗pSS的潜在靶点;使用STRING 11.5数据库获得六味地黄汤治疗PSS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并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分析得到核心靶点;通过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差异生物过程及靶点通路;使用Auto Dock 1.5.6及Pymol 2.2.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之间的亲和力。结果 筛选得到六味地黄汤的药物活性成分74个,作用靶点184个,PSS疾病相关靶点1161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69个。数据分析显示,六味地黄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海风藤酮和薯蓣皂苷元,六味地黄汤治疗pSS的8个核心靶点包括AKT1、CASP3、JUN、MMP9、NFKBIA、TP53、VEGFA。GO富集主要涉及脂多糖、氧化应激、活性氧代谢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主要涉及抗炎、氧化应激等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8个核心靶点与相应的活性成分的结合能均≤-5 kcal/mol,其中槲皮素与8个核心靶点均能较好地结合,可能是六味地黄汤干预pSS的主要有效成分。结论 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CASP3、JUN、MMP9、NFKBIA、TP53、VEGFA、IL-1β等关键靶点,通过“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其中槲皮素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六味地黄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仁和生地黄水提物改善小鼠睡眠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泽亮 雷桓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7期9-14,共6页
对酸枣仁水提物和生地黄水提物改善小鼠睡眠的作用进行比较评价。以酸枣仁水提物和生地黄水提物低、中、高剂量(18.75、37.50、75.00 mg/kg)分别连续灌胃小鼠30 d,借助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 对酸枣仁水提物和生地黄水提物改善小鼠睡眠的作用进行比较评价。以酸枣仁水提物和生地黄水提物低、中、高剂量(18.75、37.50、75.00 mg/kg)分别连续灌胃小鼠30 d,借助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及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分析改善睡眠效果,并检测小鼠脑组织中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多巴胺(dopamine,DA)的含量,研究酸枣仁水提物和生地黄水提物改善睡眠的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酸枣仁和生地黄水提物均可以改善小鼠的睡眠作用,而且可以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时间;酸枣仁水提物组睡眠延长率明显优于生地黄水提物组。因此,酸枣仁水提物和生地黄水提物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与其能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有关,酸枣仁水提物在改善小鼠睡眠方面比生地黄水提物具有更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水提物 地黄水提物 小鼠 改善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杂草地黄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16
作者 梁怀方 王丽 +3 位作者 朱香镇 李东阳 雒珺瑜 陈招荣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5-50,共6页
为探索利用植物资源防治靶标害虫,选用农田常见杂草地黄处理棉田主要害虫棉铃虫,利用饲料与地黄根或叶干粉混拌法,调查棉铃虫发育历期、死亡率和虫重,研究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地黄根或叶粉末含量的升高,棉铃虫的死亡率升高、... 为探索利用植物资源防治靶标害虫,选用农田常见杂草地黄处理棉田主要害虫棉铃虫,利用饲料与地黄根或叶干粉混拌法,调查棉铃虫发育历期、死亡率和虫重,研究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地黄根或叶粉末含量的升高,棉铃虫的死亡率升高、发育历期延长、虫重减轻。取食地黄根混拌饲料的棉铃虫2龄、3龄、4龄、5龄和6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比对照组升高3.25%~5.82%、22.92%~35.42%、4.10%~9.69%、41.22%~65.58%和12.65%~67.67%;1龄、2龄、3龄、4龄和5龄的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延缓0.00~2.50、1.00~2.25、1.00~6.25、0.00~1.75、0.50~1.50 d,幼虫发育至6龄时,生长发育缓慢且无法正常完成生活史;3龄、4龄、5龄和6龄棉铃虫幼虫虫重分别比对照降低43.79~130.18、152.56~255.47、127.27~327.91和41.75~177.22 mg。另外,取食地黄叶混拌饲料的棉铃虫1龄、2龄、3龄、4龄、5龄和6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比对照组升高5.75%~11.46%、3.09%~11.67%、42.71%~66.27%、16.29%~83.33%、21.67%~100.00%和5.17%~42.67%;1龄、2龄、3龄、4龄和5龄的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延缓1.00~2.00、0.00~4.00、0.00~4.00、0.00~0.50和1.50~4.00 d,6龄幼虫无法正常完成生活史;3龄、4龄、5龄和6龄棉铃虫幼虫虫重分别比对照降低47.11~134.18、170.76~259.19、141.51~317.33和78.24~334.93 mg。通过研究地黄对棉铃虫生长发育、死亡率和虫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棉铃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为有效利用农田杂草资源开发植物源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棉铃虫 生长发育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地黄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谢丽瑜 黎志恒 林艳菲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1期1-3,11,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地黄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生地黄、熟地黄、酒熟地黄三种不同炮制方法得到的药材,比较炮制完成后不同炮制方法下的梓醇含量、5-羟甲基糖醛、毛蕊花糖苷含量差异,并对比不同炮制方法中糖类含量。结果:(1... 目的: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地黄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生地黄、熟地黄、酒熟地黄三种不同炮制方法得到的药材,比较炮制完成后不同炮制方法下的梓醇含量、5-羟甲基糖醛、毛蕊花糖苷含量差异,并对比不同炮制方法中糖类含量。结果:(1)经过不同炮制方法,梓醇含量比较为生地黄>熟地黄>酒熟地黄(P<0.05);(2)经过不同炮制方法,5-羟甲基糖醛含量比较为酒熟地黄>熟地黄>生地黄(P<0.05);(3)经过不同炮制方法,毛蕊花糖苷含量比较为生地黄>熟地黄>酒熟地黄(P<0.05)。结论:不同的炮制方法中,梓醇含量、5-羟甲基糖醛、毛蕊花糖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每种炮制方法后得到的药材特性与功能有所不同,需要掌握正确的炮制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炮制方法 中药地黄 化学成分 影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阴虚动风证大鼠纹状体PINK1、Parkin、α-syn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吕子微 梁建庆 +3 位作者 康永强 孙光洁 王行玲 何建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17-125,共9页
目的观察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大鼠纹状体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Parkin、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PD阴虚动风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黑质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PD阴虚动风证模型。将65只成模大... 目的观察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大鼠纹状体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Parkin、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PD阴虚动风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黑质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PD阴虚动风证模型。将65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芭(150mg/kg)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1.75、3.5、7g/kg)组,另取2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3只,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28d。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ELISA和生化试剂盒分别检测纹状体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Ⅳ(COXⅣ)活性,HE染色观察纹状体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和RT-qPCR检测纹状体PINK1、Parkin、α-syn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旋转圈数和爬杆时间增加,游泳评分降低(P<0.01),纹状体ATP含量及COXⅣ活性降低(P<0.01),神经元排列混乱、数量减少、细胞肿胀,部分细胞核皱缩,空泡形成,边界模糊,纹状体PINK1、Parkin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1),α-sy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旋转圈数和爬杆时间减少,游泳评分升高(P<0.01),纹状体ATP含量及COXⅣ活性升高(P<0.05,P<0.01),神经元数量增加、排列趋于整齐、形态有所改善,纹状体PINK1、Parki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P<0.01),α-syn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5,P<0.01),以美多芭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P<0.05,P<0.0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各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结论复方地黄颗粒可改善PD阴虚动风证大鼠行为学症状,可能通过调节纹状体PINK1、Parkin、α-syn表达,进而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发挥治疗PD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地黄颗粒 帕金森病 阴虚动风证 线粒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地黄4个变异株形态观测及倍性鉴定
19
作者 宋利娜 张华丽 +4 位作者 衣彩洁 赵世伟 冯慧 弓传伟 孙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107-110,共4页
在连续开展3年多的地黄属植物收集选育工作过程中,发现了4株表观形态有所变化的不同变异株,编号分别为T-1、T-2、T-3、T-4,对其形态指标进行测量统计及数据分析后发现,与天目地黄相比形态差异明显。具体差异表现为:T-1主茎明显短缩;T-2... 在连续开展3年多的地黄属植物收集选育工作过程中,发现了4株表观形态有所变化的不同变异株,编号分别为T-1、T-2、T-3、T-4,对其形态指标进行测量统计及数据分析后发现,与天目地黄相比形态差异明显。具体差异表现为:T-1主茎明显短缩;T-2柱头外露于花瓣,叶片长宽比变小;T-3柱头外漏于花瓣,主茎明显短缩;T-4单叶叶面积增大近3倍,主茎明显短缩近无。为明确变异株染色体倍性,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检测分析,结果显示T-1、T-2、T-3峰值均与原株一致,鉴定为2倍体,T-4峰值约为原株的2倍,鉴定为4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地黄 地黄 变异单株 柱头外露 倍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地黄-紫草药对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20
作者 吕冲 李骁 +3 位作者 乔现华 高娟娟 江世宾 王成成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6期64-69,共6页
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地黄-紫草药对在银屑病治疗中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从文献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检索了地黄-紫草的化学成分,从UniProt获得了这些成分的靶点,从GeneCards和DisGeNET获得了与银屑病相关的靶点,然后... 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地黄-紫草药对在银屑病治疗中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从文献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检索了地黄-紫草的化学成分,从UniProt获得了这些成分的靶点,从GeneCards和DisGeNET获得了与银屑病相关的靶点,然后使用Cytoscape构建了化学成分-药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和化学成分-银屑病靶点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进行了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地黄-紫草药对中有11种化合物,在银屑病治疗中这一药对有19个共同靶点。这19个共同靶点主要涉及生物过程,如干扰素-γ介导的信号通路的负调控(GO:0060336)、炎症反应的负调控(GO:0050728)、细胞内受体信号通路(GO:0030522)、PPAR信号通路(hsa03320)、化学致癌-受体激活(hsa05207)和癌症通路(hsa05200)。根据PPI分析,EGFR可能是银屑病治疗的关键靶点。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地黄-紫草药对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机制,为深入研究该药对在银屑病治疗中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银屑病 地黄 紫草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