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强震数据获取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面永久位移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俊举 温增平 高孟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9-379,450,共11页
利用汶川地震中得到的靠近映秀—北川主断裂的64个强震台站的三分量记录数据,对加速度记录进行基线校正的基础上获取近断层地面运动的永久形变位移,并将由强震记录获取到的地面位移结果与GPS观测到的同震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汶川MS8.... 利用汶川地震中得到的靠近映秀—北川主断裂的64个强震台站的三分量记录数据,对加速度记录进行基线校正的基础上获取近断层地面运动的永久形变位移,并将由强震记录获取到的地面位移结果与GPS观测到的同震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汶川MS8.0地震的近断层地面运动的位移特征.结果表明:①在靠近映秀—北川主断层的上盘和下盘,东西相向的地面运动非常剧烈.下盘的51SFB,51MZQ和51JYH台东西向位移均为负(即地面运动向西),其中51SFB台位移量最大,达到1.49m;上盘的51WCW台位移向东,位移量为1.26m.②地面运动的位移分布主要表现为以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为核心的相向运动,东西方向上的永久位移要大于南北方向.从断层机制上来讲,断层的错动以逆冲运动为主(即逆冲位移要大于走滑分量的位移),这与震源机制反演及地质考察的结果一致.③大的地面永久位移集中分布在以龙门山断裂带为中心的狭长范围内,离开发震断裂地面位移的衰减很快.相比而言,在发震断层的下盘一侧(即四川盆地)的地面位移的衰减比上盘一侧明显要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面运动位移上盘近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强震地面运动幅值与持时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新乐 窦慧娟 +1 位作者 朱晞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近年来的强震地震观测资料研究显示,近断层地面运动具有区别于远场地震动的显著特征。在收集世界范围内近断层观测记录的基础上,按场地和震级进行分类,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近断层地震动的峰值、反应谱谱值和持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近年来的强震地震观测资料研究显示,近断层地面运动具有区别于远场地震动的显著特征。在收集世界范围内近断层观测记录的基础上,按场地和震级进行分类,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近断层地震动的峰值、反应谱谱值和持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方向性效应的影响,两个水平分量的峰值存在显著差异,反应谱的谱值更显著,震级对地震动持时的影响比断层距的影响要大得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近断层地震动水平向和竖向分量持时的回归关系式,并与其他研究者进行对比,说明了其合理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地面运动 幅值 持时 震级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强地震地面运动特征参数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莹 孙广俊 李鸿晶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2,共8页
针对以往用于描述一般地震动的强度表征参数是否也适用于近断层强地震动的问题,筛选出汶川地震中断层距100 km内的102条强震记录,通过时程曲线和反应谱分析,研究各类地震动强度指标及其谱参数特性随断层距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平向... 针对以往用于描述一般地震动的强度表征参数是否也适用于近断层强地震动的问题,筛选出汶川地震中断层距100 km内的102条强震记录,通过时程曲线和反应谱分析,研究各类地震动强度指标及其谱参数特性随断层距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平向及竖向的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比不适合作为近断层地震动的强度表征参数,且竖向与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比为1/2~2/3的公认取值标准不适用于近断层地震动的情况。反应谱分析中,竖向加速度反应谱较水平向反应谱包含更多的高频成分,且谱形窄,特征周期明显较小。随着断层距的增加,竖向加速度平均反应谱衰减速度更快。针对近断层地震动,规范设计谱的平台值(βmax)应适当增大,以提高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强震地面运动 反应谱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征近断层地震动永久位移的基线校正方法
4
作者 陈科旭 俞瑞芳 徐建荣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12-2020,共9页
在对近断层原始地震加速度记录的处理中,如何保留真实的地面永久位移信息,是目前地震加速度记录基线校正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对现有近断层地震加速度基线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及适用范围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引入平滑斜坡位移函数模... 在对近断层原始地震加速度记录的处理中,如何保留真实的地面永久位移信息,是目前地震加速度记录基线校正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对现有近断层地震加速度基线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及适用范围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引入平滑斜坡位移函数模型,建立了能够合理表征近断层地震动永久位移的一种基线校正方法,并通过典型近断层加速度记录的基线处理对该方法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方法改善了位移函数模型与位移时程之间的拟合精度,能减少主观参数选择对基线校正结果的影响,且校正后的地面永久位移与GPS同震位移吻合度较高。本文建立的地震动基线校正方法不仅能够自动处理近断层地震动的基线漂移,且能合理表征由于滑冲效应而产生的地面永久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地震动 基线校正 地面永久位移 GPS同震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谱元法研究震源参数对于近断层地震动上盘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万志文 钟菊芳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0-461,共12页
国内外已有诸多学者基于强震记录或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近断层地震动的上盘效应分析,并获得了初步的认识,但上盘效应随震源参数的变化规律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使用运动学有限断层震源模型,运用高精度谱元法模拟逆断层破裂模式下近断层... 国内外已有诸多学者基于强震记录或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近断层地震动的上盘效应分析,并获得了初步的认识,但上盘效应随震源参数的变化规律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使用运动学有限断层震源模型,运用高精度谱元法模拟逆断层破裂模式下近断层区域地震动,对比上、下盘地震动差异进而分析近断层地震动上盘效应。通过改变单一震源参数,研究断层上界埋深、震级大小以及断层倾角对地震动上盘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运动学有限断层震源的谱元法数值模拟可以较好地反映近断层上盘效应;(2)上盘效应随测点到断层上界在地表投影的水平距离Rx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3)上盘效应随断层上界埋深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随着断层上界埋深的增加,上盘效应峰值区会向远离断层破裂迹线的方向扩展。(4)上盘效应受矩震级影响较小,但总体随矩震级的增大而增大;上盘效应峰值区到断层破裂迹线的距离不随矩震级的变化而变化。(5)随着断层倾角的增加,上盘效应先增大后减小,当断层倾角为45°时上盘效应最为明显;随着断层倾角增加,上盘效应峰值区会向远离断层破裂迹线的方向扩展;当断层倾角为90°时不存在上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地震动 上盘效应 谱元法 地震动模拟 运动学有限断层震源 震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近断层竖向与水平反应谱比值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周锡元 徐平 +1 位作者 王国权 闫维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5-335,共11页
选取了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7.6级地震主震中68组断层距在20km以内的近断层台站记录和46组断层距在40~70km的东部台站记录,按台站的上下盘位置、场地条件和断层距分组,对其竖向和水平加速度反应谱比值V/H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 选取了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7.6级地震主震中68组断层距在20km以内的近断层台站记录和46组断层距在40~70km的东部台站记录,按台站的上下盘位置、场地条件和断层距分组,对其竖向和水平加速度反应谱比值V/H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断层的滑动方向和断层破裂的传播方向对断层距在3km以内的台站上的地面运动谱比值V/H有一定影响,且主要体现在中短周期范围内,例如平行断层方向的谱比值要比垂直断层方向的谱比值大。在下盘断层距3~20km的范围内,场地条件对V/H基本没有影响。2)在集集地震中长周期(〉3s)部分的谱比值通常〉%,且有一个较高的峰值,表明其竖向运动加速度中的长周期分量大于其它地震。3)对于下盘的台站,地面运动在短周期(〈0.2s)段的谱比值不随断层距的增加而减少。与中远(〉40km)距离的台站相比较,近断层台站的V/H在工程界关心的周期范围内普遍较大。4)场地条件对谱比值V/H的影响在近断层处不显著。在远离断层的东部台站上,硬土场地谱比值V/H在长周期段大于软土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比值 断层 地面运动 集集地震 场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加速度峰值衰减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邵广彪 冯启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7,共8页
提出了近断层地面运动的衰减模型,对全球范围内6.0≤MW≤7.6且震源深度均小于20km的636条地震动加速度峰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本文研究的近断层区域为断层距25km,利用此范围内的440条记录进行了近断层加速度衰减规律的研究。水平地... 提出了近断层地面运动的衰减模型,对全球范围内6.0≤MW≤7.6且震源深度均小于20km的636条地震动加速度峰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本文研究的近断层区域为断层距25km,利用此范围内的440条记录进行了近断层加速度衰减规律的研究。水平地震记录分为硬土和软土两种场地类型,竖向地震记录只考虑土层场地,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分析,得到PGA随断层距和震源深度变化在不同震级处形成的衰减曲面,分析了近断层处水平、竖向的PGA以及竖向与水平PGA之比(V/H)的衰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地面运动 加速度峰值 衰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速度脉冲对RC框架的地震反应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莹 孙广俊 李鸿晶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8-373,共6页
强烈的速度脉冲运动严重影响结构的地震响应,而目前的抗震设计规范并未对结构的速度响应作出全面分析。因此,根据汶川地震记录筛选出两组具有代表性的近断层强震数据:一组3向均含有速度脉冲;另一组3向均不含速度脉冲。对选出的6条地震... 强烈的速度脉冲运动严重影响结构的地震响应,而目前的抗震设计规范并未对结构的速度响应作出全面分析。因此,根据汶川地震记录筛选出两组具有代表性的近断层强震数据:一组3向均含有速度脉冲;另一组3向均不含速度脉冲。对选出的6条地震动的速度反应谱、V^2时-频反应谱、累积动能曲线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以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探讨了结构在这两组输入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差异和速度脉冲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结果表明: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对各频率段的单自由度体系均有较大的能量输入,且对长周期结构具有更大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地面运动 速度脉冲 RC框架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强地面运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力生 俞言祥 陈运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简要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强地面运动资料的处理、近断层地面运动的影响因素、强地面运动的模拟和宽频带反应谱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同时 。
关键词 地面运动 断层地面运动 宽频带反应谱 研究进展 中国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考虑能量损伤效应的非弹性强度需求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辉 朱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12,16,共6页
由于靠近断层处地震地面运动中速度脉冲作用的存在,导致传统的基于瞬时加速度反应谱的抗震设计,不能有效考虑由此带来的巨大能量耗散和位移需求。笔者采用代表性的脉冲型实际近场地震记录和人工模拟三角函数地震动时程,在分析累积输入... 由于靠近断层处地震地面运动中速度脉冲作用的存在,导致传统的基于瞬时加速度反应谱的抗震设计,不能有效考虑由此带来的巨大能量耗散和位移需求。笔者采用代表性的脉冲型实际近场地震记录和人工模拟三角函数地震动时程,在分析累积输入地震动耗能和结构位移间关系基础上,提出了等效速度比的表达式;给出了近场地震动的等效变形需求表达式;提出了等价延性系数的概念,来考虑由于地震动能量耗散对结构的强度需求;经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验证比较,有利于增强结构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地震动 需求 弹性强度 损伤效应 地震地面运动 加速度反应谱 时程分析方法 能量耗散 输入地震动 脉冲作用 抗震设计 三角函数 人工模拟 地震记录 结构位移 等效变形 延性系数 增强结构 表达式 脉冲型 代表性 速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地震动对隔震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怀宇 李建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4-1152,共9页
以一跨断层简支桥梁为工程背景,根据已有脉冲模型,生成了模拟断层效应的地面运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跨断层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应用非一致激励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断层断裂效应对隔震桥梁的影响.还分别针对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和... 以一跨断层简支桥梁为工程背景,根据已有脉冲模型,生成了模拟断层效应的地面运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跨断层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应用非一致激励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断层断裂效应对隔震桥梁的影响.还分别针对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和盆式橡胶支座两种支座系统,研究了考虑和不考虑断层跨越效应对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效应对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非常大,会较大地增加结构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支梁桥 断层地面运动 断层跨越 空间变化 隔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启方 袁一凡 金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of strike-slip and dip-slip of vertical and inclined rectangular fault in half-space and layered half-space is analyzed by dislocation source model. The Fourier spectra ratio of ground ...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of strike-slip and dip-slip of vertical and inclined rectangular fault in half-space and layered half-space is analyzed by dislocation source model. The Fourier spectra ratio of ground motion is adopt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For both slip models,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with high amplitude is located in a narrow belt area along the projection of the fault on the ground and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ub-faults nearby. Directivity of strike-slip fault is more dominant in long period for components perpendicular to the fault, and more dominant in long period for components parallel to the fault for dip-slip fault. The deeper the location of the source is, the more slowly the amplitude of ground motion attenuates. There is obvious hanging wall effect in ground motion of inclined fault,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ound motion is asymmetric which coincides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Finally, a fitting func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for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is proposed and compared with near source factors of the 1997 Uniform Building Code of U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强地面运动 断层 方向性 场修正因子 震源位错模型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简介
13
作者 谢俊举 任叶飞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共2页
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特性与断层破裂尺度、断层面位错的发展过程、断层破裂速度、滑动方向以及观测点与断层的相对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受复杂震源破裂过程影响,近断层地震动具有与远场地震动显著不同的特征,比如速度大脉冲、强极性、破裂... 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特性与断层破裂尺度、断层面位错的发展过程、断层破裂速度、滑动方向以及观测点与断层的相对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受复杂震源破裂过程影响,近断层地震动具有与远场地震动显著不同的特征,比如速度大脉冲、强极性、破裂方向性、滑冲效应和上盘效应等。世界范围内历次破坏性地震的震害经验表明,工程结构地震破坏和人员伤亡往往集中在靠近震源的近断层区域,这与近断层地震动的特殊性及其破坏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地震动 破坏性地震 地面运动 断层破裂 滑动方向 地震破坏 上盘效应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