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欧亚中高纬地区高频和低频ISO对华北地区地面臭氧浓度影响的对比分析
1
作者 范彦斌 杨双艳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5-932,共18页
本文基于1979~2022年ERA-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夏季(5~9月)欧亚中高纬地区两类(高频10~30天和低频30–60天)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时空演变特,并基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每日最高8小时平均臭氧浓度(MDA8 O3)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类IS... 本文基于1979~2022年ERA-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夏季(5~9月)欧亚中高纬地区两类(高频10~30天和低频30–60天)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时空演变特,并基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每日最高8小时平均臭氧浓度(MDA8 O3)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类ISO对我国华北地区地面臭氧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频(10~30天)ISO的发生频率要明显高于低频(30–60天)ISO,同时高频ISO的强度也要大于低频ISO。高频ISO的传播特点为随位相由欧亚中高纬地区较为匀速的向东南方向传播;而低频ISO则会在西伯利亚地区加深发展并停滞较长时间,之后才会随位相向南传播并减弱。二者在垂直结构上都呈准正压结构。波活动通量的结果表明Rossby波能东南传播有利于温度异常东南传播,随着高频和低频ISO地面温度异常向南传播到华北地区,对当地的天气气候条件产生影响。地表臭氧浓度异常随位相分布表明,高频与低频ISO在传播过程中都会通过调节降水、相对湿度和总云量的异常,进而影响温度异常来影响华北地区的地表臭氧浓度。由于两类ISO的影响范围略有不同,造成相应的地表臭氧污染异常的区域略有不同。以上结果表明了两类ISO的传播均会对地面臭氧浓度造成影响,为华北地区的污染防治提供了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中高纬 高频ISO 低频ISO 华北地区 地面臭氧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