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密探空与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同化对北京地区边界层数值模拟改善研究
1
作者 吴义凯 王成刚 苗世光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2,共13页
利用2016年8月28日至9月2日在北京市宝联、朝阳、大兴站获得的逐3 h加密探空资料与逐1 h的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基于WRF模式与WRFDA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分别进行仅同化加密探空资料(S-DA)、仅同化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A-DA)以及同时同化以... 利用2016年8月28日至9月2日在北京市宝联、朝阳、大兴站获得的逐3 h加密探空资料与逐1 h的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基于WRF模式与WRFDA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分别进行仅同化加密探空资料(S-DA)、仅同化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A-DA)以及同时同化以上两种资料(M-DA)的同化试验,研究三组资料同化方案对北京地区边界层数值模拟的改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加密探空资料对于改善模拟结果起核心作用,可使边界层范围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的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65%、61%、22%。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对垂直方向的模拟结果亦有贡献,但改善力度小、影响范围低。M-DA试验与S-DA试验结果相仿。水平方向上,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范围广,加密探空资料改善力度较强,然而影响范围小。M-DA试验综合两种资料的优势,可使模拟结果更接近观测结果。同化时效性方面,同化试验对边界层内热力状态的改善影响时间较长,对湿度状态与动力结构的改善影响时间较短,其中M-DA试验对热力状态的改善影响最多可延长至预报6 h,对湿度与动力结构的改善影响最多可延长至预报3 h。综上,同时同化加密探空与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要比单独同化任一资料的效果更好,两种资料在同化后可以相互补充各自的不足,能较强地改善模式的初始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边界层模拟结果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同化 大气边界层数值模拟 加密探空资料 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自动气象站数据流式处理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2
作者 肖卫青 薛蕾 +7 位作者 刘振 罗兵 王颖 张来恩 郭萍 霍庆 韩书丽 何文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84,共12页
针对观测密度和频次日益增加的海量地面自动气象站数据,在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中设计了基于Storm的实时流式处理,利用大规模并行处理的优势提高地面自动气象站数据的处理时效。在流式处理中,设计处理拓扑直接解码标准格式的数据消息... 针对观测密度和频次日益增加的海量地面自动气象站数据,在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中设计了基于Storm的实时流式处理,利用大规模并行处理的优势提高地面自动气象站数据的处理时效。在流式处理中,设计处理拓扑直接解码标准格式的数据消息;消息确认采用手工确认的方式,将数据解码组件锚定数据接入组件,实现每条数据的可靠处理;数据解码时进行字节校验和时间检查等,过滤异常数据;应用批量加定时的发送策略,解决海量监控信息发送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天镜)的问题;集群部署时保留部分剩余资源,有效应对单节点异常。应用效果表明:国家气象站小时数据的服务时效由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IMISS)的175 s提高至天擎的78 s,约6×10^(4)个区域气象站小时数据的服务时效由CIMISS的5 min提高至天警的2 min,实况分析系统将数据源切换至天擎后,相同时间检索可获取的站点数量较CIMISS增加1倍。2021年12月基于Storm的流式处理与天擎一同在国省业务化运行,实现了长期稳定运行,为MICAPS4、SWAN2.0、实况分析系统等用户提供高效稳定的地面自动气象站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 地面自动气象站 STORM RabbitMQ 流式处理 BU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自动气象站仪器维护与更换注意事项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玉芳 刘瑞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9期239-239,241,共2页
结合日常观测实践,对仪器维护、更换注意事项进行总结,提出操作要迅速、正确,掌握好更换时间段,尽量不影响正点及极值数据,保持备份仪器正常运行等,以期最大限度减少缺测与异常记录,为服务产品制作提供基础与保障。
关键词 地面自动气象站 仪器维护 更换 注意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上海地区一次局地短时强降水成因的Q矢量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岳彩军 顾问 +2 位作者 唐玉琪 韩志惠 王晓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0-625,共16页
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天气背景下,2016年8月19日下午上海地区发生一次局地短时强降水过程,此次过程历时3 h、水平范围20~40 km,呈现出生命史短、局地性强的特点。基于上海地区地面自动气象站2分钟平均资料,采用仅需一层资料计算... 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天气背景下,2016年8月19日下午上海地区发生一次局地短时强降水过程,此次过程历时3 h、水平范围20~40 km,呈现出生命史短、局地性强的特点。基于上海地区地面自动气象站2分钟平均资料,采用仅需一层资料计算的非地转Q矢量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此次局地短时强降水发生发展演变成因,结果如下:(1)地面温度场和风场叠加分析表明,上海"城市热岛"特征与长江沿岸及邻近水域的热力不均匀分布引发了江风,江风将江岸邻近水域的湿、冷空气向城市陆地输送,并与陆地上干、热空气交汇,激发产生局地短时强降水,而降水的发生,导致地面温度下降、"城市热岛"特征减弱,从而减小水陆温度差,进而减弱江风,这直接减弱了有助于降水发生发展的动、热力强迫条件,促使降水趋于衰亡结束。(2)地面Q矢量散度辐合场和温度露点差叠加分析表明:在降水发生发展阶段,Q矢量散度辐合强迫产生垂直上升运动较强,而空气湿度条件相对较弱;在降水强盛阶段,Q矢量散度辐合强度和空气湿度的强度不仅增至最强,且上升运动区与高湿区重合;在降水衰亡阶段,地面空气一直维持高湿条件而Q矢量散度辐合强度明显减弱。这从地面大气中垂直上升运动条件和水汽条件揭示出致使降水强度发展演变的内在因素,且二者重叠区对降水落区有较好指示意义。最后,对地面Q矢量散度辐合场在局地短时强降水短临预报工作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短时强降水 Q矢量 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气温智能网格产品在湖南地区的可靠性评估
5
作者 朱宏武 罗丹 +1 位作者 黎燚隆 钟艳雯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20期61-68,共8页
以质量控制后湖南省范围内1505个地面自动气象站逐时气温观测数据为真值,应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国家级气温智能网格产品CLDAS与自动站气温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系统地评估2021年CLDAS实况产品小时气温(空间分辨率5 km×5 km)的可靠... 以质量控制后湖南省范围内1505个地面自动气象站逐时气温观测数据为真值,应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国家级气温智能网格产品CLDAS与自动站气温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系统地评估2021年CLDAS实况产品小时气温(空间分辨率5 km×5 km)的可靠性。结果表明:CLDAS气温与自动站气温数据相关系数达到0.994,整体一致性高,但湘西地区相关性偏低;CLDAS气温与自动站气温数据平均偏差为-0.03℃,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957℃、0.637℃,CLDAS气温在湖南区域偏差小,可靠性高;四季中春季偏差小,冬季偏差大,湘西地区偏差大于省内其他地区,且93.8%的气温站偏差小于1℃,气温偏差空间分布较均匀,而湖南西北地区冷偏差站点偏多;CLDAS在湖南区域适应性强,CLDAS气温与自动站气温数据差异日变化小于0.07℃,日间偏差小于夜间,春、夏、秋季偏差日变化较冬季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气温智能网格产品 CLDAS 地面自动气象站 气温偏差 可靠性评估 观测站点 评估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