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地条件对地面加速度峰值离散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建亮 亢川川 +1 位作者 何玉林 梁明剑 《震灾防御技术》 2011年第4期416-426,共11页
本文在研究了数百个工程场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和构造了209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场地剖面,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进行了6种输入强度下(30gal、50gal、100gal、150gal、200gal、300gal)的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 本文在研究了数百个工程场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和构造了209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场地剖面,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进行了6种输入强度下(30gal、50gal、100gal、150gal、200gal、300gal)的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在计算时对每种工况均采用9条互不相关的基岩加速度时程作为输入地震波,同时用均方差来定量评估所得到的地面加速度峰值的离散性,发现计算结果离散性很大,其最大均方差为0.206,最小均方差为0.138,且离散性随基岩地震动输入强度的增大而变大,随场地类别的变差也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条件 地震反应 地面加速度峰值 离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地面加速度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蒋维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83-287,共5页
针对不同的工程场地采用20组相互独立的基岩加速度时程作为输入地震波,对广东省307个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662个地震钻孔剖面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用相对均方误差来定量评估所得到的地面加速度峰值离散值,发现地面加速度峰值的计... 针对不同的工程场地采用20组相互独立的基岩加速度时程作为输入地震波,对广东省307个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662个地震钻孔剖面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用相对均方误差来定量评估所得到的地面加速度峰值离散值,发现地面加速度峰值的计算结果具有很大的离散性,最大相对均方误差为19%,平均相对均方误差为7.53%;地震基本烈度高的地区比地震基本烈度低的地区的相对均方误差大,场地类别差的比场地类别好的相对均方误差大;目前较为普遍地用1条或3条基岩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是明显不够的,应适当地增加,对于高烈度地区和场地类别较差的场地更是如此,才能得到较为合理的地面加速度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地震反应分析 地面加速度峰值 相对均方误差 离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地面峰值加速度衰减规律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永庆 付正新 +3 位作者 高东 崔建文 包一峰 卢吉高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6,共7页
根据云南地区的实测强震加速度资料 ,采用回归分析法研究了云南地区的地面水平、垂直峰值加速度衰减规律。共选取云南地区加速度记录 2 4 0条 ,进行了加速度衰减规律的统计 ,并把得到的结果与前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更适合云南地... 根据云南地区的实测强震加速度资料 ,采用回归分析法研究了云南地区的地面水平、垂直峰值加速度衰减规律。共选取云南地区加速度记录 2 4 0条 ,进行了加速度衰减规律的统计 ,并把得到的结果与前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更适合云南地区地震地质特征的加速度衰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地面峰值加速度 衰减规律 强震观测 抗震设计 防灾减震 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层几何特性与剪切波速对场地峰值加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方成 武景芳 +1 位作者 陈斌 赵成齐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0-852,共13页
软土层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地震工程学的研究重点。本文应用一维真非线性场地反应分析方法,对某单层匀质场地内软土层的几何特征(厚度与埋深)和剪切波速变化对地面峰值加速度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层的存在... 软土层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地震工程学的研究重点。本文应用一维真非线性场地反应分析方法,对某单层匀质场地内软土层的几何特征(厚度与埋深)和剪切波速变化对地面峰值加速度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层的存在使得场地加速度幅值分布在软土层处发生突变,随着软土层几何特性和剪切波速的不同,这种突变可能使得地面峰值加速度增大或减小;存在一个由软土层厚度、埋深和相对剪切波速三个参数构成的临界状态面,当软土层的状态位于临界面以内时,软土层对地面峰值加速度起放大效应,且加速度效应系数随着上述三个变量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软土层位于临界面以外时,其对地面峰值加速度起衰减效应,加速度效应系数随着上述三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根据算例的参数分析建立了其临界面方程,并提出了估计软土层加速度效应系数的经验公式,可为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土层 场地效应 土动力特性 场地反应分析 地面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合反应谱峰加速度和峰速度的人造非平稳地震动
5
作者 罗兆辉 李勇哲 +1 位作者 李大华 李京玲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为满足重要工程对设计地震动的需要,文中研究了一种考虑场地附近天然地震记录数据相位非平稳特性、同时拟合S0A(T)、PGA和PGV的人造地震动技术,并以新疆玛纳斯县城区基岩场地为例,利用该区域强震记录提取的天然地震动非平稳相位,进行了... 为满足重要工程对设计地震动的需要,文中研究了一种考虑场地附近天然地震记录数据相位非平稳特性、同时拟合S0A(T)、PGA和PGV的人造地震动技术,并以新疆玛纳斯县城区基岩场地为例,利用该区域强震记录提取的天然地震动非平稳相位,进行了非平稳人造地震动的合成。研究成果可为拟合反应谱人造地震动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地震动 相位非平稳 峰值地面加速度 峰值地面速度 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及控制措施分析
6
作者 王军文 刘彦伟 +3 位作者 张钊 李春雨 李勇 郭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0-726,共7页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替混凝土腹板对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的控制效果,并通过优化桥墩截面尺寸、对主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及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来控制主墩的地震损伤。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对主梁混凝土应力影响较小,考虑动轴力后主墩墩顶、墩底在地面峰值加速度分别达到0.4g、0.6g时开裂,墩顶更易损伤;波形钢腹板可提升主梁抗震能力,却降低主墩抗震性能;优化桥墩截面、对桥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等措施均可提升主墩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损伤 控制措施 抗震性能 峰值地面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运动强度指标对RC桥墩地震需求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叶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1-534,共4页
强地面运动指标(IM)的选择对桥梁结构工程需求参数(EDP)的概率估计影响很大。文章分别采用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和峰值地面速度PGV作为IM,选择实际地震波并进行合理的调值,对一座RC桥墩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中等周期的桥... 强地面运动指标(IM)的选择对桥梁结构工程需求参数(EDP)的概率估计影响很大。文章分别采用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和峰值地面速度PGV作为IM,选择实际地震波并进行合理的调值,对一座RC桥墩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中等周期的桥墩结构,以PGA作为IM计算的EDP概率估计值离散度明显更大。因此应根据所分析结构的周期范围,选择不同的IM,通过合理的调值对EDP进行概率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桥墩 峰值地面运动加速度 峰值地面运动速度 工程需求参数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运动强度参数对RC桥梁地震需求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雪源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4-158,共5页
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PBEE)中,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时需要对桥梁结构的工程需求参数(EDP)进行概率估计。其中,强地面运动参数(IM)的选择对EDP的概率估计影响很大,因此需要正确选择IM。分别采用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结构第一模态... 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PBEE)中,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时需要对桥梁结构的工程需求参数(EDP)进行概率估计。其中,强地面运动参数(IM)的选择对EDP的概率估计影响很大,因此需要正确选择IM。分别采用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结构第一模态周期弹性谱加速度(5%阻尼比)Sa(T1,5%)和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作为IM,选择实际地震波并进行合理的调值,对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IDA分析,其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性质EDP的概率估计值,以PGA作为IM计算所得的结果明显偏于非保守,且离散度一般也更大。说明可以针对不同性质的EDP,根据地面运动强度的大小,选择不同的IM,通过合理的调值对EDP进行概率估计,可以更加精确、高效地建立PS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运动强度参数 钢筋混凝土桥墩 结构第一周期谱加速度 峰值地面运动加速度 地震需求参数(EDP)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PSDA)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 ID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谷地形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盛志强 卢育霞 +2 位作者 石玉成 刘琨 万秀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132,202,共8页
震害现象显示在一些覆盖层很薄的基岩河谷山区地震动分布差异明显。为了厘清各形状要素的均质地形模型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侧重分析了河谷坡角、坡高及不对称坡体等要素对均质体河谷模型的地震动(PG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谷地形谷... 震害现象显示在一些覆盖层很薄的基岩河谷山区地震动分布差异明显。为了厘清各形状要素的均质地形模型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侧重分析了河谷坡角、坡高及不对称坡体等要素对均质体河谷模型的地震动(PG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谷地形谷底内部的地面运动幅值在坡角40°~50°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在高坡角的河谷内波衰减比较慢,波形相对较复杂;在深宽比较小时,高频和低频脉冲的地面加速度峰值都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且谷底地面各个位置PGA变化不明显,随着深宽比的增加,高频脉冲的地震反应变化复杂,出现谷底中心加速度幅值大于山脚;河谷的不对称形状对谷底PGA有影响,谷底PGA最大的位置靠近坡高小的一侧,且坡角大的一侧山脚附近谷底PGA要小一些,即坡度和高差越大,会很大程度地增加河谷两侧坡体的临空面,并增大地震加速度的放大系数,凸起地形对地震响应有放大作用,对它附近区域却有抑制作用,而且坡高、坡角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地形 反应谱 地面峰值加速度 深宽比 坡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下渗对典型黄土场地地震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坤 董林 +3 位作者 石玉成 孙军杰 刘红玫 张国信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50,共6页
近年来,地表水下渗对工程地质灾害的影响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但是其对黄土场地地震动的影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选取典型黄土场地,分析了地表水下渗对地表加速度反应峰值及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旨在研究地表水下渗对黄土场地地面... 近年来,地表水下渗对工程地质灾害的影响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但是其对黄土场地地震动的影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选取典型黄土场地,分析了地表水下渗对地表加速度反应峰值及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旨在研究地表水下渗对黄土场地地面运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地表水的不断下渗,地表地震峰值加速度及土层地震动放大作用都有减小趋势,地表水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地震动具有减震作用;但场地的特征周期都有增的趋势,反应谱平台范围越来越宽,使得地面上固有周期处于反应谱平台范围内的建筑都有较大的反应,尤其是与原始剖面(没有地表水)相比,地表水的存在对场地特征周期的放大作用最大可达1.5倍左右,这使得地面上更多的建筑都会有较大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黄土场地 地面峰值加速度 地震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自由度体系地震残余变形分析及计算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勤 朱绩超 贡金鑫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41,共10页
地震残余变形是结构可修复能力的重要指标,准确分析结构的残余变形对于震后结构性能的评估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不同单自由度(SDOF)体系的弹塑性地震响应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地震残余变形的影响,其中滞回特性、屈服后刚... 地震残余变形是结构可修复能力的重要指标,准确分析结构的残余变形对于震后结构性能的评估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不同单自由度(SDOF)体系的弹塑性地震响应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地震残余变形的影响,其中滞回特性、屈服后刚度、地面峰值加速度(PGA)以及最大弹塑性变形对残余变形的影响较大;同时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分别适用于弹塑性Kinematic滞回模型和Takeda滞回模型的残余变形简化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先获得结构的最大弹塑性变形为基础的,能与传统的确定结构最大变形性能的抗震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较好地结合。最后,以一钢筋混凝土单柱桥墩为例,详细阐述了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单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地震残余变形计算及震后结构性能评估的过程,分析表明基于Takeda模型的结构残余变形的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变形 最大弹塑性变形 滞回特性 屈服后刚度 地面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边坡地震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冯细霞 姜清辉 +3 位作者 张慧超 蒋金麟 彭治豪 江卫华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5-582,共8页
为了探究反倾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对一个包含两组正交节理的二维反倾边坡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考虑了不同动力参数如波型、幅值和频率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坡面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相对高程的... 为了探究反倾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对一个包含两组正交节理的二维反倾边坡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考虑了不同动力参数如波型、幅值和频率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坡面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相对高程的增加而增大,基本呈现非线性放大特征,越接近坡顶放大趋势越明显;随着波幅值的增加,加速度放大系数总体呈现増大趋势,但会受岩体结构和波型的影响;随着波频率的增大,加速度放大系数有增大趋势;波型对边坡动力响应有一定影响。该模型边坡在动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近坡表处剪切裂纹与张拉裂纹相互扩展并贯通,形成台阶式裂缝的破坏现象,坡体整体沿着节理面发生弯曲拉裂破坏。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振动台试验 峰值地面加速度放大系数 动力响应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for offshore ground motions:Analysis and simplified design equation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宝魁 王东升 +2 位作者 李宏男 孙治国 李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03-216,共14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component between onshore and offshore motions,the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V/H PGA ratio) and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component between onshore and offshore motions,the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V/H PGA ratio) and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V/H)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ground motion recordings from the K-NET network and the seafloor earthquake measuring system(SEM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offshore motions is lower than that of onshore motions.The V/H PGA ratio of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ies at offshore stations is about 50%of the ratio at onshore stations.The V/H for offshore ground motions is lower than that for onshore motions,especially for periods less than 0.8 s.Furthermore,based on the results in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offshore recordings in the K-NET,the simplified V/H design equations for offshore motions in minor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are proposed for seismic analysis of offshor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shore ground motion vertical component simplified design equation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V/H)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 (V/H PGA ratio) K-NET network seafloor earthquake measuring system (S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斜入射输入体系下坝后式厂房易损性分析
14
作者 王洋洋 景月岭 +3 位作者 黄友保 刘丙瑞 周召虎 何李浩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2-1459,共8页
为了考虑地震波斜入射对坝后式厂房易损性的影响,通过斜入射SV波和P波波场叠加,在地表得到与实测地震动一致的设计地震动分量。同时为了考虑坝后式厂房的动力损伤,在程序中嵌入混凝土动力损伤本构,编写了可以考虑地震波斜入射体系的结... 为了考虑地震波斜入射对坝后式厂房易损性的影响,通过斜入射SV波和P波波场叠加,在地表得到与实测地震动一致的设计地震动分量。同时为了考虑坝后式厂房的动力损伤,在程序中嵌入混凝土动力损伤本构,编写了可以考虑地震波斜入射体系的结构易损性分析程序。最后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中选取26条近场地震动数据,根据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对每条地震波进行调幅,以我国西南地区某坝后式厂房为工程实例,用增量动力学分析法计算了其上下游墙体在不同强度斜入射体系地震动作用下的易损性曲线。与传统垂直入射模式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对比发现,传统垂直入射下的破坏概率较高,两种入射模式破坏概率最大相差26%。其中,坝后式厂房下游墙的破坏概率比上游墙大,最大相差可19%。因此坝后式厂房的抗震设计需考虑地震波斜入射的影响,并重点考虑下游墙部位的抗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后式厂房 斜入射 设计地震动 易损性分析 地面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一致超越概率的三水准地震动参数概率分位取值研究
15
作者 肖剑 罗开海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69,共8页
具有“一致风险”的地震动参数是研究建筑物一致倒塌风险抗震设计方法的基础。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给出的三水准地震动参数并未充分考虑地区性差异,用于结构抗倒塌验算的罕遇地震也不具有相同的超越概率。本文从地震危险性数据出发,采用概... 具有“一致风险”的地震动参数是研究建筑物一致倒塌风险抗震设计方法的基础。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给出的三水准地震动参数并未充分考虑地区性差异,用于结构抗倒塌验算的罕遇地震也不具有相同的超越概率。本文从地震危险性数据出发,采用概率统计的手段给出了各烈度地区具有相同超越概率的三水准地震动参数的概率分位取值,指出规范给出的小震地震动参数不具备分位值意义上的安全储备、大震地震动参数分位概率的地区差异显著。按照90%分位值结果对规范中的地震峰值加速度进行调整,需要显著提高小震和7度地区大震的加速度取值,可以满足各烈度地区地震动参数“一致风险”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 超越概率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面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液化处理对地基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杨小卫 罗开海 王亚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25年第4期181-185,共5页
抗液化处理后,地基土刚度的增加,引起强地面运动的增加,可能会对结构设计不利。本文通过4种抗液化处理前后的地基土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处理后地基刚度的增加对地面加速度的影响,在相同抗液化处理厚度时,设防烈度越高,处理前后地基的... 抗液化处理后,地基土刚度的增加,引起强地面运动的增加,可能会对结构设计不利。本文通过4种抗液化处理前后的地基土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处理后地基刚度的增加对地面加速度的影响,在相同抗液化处理厚度时,设防烈度越高,处理前后地基的周期比越大。而相同设防烈度时,抗液化处理厚度越大,处理前后地基的周期比值越小。在地震作用下,地基土抗液化处理后,地面峰值加速度均比原设防烈度有放大现象,设防烈度越高,在地震作用下地面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越明显,可达到2.2倍。并且地面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随着抗液化地基土处理深度的增加先增后降,在处理深度12m时达到极值。因此浅层地基土抗液化处理后,在设计时应予以考虑处理后地面峰值加速度放大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土 抗液化处理 地面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