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中的地震数据处理质量监控方法综述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大卫 杨锴 杨顺军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10年第3期160-167,共8页
针对当前勘探地球物理界正日益推广的地震地质研究一体化研究思路,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工业界常用的3种地震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并对其监控原理和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基于VSP的井控地震处理质量监控,到基于测井资料和岩石物理建模的... 针对当前勘探地球物理界正日益推广的地震地质研究一体化研究思路,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工业界常用的3种地震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并对其监控原理和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基于VSP的井控地震处理质量监控,到基于测井资料和岩石物理建模的质量监控,再到基于一致性处理理念的叠前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处理流程与质控体系,逐个分析了3种质量监控体系的特点,并对地震数据处理质量监控体系的未来发展目标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质研究一体化 质量监控 井控地震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地震地质学研究新进展——“2011年石油地震地质学学术研讨会”侧记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杰 卫平生 李相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文中综述了当前石油地震地质学研究的新动向、新进展,包括地震沉积学、地震储层学及地震成藏学等方面。指出地震-地质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在当前油气勘探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针对陆相砂泥岩薄互层的砂体勘探中,人们在地震沉... 文中综述了当前石油地震地质学研究的新动向、新进展,包括地震沉积学、地震储层学及地震成藏学等方面。指出地震-地质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在当前油气勘探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针对陆相砂泥岩薄互层的砂体勘探中,人们在地震沉积学(寻找砂体)—地震储层学(确定有效砂体)—地震成藏学(发现油气藏)的研究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文中还对石油地震地质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 地震沉积学 地震储层学 地震成藏学 石油地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Q-IGS水平井一体化地质导向技术——以在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应用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石晶穗萃 何英 +6 位作者 吴宗蔚 王昊 陈明 傅劲翔 廖齐明 刘明 洪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49,共7页
地质导向技术是页岩气水平井钻进的核心技术之一,但是仅根据单一随钻测量参数的常规地质导向方法已无法满足页岩气快速商业化开发的需要。为了精准控制水平井轨迹,采用三维地震数据体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的水平井一体化地质... 地质导向技术是页岩气水平井钻进的核心技术之一,但是仅根据单一随钻测量参数的常规地质导向方法已无法满足页岩气快速商业化开发的需要。为了精准控制水平井轨迹,采用三维地震数据体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的水平井一体化地质导向软件平台,建立精细三维地质导向模型,通过该软件平台对三维地震、随钻测井、综合录井一体化处理解释,应用岩屑识别和成分分析技术,实现了对水平井轨迹的精确控制,形成了水平井一体化地质导向技术。2011-2018年在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187口井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每口水平井水平段钻进时间从原来的35 d缩短为2018年的25 d;平均单井靶体钻遇率达到96.7%,最优地质甜点的平均单井钻遇率由2014年的35.3%提高到2018年的91.0%;威远页岩气区块单井测试日产量从原来平均每口井11.5×10^4m^3提高到15.5×10^4m^3;长宁页岩气区块单井测试日产量从原来平均每口井14.0×10^4m^3提高到18.5×10^4 m^3。结论认为,该技术合理优化了钻井轨迹、缩短了钻井周期、节约了钻井成本,显著地提高了储层的钻遇率和单井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处理 三维地质导向模型 页岩气 水平井一体化 地质导向技术 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油气开发与开采专家 范廷恩
4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范廷恩,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获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学位,现为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副总师兼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2020年被聘任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开发与开采专家。长期从事海上油气田... 范廷恩,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获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学位,现为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副总师兼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2020年被聘任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开发与开采专家。长期从事海上油气田开发技术研究,致力于地震-地质融合与综合解释应用研究。研究方向包括中浅层复合砂体构型与地震预测、低渗透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潜山裂缝性油气藏储层评价、海域整体开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海上油气田开发 博士学位 海洋油气开发 勘探开发研究 西南石油大学 副总师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地区火山岩特征及其与断裂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志萍 吕丁友 王保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24,151-152,共5页
为了更好地预测渤中地区火山岩分布,寻找有利火山岩储层,在钻井资料分析基础上,采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火山岩相地质和地震特征研究,建立火山岩分布与断裂关系模式。渤中地区火山岩为中基性火山岩,以安山岩最为发育、凝灰岩次之;岩相以喷... 为了更好地预测渤中地区火山岩分布,寻找有利火山岩储层,在钻井资料分析基础上,采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火山岩相地质和地震特征研究,建立火山岩分布与断裂关系模式。渤中地区火山岩为中基性火山岩,以安山岩最为发育、凝灰岩次之;岩相以喷溢相为主,爆发相次之。渤中地区"H"型断裂控制了火山岩分布方式及分布范围,火山岩沿着断裂成"串珠状"分布。断裂的规模和火山喷发模式控制了火山岩的规模。中生界火山岩与断裂有不同赋存关系,火山岩沿基底或走滑断裂面呈裂隙—中心式喷发,火山机构串珠状叠置或在潜山内幕断层的上升盘呈中心式喷发,前者发育规模大于后者。靠近喷发中心,即靠近断裂带,物性较好的爆发相及喷溢相发育,将是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分布特征 地震-地质一体化 断裂 渤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