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7月12日唐山MS 5.1地震预警处理能力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莉婵 毛国良 +2 位作者 李小军 王宁 王亚玲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406,共13页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S5.1地震,河北省地震预警系统成功地处理并产出了这次地震预警各种结果数据,本文借助此次地震对河北地震预警网内震中距200km范围内台站产出质量以及地震预警前5次处理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此次地震发生在河...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S5.1地震,河北省地震预警系统成功地处理并产出了这次地震预警各种结果数据,本文借助此次地震对河北地震预警网内震中距200km范围内台站产出质量以及地震预警前5次处理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此次地震发生在河北地震预警网内,平均台间距为10km,首台触发后3s、震后6s发布首次处理结果,与编目结果相比,震级偏差为-1.3,震中位置偏差为2.6km,盲区半径为18km。随着参与定位台站数量增多,震级与位置偏差越来越小,但震级仍整体偏小。河北地震预警网台站产出质量整体较高,其中烈度台作为地震预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决定预警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次地震震中距200km范围内,烈度台平均信噪比为48,震中距50km范围内平均信噪比为112,符合预警系统对信噪比的要求。本次地震预警结果表明,河北地震预警网内台站布局基本合理,波形质量较高,地震预警系统处理软件在本次地震中预警产出效果较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震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系统唐山ms5.1 地震数据质量预警处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想 周依 +2 位作者 陈婷 王时 李小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0-1287,共8页
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的发震特点\,地震的性质\,发震构造以及破裂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推测唐山断裂可能为其控震断裂。地震前唐山地区和震中所处的华北构造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以缺震和显著平静为主,表明该区域地壳应力积累到了一... 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的发震特点\,地震的性质\,发震构造以及破裂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推测唐山断裂可能为其控震断裂。地震前唐山地区和震中所处的华北构造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以缺震和显著平静为主,表明该区域地壳应力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分析认为:此次唐山5.1级地震属于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震震区内的地震起伏活动;此次地震的序列本身并不丰富,震区烈度偏低、有感范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5.1地震 发震断层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唐山MS 5.1地震前通州台井下地电阻率变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解滔 王同利 +3 位作者 肖武军 胡毅涛 李然 卢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5-382,共8页
通州地震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于2019年11月完成建设,完成相关测试后于2020年投入实际观测。在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MS5.1地震前,地电阻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约从4月上旬开始NE和NW测道同步出现下降变化,6月中旬开始NW测道出现转折回升。E... 通州地震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于2019年11月完成建设,完成相关测试后于2020年投入实际观测。在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MS5.1地震前,地电阻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约从4月上旬开始NE和NW测道同步出现下降变化,6月中旬开始NW测道出现转折回升。EW测道同期存在一定的上升变化,但变化幅度约为NE测道幅度的1/4。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为101°,与NE、NW和EW测道的夹角分别为70°、50°和10°。震前NE测道下降幅度最大,NW测道次之,EW测道变化幅度最小,符合实验结果和地震前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ms5.1 地震地电阻率通州地震台各向异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河北唐山5.1级地震前震源参数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冬圣 王想 +3 位作者 蔡玲玲 贾炯 李小军 王亚玲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利用谱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20年7月唐山老震区(117.5°~119.5°E,39°~41°N)85次M_(L)≥2.5地震进行震源参数分析,发现该时段唐山老震区应力降范围在0.1~10.3MPa,主要集中在0.1~1.0MPa,其中应力降小... 利用谱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20年7月唐山老震区(117.5°~119.5°E,39°~41°N)85次M_(L)≥2.5地震进行震源参数分析,发现该时段唐山老震区应力降范围在0.1~10.3MPa,主要集中在0.1~1.0MPa,其中应力降小于2MPa的地震占81%。当2.5≤M_(L)≤3.5时,应力降、拐角频率与震级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M_(L)≥4.0地震较少,但应力降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拐角频率有随震级增大而减小的趋势。2019年12月5日河北丰南M 4.5地震和2020年7月12日唐山M 5.1地震之间发生了7次M_(L)≥2.5地震,震级范围为2.5≤M_(L)≤2.8,提取该震级范围的震源参数进行时空分析,发现唐山M 5.1地震前有2次明显的高应力降事件,2次高应力降事件呈现出应力降数值高、拐角频率高、震源尺度小的特点,表明单位体积所释放能量较多。2次高应力降事件均发生在唐山M 5.1地震震中17km范围内,可能是唐山M 5.1地震前震源区构造应力较高的一个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降 拐角频率 唐山5.1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唐山MS 5.1地震遥感热参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未宇 于晨 +3 位作者 姚琪 苑争一 崔静 任静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7-374,共8页
计算河北唐山MS5.1地震过程中潮汐变化,基于该潮汐周期指示背景时间,分析本次地震过程中射出长波辐射(OLR)和遥感大气温度(AT)同步变化。结果显示,2020年7月5日~2020年7月13日,伴随引潮力由低谷向高峰连续增强变化,地震发生在引潮力相... 计算河北唐山MS5.1地震过程中潮汐变化,基于该潮汐周期指示背景时间,分析本次地震过程中射出长波辐射(OLR)和遥感大气温度(AT)同步变化。结果显示,2020年7月5日~2020年7月13日,伴随引潮力由低谷向高峰连续增强变化,地震发生在引潮力相对高值时刻;伴随引潮力变化,长波辐射、大气温度经历震前平静—增强—高峰、震后快速衰减的同步变化。表明引潮力在本次地震中改变了构造内部地应力累积—失衡过程,具有触诱发地震的作用,而地面长波辐射、地表大气温度准同步变化,间接反映了本次地震地应力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ms5.1 地震潮汐射出长波辐射大气温度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地响应和量规函数对唐山5.1级地震的震级校正 被引量:1
6
作者 蔡玲玲 王亚玲 +3 位作者 赵英萍 李冬圣 王莉婵 李小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3-393,共11页
利用2010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到的654个ML≥2.5地震波形数据,使用Moya方法联合反演计算震源谱及各台站场地响应。河北省测震台网实时接收168个台站数据,最终反演得到151个测震台站场地响应结果。结果显示,频率1~20Hz内各台站均存... 利用2010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到的654个ML≥2.5地震波形数据,使用Moya方法联合反演计算震源谱及各台站场地响应。河北省测震台网实时接收168个台站数据,最终反演得到151个测震台站场地响应结果。结果显示,频率1~20Hz内各台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场地放大效应,随着频率的变化,各类基岩台的场地响应变化较为复杂。位于第四系沉积类的台站场地响应在低频段1~8Hz内放大效应显著,在高频段8~20Hz内呈现快速衰减趋势。选取2017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的ML≥2.0地震数据,对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代表河北地区的地方性震级ML新量规函数。针对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5.1级地震,利用本文得到的台站场地响应结果对震级偏大且有放大作用的台站进行放大作用消除,再分别用现用地方性震级ML量规函数和河北地区地方性震级ML新量规函数对单台震级进行重新计算,结果显示震级偏差均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响应量规函数唐山5.1 地震震级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07-12河北唐山M_(S)5.1地震震源参数及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周依 王想 孙丽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175,220,共5页
基于河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2020-07-12唐山M_(S)5.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采用sPL深度震相方法对震源深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唐山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43°、倾角83°、滑动角-14... 基于河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2020-07-12唐山M_(S)5.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采用sPL深度震相方法对震源深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唐山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43°、倾角83°、滑动角-14°,节面Ⅱ走向235°、倾角76°、滑动角-173°;sPL深度震相方法测定的主震震源深度为14 km,与CAP波形反演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致。结合地震序列分布特征、等震线形态、区域地质构造及深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分析认为,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并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唐山-古冶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M_(S)5.1地震 震源机制 sPL深度震相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震记录的唐山5.1级地震强地面运动特征及局部场地效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文才 杨晓鹏 +3 位作者 苏小芸 陈丽君 王燕 刘红玫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63-1068,共6页
利用京津冀地区214个强震台捕获的2020-07-12唐山市古冶区5.1级地震加速度波形记录,统计分析记录数量随震中距变化的特征,绘制峰值加速度等值线图。将近场6个土层台记录的线弹性反应谱与我国抗震设防反应谱进行比较,采用传统谱比法分析... 利用京津冀地区214个强震台捕获的2020-07-12唐山市古冶区5.1级地震加速度波形记录,统计分析记录数量随震中距变化的特征,绘制峰值加速度等值线图。将近场6个土层台记录的线弹性反应谱与我国抗震设防反应谱进行比较,采用传统谱比法分析近场局部土层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将观测的谱加速度与国内常用的几种地震动预测模型进行对比,计算其归一化残差,研究中、远场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幅度和主要作用周期的影响,给出各周期谱加速度的空间展布,并结合场地环境分析中场地震动被显著放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5.1地震 地面运动 反应谱 衰减关系 场地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