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核电厂软基海堤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及工程对策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孙锋 潘蓉 +2 位作者 周群 卢兴利 常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142,共5页
某海堤工程是核电厂专设的防御设计基准外部事件的屏障工程,其在极限安全地震震动(SL-2)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受到高度关注,也是海堤稳定性评价的基础。针对该海堤深厚软土地基的场地条件,讨论了FLAC 3D程序计算时边界条件的设置、动力... 某海堤工程是核电厂专设的防御设计基准外部事件的屏障工程,其在极限安全地震震动(SL-2)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受到高度关注,也是海堤稳定性评价的基础。针对该海堤深厚软土地基的场地条件,讨论了FLAC 3D程序计算时边界条件的设置、动力时程的输入等内容,并建立基于自由场边界条件的三维力学模型对海堤抗震进行非线性计算,分析了海堤加速度、位移及剪切破坏等动力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软基海堤抗震加固的工程对策,可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动力分析 海堤工程 极限安全地震震动(SL-2) 软土地基 核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软场地大地震远场地震动反应特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战吉艳 陈国兴 刘建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07-514,共8页
采用等效线性方法考虑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利用一维波动模型分析了深软场地的地震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与输入苏州人工地震波时的计算结果相比,大地震远场地震动作用时,深软场地的地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明显增大,规准反应谱的特征周期值显... 采用等效线性方法考虑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利用一维波动模型分析了深软场地的地震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与输入苏州人工地震波时的计算结果相比,大地震远场地震动作用时,深软场地的地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明显增大,规准反应谱的特征周期值显著增大,地表设计地震动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明显增大,且两者的差异随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土层剪切波速的变异性由+10%变化到-10%时,地表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平台值有降低的趋势,规准反应谱的特征周期略有增大,且-10%的变异性对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影响要比+10%的变异性的影响显著;土体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均有变异时对地表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影响较大,且土的阻尼比由-2δ到+2δ变异时,地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影响系数平台值有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软场地 地震远场地震 土动力参数的变异性 设计地震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绝缘子倾斜支撑干式空心电抗器地震模拟震动台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猛 刘成柱 +3 位作者 孙国华 张月华 王银岭 王红雨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75,共7页
为研究复合绝缘子倾斜支撑干式空心电抗器在地震作用下的机械结构特性,依托于榆横—潍坊1000 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对干式空心电抗器进行地震模拟震动台试验,并对各部件的加速度响应、应变响应以及位移响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为研究复合绝缘子倾斜支撑干式空心电抗器在地震作用下的机械结构特性,依托于榆横—潍坊1000 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对干式空心电抗器进行地震模拟震动台试验,并对各部件的加速度响应、应变响应以及位移响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震模拟震动台试验时,电抗器上支架根部加速度放大系数为2.80,是各部件中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位置;2)荷载效应组合后,绝缘子计算应力最大值为35.73 MPa,安全系数为2.18,满足标准大于1.67的要求,是支撑体系最薄弱环节;3)抗震试验后,线圈本体通风条无掉落,绑扎带无断裂,防雨帽未掉落,星形架无变形,复合绝缘子表面无裂纹和破损,胶装位置无裂缝,抗震试验合格。该地震模拟震动台试验可为干式空心电抗器抗震特性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干式空心电抗器 设防烈度 地震模拟震动 安全系数 基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场大地震作用下大尺度深软场地的非线性地震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战吉艳 陈国兴 +1 位作者 刘建达 李小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29-3238,共10页
基于ABAQUS软件自行研制的并行计算显式算法集群平台,针对苏州城区典型地层剖面,建立了大尺度深软场地的二维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人工地震波和大地震远场地震动作用下深软场地的非线性地震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 基于ABAQUS软件自行研制的并行计算显式算法集群平台,针对苏州城区典型地层剖面,建立了大尺度深软场地的二维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人工地震波和大地震远场地震动作用下深软场地的非线性地震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与人工地震波作用时深软场地的地表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相比,大地震远场地震波作用时的放大效应尤为显著,由于土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及其非线性,使不同地表的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存在明显的变异性。(2)深软场地对周期小于0.3S的高频地震波均具有显著的滤波效应;大地震远场地震波作用时,深软场地对周期0.85~1.65S的长周期地震波的放大效应非常显著,但对2.5~7.0S的长周期地震波呈现出明显的滤波效应。(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值沿土层深度和横向的分布形态呈现出明显的高低起伏现象,在不同成因的土层更迭面附近及土介质横向不均匀性显著的区域,地震波的局部聚焦放大和过滤减小现象尤为明显,且大地震远场地震动作用时,20m以浅土层的PGA值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放大效应。(4)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土层的横向不均匀性对深软场地地表加速度反应谱β谱的谱形有显著影响;给出了描述加速度反应谱沿土层深度变化特征的三维谱形曲线,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深软场地中细长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可能存在类共振现象的土层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软场地 二维分析 非线性地震效应 地震远场地震 土层横向不均匀性 长周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阻尼控制结构体系巨型框架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邓志恒 秦荣 谢肖礼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1年第3期80-84,共5页
提出一种巨型悬挂阻尼控制结构体系,采用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结构体系进行了地震随机振动分析、时程分析和地震反应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结构体系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最后讨论了影响控制效果的参数.
关键词 巨型框架 结构控制 地震响应 悬挂阻尼控制 地震随机震动 结构动力学 地震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式地铁车站结构大地震近场地震反应特性的三维精细化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磊 陈国兴 毛昆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0-496,共7页
基于ABAQUS软件的32CPU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集群平台,建立了深软地基土-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体系三维精细化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汶川大地震清平波、卧龙波和100 a超越概率3%的南京人工地震波作用下深软地基上... 基于ABAQUS软件的32CPU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集群平台,建立了深软地基土-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体系三维精细化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汶川大地震清平波、卧龙波和100 a超越概率3%的南京人工地震波作用下深软地基上三层三跨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反应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大地震近场强地震动将对深软地基上地下车站结构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发生塑性破坏或坍塌,柱、楼板、侧墙的结合部位是抗震的不利位置,中柱为抗震最薄弱构件,输入近场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特性对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均有很大影响;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且在大地震近场强地震动作用下地下结构会产生单向累积的永久位移;清平波、卧龙波作用下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远大于100 a超越概率3%的南京人工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反应;结构浅埋部分的地震损伤比深埋部分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层三跨框架式 地铁车站结构 地震近场强地震 三维精细化分析 非线性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排淤填石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邹文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1,共2页
爆破排淤填石法是利用炸药包在淤泥中爆炸时向四周排挤抛起淤泥形成爆坑,使处在爆坑前沿混合石料堆积体在爆炸负压和振动作用下瞬间滑入爆坑,从而达到泥石置换的目的。论述了这种施工方法的原理及其可能产生的爆破危害,提出了在水利水... 爆破排淤填石法是利用炸药包在淤泥中爆炸时向四周排挤抛起淤泥形成爆坑,使处在爆坑前沿混合石料堆积体在爆炸负压和振动作用下瞬间滑入爆坑,从而达到泥石置换的目的。论述了这种施工方法的原理及其可能产生的爆破危害,提出了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用推广该法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和防护措施。为控制爆破产生的冲击波、涌浪和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危害,必须计算控制一次爆炸药量,必要时还要采用其他安全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排淤 地震震动 冲击波 气泡帷幕 应用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大坝震害评估模型的研究及对黄河上游大坝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焦姣 郭安宁 +2 位作者 王兰民 高思如 李鑫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8-325,共8页
利用前人所编的历代(共四代)地震烈度(地震动)区划图,组合叠加后得到一个综合烈度(地震动)。这种叠加是一个集成的专家系统综合认识结果,以此作为坝体可能遭受地震破坏危险的因素。初步研究建立了混凝土大坝震害评估模型,此模型是考虑... 利用前人所编的历代(共四代)地震烈度(地震动)区划图,组合叠加后得到一个综合烈度(地震动)。这种叠加是一个集成的专家系统综合认识结果,以此作为坝体可能遭受地震破坏危险的因素。初步研究建立了混凝土大坝震害评估模型,此模型是考虑了坝体的结构类型、建设年代、使用现状、场地条件、抗震设防水平等因素,用逐步线性拟合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用此模型对汶川地震破坏的坝体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最后,用这个模型对黄河上游10座重点混凝土大坝做了震害评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混凝土大坝 中国地震烈度(地震动)区划图 震害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啸预警:构筑安全的网络
9
《地理教学》 2012年第11期62-63,共2页
去年3月11日,地震震动稍微减弱之后,海岸社区应急事件处理负责人佐藤立即跌跌撞撞地回到办公室,按下了海啸报警按钮,触发了日本东北部气仙沼全市的警报器,发出了海啸有可能到来的警报。
关键词 海啸 网络 安全 预警 地震震动 事件处理 报警按钮 警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fuzzy theory on earthquake damage rate estimation of buildings
10
作者 邵扬威 吴玉祥 +2 位作者 高士峰 黄麒然 张宽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2454-2459,共6页
Variations between earthquakes result in man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ost-earthquake building damage(e.g.,ground motion parameters,building structure,site information,and quality of construction).Consequently,it is ne... Variations between earthquakes result in man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ost-earthquake building damage(e.g.,ground motion parameters,building structure,site information,and quality of construction).Consequently,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n appropriate building damage-rate estimation model.The building damage survey data were recorded and constructed into files by the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ABRI),Taiwan for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in the Nantou region as a basis for developing a building damage rate estimation model by applying fuzzy theory to express the fragility curves of buildings as a membership function.Empirical verific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post-earthquake building damage data in the Taichung city that suffered relatively severe damage.Results indicate that fuzzy theory can be applied to predict building damage rates and that the estimated results are similar to actual disaster figures.Prediction of disaster damage using building damage rate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mediate disaster response during earthquakes and for regula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cue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zzy theory membership function fragility curve earthquake damage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