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实现地震转换波与多次反射波分离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喜武 刘洪 郑天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1-19,共9页
独立分量分析(ICA)是新兴的一种统计学方法。其目的是寻求对非高斯分布数据进行有效表示,使得各个基分量在统计学意义上独立,或者尽最大可能独立。这种表示意在获取数据的基本结构,可有效实现特征提取和信号分离。本文概述ICA的基本理... 独立分量分析(ICA)是新兴的一种统计学方法。其目的是寻求对非高斯分布数据进行有效表示,使得各个基分量在统计学意义上独立,或者尽最大可能独立。这种表示意在获取数据的基本结构,可有效实现特征提取和信号分离。本文概述ICA的基本理论和快速算法,并在分析地震记录特点的基础上,阐明采用ICA方法可以实现对沉积地区远震记录中转换波和多次反射波的分离。研究结果表明,ICA方法可有效地分离地震转换波和多次反射波,并由此获得较为合理的地下间断面初步解释结果,从而有利于扩展接收函数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分量分析方法 独立分量分析 地震转换波 信号分离方法 IC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基底结构的地震转换波探测 被引量:15
2
作者 邵学钟 张家茹 +2 位作者 范会吉 Ю.Ромахов Ф.Кайдаш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9-444,共6页
为研究准噶尔盆地的基底和地壳结构,在盆地内完成了4条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总长为1600km.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地壳具有陆壳性质,基底为双层结构,上层为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下层为前寒武系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厚度不超过10km,在三个泉凸起... 为研究准噶尔盆地的基底和地壳结构,在盆地内完成了4条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总长为1600km.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地壳具有陆壳性质,基底为双层结构,上层为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下层为前寒武系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厚度不超过10km,在三个泉凸起以北厚度较大,为3~10km,在此凸起以南,厚度只有0~4km.结晶基底顶面的埋深为5~16km.地壳厚度为44~52km,平均为47~48km.盆地内存在一系列基底断裂和深部超壳断裂,它们对盆地内油气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基底结构 地壳结构 天然地震转换波测深 地壳深部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波地震勘探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洋 魏修成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年第4期247-251,267,共6页
分析了采集和处理中转换波勘探的若干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研究表明 ,转换波勘探工区选择要有针对性 ;转换波观测系统一般不能直接采用纵波的观测系统 ,要结合转换波传播特点进行设计 ;转换波的横波静校正量 ,可以利用x分量上... 分析了采集和处理中转换波勘探的若干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研究表明 ,转换波勘探工区选择要有针对性 ;转换波观测系统一般不能直接采用纵波的观测系统 ,要结合转换波传播特点进行设计 ;转换波的横波静校正量 ,可以利用x分量上记录的横波信息来解决 ;为了提高转换波处理精度 ,采用非双曲交互速度分析实现转换波速度分析 ,采用精确公式计算转换点 ,采用非双曲方程进行转换波动校正 ;在转换波叠加时采用与速度比值有关的面元以确保覆盖次数的稳定性。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地震勘探 勘探 裂缝勘探 岩性勘探 油气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波剩余静校正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秀莲 许士勇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2-538,共7页
转换波具有与纵波不同的特点 ,因此地震转换波数据处理方法也必然有其不同之处 ,其中转换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就是其中之一。 Cary等认为 ,在地表一致性假设下 ,在地下构造不很复杂且接收点静校正量很大的情况下 ,剩余静校正量可以近似等... 转换波具有与纵波不同的特点 ,因此地震转换波数据处理方法也必然有其不同之处 ,其中转换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就是其中之一。 Cary等认为 ,在地表一致性假设下 ,在地下构造不很复杂且接收点静校正量很大的情况下 ,剩余静校正量可以近似等于接收点的静校正量。因而 ,可以在共接收点 (CRP)叠加剖面上 ,使模型道与 CRP叠加道的相关值达到最大来实现叠加能量最大 ,进而拾取最大相关值所对应的 CRP点的静校正量。为了验证该算法的实用性 ,本文不仅进行了理论模型试验 ,而且对实际转换波数据进行了试处理 ,表明 Cary的剩余精校正方法在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方法 ,并且非常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静校正 静校正量 地震转换波 相关值 叠加 最大 实际 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I和CUDA的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并行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喻勤 张少华 孔选林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4,6,共5页
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可以实现全空间三维转换波资料的准确成像。但转换波叠前偏移数据量巨大,而且需偏移迭代多次来寻找匹配的偏移速度模型,导致偏移处理周期长、效率低,限制了转换波偏移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规模。目前解决海量... 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可以实现全空间三维转换波资料的准确成像。但转换波叠前偏移数据量巨大,而且需偏移迭代多次来寻找匹配的偏移速度模型,导致偏移处理周期长、效率低,限制了转换波偏移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规模。目前解决海量运算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应用CPU集群来提高计算效率,但集群存在成本高、功耗大、占用空间大、维护成本高等缺点。给出了一种基于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和CUDA的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并行算法,将细粒度线程级的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并行计算融入粗粒度进程级MPI并行编程模型。利用实际转换波数据分别在CPU(单核)、GPU(单卡)、MPI和GPU(2个节点)测试平台上对算法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MPI和GPU(2个节点)的计算速度是CPU(单核)的近400倍,可以大幅度提高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的计算效率,降低计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地震数据处理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 集群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经济高效的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霍全明 程增庆 +1 位作者 彭苏萍 胡朝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1-504,共4页
本文从研究地下介质中地震转换波的传播规律出发 ,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三维三分量观测时 ,P波和转换波的接收窗口不一致 ,但在中等炮检距上两者均为最佳接收窗口 ,而为保护浅层资料 ,有利于... 本文从研究地下介质中地震转换波的传播规律出发 ,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三维三分量观测时 ,P波和转换波的接收窗口不一致 ,但在中等炮检距上两者均为最佳接收窗口 ,而为保护浅层资料 ,有利于 AVO分析 ,还必须保留一部分大、小炮检距资料。为此 ,设计观测系统的有效窗口要使 P波和转换波获取率均能达到 85 % ,即三维三分量采集设计的双 85 %准则 ,实现了 P波及 PS转换波用一个排列片进行采集的设计方法 ,保证 PS转换波的覆盖次数基本不出现周期振荡。此项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三分量 观测系统 PS转换 炮检距 P AVO 地震转换波 中等 排列 传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羌-阿勒泰区域剖面的速度特征和地壳结构 被引量:5
7
作者 陈俊湘 陈景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98-501,共4页
通过对天然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和地震层析成象剖面速度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以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为界,其南为由上地壳层、中地壳层、下地壳层组成,具三层速度结构的陆壳;其北为仅有中地壳层、下地壳层,缺失上地壳层的洋壳。同时... 通过对天然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和地震层析成象剖面速度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以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为界,其南为由上地壳层、中地壳层、下地壳层组成,具三层速度结构的陆壳;其北为仅有中地壳层、下地壳层,缺失上地壳层的洋壳。同时,根据速度层展布状况、相应位置、厚度变化等特征,将地壳结构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塔里木型、准噶尔型、天山叠置型和阿尔泰拆离型,并对这四种类型进行了重点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 地震转换波 地震层析成象 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气田深层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成藏地质条件和勘探开发核心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姚席斌 郭新江 《中外能源》 CAS 2012年第2期43-50,共8页
川西气田须家河组具有资源丰富、储层厚大、保存条件良好、圈闭发育、成藏配套条件良好等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大型古隆起和斜坡区是天然气区域成矿带,继承性发育的古构造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地区,相对优质储层发育是天然气富集和稳产的... 川西气田须家河组具有资源丰富、储层厚大、保存条件良好、圈闭发育、成藏配套条件良好等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大型古隆起和斜坡区是天然气区域成矿带,继承性发育的古构造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地区,相对优质储层发育是天然气富集和稳产的基础,裂缝发育是高产的关键,相对优质储层叠加规模裂缝构成高产富集带。气藏具有埋藏深、高应力、高压、高温、致密、非均质等特征,高产富集带预测和规模建产难度大。针对高产富集带特点和气藏工程地质特征,初步形成了转换波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和超高压大型水力压裂开发两大核心技术。勘探开发成效表明,基于转换波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的高产富集带预测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川西气田深层须家河组致密裂缝型气藏优质储层识别、裂缝检测及含气性预测等问题。基于提高深层高应力储层单井产量的超高压大型压裂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川西气田深层须家河组致密气藏规模建产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气田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气藏 成藏地质条件 转换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 超高压大型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