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丰江水库地震活动诱因综合分析及展望
- 1
-
-
作者
张鹏
孙新蕾
肖卓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行星科学国际研究中心
广西民族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91,共11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42020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4059)联合资助。
-
文摘
新丰江水库位于广东省河源市,是华南陆块中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新丰江水库作为水库诱发地震的典型研究区,研究其地质和地震活动有助于了解板内地震与水库诱发地震共同作用的情况。国内多个团队通过密集台站观测,对新丰江水库地震活动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新丰江水库地震活动主要沿NW-SE方向分布,且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西北部地震活动呈现密集的团簇状分布格局,其空间分布主要受大坑南断裂和隐伏断裂共同控制;东南部地震则表现出更分散的分布特征。通过地震剖面分析进一步发现,该区域断层在浅部表现为高角度特征,而在深部则转变为低角度形态。在时间演化方面,新丰江水库地震活动呈现出明显迁移特征,早期地震活动主要集中于库区东南部;自2000年起,西北部开始出现显著的地震活动,且地震频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震级‒频度关系显示库区西北部b值较高,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库区东南部b值则变化较大,表明该区域的应力场可能存在较大变化,是未来可能诱发强震的区域。震源机制解研究显示早期西北部的发震断层为走滑性质,但在2015年后出现地震从走滑断层向倾滑断层迁移特征;东南部的震源机制解相对复杂,地震同时受走滑断层和正断层影响。总体来说,新丰江水库地震活动主要受到区域构造应力的影响,近些年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属性都呈现迁移的趋势。基于迁移特征,推测可能是水库蓄水活动导致了上覆水荷压力和孔隙流体压力的变化,促进了区域内应力的释放和地震迁移。后续工作可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等新观测技术和深度学习等新方法对库区地下构造和断裂破裂过程进行更精细的研究。
-
关键词
新丰江水库
诱发地震活动
发震断层
地震诱发机制
-
Keywords
Xinfengjiang Reservoir
induced seismic activity
seismogenic structure
induced seismicity mechanisms
-
分类号
P65
[天文地球—地质学]
P315.5
[天文地球—地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