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X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对比(Ⅱ)——基于地震观测记录的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曹会兰 李山有 +1 位作者 李伟 张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49,共7页
结构参数识别是结构抗震安全性能鉴定和健康诊断的基础,利用地震观测记录来识别结构模态参数,是地震工程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利用实际结构的地震观测记录,对一维、多维和整体ARX模型三种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构参数识别是结构抗震安全性能鉴定和健康诊断的基础,利用地震观测记录来识别结构模态参数,是地震工程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利用实际结构的地震观测记录,对一维、多维和整体ARX模型三种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体ARX模型对多自由度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较为稳定且精度较高;实际应用中多维ARX模型有时会导致丢失模态和虚假模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X模型 地震观测记录 结构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观测记录的场地竖向非线性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苗雨 施洋 +1 位作者 张昊 龙晓鸿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9-679,共11页
为了解决基于地震观测记录的场地竖向非线性性质评估的问题,基于日本基岩强震观测网(Kiban-Kyoshin 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network,KiK-net)地震观测记录,以场地压缩模量与压缩波速为代表分别从压缩模量曲线、竖向非线性阈值以及... 为了解决基于地震观测记录的场地竖向非线性性质评估的问题,基于日本基岩强震观测网(Kiban-Kyoshin 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network,KiK-net)地震观测记录,以场地压缩模量与压缩波速为代表分别从压缩模量曲线、竖向非线性阈值以及竖向性质恢复过程三方面探究场地的竖向非线性性质.首先使用地震干涉测量法与土动力参数法从地震观测记录中提取场地的动力参数,然后结合目前已有的场地压缩模量衰减模型估计场地的压缩模量曲线并开展相关研究.此外,通过引入时频分析技术增加强震记录的数目并进一步验证相关场地压缩模量衰减模型的有效性.主要结果如下:1)与水平非线性阈值相比,场地竖向非线性阈值整体上更大,且离散性更高,其阈值应变范围为10-6~10-4.2)场地压缩波速受强震影响的最大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剪切波速,针对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两者最大下降幅度差距在10%~15%;与最大下降幅度相比,场地压缩波速与剪切波速在强震作用之后的恢复过程并无明显规律性的区别.3)场地压缩模量曲线衰减下限与围压以及地下水位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基于地震观测记录评估了场地的竖向非线性性质,并从地震观测角度证明地下水对场地竖向非线性性质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观测记录 地震干涉测量法 竖向非线性 场地反应 压缩模量比曲线 恢复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