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地区综合地震前兆信息量及其短期映震能力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立 平建军 苏有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5-331,共7页
选取了云南地区34个台站的55项映震能力较好的形变、地磁和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计算并提取了这些前兆资料的单项及综合地震前兆信息量,并对其采取一致性的异常判定标准,统计异常对云南地区M≥6·0地震的映震情况及预测效能,进而... 选取了云南地区34个台站的55项映震能力较好的形变、地磁和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计算并提取了这些前兆资料的单项及综合地震前兆信息量,并对其采取一致性的异常判定标准,统计异常对云南地区M≥6·0地震的映震情况及预测效能,进而确定了云南地区M≥6·0地震的短期综合预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地震异常信息量 短期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震异常前兆信息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平建军 罗兰格 曹肃朝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3-232,共10页
在对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先前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给出了描述各种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普适性综合数学表达式。从大量震例资料入手 ,再次研究了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的问题 ,进而建立了地震异常持续有效时间与延续有效时间的数学关系式。... 在对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先前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给出了描述各种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普适性综合数学表达式。从大量震例资料入手 ,再次研究了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的问题 ,进而建立了地震异常持续有效时间与延续有效时间的数学关系式。收集整理了 1980~ 1997年华北地区水化、形变、地磁、应力、水位、地电等 371个观测项目、上百万个前兆观测数据 ,对每一观测项目逐一计算了它们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研究了华北地区近 2 0年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场的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建立了华北地区MS≥ 5地震的中短期综合预报指标体系 ,经R值评分检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异常 演化特征 地震预报 地震信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跨断层测量资料处理及中短期地震前兆异常指标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弋培 廖华 苏琴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0-198,共9页
跨断层形变测量是在现今构造活动强烈的活断层主断面上进行的动态测量。鲜水河断裂、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及龙门山断裂是川西现今构造活动较强的断层。近20多年来,四川省地震局地震测量队在上述断裂上陆续布设了短水准、短基线、蠕变... 跨断层形变测量是在现今构造活动强烈的活断层主断面上进行的动态测量。鲜水河断裂、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及龙门山断裂是川西现今构造活动较强的断层。近20多年来,四川省地震局地震测量队在上述断裂上陆续布设了短水准、短基线、蠕变仪等测量手段,并取得了大量测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测量 断层 异常 地震 测量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前兆综合信息量地震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耿杰 王梅 单连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7-524,共8页
结合地震前兆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和小波变换、EMD分解技术,遴选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其附近地区67个台点91个测项的连续性、可靠性较高前兆观测资料,多频域剖析前兆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多层次挖掘地震前兆观测异常、最大程度地展示... 结合地震前兆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和小波变换、EMD分解技术,遴选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其附近地区67个台点91个测项的连续性、可靠性较高前兆观测资料,多频域剖析前兆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多层次挖掘地震前兆观测异常、最大程度地展示前兆群体映震效能。结果显示,地震综合前兆信息量时序曲线,在ML≥5.0地震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值异常(S时序≥0.1),一般高值异常出现1—6个月内,研究区有发生ML≥〉5.0地震的可能;地震前兆信息量综合空间扫描的结果显示,未来的震中区多位于最早出现S窗≥0.2异常区的边缘区域,但异常区域的迁移规律性特征不明显,这可能与资料分析时段研究区内发生地震的震级较小及前兆台点的空间分布不匀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地震预测 综合信息量 时空分析 小波变换 EMD分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强地震前电磁扰动异常信息量S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柏昌 魏焕 于立业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1-247,共7页
通过对2006年山东省地震电磁扰动监测台网的电磁扰动异常资料的分析,定义了地震电磁扰动异常信息量S,并用来定量研究异常信息的特征。结果表明,S值大小可能与地震的震级有关,并且反映了区域应力场的活动强度和研究区f域的地震活动。最... 通过对2006年山东省地震电磁扰动监测台网的电磁扰动异常资料的分析,定义了地震电磁扰动异常信息量S,并用来定量研究异常信息的特征。结果表明,S值大小可能与地震的震级有关,并且反映了区域应力场的活动强度和研究区f域的地震活动。最后从物理机制和震例两个方面对S作了进一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网 电磁扰动观测 异常信息量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甸6.5级地震地下流体典型异常与前兆机理分析 被引量:86
6
作者 刘耀炜 任宏微 +6 位作者 张磊 付虹 孙小龙 何德强 余怀忠 周志华 张国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7-318,共12页
基于川滇地区前兆台网资料,结合异常现场核实工作结果,对鲁甸6.5级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现象进行了总结。遵循地震分析预报的基本思路,按照长期、中期、短期趋势异常、临震异常和宏观异常阐述了鲁甸6.5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现象。... 基于川滇地区前兆台网资料,结合异常现场核实工作结果,对鲁甸6.5级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现象进行了总结。遵循地震分析预报的基本思路,按照长期、中期、短期趋势异常、临震异常和宏观异常阐述了鲁甸6.5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现象。结果表明,长期和中期趋势背景异常主要出现在距震中300-500km范围,短期趋势和临震及宏观异常集中于震中区100km范围内。这种流体异常特征反映了在较高密度的观测点区域,可以观测到流体活动加剧的前兆现象,有利于判定地震危险区和短期阶段跟踪分析。区域应力加载作用可能引起的断裂带裂隙的开启与闭合,导致温泉和井水温、深部气体与承压井水位的持续变化;水岩反应加剧和地下水混合作用增强,使地下水离子组分浓度发生变化,甚至导致显著宏观异常。在一定密度的前兆观测地区,能够获取用于判定地震危险性的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6.5级地震 地下流体 异常信息 机理 地震科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乐-山丹地震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希 王双绪 +3 位作者 崔笃信 张晓亮 薛富平 陈兵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8-246,共9页
利用青藏块体北缘地区 2 0 0 1~ 2 0 0 3年GPS水平运动资料和 1988~ 2 0 0 3年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 ,借助改进的负位错模型及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 -时变曲线 ,研究了与 2 0 0 3年 10月 2 5日民乐 -山丹MS6 1,MS5 8地震孕育有关... 利用青藏块体北缘地区 2 0 0 1~ 2 0 0 3年GPS水平运动资料和 1988~ 2 0 0 3年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 ,借助改进的负位错模型及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 -时变曲线 ,研究了与 2 0 0 3年 10月 2 5日民乐 -山丹MS6 1,MS5 8地震孕育有关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 ,在昆仑山MS8 1大震引起的大区域形变调整 -短期松弛 -开始恢复的背景下 ,民乐-山丹地震震源位于可能反映应变能积累加速的块体边界压性锁定段之间的剪应力强度增强段北侧 ;距震中最近的石灰窑口跨断层短水准流动场地在震前 3个月呈现显著应变强度比异常 ,而震前 10余天至数月内整个监测区异常个数、震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乐-山丹地震 地形变 负位错模型 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 孕震背景 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安徽安庆M4.8地震前苏、皖典型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俊 缪阿丽 +5 位作者 李军辉 何康 郑海刚 洪德全 徐如刚 杨源源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8-576,共9页
通过对2011年安徽安庆M4. 8地震前震中400 km范围内前兆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总结了前兆异常特征。结果显示:时间上前兆异常具有显著的群体性、协调性等阶段性特征,震前12个月异常月频次逐步增加;震前3个月异常月频次加速上升,进入临震阶... 通过对2011年安徽安庆M4. 8地震前震中400 km范围内前兆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总结了前兆异常特征。结果显示:时间上前兆异常具有显著的群体性、协调性等阶段性特征,震前12个月异常月频次逐步增加;震前3个月异常月频次加速上升,进入临震阶段;震前1. 5个月,部分异常结束,异常月频次转折下降。空间上,异常广泛分布,但主要集中在250 km空间范围内,异常具有迁移性特征。水位、水温测项映震效果较好,水位突降异常短临意义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地震 异常 异常月频次 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前兆异常识别方法——以云南鲁甸地震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秀英 张聪聪 杨德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4-1077,1083,共5页
利用大数据的研究思想,对鲁甸地震多个前兆测项的震前观测数据进行多测项异常检测的联合应用,结果与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区域内更多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方法检测结果与5级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该方法是将大数据思想引入地震... 利用大数据的研究思想,对鲁甸地震多个前兆测项的震前观测数据进行多测项异常检测的联合应用,结果与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区域内更多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方法检测结果与5级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该方法是将大数据思想引入地震观测数据应用的一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观测数据 异常检测 相关性 鲁甸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09年大柴旦6.3级、6.4级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及前兆异常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玉虎 刘文邦 +2 位作者 王培玲 杨晓霞 陈玉华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9,共12页
利用区域地震构造和震源机制解等资料初步探讨了大柴旦强震发震构造。结合德令哈2003年6.6级、2004年2~5月5次5级的地震序列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大柴旦两次强震的地震序列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区域历史地震活动特点。初步分... 利用区域地震构造和震源机制解等资料初步探讨了大柴旦强震发震构造。结合德令哈2003年6.6级、2004年2~5月5次5级的地震序列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大柴旦两次强震的地震序列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区域历史地震活动特点。初步分析了近10年来两次8级地震对该地区的影响,并结合青海地区的前兆观测资料分析和讨论了前兆异常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2009年大柴旦6.3级、6.4级地震 地震序列活动 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门源M_S6.4地震前兆异常演化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维刚 王培玲 +2 位作者 冯丽丽 马震 赵玉红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3,120,共11页
本文对2016年青海门源M_S6.4地震之前震中周边前兆台站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有15项定点前兆测项震前呈异常,主要集中在距震中300 km的范围内,其中形变类异常最先出现,之后以流体类异常为主,临震阶段以电磁类异常为主。... 本文对2016年青海门源M_S6.4地震之前震中周边前兆台站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有15项定点前兆测项震前呈异常,主要集中在距震中300 km的范围内,其中形变类异常最先出现,之后以流体类异常为主,临震阶段以电磁类异常为主。震前前兆异常的演化在时空上具有阶段性和迁移性,震前异常出现时间随震中距的变化划分为三个阶段:α阶段为远源场前兆异常从震中向外围扩散的过程,异常主要出现在震前390—630天;β阶段为前兆异常大范围分布,主要出现在震前100—200天;γ阶段主要为近源场异常向外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4地震 异常 时空演化 三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门、民乐等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及与定点前兆观测的相互印证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瑞莎 张希 +1 位作者 唐红涛 贾鹏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8-392,共5页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2003年民乐6.1、5.8级及岷县5.2级地震前震区周围十几至二、三百公里范围内观测到一定数量、明显的跨断层短水准形变异常,其异常形态以加速、突跳或尖点突跳为主,具中期背景或短期前兆意义,反映震前断裂出现先逆...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2003年民乐6.1、5.8级及岷县5.2级地震前震区周围十几至二、三百公里范围内观测到一定数量、明显的跨断层短水准形变异常,其异常形态以加速、突跳或尖点突跳为主,具中期背景或短期前兆意义,反映震前断裂出现先逆断增强后松弛的变化过程,在转折松弛时段易发生地震。其异常空间分布、出现时间等与定点前兆异常具有较好的相互印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 定点异常 短水准流动形变观测 玉门5 9级地震 民乐6 1和5 8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盈江M_S6.1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琼 付虹 钱晓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2,共6页
通过对2014年5月30日盈江M_S6.1地震前距离震中450 km范围内所有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取震前异常,总结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前兆异常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特征,中、短期阶段,震前1年左右异常数量开始增加;短临阶段,震前1~2月异常... 通过对2014年5月30日盈江M_S6.1地震前距离震中450 km范围内所有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取震前异常,总结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前兆异常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特征,中、短期阶段,震前1年左右异常数量开始增加;短临阶段,震前1~2月异常数量增加、速率加大,同时有部分前兆趋势异常出现转折结束。前兆异常在空间上比较分散,但距离震中200 km范围内的异常数量比例比震中距200~450 km范围内的大。水温、流量、水氡、气汞测项的映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Ms6.1地震 异常 时空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7月20日新疆特克斯5.9级地震及震前部分地震学前兆异常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莹甄 聂晓红 +1 位作者 夏爱国 高歌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0-378,共9页
介绍了2007年7月20日新疆特克斯5.9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震源参数、发震构造和局部构造应力场等;分析了震前周围台站地震波参数的变化和部分地震学前兆异常特征。研究认为,特克斯5.9级地震发生在伊犁盆地南缘... 介绍了2007年7月20日新疆特克斯5.9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震源参数、发震构造和局部构造应力场等;分析了震前周围台站地震波参数的变化和部分地震学前兆异常特征。研究认为,特克斯5.9级地震发生在伊犁盆地南缘具有强构造运动背景的高应力少震区,是那拉提断裂发生左旋走滑错动所致,为一次孤立型的地震事件。震前观察到震中附近P波与S波振幅比的变化。震前震中周围地区曾出现4级地震围空、2级地震带状图像,震前5个月内北天山震群活跃,震前2个月地震窗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克斯5.9级地震 地震波参数 地震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分析的前兆异常识别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海涛 王琼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0-334,共5页
针对观测或分析资料曲线异常的定量化识别提取问题,研究提出了地震对应概率谱统计方法和累计滑动平均概率分析方法。通过地震对应谱分析可以得到不同值域数据异常信度属性。在不同考察时长的对应概率谱基础上,将原始数据时间序列转换成... 针对观测或分析资料曲线异常的定量化识别提取问题,研究提出了地震对应概率谱统计方法和累计滑动平均概率分析方法。通过地震对应谱分析可以得到不同值域数据异常信度属性。在不同考察时长的对应概率谱基础上,将原始数据时间序列转换成概率时间序列,并采用多点累计滑动平均方法得到滑动平均概率时间进程曲线,进而进行地震前兆异常的识别研究。以新疆北天山地区地震学参数η值时间进程序列为原始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显示,当考察时长为18个月时,利用滑动平均概率时间进程曲线可以较好地识别地震前兆异常,异常对应率为83%,有震报准率为86%,异常具有中期属性。分析认为,不同考察时长的地震对应概率谱和滑动平均概率序列,不仅可以用于单项资料的前兆异常识别研究,还可以为综合分析预报提供定量的单项因子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对应概率谱 滑动平均概率 异常 定量化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M_S7.0地震的前兆异常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小涛 宋治平 李纲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2-780,共9页
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震中为中心,对震前不同震中距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震中距100km范围内无前兆异常,前兆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距100~500km范围内。震前2年新增前兆异常开始逐渐增多;不同震中距范围内... 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震中为中心,对震前不同震中距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震中距100km范围内无前兆异常,前兆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距100~500km范围内。震前2年新增前兆异常开始逐渐增多;不同震中距范围内的新增异常测项所占比例在震前1.5年左右达到最大,在震前又降低。在震中距300km范围内的异常测项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前兆异常时空演化过程存在3个不同的变化阶段,即α阶段(前兆异常的早期阶段,包括α_1和α_2,震前1000天以上)的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异常具有向外扩展的特征;β阶段(前兆异常的中期阶段,震前500~1000天)的异常表现为大范围出现异常;γ阶段(前兆异常的短期阶段,包括γ_1和γ_2,震前500天内)的异常分布在震中的东北方向,表现为远源区的异常向震中收缩过程(γ_1)和近源区的异常向外扩展的过程(γ_2)。通过与其他震例对比分析发现,前兆异常的3个阶段现象可能是大震前的共性特征,大震前前兆异常的显著增加对发震时间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s7.0地震 异常 时空演化 3阶段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新疆伽师M_S5.8地震重力场前兆异常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治国 刘代芹 +1 位作者 李杰 王晓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1-206,共6页
利用2011年8月11日新疆伽师MS5.8地震前喀什—伽师流动重力网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的重力复测数据,绘制区域重力场差分和累计动态变化图像。分析表明:(1)地震发生在断裂带重力变化正、负异常密集区的零等值线附近和重力场的反向恢复变... 利用2011年8月11日新疆伽师MS5.8地震前喀什—伽师流动重力网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的重力复测数据,绘制区域重力场差分和累计动态变化图像。分析表明:(1)地震发生在断裂带重力变化正、负异常密集区的零等值线附近和重力场的反向恢复变化过程中;地震发生前一年出现"闭锁"的重力变化特征;(2)区域重力场差分变化反映出震前伽师—西克尔地区地壳物质运动信息;区域重力场的"平静—活跃"过程,反映出伽师—西克尔区域重力场短期局部构造运动;区域重力场累计动态变化反映出地壳运动的背景特征;(3)地震震前重力变化等值线平行于断层分布,临震时重力变化等值线近垂直于断层,是一个显著的重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地震 重力场 动态变化 等值线 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文山5.3级地震跨断层形变短期前兆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施顺英 张燕 +1 位作者 吴云 安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58,共4页
将云南东部的断层网络视为一个互有关联的动力学系统,利用蕴震系统信息合成方法对该系统15条跨断层短水准和14条短基线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8月云南文山5.3级地震前,断层形变短期异常明显,且水平运动异常较垂直运动更为... 将云南东部的断层网络视为一个互有关联的动力学系统,利用蕴震系统信息合成方法对该系统15条跨断层短水准和14条短基线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8月云南文山5.3级地震前,断层形变短期异常明显,且水平运动异常较垂直运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5.3级地震 断层网络系统 断层形变 信息合成 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10月20日射阳M_S4.4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特征及其前兆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缪阿丽 周志华 +3 位作者 叶碧文 王维 沈红会 张艺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72-78,共7页
分析2016年10月20日射阳M_S4.4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特征并对其机理进行讨论。该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1)从时间进程看可分为中期趋势背景异常和短期异常;(2)从空间演化上看,在中期趋势背景阶段,异常分布在离震中300km范围内,其... 分析2016年10月20日射阳M_S4.4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特征并对其机理进行讨论。该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1)从时间进程看可分为中期趋势背景异常和短期异常;(2)从空间演化上看,在中期趋势背景阶段,异常分布在离震中300km范围内,其在起始时间上表现为从震中向外围迁移继而向震中靠拢的特点。相较于中期趋势背景阶段异常;短期异常在空间上向震中收缩,分布在离震中100~200km范围内,其在起始时间上,表现为向震中靠拢的特点。井水温异常变化可能是区域应力加载作用的产物,而离子浓度的变化可能是水岩反应加剧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阳MS4.4地震 地下流体 典型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潼温泉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异常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新 赵小茂 何崇君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2期64-68,共5页
采用一阶差分、滤波、五日均值等方法对临潼台水氡、水溶气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998年1月5日泾阳4.8级和2002年2月5日宝鸡3.4级地震前临潼台流体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前兆异常;泾阳地震的异常时间比宝鸡地震长;两次地震前流体异常幅... 采用一阶差分、滤波、五日均值等方法对临潼台水氡、水溶气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998年1月5日泾阳4.8级和2002年2月5日宝鸡3.4级地震前临潼台流体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前兆异常;泾阳地震的异常时间比宝鸡地震长;两次地震前流体异常幅度明显不同,异常幅度与震级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阳地震 宝鸡地震 临潼地震 地下流体 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