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5
篇文章
<
1
2
…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方煤系地层小断层地震物理模型研究
1
作者
戴世鑫
董艳娇
+3 位作者
胡盼
李祥
邢振邯
杨甫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8-871,共14页
【研究目的】针对南方煤田煤系地层岩性特征和地质构造分布,目前依靠传统方法,识别落差≤5 m小断层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且难度较大,而地震物理模型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系统研究小断层的技术手段。【研究方法】以南方煤田——贵州省六盘水煤...
【研究目的】针对南方煤田煤系地层岩性特征和地质构造分布,目前依靠传统方法,识别落差≤5 m小断层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且难度较大,而地震物理模型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系统研究小断层的技术手段。【研究方法】以南方煤田——贵州省六盘水煤田为例,根据对研究区的实地勘探与资料收集,设计地震物理模型。由于小断层的制作难度及特殊性,采用特有的空间尺寸比例1∶2000,速度比为1∶1.74,首次在国内实现对不同埋深5 m、3 m和1 m小断层的构建,从而制作完成了南方煤系地层小断层地震物理模型,对地震数据进行采集,并对模型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得到模型叠加剖面。【研究结果】可以通过相似比原理选取特定比例因子,进行原料配比,完成包含落差≤5 m小断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为后续采集地震数据对煤田小断层进行识别及研究小断层波场特征提供试验平台。【结论】本次研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南方煤田小断层识别的地震物理模型实验体系,验证了相似比原理与小断层模型构建的可行性,突破了传统方法难以识别小断层的技术局限。该模型为研究小断层的波场特征、地震响应机制及后续小断层精细识别提供了实验平台与理论支撑,对提升南方煤系构造精细解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型
南方煤系
模型制作
数据采集
小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采集脚印分析
被引量:
30
2
作者
熊金良
狄帮让
+3 位作者
岳英
魏建新
薛广建
顾培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3-497,共5页
采集脚印是描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地震噪声的新概念,采集脚印的形成机理为:①地面炮点和检波点几何图形离散化分布可造成地下水平层照明强度分布不均匀,并导致CMP面元水平叠加、偏移振幅和相位不均匀;②三维观测模板规律性的纵、横...
采集脚印是描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地震噪声的新概念,采集脚印的形成机理为:①地面炮点和检波点几何图形离散化分布可造成地下水平层照明强度分布不均匀,并导致CMP面元水平叠加、偏移振幅和相位不均匀;②三维观测模板规律性的纵、横向滚动可造成地下CMP面元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导致CMP面元水平叠加振幅和相位也呈现周期性变化。文中借助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在三维偏移数据体的时间切片上,观察到了各种特征的采集脚印图像,验证了采集脚印对中、深层地质目标地震成像的影响,并得出以下初步认识:①在微震扰动背景下,采集脚印的振幅水平与背景振幅属于同一数量级,因而可以观测到与理论分析相吻合的各种特征的采集脚印图像;②采集脚印噪声水平对强反射信号影响不大,但它足以影响中、弱反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从而影响中、深层地质目标的地震成像质量;③在地震物理模拟中,由于地质模型是已知的,所有与地质目标相关的信息都可以正确演示出来,而采集脚印是一种周期性的规则噪声,也可以进行预测、识别,因此地震物理模拟技术是研究采集脚印问题的优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脚印
三维观测系统
地震
成像
地震物理
模拟
面元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碳酸盐岩孔洞储层地震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
19
3
作者
李凡异
魏建新
+2 位作者
狄帮让
潘文庆
郑多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2-280,205,共9页
根据塔里木H工区碳酸盐岩孔洞储层的地质地震综合解释成果,通过改进地震物理模型制作工艺,构建了一个与该区实际地层参数相近的三维碳酸盐岩孔洞储层精细物理模型。严格按照实际地震资料的采集参数和处理流程对物理模型进行了地震数据...
根据塔里木H工区碳酸盐岩孔洞储层的地质地震综合解释成果,通过改进地震物理模型制作工艺,构建了一个与该区实际地层参数相近的三维碳酸盐岩孔洞储层精细物理模型。严格按照实际地震资料的采集参数和处理流程对物理模型进行了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获得了与实际地震数据相匹配的物理模型地震数据体。最后,对孔洞储层的纵向分辨率、横向分辨率以及孔洞储层体积校正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阻抗反演可有效提高孔洞储集体纵向识别能力;从物理模型研究的角度得到横向识别多洞的最小距离;利用物理模型数据建立了孔洞储集体校正量板,有助于实际孔洞储集体体积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孔洞储层
地震物理
模型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宽/窄方位三维观测系统对地震成像的影响分析——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采集方法研究
被引量:
13
4
作者
狄帮让
孙作兴
+2 位作者
顾培成
魏建新
徐秀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在复杂地区采用宽方位还是窄方位观测问题”,成为近十年中三维地震方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虑到该问题的复杂性,本文结合中国东部滩海地区的地质特点,选择了一个水退模式扇形薄砂体构建地质模型,设计了16线4炮全方位和6线4炮窄方...
“在复杂地区采用宽方位还是窄方位观测问题”,成为近十年中三维地震方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虑到该问题的复杂性,本文结合中国东部滩海地区的地质特点,选择了一个水退模式扇形薄砂体构建地质模型,设计了16线4炮全方位和6线4炮窄方位两个观测系统,对扇体进行了地震物理模拟分析。通过对三维偏移数据体时间切片的宏观全局分析和偏移剖面的微观局部分析,得出如下认识:在上覆地层相对平缓、速度横向变化不大的地质背景下,通过采用CMP叠加偏移处理,宽方位和窄方位三维采集都能对地下目标实现基本正确的地震成像,且两者的成像分辨率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方位角
窄方位角
三维观测系统
地震
分辨率
地震物理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洞储层地震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
29
5
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王立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应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对孔洞型地层进行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时,会遇到孔洞模型的尺度和洞内填充物较难满足模拟条件等问题,通过在实验室合理调整孔洞与模型的比例关系,分析确定合适的填充材料和制作工艺,制作了4种孔洞形态的物理模型,针对...
应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对孔洞型地层进行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时,会遇到孔洞模型的尺度和洞内填充物较难满足模拟条件等问题,通过在实验室合理调整孔洞与模型的比例关系,分析确定合适的填充材料和制作工艺,制作了4种孔洞形态的物理模型,针对每一种形态的洞设计了5种尺寸,并分别进行了二维观测。在二维叠加剖面上,洞的三维形态各不相同,绕射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水平棍形洞的绕射能量远强于其它形态的洞,形态和尺度相近的球形和柱形洞的绕射能量相近,当洞的垂向尺度小于1/2围岩波长时,绕射能量随洞的横向尺度增大而增强。偏移剖面上的串珠状特征主要由洞底绕射引起,当水平洞的长度增加时,串珠状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特征对孔洞形态进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洞模型
填充物
地震物理
模拟
绕射
串珠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维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效果与精度研究
被引量:
11
6
作者
狄帮让
魏建新
夏永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2-568,共7页
地震物理模型技术是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 ,地震物理模型的实验水平、精度和效果是该技术的关键。本文选择了两个地质模型——上覆均匀介质的穹窿模型和上覆裂隙介质的穹窿与断层模型 ,进行常规三维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得出如下...
地震物理模型技术是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 ,地震物理模型的实验水平、精度和效果是该技术的关键。本文选择了两个地质模型——上覆均匀介质的穹窿模型和上覆裂隙介质的穹窿与断层模型 ,进行常规三维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地震物理模型实验完全可以模拟三维的地质构造体 ;每一个地质体的波场特征都能反映在剖面上 ;模拟的精度能满足地震勘探攻关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度
研究
地震物理
模型
三维
地震
模拟
穹窿
裂隙介质
偏移成像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南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
7
7
作者
韩堂惠
戴世鑫
+1 位作者
李小华
邹冠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8-592,共5页
针对淮南煤田的地质情况——煤系地层的分布和岩性特征,研究了煤系地层地震地质模型的制作方法与弹性测试,对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出地震物理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煤田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关键是低速煤层和裂...
针对淮南煤田的地质情况——煤系地层的分布和岩性特征,研究了煤系地层地震地质模型的制作方法与弹性测试,对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出地震物理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煤田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关键是低速煤层和裂隙带的模拟制作;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可以指导煤田地震勘探、认识煤田地震波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型
煤系地层
数据采集
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部分饱和砂岩储层地震物理模拟及含气饱和度预测分析
被引量:
12
8
作者
司文朋
狄帮让
魏建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47-1556,共10页
含气饱和度预测是天然气储层地震解释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文将岩石物理分析与地震物理模拟技术相结合,构建了部分;饱和砂岩储层物理模型并进行含气饱和度预测分析.物理模型中设置了高孔渗常规砂岩和低孑孔渗致密砂岩两种模拟储层,每种储...
含气饱和度预测是天然气储层地震解释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文将岩石物理分析与地震物理模拟技术相结合,构建了部分;饱和砂岩储层物理模型并进行含气饱和度预测分析.物理模型中设置了高孔渗常规砂岩和低孑孔渗致密砂岩两种模拟储层,每种储层都是由具有不同含水饱和度的气-水双相饱和砂体组成.岩石物理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孔渗致密砂岩中气-水混合流体更加倾向于非均匀的斑块分布,而结合了Brie等效流体公式的Gassmann流体替换理论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纵波速度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趋势.对物理模型进行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后,对比了AVO特征和叠前同步反演结果对两种砂岩储层含气饱和度预测能力的差异.AVO特征结果显示,对于混合流体均匀分布的高孔渗砂岩储层,AVO响应曲线和属性变化很难对含气饱和度进行估算;对于混合流体斑块分布的致密砂岩储层,AVO特征可以定性地分辨出储层是否为高、中、低含气情况.反演结果显示,密度及纵横波速度比分别对高孔渗及致密砂岩储层的含气饱和度有着较好的指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气饱和度
地震物理
模型
部分饱和
AVO特征
叠前同步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型多道地震物理模拟系统设计方案及实现
被引量:
6
9
作者
王国庆
魏建新
+3 位作者
刘伟方
狄帮让
雍学善
高建虎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02,共8页
作为一种物理模拟手段,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对实际地震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地震勘探深度的加大及勘探目标的复杂化,现有的地震物理模拟设备难以满足深层、宽方位等地震勘探模拟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地震物理模...
作为一种物理模拟手段,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对实际地震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地震勘探深度的加大及勘探目标的复杂化,现有的地震物理模拟设备难以满足深层、宽方位等地震勘探模拟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地震物理模拟系统,整体研制方案围绕物理模型定位、超声波信号采集及物理模型制作等3个方面来进行。该系统可实现大尺度、高精度物理模型定位,多通道、高效率、高信噪比、高分辨率模型超声波信号采集,高精度模型形态扫描等功能。结合具体的物理模型实验,验证了模拟系统各项指标及功能均已达到设计要求,为地震勘探的理论方法研究及实际生产运用均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拟系统
大尺度
多通道采集
高信噪比
模型形态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碳酸盐岩储层孔洞体积的地震物理模拟估算
被引量:
7
10
作者
李倩
狄帮让
魏建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7-1156,5,共10页
由于受地震资料纵横向分辨率的限制,孔洞储集层空间体积的估算变得较困难。常用方法是通过建立一个孔洞储集体校正量板,进行孔洞储集空间的估算,该方法会受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在考虑实际孔洞储集体的不同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通过物理...
由于受地震资料纵横向分辨率的限制,孔洞储集层空间体积的估算变得较困难。常用方法是通过建立一个孔洞储集体校正量板,进行孔洞储集空间的估算,该方法会受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在考虑实际孔洞储集体的不同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通过物理模型技术形成了碳酸盐岩孔洞型储集空间的有效估算方法。根据实际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地震条件,构建了一个不同上覆层结构、不同孔洞大小、不同充填物等的复杂三维物理模型;通过室内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了物理模型数据的地震属性,并进行优选;通过设置一个门槛值,对地震属性体使用三维可视化雕刻技术,保留了孔洞储集体的有效地震信息,再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地质体体积,建立起孔洞储集体雕刻体积与真实体积的关系;上覆层情况越复杂,孔洞雕刻体积越大,洞内充填物阻抗值越小,放大效应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估算
孔洞储集体
地震物理
模型
三维可视化雕刻
地震
属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碳酸盐岩溶洞成像宽度的地震物理模型分析
被引量:
3
11
作者
李凡异
狄帮让
+3 位作者
魏建新
潘文庆
郑多明
杨童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5-429,469,共6页
对不同尺度和不同填充物的2个溶洞物理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和叠前偏移成像,分析了溶洞的成像宽度。研究表明,溶洞偏移响应水平道振幅曲线不同幅值下的成像宽度对溶洞真实宽度都比较敏感,且不同幅值成像宽度之间仅相差一个线性量。分析半...
对不同尺度和不同填充物的2个溶洞物理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和叠前偏移成像,分析了溶洞的成像宽度。研究表明,溶洞偏移响应水平道振幅曲线不同幅值下的成像宽度对溶洞真实宽度都比较敏感,且不同幅值成像宽度之间仅相差一个线性量。分析半幅值成像宽度与溶洞真实宽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溶洞半幅值成像宽度对溶洞的真实宽度具有放大效应,其放大倍数随溶洞真实宽度增大迅速衰减直至趋于1;溶洞半幅值成像宽度不受溶洞反射系数的影响。为溶洞真实宽度估算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溶洞
地震物理
模型
半幅值成像宽度
水平道振幅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起伏地表地震物理模型测试技术
被引量:
7
12
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9-624,共6页
有两个问题影响起伏地表的地震物理模型模拟:一是震源和接收器与模型的接触面尺寸;二是换能器与模型表面的耦合条件。文中用单层平层模型观测了直径3mm平面换能器、直径5mm纵波换能器的能量和波形特征,分别用直径6mm半球型换能器发射(...
有两个问题影响起伏地表的地震物理模型模拟:一是震源和接收器与模型的接触面尺寸;二是换能器与模型表面的耦合条件。文中用单层平层模型观测了直径3mm平面换能器、直径5mm纵波换能器的能量和波形特征,分别用直径6mm半球型换能器发射(或接收)、直径3mm平面换能器接收(或发射)组合得到了单层起伏地表模型的多炮记录,并得到以下认识:①球形换能器点接触方式较适合进行发射,用宽频带换能器做接收器比窄频带换能器效果好,用平面小直径换能器可以得到较好实验效果。②震源和接收器总有一定的尺寸,这就要求要对起伏地表模型做某些合理的平滑,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可能。③在单层起伏地表模型测试中,直达波和面波的同相轴不是直线,模型平底界面的反射纵波同相轴也有一定起伏,面波和直达波的振幅随地表起伏变化较大,底界面的反射波振幅相对较小;与平层模型相比,在有效反射波以下有较多的干扰波,较难识别其来源;④小尺寸平面换能器在测试时只能采用顺势法放置,球形换能器用顺势放置法和垂直放置法的效果相近,但球形外壳的尺寸会引起定位精度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地震物理
模拟
测试技术
换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物理模型中三维地质模型材料特性研究
被引量:
12
13
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6期586-590,共5页
实际地质构造具有复杂和岩层速度变化大等特点,制作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需要有各种性质的模型材料,以满足模型与实际情况相接近的要求。为此,对几种模型材料的性质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一般工业材料的速度,虽然有些能与岩石速度相匹配...
实际地质构造具有复杂和岩层速度变化大等特点,制作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需要有各种性质的模型材料,以满足模型与实际情况相接近的要求。为此,对几种模型材料的性质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一般工业材料的速度,虽然有些能与岩石速度相匹配,但却难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构造形态,而且不能满足对层与层之间胶合质量的要求。环氧树脂和合成橡胶是工业上常用的2种材料,具有液态固化特性,将两者混合在一起可得到速度连续可变的混合材料。实验表明,混合材料中硅橡胶与环氧树脂的量之比(配比ε)不同,速度可在2600~950 m/s之间变化。变化规律呈现出3种方式:配比ε在0~50%之间,混合材料的速度随硅橡胶量的增加线性降低;配比ε在60%~100%之间,速度下降的趋势变缓,速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硅橡胶的速度;配比ε在50%~60%之间,混合材料的速度范围为1350~1800 m/s,在此范围,速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出现了不稳定现象,用柔性环氧树脂可以消除这种现象。此外,硅橡胶量多的混合材料,对横波的传播不利。利用混合材料的液态固化特性,可以根据需要,利用模具技术制作各种形态的地质构造模型,且层与层之间的胶合性质与实际地层沉积特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拟
三维地质模型
变速混合材料
环氧树脂
硅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物理模型实验数据中多次转换干扰波的分析
被引量:
2
14
作者
司文朋
狄帮让
魏建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3,共7页
多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单炮记录中有一种特殊的干扰波,在埋深较浅的界面附近能量较强,在中、远偏移距上会与反射波同相轴交叉,严重影响了反射波的振幅分析。基于一个多层物理模型,在相同参数的数值模型上利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分析这种干扰...
多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单炮记录中有一种特殊的干扰波,在埋深较浅的界面附近能量较强,在中、远偏移距上会与反射波同相轴交叉,严重影响了反射波的振幅分析。基于一个多层物理模型,在相同参数的数值模型上利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分析这种干扰波的产生机理,并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其传播路径进行追踪分析。结果显示这是一种经历了P-S-P多次转换过程的干扰波。分析认为,一般设计制作的多层物理模型中各层介质之间的相对波阻抗差异较大,入射纵波容易产生能量较强的透射横波,传播到下一界面时又会产生反射纵波传播上来,在浅层界面附近产生能量较强的干扰波。在地震物理模型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利用Radon滤波可以很好地去除这种多次转换干扰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型
数值模拟分析
多次转换干扰波
产生机理
射线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波多分量波场的地震物理模型观测
被引量:
6
15
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6期539-544,共6页
在纵波震源激发的三分量记录中,经常在SH分量上得到P波或SV波的反射,通常认为这是地下不均匀或各向异性引起的,然而,均匀各向同性介质的三分量记录上也出现了各种波的反射同相轴。为此,在实验室进行了多波多分量地震物理模型实验,以解...
在纵波震源激发的三分量记录中,经常在SH分量上得到P波或SV波的反射,通常认为这是地下不均匀或各向异性引起的,然而,均匀各向同性介质的三分量记录上也出现了各种波的反射同相轴。为此,在实验室进行了多波多分量地震物理模型实验,以解释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采用纵波和横波换能器作为模型实验的震源和接收器,并通过将横波换能器的偏振方向转动90°来获得九分量的观测方式。设计了均匀各向同性层状介质和倾斜介质物理模型,利用纵测线和非纵测线得到了多波多分量的观测记录。对观测记录分析发现,平层模型纵测线观测时,在P-P,P-SV和SV-SV分量上都可以看到P波、转换SV波和SV波,这从另一方面说明,无论是P波震源还是S波震源都会产生P波和S波;平层模型采用非纵测线观测时,也能在各分量上得到各种波的反射;倾斜模型用P波震源激发,在SH分量上能接收到P波或SH波反射,这是因为P波和S波在SH分量上有振动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多分量
地震物理
模拟
九分量记录
各向同性介质
纵测线
非纵测线
平层模型
倾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部煤系地质条件地震物理与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戴世鑫
朱国维
+3 位作者
张鹏
刘现锋
刘百祥
周桃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5-118,共4页
针对淮南煤田的地质情况、煤系地层的分布和岩性特征,研究了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进行了测试,对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出地震物理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地震数值模拟技术制作了淮南煤系地层地震数值模型,...
针对淮南煤田的地质情况、煤系地层的分布和岩性特征,研究了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进行了测试,对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出地震物理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地震数值模拟技术制作了淮南煤系地层地震数值模型,分析研究了不同充填物的孔洞地震响应变化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田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关键是低速煤层和裂隙带的模拟制作;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作为指导煤田地震勘探,认识煤田地震波场特征有明显意义。地震探测可以检测孔洞,不同孔洞会引起地震波场绕射和反射特征的明显差异。由于目前国内外地震物理模实验主要还是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上,而在煤田勘探领域尚不多见,因此本次研究成果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型
地震
数值模型
模型制作
数据采集
处理
孔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巷道地震物理模型设计及制作
被引量:
7
17
作者
王盼
朱书阶
+3 位作者
贾茜
菅本启
张淼淼
董蕊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106,共6页
针对陕北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探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制作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物理模拟研究。按照物理模拟几何尺寸和波阻抗相似比原则设计地震物理模型;进行大量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确定低速黄土层相似材料为环氧树脂和...
针对陕北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探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制作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物理模拟研究。按照物理模拟几何尺寸和波阻抗相似比原则设计地震物理模型;进行大量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确定低速黄土层相似材料为环氧树脂和硅橡胶(1∶1.2),泥岩相似材料为环氧树脂、硅橡胶和滑石粉(1∶0.2∶0.6),煤层为环氧树脂和硅橡胶(1∶0.4),泥质砂岩相似材料为环氧树脂和滑石粉(1∶0.8),砂岩为环氧树脂和滑石粉(1∶1.2);采用数控雕刻机雕刻煤层采空区及巷道保证高精度,利用浇筑法和粘接法相结合制作采空区夹心层及煤层倒扣浇筑的方法解决采空区巷道内留存空气的模型制作工艺难题,完成了房柱式采空巷道地震物理模型制作。经测量,物理模型的单层形态测量精度为0.2 mm、速度相对误差小于5%、密度绝对误差为±0.3 g/cm^(3),满足模型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柱式采空区
相似材料配比
地震物理
模型
模型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含高速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广角地震波场研究
被引量:
8
18
作者
李智宏
胡中平
+3 位作者
王辉明
张明
钱菊华
薛诗桂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5期345-348,共4页
广角地震可以实现对高速屏蔽层下模糊区的地震成像。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在实验室内再现了野外观测到的复杂地震波场。讨论了地震物理模型设计的比例观测原理,地震模型的设计与建造。通过地震物理模型的分层观测,详细研究了高速屏蔽层...
广角地震可以实现对高速屏蔽层下模糊区的地震成像。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在实验室内再现了野外观测到的复杂地震波场。讨论了地震物理模型设计的比例观测原理,地震模型的设计与建造。通过地震物理模型的分层观测,详细研究了高速屏蔽层下的复杂地震波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型
广角
地震
比例观测原理
地震
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
19
19
作者
郝守玲
赵群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2期34-43,共10页
介绍了超声地震物理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 ,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与发展。超声地震物理模型可以模拟典型地质构造、模拟复杂地质现象、验证数学计算方法、验证相关理论、设计地震采集施工方案、发展3D地震勘探、VSP井间层析成像...
介绍了超声地震物理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 ,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与发展。超声地震物理模型可以模拟典型地质构造、模拟复杂地质现象、验证数学计算方法、验证相关理论、设计地震采集施工方案、发展3D地震勘探、VSP井间层析成像及多波地震勘探等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型
多波
地震
勘探
地震
采集
井间层析成像
VSP
地质构造
模拟
技术
发展前景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物理模型超声测试技术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10
20
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年第4期294-300,共7页
针对目前国内超声物理模型实验技术现状 ,提出几个需解决的问题。实验室的声波测试系统要求适应更宽的频率范围 ,可用单功能优越的专用仪器组合来解决。换能器性能的提高涉及众多的问题 ,应综合考虑频率、带宽、辐射面积和灵敏度之间的...
针对目前国内超声物理模型实验技术现状 ,提出几个需解决的问题。实验室的声波测试系统要求适应更宽的频率范围 ,可用单功能优越的专用仪器组合来解决。换能器性能的提高涉及众多的问题 ,应综合考虑频率、带宽、辐射面积和灵敏度之间的矛盾。在横波测试中 ,横波波至识别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正确使用耦合剂和注意对横波换能器极性进行校正的同时 ,还需对被测样品本身性质作粗略预测 ,尤其注意被测样品的各向异性程度。通过实验说明这些问题对实验研究的影响 ,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同时也指出解决某些问题的难度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勘探
地震物理
模型
超声测试技术
超声学
模拟实验
横波换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方煤系地层小断层地震物理模型研究
1
作者
戴世鑫
董艳娇
胡盼
李祥
邢振邯
杨甫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
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8-871,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动态智能探测技术研究》(编号:2018YFC08078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低渗透油藏CO__2注入及地质封存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岩石力学响应》(编号:2018YFB0605503)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复杂地质条件煤田小断层物理模型地震波识别方法研究》(批准号:51804112)
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KF2021-5)。
文摘
【研究目的】针对南方煤田煤系地层岩性特征和地质构造分布,目前依靠传统方法,识别落差≤5 m小断层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且难度较大,而地震物理模型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系统研究小断层的技术手段。【研究方法】以南方煤田——贵州省六盘水煤田为例,根据对研究区的实地勘探与资料收集,设计地震物理模型。由于小断层的制作难度及特殊性,采用特有的空间尺寸比例1∶2000,速度比为1∶1.74,首次在国内实现对不同埋深5 m、3 m和1 m小断层的构建,从而制作完成了南方煤系地层小断层地震物理模型,对地震数据进行采集,并对模型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得到模型叠加剖面。【研究结果】可以通过相似比原理选取特定比例因子,进行原料配比,完成包含落差≤5 m小断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为后续采集地震数据对煤田小断层进行识别及研究小断层波场特征提供试验平台。【结论】本次研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南方煤田小断层识别的地震物理模型实验体系,验证了相似比原理与小断层模型构建的可行性,突破了传统方法难以识别小断层的技术局限。该模型为研究小断层的波场特征、地震响应机制及后续小断层精细识别提供了实验平台与理论支撑,对提升南方煤系构造精细解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型
南方煤系
模型制作
数据采集
小断层
Keywords
seismic physical modeling
coal measure of southern
model making
data acquisition
small fault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采集脚印分析
被引量:
30
2
作者
熊金良
狄帮让
岳英
魏建新
薛广建
顾培成
机构
大港油田分公司
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3-497,共5页
文摘
采集脚印是描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地震噪声的新概念,采集脚印的形成机理为:①地面炮点和检波点几何图形离散化分布可造成地下水平层照明强度分布不均匀,并导致CMP面元水平叠加、偏移振幅和相位不均匀;②三维观测模板规律性的纵、横向滚动可造成地下CMP面元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导致CMP面元水平叠加振幅和相位也呈现周期性变化。文中借助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在三维偏移数据体的时间切片上,观察到了各种特征的采集脚印图像,验证了采集脚印对中、深层地质目标地震成像的影响,并得出以下初步认识:①在微震扰动背景下,采集脚印的振幅水平与背景振幅属于同一数量级,因而可以观测到与理论分析相吻合的各种特征的采集脚印图像;②采集脚印噪声水平对强反射信号影响不大,但它足以影响中、弱反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从而影响中、深层地质目标的地震成像质量;③在地震物理模拟中,由于地质模型是已知的,所有与地质目标相关的信息都可以正确演示出来,而采集脚印是一种周期性的规则噪声,也可以进行预测、识别,因此地震物理模拟技术是研究采集脚印问题的优势技术。
关键词
采集脚印
三维观测系统
地震
成像
地震物理
模拟
面元属性
Keywords
acquisition footprints, 3D geometry, seismic imaging, seismic physical simulation, bin attribute
分类号
TE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酸盐岩孔洞储层地震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
19
3
作者
李凡异
魏建新
狄帮让
潘文庆
郑多明
机构
中海油研究总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2-280,205,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7-006)资助
文摘
根据塔里木H工区碳酸盐岩孔洞储层的地质地震综合解释成果,通过改进地震物理模型制作工艺,构建了一个与该区实际地层参数相近的三维碳酸盐岩孔洞储层精细物理模型。严格按照实际地震资料的采集参数和处理流程对物理模型进行了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获得了与实际地震数据相匹配的物理模型地震数据体。最后,对孔洞储层的纵向分辨率、横向分辨率以及孔洞储层体积校正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阻抗反演可有效提高孔洞储集体纵向识别能力;从物理模型研究的角度得到横向识别多洞的最小距离;利用物理模型数据建立了孔洞储集体校正量板,有助于实际孔洞储集体体积的估算。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孔洞储层
地震物理
模型
塔里木盆地
Keywords
carbonate
cavern reservoir
seismic physical model
Tarim Basin
分类号
P631.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宽/窄方位三维观测系统对地震成像的影响分析——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采集方法研究
被引量:
13
4
作者
狄帮让
孙作兴
顾培成
魏建新
徐秀仓
机构
北京市昌平区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基础性研究项目(06A10102)。
文摘
“在复杂地区采用宽方位还是窄方位观测问题”,成为近十年中三维地震方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虑到该问题的复杂性,本文结合中国东部滩海地区的地质特点,选择了一个水退模式扇形薄砂体构建地质模型,设计了16线4炮全方位和6线4炮窄方位两个观测系统,对扇体进行了地震物理模拟分析。通过对三维偏移数据体时间切片的宏观全局分析和偏移剖面的微观局部分析,得出如下认识:在上覆地层相对平缓、速度横向变化不大的地质背景下,通过采用CMP叠加偏移处理,宽方位和窄方位三维采集都能对地下目标实现基本正确的地震成像,且两者的成像分辨率基本相当。
关键词
宽方位角
窄方位角
三维观测系统
地震
分辨率
地震物理
模拟
Keywords
wide azimuth, narrow azimuth, 3-D geometry, seismic resolution, seismic phys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E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洞储层地震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
29
5
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王立华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信学院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6CB2024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5A10101)资助
文摘
应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对孔洞型地层进行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时,会遇到孔洞模型的尺度和洞内填充物较难满足模拟条件等问题,通过在实验室合理调整孔洞与模型的比例关系,分析确定合适的填充材料和制作工艺,制作了4种孔洞形态的物理模型,针对每一种形态的洞设计了5种尺寸,并分别进行了二维观测。在二维叠加剖面上,洞的三维形态各不相同,绕射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水平棍形洞的绕射能量远强于其它形态的洞,形态和尺度相近的球形和柱形洞的绕射能量相近,当洞的垂向尺度小于1/2围岩波长时,绕射能量随洞的横向尺度增大而增强。偏移剖面上的串珠状特征主要由洞底绕射引起,当水平洞的长度增加时,串珠状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特征对孔洞形态进行识别。
关键词
孔洞模型
填充物
地震物理
模拟
绕射
串珠状
Keywords
cavern model
filling
seismic physical modeling
diffraction
moniliform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维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效果与精度研究
被引量:
11
6
作者
狄帮让
魏建新
夏永革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2-568,共7页
文摘
地震物理模型技术是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 ,地震物理模型的实验水平、精度和效果是该技术的关键。本文选择了两个地质模型——上覆均匀介质的穹窿模型和上覆裂隙介质的穹窿与断层模型 ,进行常规三维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地震物理模型实验完全可以模拟三维的地质构造体 ;每一个地质体的波场特征都能反映在剖面上 ;模拟的精度能满足地震勘探攻关的需要。
关键词
精度
研究
地震物理
模型
三维
地震
模拟
穹窿
裂隙介质
偏移成像
分辨率
Keywords
seismic physical model,3 D seismic modeling,dome,fractured medium,migration imaging,resolution
分类号
P631.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南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
7
7
作者
韩堂惠
戴世鑫
李小华
邹冠贵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8-592,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06CB202209)
文摘
针对淮南煤田的地质情况——煤系地层的分布和岩性特征,研究了煤系地层地震地质模型的制作方法与弹性测试,对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出地震物理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煤田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关键是低速煤层和裂隙带的模拟制作;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可以指导煤田地震勘探、认识煤田地震波场特征。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型
煤系地层
数据采集
偏移
Keywords
seismic physical modeling
coal measure strata
data acquisition
migration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部分饱和砂岩储层地震物理模拟及含气饱和度预测分析
被引量:
12
8
作者
司文朋
狄帮让
魏建新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47-1556,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大专项(2016ZX05007-006)资助
文摘
含气饱和度预测是天然气储层地震解释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文将岩石物理分析与地震物理模拟技术相结合,构建了部分;饱和砂岩储层物理模型并进行含气饱和度预测分析.物理模型中设置了高孔渗常规砂岩和低孑孔渗致密砂岩两种模拟储层,每种储层都是由具有不同含水饱和度的气-水双相饱和砂体组成.岩石物理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孔渗致密砂岩中气-水混合流体更加倾向于非均匀的斑块分布,而结合了Brie等效流体公式的Gassmann流体替换理论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纵波速度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趋势.对物理模型进行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后,对比了AVO特征和叠前同步反演结果对两种砂岩储层含气饱和度预测能力的差异.AVO特征结果显示,对于混合流体均匀分布的高孔渗砂岩储层,AVO响应曲线和属性变化很难对含气饱和度进行估算;对于混合流体斑块分布的致密砂岩储层,AVO特征可以定性地分辨出储层是否为高、中、低含气情况.反演结果显示,密度及纵横波速度比分别对高孔渗及致密砂岩储层的含气饱和度有着较好的指示能力.
关键词
含气饱和度
地震物理
模型
部分饱和
AVO特征
叠前同步反演
Keywords
Gas saturation
Physical modeling
Partially--saturated sand
AVO characteristic
Prestack simultaneous inversion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型多道地震物理模拟系统设计方案及实现
被引量:
6
9
作者
王国庆
魏建新
刘伟方
狄帮让
雍学善
高建虎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02,共8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编号:2011G-5143-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跨频段(从地震频率-超声频率)岩石物理实验与建模研究”(编号:41574103)联合资助
文摘
作为一种物理模拟手段,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对实际地震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地震勘探深度的加大及勘探目标的复杂化,现有的地震物理模拟设备难以满足深层、宽方位等地震勘探模拟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地震物理模拟系统,整体研制方案围绕物理模型定位、超声波信号采集及物理模型制作等3个方面来进行。该系统可实现大尺度、高精度物理模型定位,多通道、高效率、高信噪比、高分辨率模型超声波信号采集,高精度模型形态扫描等功能。结合具体的物理模型实验,验证了模拟系统各项指标及功能均已达到设计要求,为地震勘探的理论方法研究及实际生产运用均提供了技术手段。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拟系统
大尺度
多通道采集
高信噪比
模型形态扫描
Keywords
seismic physical modeling system
large-scale
multi-channel acquisition
high signal to noise ratio
model form scanning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酸盐岩储层孔洞体积的地震物理模拟估算
被引量:
7
10
作者
李倩
狄帮让
魏建新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7-1156,5,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5007-006)资助
文摘
由于受地震资料纵横向分辨率的限制,孔洞储集层空间体积的估算变得较困难。常用方法是通过建立一个孔洞储集体校正量板,进行孔洞储集空间的估算,该方法会受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在考虑实际孔洞储集体的不同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通过物理模型技术形成了碳酸盐岩孔洞型储集空间的有效估算方法。根据实际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地震条件,构建了一个不同上覆层结构、不同孔洞大小、不同充填物等的复杂三维物理模型;通过室内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了物理模型数据的地震属性,并进行优选;通过设置一个门槛值,对地震属性体使用三维可视化雕刻技术,保留了孔洞储集体的有效地震信息,再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地质体体积,建立起孔洞储集体雕刻体积与真实体积的关系;上覆层情况越复杂,孔洞雕刻体积越大,洞内充填物阻抗值越小,放大效应越明显。
关键词
体积估算
孔洞储集体
地震物理
模型
三维可视化雕刻
地震
属性体
Keywords
volume estimation,cave reservoir,seismic physical model,3D visualization sculpture,seismic attribute cube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酸盐岩溶洞成像宽度的地震物理模型分析
被引量:
3
11
作者
李凡异
狄帮让
魏建新
潘文庆
郑多明
杨童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英得赛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5-429,469,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2096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4-006)联合资助
文摘
对不同尺度和不同填充物的2个溶洞物理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和叠前偏移成像,分析了溶洞的成像宽度。研究表明,溶洞偏移响应水平道振幅曲线不同幅值下的成像宽度对溶洞真实宽度都比较敏感,且不同幅值成像宽度之间仅相差一个线性量。分析半幅值成像宽度与溶洞真实宽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溶洞半幅值成像宽度对溶洞的真实宽度具有放大效应,其放大倍数随溶洞真实宽度增大迅速衰减直至趋于1;溶洞半幅值成像宽度不受溶洞反射系数的影响。为溶洞真实宽度估算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溶洞
地震物理
模型
半幅值成像宽度
水平道振幅曲线
Keywords
carbonate
cave
seismic physical model
imaging width
amplitude curve of the horizontal trace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起伏地表地震物理模型测试技术
被引量:
7
12
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9-624,共6页
基金
中石化科技开发部"复杂介质地震波传播规律探索及其应用"项目资助。
文摘
有两个问题影响起伏地表的地震物理模型模拟:一是震源和接收器与模型的接触面尺寸;二是换能器与模型表面的耦合条件。文中用单层平层模型观测了直径3mm平面换能器、直径5mm纵波换能器的能量和波形特征,分别用直径6mm半球型换能器发射(或接收)、直径3mm平面换能器接收(或发射)组合得到了单层起伏地表模型的多炮记录,并得到以下认识:①球形换能器点接触方式较适合进行发射,用宽频带换能器做接收器比窄频带换能器效果好,用平面小直径换能器可以得到较好实验效果。②震源和接收器总有一定的尺寸,这就要求要对起伏地表模型做某些合理的平滑,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可能。③在单层起伏地表模型测试中,直达波和面波的同相轴不是直线,模型平底界面的反射纵波同相轴也有一定起伏,面波和直达波的振幅随地表起伏变化较大,底界面的反射波振幅相对较小;与平层模型相比,在有效反射波以下有较多的干扰波,较难识别其来源;④小尺寸平面换能器在测试时只能采用顺势法放置,球形换能器用顺势放置法和垂直放置法的效果相近,但球形外壳的尺寸会引起定位精度误差。
关键词
起伏地表
地震物理
模拟
测试技术
换能器
Keywords
relief surface, seismic physical simulation, test technique, transducer
分类号
TE13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物理模型中三维地质模型材料特性研究
被引量:
12
13
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6期586-590,共5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2001CB209105)资助。
文摘
实际地质构造具有复杂和岩层速度变化大等特点,制作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需要有各种性质的模型材料,以满足模型与实际情况相接近的要求。为此,对几种模型材料的性质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一般工业材料的速度,虽然有些能与岩石速度相匹配,但却难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构造形态,而且不能满足对层与层之间胶合质量的要求。环氧树脂和合成橡胶是工业上常用的2种材料,具有液态固化特性,将两者混合在一起可得到速度连续可变的混合材料。实验表明,混合材料中硅橡胶与环氧树脂的量之比(配比ε)不同,速度可在2600~950 m/s之间变化。变化规律呈现出3种方式:配比ε在0~50%之间,混合材料的速度随硅橡胶量的增加线性降低;配比ε在60%~100%之间,速度下降的趋势变缓,速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硅橡胶的速度;配比ε在50%~60%之间,混合材料的速度范围为1350~1800 m/s,在此范围,速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出现了不稳定现象,用柔性环氧树脂可以消除这种现象。此外,硅橡胶量多的混合材料,对横波的传播不利。利用混合材料的液态固化特性,可以根据需要,利用模具技术制作各种形态的地质构造模型,且层与层之间的胶合性质与实际地层沉积特性相似。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拟
三维地质模型
变速混合材料
环氧树脂
硅橡胶
Keywords
seismic physical modeling
3-D geological model
mixed material with variable velocity
ethoxyline
silastic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物理模型实验数据中多次转换干扰波的分析
被引量:
2
14
作者
司文朋
狄帮让
魏建新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3,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7-006)资助
文摘
多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单炮记录中有一种特殊的干扰波,在埋深较浅的界面附近能量较强,在中、远偏移距上会与反射波同相轴交叉,严重影响了反射波的振幅分析。基于一个多层物理模型,在相同参数的数值模型上利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分析这种干扰波的产生机理,并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其传播路径进行追踪分析。结果显示这是一种经历了P-S-P多次转换过程的干扰波。分析认为,一般设计制作的多层物理模型中各层介质之间的相对波阻抗差异较大,入射纵波容易产生能量较强的透射横波,传播到下一界面时又会产生反射纵波传播上来,在浅层界面附近产生能量较强的干扰波。在地震物理模型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利用Radon滤波可以很好地去除这种多次转换干扰波。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型
数值模拟分析
多次转换干扰波
产生机理
射线追踪
Keywords
seismic physical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multiple-converted interference wave
generation mechanism
ray tracing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波多分量波场的地震物理模型观测
被引量:
6
15
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6期539-544,共6页
基金
国家"973"发展规划项目(2001CB209105)资助。
文摘
在纵波震源激发的三分量记录中,经常在SH分量上得到P波或SV波的反射,通常认为这是地下不均匀或各向异性引起的,然而,均匀各向同性介质的三分量记录上也出现了各种波的反射同相轴。为此,在实验室进行了多波多分量地震物理模型实验,以解释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采用纵波和横波换能器作为模型实验的震源和接收器,并通过将横波换能器的偏振方向转动90°来获得九分量的观测方式。设计了均匀各向同性层状介质和倾斜介质物理模型,利用纵测线和非纵测线得到了多波多分量的观测记录。对观测记录分析发现,平层模型纵测线观测时,在P-P,P-SV和SV-SV分量上都可以看到P波、转换SV波和SV波,这从另一方面说明,无论是P波震源还是S波震源都会产生P波和S波;平层模型采用非纵测线观测时,也能在各分量上得到各种波的反射;倾斜模型用P波震源激发,在SH分量上能接收到P波或SH波反射,这是因为P波和S波在SH分量上有振动分量。
关键词
多波多分量
地震物理
模拟
九分量记录
各向同性介质
纵测线
非纵测线
平层模型
倾斜模型
Keywords
multiwave-multicomponent
seismic physical modeling, nine-component records
isotropic media
inline
out-of-line
plane model
oblique model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部煤系地质条件地震物理与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戴世鑫
朱国维
张鹏
刘现锋
刘百祥
周桃生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5-118,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资助(2006CB2022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50727401)
+1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2010YD12)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CRSM10B05)
文摘
针对淮南煤田的地质情况、煤系地层的分布和岩性特征,研究了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进行了测试,对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出地震物理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地震数值模拟技术制作了淮南煤系地层地震数值模型,分析研究了不同充填物的孔洞地震响应变化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田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关键是低速煤层和裂隙带的模拟制作;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作为指导煤田地震勘探,认识煤田地震波场特征有明显意义。地震探测可以检测孔洞,不同孔洞会引起地震波场绕射和反射特征的明显差异。由于目前国内外地震物理模实验主要还是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上,而在煤田勘探领域尚不多见,因此本次研究成果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型
地震
数值模型
模型制作
数据采集
处理
孔洞
Keywords
seismic physical modeling
seismic numerical model
model making
data acquisition
seismic processing
pore-hole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巷道地震物理模型设计及制作
被引量:
7
17
作者
王盼
朱书阶
贾茜
菅本启
张淼淼
董蕊静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4209)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9XAYPT02,2020XAYDC02-03)。
文摘
针对陕北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探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制作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物理模拟研究。按照物理模拟几何尺寸和波阻抗相似比原则设计地震物理模型;进行大量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确定低速黄土层相似材料为环氧树脂和硅橡胶(1∶1.2),泥岩相似材料为环氧树脂、硅橡胶和滑石粉(1∶0.2∶0.6),煤层为环氧树脂和硅橡胶(1∶0.4),泥质砂岩相似材料为环氧树脂和滑石粉(1∶0.8),砂岩为环氧树脂和滑石粉(1∶1.2);采用数控雕刻机雕刻煤层采空区及巷道保证高精度,利用浇筑法和粘接法相结合制作采空区夹心层及煤层倒扣浇筑的方法解决采空区巷道内留存空气的模型制作工艺难题,完成了房柱式采空巷道地震物理模型制作。经测量,物理模型的单层形态测量精度为0.2 mm、速度相对误差小于5%、密度绝对误差为±0.3 g/cm^(3),满足模型设计要求。
关键词
房柱式采空区
相似材料配比
地震物理
模型
模型制作
Keywords
room-pillar goaf
ratio of similar materials
seismic physical model
model construction
分类号
P315.8 [天文地球—地震学]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高速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广角地震波场研究
被引量:
8
18
作者
李智宏
胡中平
王辉明
张明
钱菊华
薛诗桂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
出处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5期345-348,共4页
文摘
广角地震可以实现对高速屏蔽层下模糊区的地震成像。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在实验室内再现了野外观测到的复杂地震波场。讨论了地震物理模型设计的比例观测原理,地震模型的设计与建造。通过地震物理模型的分层观测,详细研究了高速屏蔽层下的复杂地震波场。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型
广角
地震
比例观测原理
地震
波场
Keywords
seismic physical model
wide angle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seismic
scaling observation principle
seismic wavefield
分类号
P631.42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
19
19
作者
郝守玲
赵群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
出处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2期34-43,共10页
文摘
介绍了超声地震物理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 ,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与发展。超声地震物理模型可以模拟典型地质构造、模拟复杂地质现象、验证数学计算方法、验证相关理论、设计地震采集施工方案、发展3D地震勘探、VSP井间层析成像及多波地震勘探等技术 。
关键词
地震物理
模型
多波
地震
勘探
地震
采集
井间层析成像
VSP
地质构造
模拟
技术
发展前景
理论
分类号
TE624.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P6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物理模型超声测试技术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10
20
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机构
石油大学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出处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年第4期294-300,共7页
基金
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GPKL0 2 0 5 )
文摘
针对目前国内超声物理模型实验技术现状 ,提出几个需解决的问题。实验室的声波测试系统要求适应更宽的频率范围 ,可用单功能优越的专用仪器组合来解决。换能器性能的提高涉及众多的问题 ,应综合考虑频率、带宽、辐射面积和灵敏度之间的矛盾。在横波测试中 ,横波波至识别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正确使用耦合剂和注意对横波换能器极性进行校正的同时 ,还需对被测样品本身性质作粗略预测 ,尤其注意被测样品的各向异性程度。通过实验说明这些问题对实验研究的影响 ,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同时也指出解决某些问题的难度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地震
勘探
地震物理
模型
超声测试技术
超声学
模拟实验
横波换能器
Keywords
ultrasonic measurement system
compressional and shear wave transducer
transducer collation
polarization property
waveform discrimination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方煤系地层小断层地震物理模型研究
戴世鑫
董艳娇
胡盼
李祥
邢振邯
杨甫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采集脚印分析
熊金良
狄帮让
岳英
魏建新
薛广建
顾培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碳酸盐岩孔洞储层地震物理模型研究
李凡异
魏建新
狄帮让
潘文庆
郑多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宽/窄方位三维观测系统对地震成像的影响分析——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采集方法研究
狄帮让
孙作兴
顾培成
魏建新
徐秀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孔洞储层地震物理模拟研究
魏建新
狄帮让
王立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三维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效果与精度研究
狄帮让
魏建新
夏永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淮南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研究
韩堂惠
戴世鑫
李小华
邹冠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部分饱和砂岩储层地震物理模拟及含气饱和度预测分析
司文朋
狄帮让
魏建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大型多道地震物理模拟系统设计方案及实现
王国庆
魏建新
刘伟方
狄帮让
雍学善
高建虎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碳酸盐岩储层孔洞体积的地震物理模拟估算
李倩
狄帮让
魏建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碳酸盐岩溶洞成像宽度的地震物理模型分析
李凡异
狄帮让
魏建新
潘文庆
郑多明
杨童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起伏地表地震物理模型测试技术
魏建新
狄帮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地震物理模型中三维地质模型材料特性研究
魏建新
狄帮让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地震物理模型实验数据中多次转换干扰波的分析
司文朋
狄帮让
魏建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多波多分量波场的地震物理模型观测
魏建新
狄帮让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深部煤系地质条件地震物理与数值模型研究
戴世鑫
朱国维
张鹏
刘现锋
刘百祥
周桃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巷道地震物理模型设计及制作
王盼
朱书阶
贾茜
菅本启
张淼淼
董蕊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含高速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广角地震波场研究
李智宏
胡中平
王辉明
张明
钱菊华
薛诗桂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郝守玲
赵群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地震物理模型超声测试技术中的几个问题
魏建新
狄帮让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