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1987年中国海域地震烈度区划图的修定 被引量:7
1
作者 郭增建 秦保燕 +1 位作者 郭安宁 刘武英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99-102,共4页
在近年来对中国海域地震烈度区划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对1987年编制的《中国海域及其相邻海域地震烈度区划图》进行了补充和修定.提出了补充和修定的依据。
关键词 地震烈度区划 地震烈度 中国海域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断裂动力学制定地震烈度区划初探
2
作者 范家参 张选兵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2-435,共4页
根据第一作者多年来从事用断裂动力学的解析解来表示强震地面运动的振幅、速度、加速度 ,所得的结果与两次著名强震地面运动的记录进行了比较 ,二者符合较好 ,故提出应用断裂动力学的研究成果来制定确定性的地震烈度区划方法的初步探讨... 根据第一作者多年来从事用断裂动力学的解析解来表示强震地面运动的振幅、速度、加速度 ,所得的结果与两次著名强震地面运动的记录进行了比较 ,二者符合较好 ,故提出应用断裂动力学的研究成果来制定确定性的地震烈度区划方法的初步探讨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区划 断裂动力学 粘弹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8国道沿线芦山地震的震害特征与烈度区划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洪海春 许汉刚 +2 位作者 瞿红梅 王恒知 薛莹莹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针对318国道雅安市政府路段向西一直到二郎山隧道东端沿线两侧的芦山地震震害特征进行总结,并按照《中国地震烈度表》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确定不同地震烈度圈的分界线。同时,将调查结果和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四川省芦山"4·20"... 针对318国道雅安市政府路段向西一直到二郎山隧道东端沿线两侧的芦山地震震害特征进行总结,并按照《中国地震烈度表》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确定不同地震烈度圈的分界线。同时,将调查结果和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烈度图进行比较。研究表明:318国道沿线地震烈度全部低于Ⅸ度,Ⅷ度区的边界以天全县始阳镇为界即往东约偏移3 km,Ⅶ度区的边界以天全县紫石乡为界即往东偏移约2 km,Ⅵ度区的边界以二郎山隧道东端为界即往东偏移约8 km。同时,根据不同地震烈度圈的分界线,结合微观震中的位置,采用椭圆拟合芦山地震各烈度的等值线,探讨不同地震烈度圈的长半轴、短半轴和面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8国道沿线 芦山地震 震害特征 地震烈度区划 分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震源机制的地震区划与地震预测方法讨论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增建 郭安宁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9-513,共5页
主要讨论了震源机制与烈度区划的历史及相关问题,震源一致性与前震鉴别的关系,震源断层破裂错动产生的科里奥利力效应和余震强度的关系及预测方法。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地震烈度区划 前震鉴别 科里奥利力余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中国地震预报探索及海原断裂发现60周年
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任栋 郭安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6-1400,共5页
谨以此文纪念1958年中国政府进行的首次地震预报探索的考察60周年,纪念在这次考察中首次发现的著名的海原大断裂60周年。1956年(地震预报列入国家科学技术远景规划)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地震工作的新起点是在1952年。这个时期地震科学... 谨以此文纪念1958年中国政府进行的首次地震预报探索的考察60周年,纪念在这次考察中首次发现的著名的海原大断裂60周年。1956年(地震预报列入国家科学技术远景规划)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地震工作的新起点是在1952年。这个时期地震科学最大的进步是完成了中国第一代地震烈度区划工作,为了完成这个工作,对中国历史资料中地震部分进行了整理汇编,这为早期的地震预报研究者打下很好的历史地震资料的基础,对从宏观角度研究认知地震预报有了实例与震例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中国政府 海原断裂 地震烈度区划 历史地震资料 远景规划 科学技术 地震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震史上值得庆贺的一页——评《西藏地震史料汇编》
6
作者 高建国 《西藏研究》 1983年第4期58-68,共11页
一、《西藏地震史料汇编》填补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一大空白 1.引子每个人都有他的爱好。我喜欢收集历史自然学方面的各种资料汇编、论文和著作。在我的书架上放着《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表》、《中国古代潮汐资料汇编》、《华北、东... 一、《西藏地震史料汇编》填补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一大空白 1.引子每个人都有他的爱好。我喜欢收集历史自然学方面的各种资料汇编、论文和著作。在我的书架上放着《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表》、《中国古代潮汐资料汇编》、《华北、东北近五百年旱涝史料》,以及四川、河南、甘肃、江苏、广西、湖南、上海等省、市、自治区地震和气候的历史资料,有的是朋友送的,有的是不惜高价买的。《西藏地震史料汇编》是新近从成都寄来的,它是我最喜欢的一套书。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它填补了1956年出版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史料 西藏地区 地震烈度区划 青藏高原地区 中国地震 资料汇编 资料年表 历史资料 历史地震资料 历史自然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八五○年宁南西昌地震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向 甘遐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96-103,共8页
一八五○年九月十二日的西昌地霆,是我省记载保存最丰富的一次历史地震,正确认识这次地震,有助于为研究西南地区的地震烈度区划以及预测预防地震提供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目前有关这次地震的各种材料,在主要参数和基本认识上都有错误或... 一八五○年九月十二日的西昌地霆,是我省记载保存最丰富的一次历史地震,正确认识这次地震,有助于为研究西南地区的地震烈度区划以及预测预防地震提供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目前有关这次地震的各种材料,在主要参数和基本认识上都有错误或不当之处(例如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地震序列等等),这就必然影响到有关推论的准确性,和对该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影响场地及烈度衰减规律等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西昌地区 宁南 烈度衰减 历史地震 地震活动特征 地震烈度区划 西南地区 震中位置 基本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大坝震害评估模型的研究及对黄河上游大坝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焦姣 郭安宁 +2 位作者 王兰民 高思如 李鑫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8-325,共8页
利用前人所编的历代(共四代)地震烈度(地震动)区划图,组合叠加后得到一个综合烈度(地震动)。这种叠加是一个集成的专家系统综合认识结果,以此作为坝体可能遭受地震破坏危险的因素。初步研究建立了混凝土大坝震害评估模型,此模型是考虑... 利用前人所编的历代(共四代)地震烈度(地震动)区划图,组合叠加后得到一个综合烈度(地震动)。这种叠加是一个集成的专家系统综合认识结果,以此作为坝体可能遭受地震破坏危险的因素。初步研究建立了混凝土大坝震害评估模型,此模型是考虑了坝体的结构类型、建设年代、使用现状、场地条件、抗震设防水平等因素,用逐步线性拟合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用此模型对汶川地震破坏的坝体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最后,用这个模型对黄河上游10座重点混凝土大坝做了震害评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混凝土大坝 中国地震烈度(地震动)区划 震害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言
9
作者 周本刚 许建东 韩竹军 《震灾防御技术》 2006年第3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地震安全性 工程场地 张裕 明先生 地震构造图 第二代地震烈度区划 国家地震 潜在震源区 活断层 地震区划 中国地震 震中分布图 震中图 活动断层 地质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