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地震次生灾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果 杜飞翔 李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8-51,55,共5页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5·12"汶川大地震灾害发育最密集的龙门山地区雎水河、茶坪河、绵远河、石亭江4流域地震次生灾害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将影响地震次生灾害发育的10个影响因素简化为5...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5·12"汶川大地震灾害发育最密集的龙门山地区雎水河、茶坪河、绵远河、石亭江4流域地震次生灾害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将影响地震次生灾害发育的10个影响因素简化为5个因子,即断层距、高程与地质结构因子、距离因子、方位因子、坡度因子和相对高程因子。通过对这些因子的权重分析验证了龙门山地区灾害发育的重要特性:即区域地震次生灾害沿发震断裂的"带状"分布且具有明显的上下盘效应。同时,分析结果也表明在强震区域,灾害的发育更受宏观要素如断层距、绝对高程等作用控制,因此在断裂带及潜在震源地区的地震次生灾害易发程度判定中,应综合考虑断裂带及海拔高程的影响,将具有有利岩性及结构的边坡也纳入评估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统计 探索性因子分析 灾害分布 地震次生灾害: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地震源模拟强地面运动——以1679年三河—平谷Ms8.0地震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博研 史保平 张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2-313,共12页
利用复合震源模型和人工合成地震图的算法,以1679年三河—平谷Ms8.0地震为例,计算了北京地区的宽频带强地面运动.其结果可为今后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工程抗震提供一定的物理参数.通过考察该地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区域背景,利... 利用复合震源模型和人工合成地震图的算法,以1679年三河—平谷Ms8.0地震为例,计算了北京地区的宽频带强地面运动.其结果可为今后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工程抗震提供一定的物理参数.通过考察该地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区域背景,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北纬39.3°~41.1°、东经115.35°~117.55°所围限的北京范围进行了设定地震的仿真模拟,并合成了强地面运动.通过分析影响强地面运动的几个关键因素,给出了北京地区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和速度分布特征,比较了合成强地面运动记录与通过衰减关系计算所得的结果.同时,还对复合震源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给出了充分的讨论.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所得的较为真实的强地面运动参数,即加速度、速度、位移和时程特征,可为北京地区工程建设的抗震设计、救援设施的选址、以及金融及保险部门的风险性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震源模型 人工合成强地面运动 地震灾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承灾能力评价分析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研究——以东莞市中心城区及松山湖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何萍 聂树明 +1 位作者 王挺 茅程晨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1-148,共8页
基于规划区承灾能力评价分析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方法,在规划编制初始,将规划对象视为潜在地震灾害承灾体,先对其进行承灾能力的评价分析,查找抗震薄弱环节,再把整个规划编制看作有机整体,针对当前存在的地震灾害风险提出有效及更有针对... 基于规划区承灾能力评价分析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方法,在规划编制初始,将规划对象视为潜在地震灾害承灾体,先对其进行承灾能力的评价分析,查找抗震薄弱环节,再把整个规划编制看作有机整体,针对当前存在的地震灾害风险提出有效及更有针对性的减灾措施及规划阶段性目标。这种规划编制方法可以使规划成果更有针对性,且更有效地得到落实。以东莞市中心城区及松山湖开发区的抗震防灾编制为例进一步说明方法的具体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风险分析承灾能力抗震防灾规划规划目标减灾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应急管理的社会参与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程鑫 吴雯雯 +4 位作者 戚浩 王远 朱生水 张佑龙 金艳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3期167-171,共5页
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是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抗震救灾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对此初步构建了一个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5项三级指标的地震应急管理社会参与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 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是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抗震救灾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对此初步构建了一个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5项三级指标的地震应急管理社会参与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影响社会参与效果的四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对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管理社会参与机制,强化地震应急管理体系的社会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地震灾害 应急管理 社会参与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地震灾害 应急管理 社会参与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