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连上震旦统地震灾变事件研究
被引量:
24
1
作者
彭阳
杨天南
+4 位作者
乔秀夫
李典志
王国桢
杨中柱
杨小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1-227,T004,共8页
笔者在大连工作区的上震旦统南关岭组、甘井子组和营城子组碳酸盐岩地层中,识别出以震动液化脉、震动液化角砾岩、碳酸盐岩浊积岩等震积岩为代表的古地震灾变事件层(工作区缺失上震旦统顶部的兴民村组震积岩),这在工作区属首次发现。这...
笔者在大连工作区的上震旦统南关岭组、甘井子组和营城子组碳酸盐岩地层中,识别出以震动液化脉、震动液化角砾岩、碳酸盐岩浊积岩等震积岩为代表的古地震灾变事件层(工作区缺失上震旦统顶部的兴民村组震积岩),这在工作区属首次发现。这一发现进一步提高了辽南震旦系的研究程度,证明了辽南地区晚震旦世存在4个地震活跃期,从而为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新的实际材料。新发现的甘井子组白云岩中的地震灾变事件层表现为白云石质的震动液化脉及液化卷曲变形,是对辽南震旦系研究程度的提高和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震旦统
地震灾变事件
大连
碳酸盐岩
形成机制
事件
地层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桂西北二叠纪灰岩墙(脉)的地震成因解释
被引量:
26
2
作者
乔秀夫
彭阳
高林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广西西北部的泥盆纪灰岩中发育大量产状直立的二叠纪茅口组的碳酸盐岩岩墙,其成因一直引起地质学家的兴趣。本文尝试用地震灾变事件解释这一奇特的地质现象,即:二叠纪强地震发生时,茅口组未成岩的软沉积物中产生的液化沉积物流借助上覆...
广西西北部的泥盆纪灰岩中发育大量产状直立的二叠纪茅口组的碳酸盐岩岩墙,其成因一直引起地质学家的兴趣。本文尝试用地震灾变事件解释这一奇特的地质现象,即:二叠纪强地震发生时,茅口组未成岩的软沉积物中产生的液化沉积物流借助上覆沉积物的压力,贯入下伏已成岩的坚硬的泥盆系灰岩的裂隙(断层、节理等)中,形成具直立层理的灰岩墙(脉)。上述过程反映一次强地震灾变事件作用在软沉积物与坚硬岩层中的不同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墙
地震灾变事件
液化沉积物流
广西
二叠纪
地震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寿县新元古界球-枕状构造的双重成因与古地震脉动旋回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熙
王明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3-831,共9页
在安徽寿县新元古界四十里长山组下部粉砂-细砂岩沉积地层中,发育一组具有双重成因的球-枕状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对露头剖面进行实地观测研究显示,变形构造形成于浅海陆棚边缘斜坡带的地震灾变事件层中。由于滑塌砾石落入表层粉砂质软沉...
在安徽寿县新元古界四十里长山组下部粉砂-细砂岩沉积地层中,发育一组具有双重成因的球-枕状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对露头剖面进行实地观测研究显示,变形构造形成于浅海陆棚边缘斜坡带的地震灾变事件层中。由于滑塌砾石落入表层粉砂质软沉积层,在地震震颤应力作用下形成具砾石核心的球-枕状体,又在地震脉动旋回性连续震颤作用下,继续沉陷至下部液化砂层中,形成了具有双重成因的球-枕状软沉积变形构造。它经受了地震、海啸、滑塌、滑褶、震颤晃动沉陷、液化泄水、软塑性紧缩变形等多项复杂的同沉积变形作用过程。显示出该地震事件具有前震阶段、主震阶段、余震阶段等多次震颤脉动旋回性地质作用的地质事件,地震能量强度最大应超过里氏7级,为研究海洋震积岩的软沉积变形及脉动旋回性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变事件
海啸
球-枕状构造
陆棚边缘斜坡相带
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南新元古代一个地震活跃期的地震幕次组合序列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炳山
张宪依
+2 位作者
梁兴泉
李金波
庞成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98-1205,共8页
地震灾变事件的直接证据是地层中留下的特殊的沉积记录——震积岩。鲁南地区新元古界石旺庄组底部发育的一套碳酸盐岩泥晶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丘状层理、砾屑层等典型的地震-海啸震积岩序列,表明本区新元古代曾有过一个持续很长时间...
地震灾变事件的直接证据是地层中留下的特殊的沉积记录——震积岩。鲁南地区新元古界石旺庄组底部发育的一套碳酸盐岩泥晶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丘状层理、砾屑层等典型的地震-海啸震积岩序列,表明本区新元古代曾有过一个持续很长时间的地震活跃期。依据其沉积组合规律,可以识别出7个地震幕,30余次地震。造成这一地震灾变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古郯庐断裂带的早期裂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南
新元古界
地震灾变事件
震积岩
啸积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连上震旦统地震灾变事件研究
被引量:
24
1
作者
彭阳
杨天南
乔秀夫
李典志
王国桢
杨中柱
杨小波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辽宁地质勘查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1-227,T004,共8页
基金
国家科学技术部"九五"攀登计划专项(编号95-专-04)
中国地质调查局"胶辽徐淮新元古界对比(地科专96-18)
中国地质调查局"大连市等六幅1:5万区域地质填图"等项目联合资助成果
文摘
笔者在大连工作区的上震旦统南关岭组、甘井子组和营城子组碳酸盐岩地层中,识别出以震动液化脉、震动液化角砾岩、碳酸盐岩浊积岩等震积岩为代表的古地震灾变事件层(工作区缺失上震旦统顶部的兴民村组震积岩),这在工作区属首次发现。这一发现进一步提高了辽南震旦系的研究程度,证明了辽南地区晚震旦世存在4个地震活跃期,从而为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新的实际材料。新发现的甘井子组白云岩中的地震灾变事件层表现为白云石质的震动液化脉及液化卷曲变形,是对辽南震旦系研究程度的提高和丰富。
关键词
上震旦统
地震灾变事件
大连
碳酸盐岩
形成机制
事件
地层
沉积环境
Keywords
Upper Sinian
seismic events
Dalian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桂西北二叠纪灰岩墙(脉)的地震成因解释
被引量:
26
2
作者
乔秀夫
彭阳
高林志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基金
国家科学技术部"九五"攀登专项(批准号95-专-04)。
文摘
广西西北部的泥盆纪灰岩中发育大量产状直立的二叠纪茅口组的碳酸盐岩岩墙,其成因一直引起地质学家的兴趣。本文尝试用地震灾变事件解释这一奇特的地质现象,即:二叠纪强地震发生时,茅口组未成岩的软沉积物中产生的液化沉积物流借助上覆沉积物的压力,贯入下伏已成岩的坚硬的泥盆系灰岩的裂隙(断层、节理等)中,形成具直立层理的灰岩墙(脉)。上述过程反映一次强地震灾变事件作用在软沉积物与坚硬岩层中的不同响应。
关键词
灰岩墙
地震灾变事件
液化沉积物流
广西
二叠纪
地震成因
Keywords
Lingyun,Guangxi
limestone dike
seismic catastrophic event
liquefied deposit flow
分类号
P534.4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寿县新元古界球-枕状构造的双重成因与古地震脉动旋回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熙
王明镇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3-831,共9页
文摘
在安徽寿县新元古界四十里长山组下部粉砂-细砂岩沉积地层中,发育一组具有双重成因的球-枕状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对露头剖面进行实地观测研究显示,变形构造形成于浅海陆棚边缘斜坡带的地震灾变事件层中。由于滑塌砾石落入表层粉砂质软沉积层,在地震震颤应力作用下形成具砾石核心的球-枕状体,又在地震脉动旋回性连续震颤作用下,继续沉陷至下部液化砂层中,形成了具有双重成因的球-枕状软沉积变形构造。它经受了地震、海啸、滑塌、滑褶、震颤晃动沉陷、液化泄水、软塑性紧缩变形等多项复杂的同沉积变形作用过程。显示出该地震事件具有前震阶段、主震阶段、余震阶段等多次震颤脉动旋回性地质作用的地质事件,地震能量强度最大应超过里氏7级,为研究海洋震积岩的软沉积变形及脉动旋回性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地震灾变事件
海啸
球-枕状构造
陆棚边缘斜坡相带
旋回
Keywords
earthquake disaster event
tsunami
ball-pillow shaped structure
shelf marginal slope facies
cycle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南新元古代一个地震活跃期的地震幕次组合序列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炳山
张宪依
梁兴泉
李金波
庞成宝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山东鑫国煤电责任有限公司
山东省枣庄市地震局
山东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98-1205,共8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Y2006E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大项目(编号:G0800-07-ZS-164)资助。
文摘
地震灾变事件的直接证据是地层中留下的特殊的沉积记录——震积岩。鲁南地区新元古界石旺庄组底部发育的一套碳酸盐岩泥晶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丘状层理、砾屑层等典型的地震-海啸震积岩序列,表明本区新元古代曾有过一个持续很长时间的地震活跃期。依据其沉积组合规律,可以识别出7个地震幕,30余次地震。造成这一地震灾变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古郯庐断裂带的早期裂陷作用。
关键词
鲁南
新元古界
地震灾变事件
震积岩
啸积岩
Keywords
southern Shandong
Neoproterozoic
earthquake hazard event
seismite
tsunamite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连上震旦统地震灾变事件研究
彭阳
杨天南
乔秀夫
李典志
王国桢
杨中柱
杨小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桂西北二叠纪灰岩墙(脉)的地震成因解释
乔秀夫
彭阳
高林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安徽寿县新元古界球-枕状构造的双重成因与古地震脉动旋回研究
王熙
王明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鲁南新元古代一个地震活跃期的地震幕次组合序列
王炳山
张宪依
梁兴泉
李金波
庞成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