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构造变动与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19
- 1
-
-
作者
王双绪
张希
张四新
张晓亮
薛富平
-
机构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9-216,共8页
-
基金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编号:104011)
中国地震局"十五"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00501050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编号:G1998040703)共同资助。
-
文摘
笔者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精密水准网和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资料和近10a来高精度GPS观测结果,结合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研究和探讨了该区现今构造变动和强震活动的一些特征和初步机理。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现今构造变动具有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和随时间演化的非平稳性,其总体趋势呈现为新构造时期以来的继承性;②构造变动过程中的快速隆升异常区和与之相伴生的高梯度变形带、以及显著地断层活动异常,是较强地震孕育的标志,地震往往发生在具有较高应变积累的区域附近;③印度板块对青藏高原的强烈挤压是该区构造变动与地震活动的主动力环境;构造变动和地震与块体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密切相关。
-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构造变动
地震活动特征
20世纪70年代
高精度GPS
应力场变化
观测结果
监测资料
地质构造
强震活动
非平稳性
时间演化
不均一性
空间分布
快速隆升
活动异常
地震孕育
应变积累
动力环境
印度板块
区域构造
-
Keywords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recent tectonic deformation earthquake
-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U459.4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
-
题名海南岛及邻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谢振福
-
机构
海口市地震设防中心
-
出处
《震灾防御技术》
2006年第4期326-336,共11页
-
文摘
本文研究范围属东南沿海地震带西南端,历史上曾发生过琼州7.5级大地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北部湾发生过6.1级和6.2级地震。至今,在研究区内,尤其是在北部湾、海南陵水东面海域和东方近海,小震活动仍然频繁。本文在收集研究区内地震目录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特征及与其相关的地质构造特点。对未来地震活动的总体趋势给出了初步评价。
-
关键词
地震活动
空间分布
时间序列
地震活动趋势
-
Keywords
Seismic activity
Spatial distribution
Time sequence
Seismic activity trend
-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二项式模型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健
时振梁
-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696-701,737,共7页
-
文摘
围绕对地震活动时间和空间不确定性的不同认识和处理方法,分析了地震区划中现有的确定性方法和概率分析方法的不足.分析、总结了地震之间相互关系随时间、空间和震级的变化特征,认为时间和空间不确定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用最多地震数来反映这种变化特征,进而推导出二项式模型.二项式模型能够反映不同程度的时间和空间不确定性认识.分析了二项式模型与确定性方法和概率分析方法中泊松模型的异、同之处,指出确定性方法和泊松模型分别是二项式模型的两个极限,在时间和空间不确定程度极小和很大两种情况下,二项式模型分别趋近于确定性方法和泊松模型.给出了一种估算隐含概率的方法,具体分析了1977年全国烈度区划图中华北地区5个高烈度区隐含概率的上限值.
-
关键词
地震活动时间和空间不确定性
二项式模型
隐含概率
-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中国的地震灾情及其区域分异
被引量:20
- 4
-
-
作者
袁艺
王理
白海玲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4,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跨世纪青年人才和骨干教师基金
-
文摘
以1949年以来的中国大陆地震及地震灾情数据为主要资料,在地震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国地震灾情的特点,总结得出了中国大陆地震灾情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增大的时间分布规律。由此,运用区域灾害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中国地震灾害的形成机制。
-
关键词
地震灾害
中国大陆
地震活动规律
形成机制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
Keywords
earthquake, earthquake disaster
chinese mainland
-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河北平原地震带b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 5
-
-
作者
王熠熙
张辉
刘双庆
曹井泉
李赫
陈嵩
高也
-
机构
天津市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8-195,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41304048)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14002Y)
中国地震局定向跟踪任务(2014020306)
-
文摘
利用华北地区近44年地震资料,在区域地震序列完整性分析的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进行b值时间扫描计算,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空间扫描计算。时间扫描中的b值为研究区内每个扫描窗口的平均b值,因此其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在0.62~1.05之间。研究区b值空间分布范围基本维系在0.5~1.4,低b值区域为昌平—宝坻断裂段和唐山—迁安断裂段,变化范围为0.5~0.7,表明该区域地壳介质正处于相对高应力或闭锁状态,存在未来可能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潜在危险。
-
关键词
河北平原地震带
B值
时间扫描
空间扫描
地震活动参数
地震样本量
-
Keywords
Hebei Plain seismic belt b-value time scanning space scanning seismicity parameter seismic sample size
-
分类号
P315.75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云南强震能量释放的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2
- 6
-
-
作者
秦嘉政
钱晓东
-
机构
云南省地震局
-
出处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7-312,共6页
-
基金
云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云南强震中短期预测研究"(NG2001)资助
-
文摘
介绍了利用矩能比估算地震波辐射能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云南地区1900~2004年M≥5.0强震的地震波辐射能量释放的时空分布,认为:①统计期间的能量释放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前65 a的能量释放为22%,后40 a为78%,且约87%的能量释放集中在云南7个主要地震带,其余地区仅占13%左右;②云南地区强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累计释放能量的统计结果显示,5个平静期期间的累计释放能量折合震级均在6.8~7.2级之间.云南进入第5个平静期已接近10 a,期间累计释放能量折合成震级约为6.8级,与前4个平静期的时间间隔和能量释放相当,表明云南地区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的危险性正在逐渐增大,云南东部地区可能是强震发生的危险区.
-
关键词
强震活动
地震波辐射能
能量释放
时间变化
空间分布
云南地区
-
Keywords
strong seismicity, seismic wave radiation energy, energy release, time variation, spatial distfibution, Yunnan
-
分类号
P315.32
[天文地球—地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