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富汗地震R/S分形特征及地震活动性分析
1
作者 尚志 李己华 +6 位作者 张璐 申利远 刘婷婷 孙茂妤 王苹 黄淑芬 李静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57,共11页
地震的发生具有非线性特征,分形理论能够刻画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过程。本文基于R/S分析方法确定阿富汗主要地震带的分形特征,利用ARIMA模型对兴都—库什山地震带可能发生的年度最大震级进行预测。R/S分析表明,兴都—库什山地震带H... 地震的发生具有非线性特征,分形理论能够刻画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过程。本文基于R/S分析方法确定阿富汗主要地震带的分形特征,利用ARIMA模型对兴都—库什山地震带可能发生的年度最大震级进行预测。R/S分析表明,兴都—库什山地震带Hurst指数为0.9125,地震活动记忆周期为8年;苏莱曼山地震带Hurst指数为0.7281,地震活动记忆周期为9年。兴都—库什山和苏莱曼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变化趋势与历史变化一致,且兴都—库什山地震带的趋势延续性比苏莱曼山地震带更为显著。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2—2026年兴都—库什山地震带可能发生的年度最大震级分别为M_(b)6.2、M_(b)6.1、M_(b)5.8、M_(b)5.8和M_(b)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富汗地震 R/S分形 HURST指数 ARIMA模型 地震活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凉山断裂带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韩渭宾 蒋国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7-212,共6页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大凉山断裂带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认为在历史上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无论是频次还是强度都高于大凉山断裂带,这与活断层及古地震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而且,地震活动性分段比较的结果显示...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大凉山断裂带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认为在历史上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无论是频次还是强度都高于大凉山断裂带,这与活断层及古地震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而且,地震活动性分段比较的结果显示,普格附近的空段2和冕宁附近的空段1发生强震的可能性最大,其次为西昌钝角交汇区。另外,需要注意强震前先发生中强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凉山断裂带 地震活动性分析 则木河 安宁河 对比分析 地震研究 可能性 活断层 交汇区 中强震 强震前 频次 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尺度(R/S)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娟 陈顒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3-150,共8页
将改变时间标度的方法应用于地震活动性分析中 ,选择具有不同空间尺度范围、时间范围和地震活动背景的现代仪器地震目录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几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地震频度和地震发生时间间隔与时间标度的关系 .这些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极差... 将改变时间标度的方法应用于地震活动性分析中 ,选择具有不同空间尺度范围、时间范围和地震活动背景的现代仪器地震目录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几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地震频度和地震发生时间间隔与时间标度的关系 .这些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极差和均方差之比与时间标度呈现出幂指数变化方式 ,且幂指数都大于 0 .5,表明地震的发生并非无记忆的泊松过程 ,而是具有随机和规律的双重特性 .H指数偏离 0 .5的程度可以衡量随机与规律成分所占比重 ,偏离越大 ,该序列的规律性成分越多 ,反之则越少 .通过时间标度变换 ,可以较短时间的观测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尺度分析 极差 HURST指数 地震活动性分析 时间标度 地震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活动性概率分析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4
4
作者 熊熊 吴杭 +1 位作者 冯雅杉 王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1-338,共8页
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学研究和防震减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城市规划、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制定、风险评估和减灾公共政策制定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地震危险性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即地震发生可能性的预测和地震破裂导致的强地面运动分布,其... 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学研究和防震减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城市规划、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制定、风险评估和减灾公共政策制定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地震危险性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即地震发生可能性的预测和地震破裂导致的强地面运动分布,其中,地震发生可能性或活动性预测,是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基础,它给出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关注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本文简要回顾地震活动性概率分析的研究历史,分析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概率分析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N矿山微震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达 戴锐 +4 位作者 曾志毅 冀虎 石雅倩 常莹 韩鹏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2-348,共17页
深井高应力、高岩压诱发的冒顶、片帮、塌方、岩爆等地压灾害严重影响了矿山安全生产。随着高精度、高采样率传感器的研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微震高精度实时监测技术不断完善,微震监测已成为矿山地压灾害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通过... 深井高应力、高岩压诱发的冒顶、片帮、塌方、岩爆等地压灾害严重影响了矿山安全生产。随着高精度、高采样率传感器的研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微震高精度实时监测技术不断完善,微震监测已成为矿山地压灾害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SN(BGRIMM Seismic Network)微震监测系统,实现了微震信号数据采集、多通道时钟同步、噪声压制、到时自动拾取、震源定位等功能,并结合统计地震学的相关方法,初步实现了基于微震活动性分析的岩体危险性评价。本文主要从矿山微震监测数据采集、预处理、定位、活动性分析等模块介绍BSN微震监测系统全流程,并对监测系统在广西某矿山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开采 矿山微震监测 微震去噪 震源定位 地震活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者简介
6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7-598,共2页
王伶俐云南省地震局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GPS数据处理及分析、地震活动性分析及预测预报工作。
关键词 作者简介 GPS数据处理 地震活动性分析 测绘工程专业 昆明理工大学 预测预报工作 大地测量学 硕士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