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强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增强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呼楠 石富强 +5 位作者 季灵运 刘洁 祁玉萍 王光明 张丽峰 郭蕾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41,共16页
依据《中国震例》(1966—2017年)对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东部M_(S)>6.0、西部M_(S)>7.0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现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试图总结不同活动构造地块周缘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我国... 依据《中国震例》(1966—2017年)对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东部M_(S)>6.0、西部M_(S)>7.0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现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试图总结不同活动构造地块周缘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我国大陆大震前普遍存在地震活动增强现象,33个震例中有21个震例存在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占比达64%;②西部地区大多数震例的地震活动增强空间范围表现为中间尺度或构造尺度,且主震震级越大,越有可能出现大范围的地震活动增强;③西部地区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增强的概率高于东部地区,前兆地震活动增强的平均震级较大,发生大震(M>7.0)的概率增大;④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增强的时间尺度与震级成正比,而东部地区随着震级增大,更可能出现中期到中短期的地震活动增强异常;⑤多数西部地区震例在震前出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活动增强叠加的现象;⑥川滇菱形地块的强震前均出现了中长期尺度的地震条带交会现象、不同空间尺度的地震空区以及中短期尺度的中小震活动增强现象,并且对大震地点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巴颜喀拉东边界与北、西及南边界大震前存在显著的不同地震活动增强特征,震前未出现中强地震围空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地震活动增强 统计特征 活动地块 地震前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活动增强方式及其复杂性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76-381,共6页
分析了地震活动增强特征参数W1与相应其它参数的关系以及在一些 6级左右地震前W1值的动态图像变化 .结果表明中强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增强”通常表现为在强度上的增高、时间和空间上的丛集以及强度增高与时空丛集同时出现 3种方式 .... 分析了地震活动增强特征参数W1与相应其它参数的关系以及在一些 6级左右地震前W1值的动态图像变化 .结果表明中强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增强”通常表现为在强度上的增高、时间和空间上的丛集以及强度增高与时空丛集同时出现 3种方式 .一些 6级左右地震前的W1值动态图像变化表明地震孕育过程往往表现为多应力集中区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演变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异常增强 地震孕育 应力集中 A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性增强分析和预测规则的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帆 韩晓明 +1 位作者 李娟 裴东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2-1428,共7页
晋冀蒙交界地区处于华北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燕山地块交界处,其地震活动受到构造应力场变化的影响,和未来中强地震有一定关联性。2019年以来,晋冀蒙交界地区出现M3.0以上地震显著增强现象,为了评估此区域地震活动起伏的震兆意义,构建... 晋冀蒙交界地区处于华北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燕山地块交界处,其地震活动受到构造应力场变化的影响,和未来中强地震有一定关联性。2019年以来,晋冀蒙交界地区出现M3.0以上地震显著增强现象,为了评估此区域地震活动起伏的震兆意义,构建有效的预测方法,文章将增强区域作为地震频次的窗口,选取M3.0以上地震年滑动频次为预测指标。通过回溯历次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情况,确定最优预测规则。经过在预测规则参数空间扫描,以R值作为目标函数,最终确定的预测窗长和阈值为2年和14次,在此规则下地震频次预测指标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和较高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增强 预测效能 晋冀蒙交界 R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的普遍性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薛艳 刘杰 +1 位作者 宋治平 黎明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91-1906,共16页
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较为显著的异常是:1970—2008年汶川地震前,从云南北部至甘青川交界形成规模巨大的5.5级以上地震活动增强区(或称环形分布);1970—1999年围绕龙门山断裂带形成5级以上地震背景空区,汶川地震发生在增强区内的背景地震... 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较为显著的异常是:1970—2008年汶川地震前,从云南北部至甘青川交界形成规模巨大的5.5级以上地震活动增强区(或称环形分布);1970—1999年围绕龙门山断裂带形成5级以上地震背景空区,汶川地震发生在增强区内的背景地震空区里;2001—2007年形成ML4.0以上地震孕震空区,震前1年孕震空区内部及其两端相继发生多次ML4.0~5.0地震,空区打破.上述地震活动增强区、背景空区和孕震空区是大地震前普遍出现的现象.为对比分析,本文系统研究了2001年以来我国大陆及邻区4次MS≥7.8级地震和全球10次MW≥8.0级地震前类似地震活动异常,并给出统计特征.结果显示:地震增强区规模为850~2700km,持续时间13—38年,增强区长轴对数与主震震级呈正相关关系.增强区与余震区规模之比为2.3~7.7,其对数与主震震级呈负相关.背景空区长轴300~1100km,持续时间10—32年,其长轴对数与主震震级呈正相关关系.孕震空区长轴为370~780km,持续时间1—7年,孕震空区长轴对数与主震震级呈正相关关系.对于板内地震,构成增强区的最低震级为5.0级或5.5级,构成背景空区和孕震空区的最低震级分别为5.0级和4.0级.而对于板间地震,构成增强区和背景空区的最低震级为6.0级或6.5级,构成孕震空区的最低震级为5.0级或5.5级.基于坚固体地震孕育模型,认为地震活动增强区的环形分布是由于震源区的破裂强度高于周围介质造成的,地震孕育过程中体应变的范围和强度存在逐渐增大和变小的过程,这是地震活动增强区出现三阶段特征的原因.从包体弹性理论可以推导出增强区尺度的对数与主震震级、增强区与震源体比值的对数与主震震级存在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活动增强 背景空区 孕震空区 坚固体孕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苏门答腊几次大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薛艳 宋治平 +1 位作者 梅世蓉 马宏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1-325,共5页
关键词 中深源地震 孕震空区 地震活动增强 和达-贝尼奥夫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苏门答腊9.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薛艳 宋治平 梅世蓉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1-319,共9页
通过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0级大震前不同时空尺度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分析发现:①大震前10年,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深源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表现为频度增多、强度增大、震源深度增加等,特别是震源深度分布的非均匀性增大(即地... 通过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0级大震前不同时空尺度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分析发现:①大震前10年,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深源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表现为频度增多、强度增大、震源深度增加等,特别是震源深度分布的非均匀性增大(即地震集中分布在500~689km深度间);同期,苏门答腊岛及其附近M≥7.0浅震活动也异常显著,形成长约1000km、宽300km的集中区。②震前1年全球M≥7.0地震活动出现明显的平静-密集现象,且在密集阶段强震沿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呈带状展布;这时主震震源区附近出现5级地震空区。③震前半年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的东、西两端先后发生2次7级以上深震,其中1次发生在罕有深震活动的苏门答腊岛。④震前3天,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上4级以上地震呈带状展布。⑤震前4年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火山活动增强,特别是震前1年火山活动异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板块 苏门答腊岛 巽他海沟 地震空区 地震活动增强 地震条带 深源地震活动 火山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以来华亭小震活动增强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国栋 吴永信 徐辉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6,共4页
通过对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地区2001年以来出现的异常地震活动现象和该区矿产开采情况的相关分析和我国历史矿震资料的研究,得到了该地区出现的异常地震活动现象是由矿山开采引起的结论。对该地区的震情和震害做了预测并提出了防震减灾的... 通过对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地区2001年以来出现的异常地震活动现象和该区矿产开采情况的相关分析和我国历史矿震资料的研究,得到了该地区出现的异常地震活动现象是由矿山开采引起的结论。对该地区的震情和震害做了预测并提出了防震减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增强 矿震 监测 华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M_(W)9.0地震前后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构造应力场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孙业君 黄耘 +5 位作者 刘泽民 郑建常 江昊琳 李婷婷 杨浩 王俊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24-2136,共13页
本文以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周缘为研究区,计算和收集了1970—2016年1148次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应力张量方法反演了构造应力场,通过分析应力场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和地震活动性特征,探讨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本文以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周缘为研究区,计算和收集了1970—2016年1148次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应力张量方法反演了构造应力场,通过分析应力场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和地震活动性特征,探讨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周缘的影响.结果显示:9.0级地震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周缘造成了显著影响,表现为应力场出现扰动变化和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挤压为主的背景应力场呈现出一定的拉张作用,应力结构及应力方向发生变化,最大主应力σ_(1)轴倾伏角增大,中等主应力σ_(2)轴倾伏角减小,最大主应力σ_(1)轴方向发生小幅逆时针偏转.包括研究区在内的中国陆地东部地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中强地震丛集活动.应力场扰动变化和地震起伏活动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并先后呈现出3个不同阶段,扰动导致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的阶段性改变是地震活动增强的动力机制.结果还显示,应力场扰动变化和地震活动增强开始于9.0级地震前1~2年,揭示了9.0级地震的影响不仅限于同震和震后,在其孕震后期已经对远场的中国陆地东部产生了影响.本文结果可以为日本俯冲带大震对中国陆地构造活动影响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年日本M_(W)9.0地震 构造应力场 应力场扰动 震源机制 地震活动增强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分析
9
作者 张博 李敏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6-833,共8页
结合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日常跟踪工作中出现的地震活动异常,系统梳理羌塘块体6级地震成组、中国大陆5级地震低频活动、青藏高原东北缘中等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震群活动的时空异常特征,总结多项指标的预测意义,并对... 结合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日常跟踪工作中出现的地震活动异常,系统梳理羌塘块体6级地震成组、中国大陆5级地震低频活动、青藏高原东北缘中等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震群活动的时空异常特征,总结多项指标的预测意义,并对部分重要指标做了预测效能评估。同时,通过研究碌曲震群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碌曲地区是一个应力敏感区域,对周边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意义,在后续震情监视过程中应该作为重要指标来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7.4级地震 地震成组 地震活动显著增强 碌曲震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在云南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虹 苏有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应用检测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变化的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TL算法),分析研究了云南地区有较完备小震资料的13次6级以上震例。结果表明,该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在源区或近源区大约100 km半径的空间尺度内,VRTL值能检测到明显的1年以内时间... 应用检测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变化的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TL算法),分析研究了云南地区有较完备小震资料的13次6级以上震例。结果表明,该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在源区或近源区大约100 km半径的空间尺度内,VRTL值能检测到明显的1年以内时间尺度的中短期地震活动异常,它主要是以表征地震活动增强的“上升型”异常为主,占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算法 地震活动增强 地震平静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