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CA-PSO-ELM模型预测地震死亡人数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韶金 刘子维 +2 位作者 周浩 江颖 翟笃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筛选42个历史地震震例,对地震震级、震源深度、震中烈度、抗震设防烈度、震中烈度与抗震设防烈度之差(ΔL)、人口密度以及发震时刻7个影响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构建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 筛选42个历史地震震例,对地震震级、震源深度、震中烈度、抗震设防烈度、震中烈度与抗震设防烈度之差(ΔL)、人口密度以及发震时刻7个影响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构建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地震死亡人数预测模型。将37个震例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训练,并使用5个震例数据来检验模型的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PCA-PSO-ELM组合模型的平均误差率为10.87%,相比于PCA-ELM模型和ELM模型,其平均误差率分别降低8.70个百分点和18.38个百分点。因此,采用PCA-PSO-ELM组合模型预测地震死亡人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死亡人数预测 主成分分析 粒子群优化 极限学习机 震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死亡人数预测与巨灾保险基金测算 被引量:9
2
作者 孟生旺 李政宵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102,共14页
由于巨灾损失通常存在极端值,一般的统计分布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拟合。本文以我国大陆地区1950—2015年期间的地震灾害为研究样本,基于二维泊松过程建立了地震灾害死亡人数的预测模型。根据地震死亡人数的分布特征,将地震灾害分为非巨灾... 由于巨灾损失通常存在极端值,一般的统计分布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拟合。本文以我国大陆地区1950—2015年期间的地震灾害为研究样本,基于二维泊松过程建立了地震灾害死亡人数的预测模型。根据地震死亡人数的分布特征,将地震灾害分为非巨灾事件和巨灾事件,分别用右截断负二项分布和右截断广义帕累托分布拟合死亡人数;用齐次泊松过程描述地震灾害在给定期间的发生次数;用Panjer迭代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地震死亡人数在特定时期的分布以及风险度量值;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测算我国地震死亡保险基金的规模和纯保费水平。与传统的巨灾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同时考虑了地震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震死亡人数两个维度,并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对地震死亡人数的拟合更加合理,为完善我国地震死亡保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松过程 右截断负二项分布 右截断广义帕累托分布 地震死亡保险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致人死亡评估中常用模型的应用效果研究
3
作者 文鑫涛 张萌 +1 位作者 李晓丽 徐志双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2-668,共7页
以2018-2022年发生在中国内地具有显著影响的38个真实震例为对象,采用三种地震致人死亡评估模型对各地震事件的死亡人数进行评估,并与真实的地震死亡人数进行对比;评估模型包括基于两种烈度估算模型和一种震害矩阵类模型。结果表明:对... 以2018-2022年发生在中国内地具有显著影响的38个真实震例为对象,采用三种地震致人死亡评估模型对各地震事件的死亡人数进行评估,并与真实的地震死亡人数进行对比;评估模型包括基于两种烈度估算模型和一种震害矩阵类模型。结果表明:对于本研究选取的近5年的震例中,基于房屋破坏情况估算模型的准确性最高;单纯基于人口密度的估算模型准确性次之,其在未造成人员死亡的地震中,评估结果偏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死亡人员评估 统计回归模型 震害矩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的地震人员死亡样本扩充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煜 李娅妮 +2 位作者 孙艳萍 史一彤 陈文凯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6,共7页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巨大且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灾害。震后快速准确评估死亡人员对地震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历史震例数量有限,地震人员死亡评估模型的稳定性难以保证。该文采用GAN对历史地震样本进行扩充,得到一个与原始数...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巨大且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灾害。震后快速准确评估死亡人员对地震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历史震例数量有限,地震人员死亡评估模型的稳定性难以保证。该文采用GAN对历史地震样本进行扩充,得到一个与原始数据集高度相似的增强数据集。为验证增强数据集的可靠性,对使用不同数据集为样本的经验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强数据集不仅对经验模型拟合效果有所增强,对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性能也有显著提升,样本量扩充后相比于扩充前,各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了48.37%。因此,该文研究方案扩充得到的增强数据集可以作为原始样本的有效补充,是一种有效提高地震人员死亡模型精度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人员死亡 生成对抗网络 小样本 样本扩充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年云南丽江7.0级地震人员死亡的社会学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永强 杨杰英 杨东生 《震灾防御技术》 2011年第3期284-290,共7页
笔者在丽江市古城区地震局查阅到1份丽江7.0级地震人员死亡的统计表,表中详细记录了死亡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情况。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可得出本次地震死亡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特征。同... 笔者在丽江市古城区地震局查阅到1份丽江7.0级地震人员死亡的统计表,表中详细记录了死亡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情况。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可得出本次地震死亡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特征。同时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丽江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具有普遍的一般特征,也具有云南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认识未来云南大震人员伤亡特征、开展精细化人性化的应急处置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死亡 社会学特征 应急处置 丽江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马玉宏 谢礼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6-63,共8页
在分析地震的特点及我国目前抗震设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概念,介绍了确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方法及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通过对其它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死亡率的统计分析,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咨询... 在分析地震的特点及我国目前抗震设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概念,介绍了确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方法及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通过对其它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死亡率的统计分析,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咨询了熟悉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关专家和政府管理部门等业内人士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较合理的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建议值,为在抗震设防标准研究中定量考虑和控制地震人员伤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人员死亡 自然灾害 调查问卷 抗震设防标准 防震减灾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地调研的中国西南地区不同震级人员死亡数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熙伟 聂高众 +2 位作者 邓砚 夏朝旭 李华玥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7-549,共13页
地震是造成人员死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震后对人员死亡等灾情的快速评估是地震应急响应和救援的关键。总结经验发现,在地震前进行预评估工作是提高震后灾情快速评估精度和时效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对62次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历史震例... 地震是造成人员死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震后对人员死亡等灾情的快速评估是地震应急响应和救援的关键。总结经验发现,在地震前进行预评估工作是提高震后灾情快速评估精度和时效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对62次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历史震例分析后发现,当地震震级小于4.5级时,基本不会造成人员死亡情况。本研究利用我国云南和四川部分区县的实地调研数据,发现地震人员死亡数与震级存在指数函数关系,由此构建了针对各个区县的地震人员死亡人数指数函数估算模型,并计算了回归系数。基于该模型,获得了5.0~8.0级地震人员死亡数查找表(以0.5级为间隔),用于辅助震后快速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震级 地震死亡人数 震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害伤亡人员快速评估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8
作者 孙艳萍 陈文凯 史一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12-514,共3页
地震发生后,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以减少破坏,防止破坏程度进步加大。作为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启动的个重要因素,“人员伤亡”直接决定着政府地震应急响应启动级别。在实际应急响应中,由于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地震往往造成路网,电网、... 地震发生后,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以减少破坏,防止破坏程度进步加大。作为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启动的个重要因素,“人员伤亡”直接决定着政府地震应急响应启动级别。在实际应急响应中,由于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地震往往造成路网,电网、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因为大家所熟知的地震“黑箱期”的存在,导致震害区的信息无法及时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人员死亡 快速评估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震性态的设防标准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谢礼立 马玉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0-209,223,共10页
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为出发点 ,并以我国为例 ,针对目前国内外抗震设防标准的若干问题和不足 ,提出了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三环节抗震设防方法 .将现有的设防内容改为确定结构的抗震设计类别、确定设计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建筑的... 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为出发点 ,并以我国为例 ,针对目前国内外抗震设防标准的若干问题和不足 ,提出了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三环节抗震设防方法 .将现有的设防内容改为确定结构的抗震设计类别、确定设计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建筑的重要性等级 3个方面 ,并分别在每一方面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标准确定的原则、方法和框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态 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标准 设防列度 地震危险性特征 地震易损性 地震经济损失估计 地震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震设防烈度的决策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玉宏 谢礼立 赵桂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90,共5页
研究了抗震设防烈度的决策分析方法,提出了“最优经济设防烈度”和“最优安全设防烈度”的两种决策分析模型,并引出了社会可接受死亡率的概念。通过算例分析可以发现,社会可接受死亡率的不同等级对最优设防烈度的确定具有决定作用,确定... 研究了抗震设防烈度的决策分析方法,提出了“最优经济设防烈度”和“最优安全设防烈度”的两种决策分析模型,并引出了社会可接受死亡率的概念。通过算例分析可以发现,社会可接受死亡率的不同等级对最优设防烈度的确定具有决定作用,确定最优设防标准仅考虑经济效益是十分不全面的,还需要考虑人员伤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分析 设防烈度 可接受的地震死亡 最优经济设防烈度 最优安全设防烈度 超越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