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模型正演在盐下构造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志祥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8期55-59,共5页
加蓬盆地是西非海岸盆地之一,自晚侏罗世开始成盆,下白垩统埃詹加组是一套膏盐层,局部发育多个巨厚盐丘,厚度从30~4000m不等。由于盐丘与围岩之间存在很大的速度差异,造成盐下甘巴组目的层地震反射在盐丘部位出现异常。通过地震... 加蓬盆地是西非海岸盆地之一,自晚侏罗世开始成盆,下白垩统埃詹加组是一套膏盐层,局部发育多个巨厚盐丘,厚度从30~4000m不等。由于盐丘与围岩之间存在很大的速度差异,造成盐下甘巴组目的层地震反射在盐丘部位出现异常。通过地震模型正演技术对盐下地层构造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无论盐丘大小如何,盐丘都会使盐下地层产生“下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丘 盐下构造 地震模型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的地震正演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卫延召 冯江 +1 位作者 宋海明 王多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12期734-741,共8页
针对鄂托克前旗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形态,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辅之以钻井及测井资料,利用概念性地震模型正演法,通过地质模型一模拟响应一实际地震剖面三者的对比分析,初步建立起研究区不同古地貌单元同实际地震测线特征之间... 针对鄂托克前旗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形态,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辅之以钻井及测井资料,利用概念性地震模型正演法,通过地质模型一模拟响应一实际地震剖面三者的对比分析,初步建立起研究区不同古地貌单元同实际地震测线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藉此识别掌握了研究区奥陶系古风化壳的单测线特征,对在地震测线上风化壳标志层的标定及奥陶系风化古地貌的恢复都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风化壳 盆地 地震模型 天然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sseral2D的水下砂体地震正演计算 被引量:3
3
作者 谢磊磊 蒋甫玉 常文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1-355,共5页
基于水下砂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应用地震波数值模拟软件Tesseral2D建立含有水、粉细砂、砾砂和砾岩的起伏地层模型,在不同的道间距、最小偏移距、子波频率以及不同岩体波速条件下分别对该模型进行正演计算。一般情况下,在震源频率为40... 基于水下砂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应用地震波数值模拟软件Tesseral2D建立含有水、粉细砂、砾砂和砾岩的起伏地层模型,在不同的道间距、最小偏移距、子波频率以及不同岩体波速条件下分别对该模型进行正演计算。一般情况下,在震源频率为400 Hz、最小偏移距为5 m、道间距为1 m或2 m时,地震波响应明显、同相轴清晰、干扰波较少,水下地层界面反映良好。进一步结合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桥址区的地质资料,建立含有水、淤泥质粉质黏土、粉细砂、砾砂、砂砾卵石和砾岩的水下砂层模型,应用Tesseral2D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正演研究。结果表明,在震源频率为400 Hz、道间距为2 m以及最小偏移距为5 m时,地震响应能很好地反映水下各岩层界面,特别是能较明显地圈定水下砂层的厚度和分布范围,为实际水下砂体的地震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砂层 Tesseral2D软件 地震模型 计算 弹性波方程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水下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构造对下伏地层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庆才 杜耀斌 +2 位作者 王德发 余功铭 李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2-314,共3页
复杂构造下伏地层的CRP(共反射点)射线路径和振幅变化特征,对后续地震资料的研究如叠前反演、AVO(振幅-炮检距关系)特性分析至关重要。采用射线追踪法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将过邻近井地震偏移剖面解释成果应用于复杂构造模型的设计,对复杂... 复杂构造下伏地层的CRP(共反射点)射线路径和振幅变化特征,对后续地震资料的研究如叠前反演、AVO(振幅-炮检距关系)特性分析至关重要。采用射线追踪法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将过邻近井地震偏移剖面解释成果应用于复杂构造模型的设计,对复杂构造下伏地层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常规的复杂构造勘探方法所获得的CRP道集,其地表接收点关于CRP非对称性严重,陡坡带底界面上共反射点覆盖次数和反射能量横向变化不均匀性严重,仅在局部地段达到满覆盖次数,复杂构造对下伏地层反射动力学特征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构造 地震模型 射线追踪 动力学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目标检测算法在煤矿断层检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春翔 唐烨锈 +2 位作者 邹冠贵 曾义文 樊卓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6期733-743,共11页
断层解释技术在煤矿安全开采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智能化地震资料解释处理方案被提出。首先通过对比不同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目标检测算法,选择适合于识别断层的Faster R-CNN目标检测... 断层解释技术在煤矿安全开采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智能化地震资料解释处理方案被提出。首先通过对比不同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目标检测算法,选择适合于识别断层的Faster R-CNN目标检测算法;其次建立具有多种地质特征的地震正演模型,分别对AlexNet、残差网络ResNet50和ResNet101三种特征提取网络进行测试,优选得出ResNet101特征提取网络在断层检测方面具有更加优异的表现;最后基于优选的ResNet101特征提取网络和Faster R-CNN目标检测算法构建断层检测模型,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断层检测。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在断层检测上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提高了断层的解释效率,在实际应用上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断层检测 地震模型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