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泊尔Ms8.1地震构造背景及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雷东宁 蔡永建 +4 位作者 李恒 吴建超 乔岳强 余松 廉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8-741,共4页
分析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带、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区地震构造及地震发震构造,讨论主震对余震触发及余震的时空强特征和地震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初步分析认为,主边界断裂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低角度逆冲断层地震;余... 分析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带、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区地震构造及地震发震构造,讨论主震对余震触发及余震的时空强特征和地震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初步分析认为,主边界断裂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低角度逆冲断层地震;余震分布范围与震源破裂面积和方式基本一致,具有向东迁移的时空特征;西藏定日Ms5.9、聂拉木Ms5.3地震不属于尼泊尔地震余震,是应力扰动的结果;沿俯冲带向东至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大震发生的危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Ms8.1地震 地震构造背景 板块俯冲 余震活动 地震活动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Database的地震构造背景场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娜 谢英情 +2 位作者 马颖鹏 李珊 李西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8,共5页
在介绍GeoDatabase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阐述了以个人版GeoDatabase数据模型为基础的云南省地震构造背景场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实现过程。该数据库建立后能够有效管理多源地震专业数据,可满足地震构造背景数据的一体化管理的需要,并为今后地... 在介绍GeoDatabase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阐述了以个人版GeoDatabase数据模型为基础的云南省地震构造背景场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实现过程。该数据库建立后能够有效管理多源地震专业数据,可满足地震构造背景数据的一体化管理的需要,并为今后地震构造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构造背景数据 GEODATABASE 空间数据库 数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震构造背景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光滑方法在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力方 吕悦军 +2 位作者 彭艳菊 马晓玲 宁亚灵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3期261-272,共12页
本文选取华北地震区作为研究区域,尝试利用空间光滑活动模型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网格,依据地震构造和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地震构造模型,确定构造区特征参数(b值、M0、Mu、断层方位角及M—L关系等)。采用考虑了... 本文选取华北地震区作为研究区域,尝试利用空间光滑活动模型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网格,依据地震构造和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地震构造模型,确定构造区特征参数(b值、M0、Mu、断层方位角及M—L关系等)。采用考虑了地震构造背景的椭圆光滑过程的地震活动参数模型,计算各网格点的地震发生率。并利用网格源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方法,由不同输入地震目录通过综合加权得到该区域50年超越概率10%的加速度峰值区划结果。该方法充分体现了地震活动的空间非均一性,尤其适用于发震构造不甚清晰的中强地震可能造成的地震危险性,避免了常规潜在震源区的划分。且评价方法简单快捷,为地震区划以及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震 地震构造背景 空间光滑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中强震活动区的地震构造背景 被引量:1
4
作者 翟洪涛 刘欣 李杰 《地震学刊》 CSCD 2002年第3期36-40,48,共6页
介绍了沿淮河干流展布的淮河构造变形带的断裂构造特征 ,分析了该构造变形带内中强地震与断层构造的关系 ,并结合淮河流域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分析 。
关键词 淮河流域 中强震活动 地震构造背景 构造变形带 断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7月威海地震序列的地震构造背景及烈度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杜桂林 曲均浩 +3 位作者 葛孚刚 崔居全 荆强 赵永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91,263,共7页
通过开展野外调查、震源深度校核、震源机制解反演等多项工作,综合研究了2011年7月威海地震序列。利用P波初动方法反演震群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本次震群的破裂方式均为走滑型,节面Ⅰ(走向北东向)是最可能的破裂面。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通过开展野外调查、震源深度校核、震源机制解反演等多项工作,综合研究了2011年7月威海地震序列。利用P波初动方法反演震群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本次震群的破裂方式均为走滑型,节面Ⅰ(走向北东向)是最可能的破裂面。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初步推断震群的发生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通过识别地震波形的Pn震相和sPn震相,计算得到地震震源深度,推测本次地震发生在上地壳。由于震源深度较浅,地震烈度调查工作表明震中最大烈度能达到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海 烈度调查 震源深度 震源机制解 地震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玛多M_(S)7.4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向辉 王帅军 +1 位作者 潘素珍 宋佳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7-770,共14页
2021年5月22日,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玛多地区发生M_(S)7.4地震,震源深度约为8km,发震断层为江错断裂。文中利用玛多地区的深地震测深结果,对玛多M_(S)7.4地震震源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玛多地震震源在... 2021年5月22日,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玛多地区发生M_(S)7.4地震,震源深度约为8km,发震断层为江错断裂。文中利用玛多地区的深地震测深结果,对玛多M_(S)7.4地震震源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玛多地震震源在深度上位于上地壳脆性层内,具体位于上地壳局部高速体的边缘,上地壳特殊的上下分层结构和局部的高速异常体为玛多地震的孕育提供了介质环境。2)玛多以南地区的深部地壳存在楔状低速体,为深部软弱物质向NE运动提供了环境,而玛多地区高速的下地壳阻挡了软弱物质的运移而使其垂向上涌,导致了玛多地区上地壳应力的集中,这可能为此次玛多地震的孕育提供了深部动力。3)江错断裂在深部归并到东昆仑断裂上,在剖面上构成以东昆仑走滑断层为主的反向逆冲断裂构造样式,因此玛多地震的发生与东昆仑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存在一定联系;此外,下地壳流的上涌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玛多地区上地壳的水平滑动以及地震的发生。综上所述,此次玛多M_(S)7.4地震的孕育和发生,与玛多上地壳特殊的介质条件、中下地壳物质的挤压流动和垂向上涌以及东昆仑主走滑断裂的水平运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M_(S)7.4地震 地壳速度结构 地震孕育介质环境 下地壳流 地震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