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云南地区上部地壳结构和地震构造环境的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
80
1
作者
白志明
王椿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利用4条DSS丰富的测深资料,对云南地区上部地壳结构和地震构造环境进行了层析成像研究。成像结果显示,得到的速度模型与地表盆地、隆起与断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显示了与地表火山岩系相应的低速异常体,云南地区上部地壳横向不均匀性显著...
利用4条DSS丰富的测深资料,对云南地区上部地壳结构和地震构造环境进行了层析成像研究。成像结果显示,得到的速度模型与地表盆地、隆起与断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显示了与地表火山岩系相应的低速异常体,云南地区上部地壳横向不均匀性显著,结晶基底的深度一般为0~5km,局部基底高于海平面,基岩直接出露地表,同时在一些大的坳陷处沉积厚度可达8~12km。作为一级构造单元的昌宁-双江断裂可能切割不深,而红河断裂作为“板块缝合线”切割较深,有延伸到中下地壳的迹象。云南地区历史上的广泛的火山活动与现今中强地震的发生有紧密联系,有的地方尽管现今地表已不再有火山活动,但中下地壳活动并未停止,存在较大的应力作用,由于地表火山活动停止,来自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大部分能量得不到释放,而在有利的构造部位积聚,以及盆地水的渗透、其它流体的作用和外动力作用,可能是云南地区经常诱发中强地震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深资料
上部地壳结构
地震构造环境
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湘东南地区地震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肖和平
缪卫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00-104,110,共6页
从湖南省东南地区的大地构造、新构造特征及主要第四纪断裂活动研究入手,分析了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认为新构造运动期间,地壳运动以大面积整体性缓慢抬升为主要形式,兼有间歇性不均匀抬升活动;区域断裂多为第四纪活动断裂,并存在中更新世...
从湖南省东南地区的大地构造、新构造特征及主要第四纪断裂活动研究入手,分析了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认为新构造运动期间,地壳运动以大面积整体性缓慢抬升为主要形式,兼有间歇性不均匀抬升活动;区域断裂多为第四纪活动断裂,并存在中更新世活动断裂,然而断裂的现今活动不甚明显,对区域地质构造的分割性和控制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南地区
地震构造环境
地壳运动
断裂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
27
3
作者
韩竹军
虢顺民
+2 位作者
向宏发
张家声
冉勇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0-418,共9页
作为 1996年丽江 7.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丽江—大具断裂可以分为丽江—玉湖和玉湖—大具等南北两段 .它们在构造表现、运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但都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运动学性质 ,即既具有垂直正断运动 ,又有水平左旋走滑运动 ....
作为 1996年丽江 7.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丽江—大具断裂可以分为丽江—玉湖和玉湖—大具等南北两段 .它们在构造表现、运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但都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运动学性质 ,即既具有垂直正断运动 ,又有水平左旋走滑运动 .这种运动特征开始于第四纪初期 (距今 2 .4~ 2 .5Ma) .在构造形式上 ,早更新世时期发育低倾角拆离断层 ;中更新世(0 .8Ma)以来 ,以高角度正断层活动为主 .根据源于玉龙—哈巴雪山东麓的一系列冲沟 ,在穿越山前断裂时同步左旋位错特点和剥夷面垂直落差 ,初步估算了丽江—大具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 0 .84和 0 .70mm/a ;中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 1.5 6和 1.6 9mm/a .近南北向丽江—大具断裂的运动性质一方面受到区域性北北西 南南东水平主压应力场的影响 ;另一方面 ,也受到玉龙—哈巴雪山与丽江盆地之间强烈的差异性运动的制约 .这两种动力学过程的共同作用 ,形成了 1996年丽江地震构造环境的特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6年丽江
地震
差异运动
盆地边界断裂
地震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地区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分布特征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培善
白彤霞
成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91-97,共7页
利用1988-1999年10月中国地震基本台网观测得到中国地区3103个体波震级mb≥3.8的地震资料,计算了它们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0,得到了中国构造环境剪应力场的分布图.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地震的应力值较低,只有110个地震的≥10 MPa.用这些高...
利用1988-1999年10月中国地震基本台网观测得到中国地区3103个体波震级mb≥3.8的地震资料,计算了它们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0,得到了中国构造环境剪应力场的分布图.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地震的应力值较低,只有110个地震的≥10 MPa.用这些高应力值地震资料,根据它们的矩震级值Mw计算出其破裂长度和影响半径Ri,并以此勾画出了中国高应力值地区.结果表明,高应力值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新疆、青海、西藏、云南等省)和台湾省;中国东部地区应力值较低,华北地区目前应力水平也不高.从统计上看,应力场水平与地震活动性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本文结果可为确定地震危险区和潜在震源区提供地震学依据;还可在确定强地震动参数(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反应谱)的衰减关系时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环境
剪应力场
地震
危险区
潜在震源区
应力场分布图
强
地震
动参数衰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俄、蒙、中交界M7.9地震特征
被引量:
3
5
作者
柔洁
杨又陵
宋和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4-210,共7页
关键词
俄、蒙、中交界M7.9
地震
震源机制
遥感解译
地震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鲁木齐10号泉流量的映震分析
被引量:
10
6
作者
高小其
许秋龙
+3 位作者
李艳萍
李新勇
张学敏
崔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3-237,共5页
从监测泉点的水文地质概况入手 ,结合近 16年来的震例 ,分析并总结了 10号泉流量的映震特征 :流量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 ,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即流量测值遵循背景值—趋势性上升 (或突升 )—最高值—趋势性下降 (或突降 )—...
从监测泉点的水文地质概况入手 ,结合近 16年来的震例 ,分析并总结了 10号泉流量的映震特征 :流量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 ,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即流量测值遵循背景值—趋势性上升 (或突升 )—最高值—趋势性下降 (或突降 )—恢复到背景值。而地震常常发生在流量测值由高变低的过程中。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泉
流量
中强
地震
映震灵敏性
地震构造环境
地震
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地区上部地壳结构和地震构造环境的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
80
1
作者
白志明
王椿镛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基金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700/子课题05-13-02-03)资助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论著 03AC1012.
文摘
利用4条DSS丰富的测深资料,对云南地区上部地壳结构和地震构造环境进行了层析成像研究。成像结果显示,得到的速度模型与地表盆地、隆起与断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显示了与地表火山岩系相应的低速异常体,云南地区上部地壳横向不均匀性显著,结晶基底的深度一般为0~5km,局部基底高于海平面,基岩直接出露地表,同时在一些大的坳陷处沉积厚度可达8~12km。作为一级构造单元的昌宁-双江断裂可能切割不深,而红河断裂作为“板块缝合线”切割较深,有延伸到中下地壳的迹象。云南地区历史上的广泛的火山活动与现今中强地震的发生有紧密联系,有的地方尽管现今地表已不再有火山活动,但中下地壳活动并未停止,存在较大的应力作用,由于地表火山活动停止,来自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大部分能量得不到释放,而在有利的构造部位积聚,以及盆地水的渗透、其它流体的作用和外动力作用,可能是云南地区经常诱发中强地震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测深资料
上部地壳结构
地震构造环境
层析成像
Keywords
DSS data
upper crust structure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
tomography
分类号
P313.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湘东南地区地震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肖和平
缪卫东
机构
湖南省地震局
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00-104,110,共6页
基金
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2006BA13B01
文摘
从湖南省东南地区的大地构造、新构造特征及主要第四纪断裂活动研究入手,分析了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认为新构造运动期间,地壳运动以大面积整体性缓慢抬升为主要形式,兼有间歇性不均匀抬升活动;区域断裂多为第四纪活动断裂,并存在中更新世活动断裂,然而断裂的现今活动不甚明显,对区域地质构造的分割性和控制性较弱。
关键词
湘东南地区
地震构造环境
地壳运动
断裂
控制
Keywords
the southeast of Hunan region
seismotectonic evironment
crustal movement
fault
control
分类号
P315.63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
27
3
作者
韩竹军
虢顺民
向宏发
张家声
冉勇康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0-418,共9页
基金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1980 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0 2 72 0 87)资助
文摘
作为 1996年丽江 7.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丽江—大具断裂可以分为丽江—玉湖和玉湖—大具等南北两段 .它们在构造表现、运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但都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运动学性质 ,即既具有垂直正断运动 ,又有水平左旋走滑运动 .这种运动特征开始于第四纪初期 (距今 2 .4~ 2 .5Ma) .在构造形式上 ,早更新世时期发育低倾角拆离断层 ;中更新世(0 .8Ma)以来 ,以高角度正断层活动为主 .根据源于玉龙—哈巴雪山东麓的一系列冲沟 ,在穿越山前断裂时同步左旋位错特点和剥夷面垂直落差 ,初步估算了丽江—大具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 0 .84和 0 .70mm/a ;中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 1.5 6和 1.6 9mm/a .近南北向丽江—大具断裂的运动性质一方面受到区域性北北西 南南东水平主压应力场的影响 ;另一方面 ,也受到玉龙—哈巴雪山与丽江盆地之间强烈的差异性运动的制约 .这两种动力学过程的共同作用 ,形成了 1996年丽江地震构造环境的特色 .
关键词
1996年丽江
地震
差异运动
盆地边界断裂
地震构造环境
Keywords
the 1996 Lijiang earthquake
variant movement
basin boundary fault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地区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分布特征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培善
白彤霞
成瑾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91-9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74010)资助项目.
文摘
利用1988-1999年10月中国地震基本台网观测得到中国地区3103个体波震级mb≥3.8的地震资料,计算了它们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0,得到了中国构造环境剪应力场的分布图.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地震的应力值较低,只有110个地震的≥10 MPa.用这些高应力值地震资料,根据它们的矩震级值Mw计算出其破裂长度和影响半径Ri,并以此勾画出了中国高应力值地区.结果表明,高应力值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新疆、青海、西藏、云南等省)和台湾省;中国东部地区应力值较低,华北地区目前应力水平也不高.从统计上看,应力场水平与地震活动性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本文结果可为确定地震危险区和潜在震源区提供地震学依据;还可在确定强地震动参数(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反应谱)的衰减关系时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构造
环境
剪应力场
地震
危险区
潜在震源区
应力场分布图
强
地震
动参数衰减关系.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俄、蒙、中交界M7.9地震特征
被引量:
3
5
作者
柔洁
杨又陵
宋和平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出处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4-210,共7页
关键词
俄、蒙、中交界M7.9
地震
震源机制
遥感解译
地震构造环境
Keywords
Russia-Mongolia-China boundary region M7.9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Remote sensing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鲁木齐10号泉流量的映震分析
被引量:
10
6
作者
高小其
许秋龙
李艳萍
李新勇
张学敏
崔勇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出处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3-237,共5页
文摘
从监测泉点的水文地质概况入手 ,结合近 16年来的震例 ,分析并总结了 10号泉流量的映震特征 :流量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 ,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即流量测值遵循背景值—趋势性上升 (或突升 )—最高值—趋势性下降 (或突降 )—恢复到背景值。而地震常常发生在流量测值由高变低的过程中。最后 。
关键词
乌鲁木齐
泉
流量
中强
地震
映震灵敏性
地震构造环境
地震
前兆
Keywords
Qrumqi
spring
discharge rate
medium-strong 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723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云南地区上部地壳结构和地震构造环境的层析成像研究
白志明
王椿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
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湘东南地区地震构造环境分析
肖和平
缪卫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
韩竹军
虢顺民
向宏发
张家声
冉勇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地区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分布特征
陈培善
白彤霞
成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俄、蒙、中交界M7.9地震特征
柔洁
杨又陵
宋和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乌鲁木齐10号泉流量的映震分析
高小其
许秋龙
李艳萍
李新勇
张学敏
崔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