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延迟时差的陆地双检地震数据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安昱 尤加春 +3 位作者 刘学伟 韩文功 张光德 杨德宽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555,共10页
陆地双检采集系统在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设置两层同类型检波器同时接收地下反射波场信息,可为波动方程偏移提供充分的边界条件而无须做近似处理,因而,基于该采集系统的双检偏移算法具有更高的构造成像和保幅计算能力。为满足实际资料的... 陆地双检采集系统在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设置两层同类型检波器同时接收地下反射波场信息,可为波动方程偏移提供充分的边界条件而无须做近似处理,因而,基于该采集系统的双检偏移算法具有更高的构造成像和保幅计算能力。为满足实际资料的保幅成像需求,通过分析层间延迟时差对双检构造成像和保幅性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互相关的层间延迟时差定量计算方法,并建立了以层间延迟时差为主要指标,以道间延迟时差、层间和道间振幅差、层间和道间正常延迟时差占比为参考指标的评价函数,为双检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模型数据的成像测试结果表明,成像输入数据的信噪比高于3.0时可得到较好的真振幅计算效果。实际资料成像结果表明,该评价函数可有效区分双检地震数据的质量,评价结果低于0.6的数据不能达到保幅成像要求,应予以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检采集系统 地震数据评价 延迟时差 保幅偏移成像 双检地震数据 叠前深度偏移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节点状态QC与资料品质关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新琦 蔡存军 +2 位作者 瞿维迎 孟祥顺 路交通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5-745,共11页
随着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采集排列片越来越大,用于接收的无线采集节点设备数量也随之成倍增加,基于WiFi和蓝牙的节点状态质控方法已无法满足每日地震数据采集前完成节点状态质控的要求。为此,引入了一种基于LoRa通信技术及LoRaWA... 随着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采集排列片越来越大,用于接收的无线采集节点设备数量也随之成倍增加,基于WiFi和蓝牙的节点状态质控方法已无法满足每日地震数据采集前完成节点状态质控的要求。为此,引入了一种基于LoRa通信技术及LoRaWAN通信协议的质控方法,并且借助无人机搭载LoRa网关,实现对节点状态的近实时质控。通过分析昆腾节点HyperQ质控数据,确定了节点异常状态出现频率最高的阻尼、自然频率和灵敏度3项基本信息,探讨了节点状态质控数据与地震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复杂作业区节点更换的指导原则,认为在无线节点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应当综合应用节点状态质控方法和地震数据质控方法共同监控地震数据的采集质量。在南美地区X工区沼泽区地震数据采集项目中,基于节点更换原则,应用综合节点质控方法,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保证了沼泽区单炮采集数据质量,使得采集质量指标为A级的单炮比例提高了9.72%,满足了质控要求,且新采集资料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节点采集 LoRa技术 HyperQ质控技术 地震数据属性评价 单炮采集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