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系统及三维地震数据解释 被引量:9
1
作者 冉建斌 何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42,共7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虚拟现实技术已在国外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大面积三维地震数据及多年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解释、有利远景区评价、目标评价及钻探设计、油藏地质建模和发挥专家的智能等方面取得了重...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虚拟现实技术已在国外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大面积三维地震数据及多年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解释、有利远景区评价、目标评价及钻探设计、油藏地质建模和发挥专家的智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勘探开发风险。本文利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引进的虚拟现实系统,依托700km2三维地震数据体及测井等数据对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了应用研究,通过多属性数据体处理和透视浏览等研究手段快速发现和评价了地质目标,提供了钻探井位,对研究区的沉积体系展布有了总体认识,为岩性地层圈闭预测和评价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总结出了虚拟现实系统三维地震数据解释的流程。文章最后还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系统 三维地震数据解释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湾中部气云区4分量地震数据的解释 被引量:1
2
作者 Thomas Englehart 吴官生 张国钦 《石油物探译丛》 2001年第4期47-54,共8页
尽管墨西哥湾是一个成熟的油气开发盆地,但通过应用新的地球物理技术仍在不断发现新增储量.目前影响成功率的因素有3D地震数据、大型解释工作站、直接油气显示、AVO和叠前深度偏移.最近,能够同时记录纵波(P波)和转换横波(C波)的海上4分... 尽管墨西哥湾是一个成熟的油气开发盆地,但通过应用新的地球物理技术仍在不断发现新增储量.目前影响成功率的因素有3D地震数据、大型解释工作站、直接油气显示、AVO和叠前深度偏移.最近,能够同时记录纵波(P波)和转换横波(C波)的海上4分量(4C)方法已开始得到认可(参阅TLE1999年10月专辑).虽然4C技术已大量应用,但最著名的是在这样的场合,即从油气聚集区向上渗漏的天然气形成气云吸收了P波能量,并引起明显的与速度有关的畸变.气云和其它负效应使地下深部成像模糊,给传统解释造成困难. 本文着重于墨西哥湾近海陆架中南部某一个存在气云问题的油田.下面的讨论包括该油田的地质构造并介绍了1998年及1999年初钻探的3口关键井(2口生产井和1口干井)的结果.接着叙述的是,4分量采集的联合纵横波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并以这类技术在墨西哥湾的应用前景的评述结束全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气云区 油田 墨西哥湾 地震数据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技术在煤田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崔若飞 许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1期180-187,共8页
地震记录可以看作是混沌的时间序列,而混沌序列具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因此,地质构造上的微小变化能引起地震波形和频谱特征的变化。本文借助于分形技术,对地震记录进行时间域和频率域关联维及容量维的求取和研究,时间域... 地震记录可以看作是混沌的时间序列,而混沌序列具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因此,地质构造上的微小变化能引起地震波形和频谱特征的变化。本文借助于分形技术,对地震记录进行时间域和频率域关联维及容量维的求取和研究,时间域关联维和频率域关联维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地震记录的分维数,一般在1~2之间变化;容量维受拟合区间选取的影响较大,不在1~2之间变化,反映真实分维数能力稍差。这些分维参数可用来进行断层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序列 分形 地震数据解释 断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数据断层识别方法 被引量:53
4
作者 常德宽 雍学善 +3 位作者 王一惠 杨午阳 李海山 张广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I0007,共9页
对地震数据进行断层解释一直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传统的断层解释主要是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的,效率低,并且人为因素可能增大断层解释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常规的断层识别方法则通常需要设置多个控制参数,导致断层识别的结... 对地震数据进行断层解释一直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传统的断层解释主要是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的,效率低,并且人为因素可能增大断层解释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常规的断层识别方法则通常需要设置多个控制参数,导致断层识别的结果严重依赖参数设置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卷积深度神经网络的地震数据断层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ResNet深度残差网络可有效训练深层卷积神经网络和U-Net架构可表征多尺度、多层次特征信息的优势,将ResNet和U-Net架构联合,构建了用于地震数据断层识别的网络架构(SeisFault-Net)。其中,U-Net架构由编码和解码两个子网络组成,使SeisFault-Net以端到端的方式进行模型训练;同时,利用残差神经网络克服深层网络梯度弥散的问题,有效提高SeisFault-Net的训练效率。训练后的SeisFault-Net无需设置任何参数即可对地震数据进行断层识别,避免了常规方法中人为设置参数的经验误差和不确定性。数据实验表明,提出的SeisFault-Net方法可准确地识别断层位置,且识别的断层垂向连续性好,断层轮廓清晰。与相干算法相比,SeisFault-Net方法识别的断层细节更丰富,断层解释更准确;同时,可有效提高地震断层识别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识别 深度学习 深度残差网络 U-Net架构 地震数据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的三维地震数据场体绘制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段忠祥 李国和 +3 位作者 臧金晓 姜 芳 吴卫江 赵建辉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25,63,共6页
体绘制技术是计算可视化研究和应用热点之一。在对三维数据体进行形式化定义基础上,讨论光线投射算法中数据体划分,重采样计算以及图像合成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着色器进行重采样和图像合成运算,实现体绘制的GPU加速。将GPU加速的光线投... 体绘制技术是计算可视化研究和应用热点之一。在对三维数据体进行形式化定义基础上,讨论光线投射算法中数据体划分,重采样计算以及图像合成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着色器进行重采样和图像合成运算,实现体绘制的GPU加速。将GPU加速的光线投射体绘制方法应用于地震数据解释,分别实现地震数据的灰度和伪彩色样式可视化,并通过转换函数,凸显出地震数据场的层位特征,克服了地震数据剖面、切片以及三维面绘制图像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线投射算法 转换函数 GPU加速 地震数据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全三维地震解释 被引量:19
6
作者 袁秉衡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51-754,共4页
全三维地震解释是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三度空间的立体解释,简言之,名为“数据体”解释。换句话说,就是从三维可视化的立体显示出发,以地质体为单元,采用点、线、面结合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可视化解释。目前在工作站上常见的三维解释仍... 全三维地震解释是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三度空间的立体解释,简言之,名为“数据体”解释。换句话说,就是从三维可视化的立体显示出发,以地质体为单元,采用点、线、面结合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可视化解释。目前在工作站上常见的三维解释仍然是三维资料的二维平面解释,即使采用面块切片方法解释也不能称作全三维解释。文中提供了全三维解释流程和应该采用的技术。目前,已具备了全三维地震解释的基本条件。大力推广和发展全三线解释技术,对寻找大油气田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地震数据解释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剖面技术在当阳─枝江地区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2期121-127,共7页
关键词 平衡剖面 地震数据解释 模拟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解释中的陷阱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庆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6-341,共6页
河流在平原上总是通过频繁的摆动改道来铺平其携带的沉积物。而盆地的下沉速率却是非常之慢,于是曲流河和辫状河就像翻耕土地的机器那样,不断地来回搬运、倒腾着地下的沉积物。几万年后,盆地里的沉积物就变成一个杂乱无章的“混合物... 河流在平原上总是通过频繁的摆动改道来铺平其携带的沉积物。而盆地的下沉速率却是非常之慢,于是曲流河和辫状河就像翻耕土地的机器那样,不断地来回搬运、倒腾着地下的沉积物。几万年后,盆地里的沉积物就变成一个杂乱无章的“混合物”,平面上是找不到一条完整的河道的,也说不清哪里是心滩,哪里是牛轭湖。因此,我们利用地震勘探技术很难找到一条陆相的河道。但是在合适的条件下,通过地震勘探能够笼统地指出哪里河道砂更发育一些。实践表明,只有海洋中及深湖里的浊流河道才容易被找到。本文结合国内外的解释实例,指出了当前河道解释中存在的陷阱。特别是在层位追踪对比时,不要把跨相位所形成的振幅差异在三维切片上误认为是河道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层学 河流沉积 地震数据解释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移地震在中国海上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周家雄 谢玉洪 +3 位作者 陈志宏 Martin Riviere 刘薇薇 孙月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5-292,162,共8页
本文介绍了崖城13-1、东方1-1两个海上气田时移地震的应用与实践。文章通过介绍岩石物理实验、时移地震资料处理、综合解释等方面的研究与分析,对崖城13-1气田的生产动用区块、剩余气分布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东方1-1气田进... 本文介绍了崖城13-1、东方1-1两个海上气田时移地震的应用与实践。文章通过介绍岩石物理实验、时移地震资料处理、综合解释等方面的研究与分析,对崖城13-1气田的生产动用区块、剩余气分布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东方1-1气田进行了系统的时移地震综合研究。在东方1-1气田的时移地震研究过程中,克服了多批次地质资料的匹配处理、无法直接用井资料进行地震动态标定、气田开发导致开发区块压力下降而各气层组气水边界基本不变等难题,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已被应用于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的设计。开发调整井资料显示东方1-1气田时移地震预测结果正确,可使气田提高一定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城13-1气田 东方1-1气田 岩石物理实验 时移地震数据处理 时移地震数据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解释及断点平面组合方法的讨论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廷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1期108-113,共6页
关键词 地震数据解释 断层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图像/数据体处理新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R. M. Dalley 王忠 沈喆 《石油物探译丛》 1998年第1期43-46,共4页
在3D可视化环境里引入3D图像处理和体描述技术可为地震解释提供一种真正的3D方法。目前,运用地震表达法可以把复杂油气藏几何形状从3D地震体里分离出来,并贮存起来以备将来油藏管理使用。体解释将提高地震解释的速度和质量。3D图像处理... 在3D可视化环境里引入3D图像处理和体描述技术可为地震解释提供一种真正的3D方法。目前,运用地震表达法可以把复杂油气藏几何形状从3D地震体里分离出来,并贮存起来以备将来油藏管理使用。体解释将提高地震解释的速度和质量。3D图像处理工具的应用将产生一种更加一致、更加量化的3D地震解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图像处理 数据体处理 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行地震法油气预测技术应用条件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乐小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97-601,共5页
油气预测技术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共反射点叠加法和线性褶积模型的原理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基于水平叠加(偏移)资料的现行各种油气预测技术只对地表和地下情况简单的地区的油气预测有参考价值,而对地... 油气预测技术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共反射点叠加法和线性褶积模型的原理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基于水平叠加(偏移)资料的现行各种油气预测技术只对地表和地下情况简单的地区的油气预测有参考价值,而对地表和地下情况复杂的地区的油气预测还难以胜任。要想提高油气预测技术的可靠性,扩大其应用范围,必须提高叠前各处理环节的精度、采用餐前信息进行反演、研究新的地震记录理论模型和进一步了解油气藏的地震波反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数据解释 油气预测 地震勘探
全文增补中
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 被引量:43
13
作者 熊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8,188+192,共18页
针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这一论题,本文从几个特定角度展开了简要的讨论。首先给出了应用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本思路;然后围绕怎样得好一个三维数据体,研讨了应引起高度关注的八个在地震数据采集... 针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这一论题,本文从几个特定角度展开了简要的讨论。首先给出了应用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本思路;然后围绕怎样得好一个三维数据体,研讨了应引起高度关注的八个在地震数据采集时及十个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问题;第三是论述了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的技术系列,包括地震数据反演技术、属性分析、岩石物理分析、地质建模和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最后讨论了地震数据的综合地质解释。文章并没有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进行全面和系统的介绍,而是针对上述四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相关方法与技术的认识和体会。作者认为所述问题对应用地震方法勘查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岩性油气藏 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数据 地震数据处理技术 地震数据的地质综合解释 储层特性预测与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工神经网络计算薄层厚度 被引量:10
14
作者 庄东海 肖春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94-399,共6页
薄层厚度与薄层地震反射特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可通过一个3层人工神经网络来描述。选取地震道中时窗内的最大振幅值、振幅谱的最大值及对应的频率、自相关函数极大值与极小值之比、中心频率和低频能量这6个地震反射特征值... 薄层厚度与薄层地震反射特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可通过一个3层人工神经网络来描述。选取地震道中时窗内的最大振幅值、振幅谱的最大值及对应的频率、自相关函数极大值与极小值之比、中心频率和低频能量这6个地震反射特征值作为网络的输入,将网络的输入值和输出值作适当的数值转换,就可以根据地震资料求出薄层的厚度。对模型进行试算,当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较高时,用文中的神经网络可正确地计算出薄层的厚度;用信噪比较高的样本道训练的神经网络也可正确地计算出信噪比较低的地震资料的薄层厚度。用该方法处理实际资料的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解释 地层 神经网络 地震勘探 薄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发育带与油气富集区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鄢永玲 刘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1期41-48,共8页
本文通过对川西拗陷和川中隆起的过渡带上5口井的上三叠统须二段地层资料和该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全面地分析,确立了该区气藏的类型。认为该气田不是构造整装层状气藏,而是受裂缝带发育程度控制的气藏。也就是说,裂缝带发育程度是导... 本文通过对川西拗陷和川中隆起的过渡带上5口井的上三叠统须二段地层资料和该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全面地分析,确立了该区气藏的类型。认为该气田不是构造整装层状气藏,而是受裂缝带发育程度控制的气藏。也就是说,裂缝带发育程度是导致单井不同产能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应从构造形变研究、多种地震信息预测和VSP与SSP联合处理等方面,寻找裂缝发育带,建立地震信息预测天然气富集区的模式。本文采用这种方法提供7口井位,成功率达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发育带 地震数据解释 VSP 油气富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向断层效应及其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学滋 刘洪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A01期98-104,共7页
所谓倾向断层,是指断层的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平行的断层。在倾向断层作用下,地层在剖面上表现出的重复、缺失及错动现象,本文称之为倾向断层效应。在倾向断层效应中,很多正断层或平移断层表现为道断层;而很多道断层或平移断层又表... 所谓倾向断层,是指断层的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平行的断层。在倾向断层作用下,地层在剖面上表现出的重复、缺失及错动现象,本文称之为倾向断层效应。在倾向断层效应中,很多正断层或平移断层表现为道断层;而很多道断层或平移断层又表现为正断层。本文对这类断层在走向剖面、倾向剖面、水平切片上的表现形式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断层 剖面 地震数据解释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软件利器,强化推广应用,为找油找气添加“芯”动力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邦六 易维启 +1 位作者 曾忠 梁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7,共7页
被誉为物探"中国芯"的GeoEast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目前已成为中石油的主流处理解释软件,具备陆上、过渡带、海上、井中地震资料处理能力和地震构造、地震沉积、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油藏描述与建模地震资料解释能力,在... 被誉为物探"中国芯"的GeoEast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目前已成为中石油的主流处理解释软件,具备陆上、过渡带、海上、井中地震资料处理能力和地震构造、地震沉积、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油藏描述与建模地震资料解释能力,在国内外多种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下,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火成岩以及非常规油气藏的发现起到了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本文综述了GeoEast软件在中石油的推广应用及取得的成果,介绍了GeoEast软件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GeoEast软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芯 GeoEast系统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