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闫长旺 李旭 +2 位作者 刘曙光 贾金青 段连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3-258,共6页
为验证现行相关规范(规程)是否适用于钢骨超高强混凝土结构,以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地震弹塑性分析。以结构自振周期、顶点位移、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为评价指标,讨论了建筑高度... 为验证现行相关规范(规程)是否适用于钢骨超高强混凝土结构,以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地震弹塑性分析。以结构自振周期、顶点位移、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为评价指标,讨论了建筑高度、地震波作用方向、填充墙、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框架结构地震弹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框架结构建筑高度增加,结构自振周期增大,顶点位移增大,基底剪力最大值增大,层间位移角增大;2与Y向地震作用相比,X向地震作用下结构自振周期较小,顶点位移最大值较小,层间位移角最大值较小,基底剪力最大值比较接近;3增加填充墙后,自振周期减小,顶点位移最大值减小,基底剪力最大值增大,层间位移角最大值减小;4柱采用较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框架结构,自振周期增大,顶点位移最大值增大,层间位移角最大值增大,基底剪力最大值比较接近;5框架模型层间位移角计算结果满足现行规范(规程)的限值要求。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参考现行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超高强混凝土 框架结构 ABAQUS 地震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杜修力 杨淑玲 +1 位作者 张令心 高艳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58-1163,共6页
为了进一步完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的分析手段,参照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模型的基本思路,在此平面二维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之间的横向钢梁的竖向空间约束作用,建立了该混合结构的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 为了进一步完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的分析手段,参照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模型的基本思路,在此平面二维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之间的横向钢梁的竖向空间约束作用,建立了该混合结构的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其主要优点在于能以简单、可行的方式处理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间的地震空间相互约束作用这一复杂问题。最后,采用此方法对算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结构 拟三维 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横向梁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式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杜轲 孙景江 +1 位作者 丁宝荣 刘仲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93,共9页
目前隐式方法是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最常用的分析方法,然而隐式方法在强非线性分析中常常存在迭代不收敛的问题,并且刚度矩阵求解消耗的存储空间随结构自由度增加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在求解高层建筑这种大规模问题中,极易遭遇计算瓶颈... 目前隐式方法是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最常用的分析方法,然而隐式方法在强非线性分析中常常存在迭代不收敛的问题,并且刚度矩阵求解消耗的存储空间随结构自由度增加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在求解高层建筑这种大规模问题中,极易遭遇计算瓶颈。显式分析方法直接求解解耦的方程组,不需要迭代。本文对隐式方法和显式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显式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中适用性。实例分析表明,从计算精度来讲,隐式方法和显式方法在稳定条件下都能得到较好的精度。从计算效率来讲,对于自由度较少的结构,隐式方法计算效率较高;对于自由度庞大的结构,显式方法计算效率较高。建议在进行自由度多的高层建筑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采用显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式分析方法 高层建筑 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计算精度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风格建筑RC-CFST组合框架拟动力试验及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薛建阳 翟磊 +2 位作者 赵轩 李海博 葛鸿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34,共11页
对一缩尺比为1/2的传统风格建筑钢筋混凝土(RC)-钢管混凝土(CFST)组合框架模型进行El Centro波、Taft波、兰州波及汶川波等地震波作用下的拟动力试验,得到该模型的自振频率以及加速度、位移和应变等动力响应。分析模型结构的破坏过程、... 对一缩尺比为1/2的传统风格建筑钢筋混凝土(RC)-钢管混凝土(CFST)组合框架模型进行El Centro波、Taft波、兰州波及汶川波等地震波作用下的拟动力试验,得到该模型的自振频率以及加速度、位移和应变等动力响应。分析模型结构的破坏过程、恢复力特征曲线及变形能力等抗震性能。研究表明:乳栿为模型结构的第一道抗震防线;随着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的增加,框架模型的自振频率下降,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减小,模型结构的恢复力特征曲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捏缩'效应。由应变分析可知,金柱纵筋先于檐柱纵筋屈服;乳栿和混凝土柱为模型结构的主要耗能构件。基于试验研究结果,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试验模型框架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框架的出铰顺序依次为乳栿两侧、金柱柱底、檐柱柱底、金柱CFST柱底部及檐柱CFST柱底部。在峰值加速度为0.70g的El Centro波作用下,模型柱架的极限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与规范规定的限值较为接近,表明框架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风格建筑 RC-CFST组合框架 拟动力试验 抗震性能 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钢梁空间约束作用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影响
5
作者 杜修力 高艳春 杨淑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81,共6页
本文基于文献[5]建立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拟三维分析模型,进一步考虑钢框架和核心筒之间横向梁的空间扭转作用,讨论了横向梁空间约束作用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 本文基于文献[5]建立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拟三维分析模型,进一步考虑钢框架和核心筒之间横向梁的空间扭转作用,讨论了横向梁空间约束作用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进一步考虑横向梁的空间扭转作用后所得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比只考虑竖向作用所得的值偏大,可见,采用考虑横向梁空间竖向和扭转约束作用的拟三维分析方法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 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横向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地下隧洞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马震岳 郭青春 +1 位作者 赵宝友 张存慧 《水电能源科学》 2008年第6期93-95,104,共4页
应用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围岩—水工地下隧洞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整体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隧洞衬砌结构进行了地震时程反应的数值分析。分析了衬砌弹模、围岩类别以及地震波频率对洞室... 应用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围岩—水工地下隧洞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整体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隧洞衬砌结构进行了地震时程反应的数值分析。分析了衬砌弹模、围岩类别以及地震波频率对洞室位移和应力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ANSYS有限元 水工隧洞 弹塑性地震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办公楼改造为幼儿园结构加固方案对比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贾天悦 张旭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在北京等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由于历史原因普遍存在幼儿园配备不足的情况,从而为一些老旧办公楼改造为幼儿园创造了基本条件。本文以北京市西四环某既有框架结构办公楼改造为幼儿园做为具体实例,以此类改造工程中常用的三种加固方案(... 在北京等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由于历史原因普遍存在幼儿园配备不足的情况,从而为一些老旧办公楼改造为幼儿园创造了基本条件。本文以北京市西四环某既有框架结构办公楼改造为幼儿园做为具体实例,以此类改造工程中常用的三种加固方案(局部增设剪力墙方案,增设BRB支撑方案,直接加固框架并采用性能设计方案)为基础,就结构抗震性能、施工难度、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三种方案重点探讨了当丙类建筑改造后成为乙类建筑时如何解决抗震构造措施普遍不足的问题。本文涉及的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内容包括现浇剪力墙或BRB支撑的合理布置、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变形控制与性能设计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三方案的施工难度及造价分析,通过综合对比,给出了推荐性建议。从技术、经济、施工、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可供类似工程项目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改造 抗震措施 BRB消能减震分析 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 造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变刚度约束砌体结构抗震能力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孙柏涛 梅云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共13页
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时,前山断裂从彭州市白鹿中学两栋教学楼中间穿过,断层距离两栋教学楼仅数米,造成前楼严重破坏,破坏现象非常典型。该结构为外廊式单跨约束砌体结构教学楼,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承重墙体的构造特点有别于当地的普通... 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时,前山断裂从彭州市白鹿中学两栋教学楼中间穿过,断层距离两栋教学楼仅数米,造成前楼严重破坏,破坏现象非常典型。该结构为外廊式单跨约束砌体结构教学楼,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承重墙体的构造特点有别于当地的普通砌体结构,本文采用现场测试、震害考察和弹塑性地震反应计算分析等手段对该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旨在揭示具有这类构造形式的砌体结构在不同烈度影响场下的破坏特点和抗震能力,为指导今后砌体结构的设计和抗震规范的修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中学 约束砌体结构 地震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形状记忆合金和屈曲约束支撑系统自复位抗震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春祥 汤钰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2-156,176,共6页
提出混合形状记忆合金(SMA)和屈曲约束支撑(BRB)系统混合自复位装置。在混合自复位装置中,BRB发挥耗能作用,而SMA提供自复位功能以减小结构震后残余变形。据SMA一维宏观唯象本构模型,编制用于ABAQUS有限元分析的用户材料子程序SMA-UMAT;... 提出混合形状记忆合金(SMA)和屈曲约束支撑(BRB)系统混合自复位装置。在混合自复位装置中,BRB发挥耗能作用,而SMA提供自复位功能以减小结构震后残余变形。据SMA一维宏观唯象本构模型,编制用于ABAQUS有限元分析的用户材料子程序SMA-UMAT;用ABAQUS及子程序SMA-UMAT分别对设置BRB及混合自复位装置钢框架(简称BRBF,SC-BRBF)进行低周反复与动力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数值结果表明,虽SC-BRBF峰值层间位移角、峰值基底剪力及峰值楼层加速度较BRBF有一定程度放大,但与BRBF相比,SC-BRBF可减小结构残余位移50%以上。故该混合自复位装置在大跨结构及高烈度抗震设防地区具有一定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自复位 形状记忆合金 屈曲约束支撑 低周反复分析 动力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在空冷支架结构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
10
作者 白国良 吴健 +1 位作者 李雪 代慧娟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240,共9页
空冷凝汽器支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火电厂结构体系,该体系由钢筋混凝土管柱和上部钢桁架组成,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严重不均,抗震措施单一。该类结构体系与电厂能否正常运作关系紧密,若震后结构发生破坏会引起极大危害。为提高该类结构的... 空冷凝汽器支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火电厂结构体系,该体系由钢筋混凝土管柱和上部钢桁架组成,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严重不均,抗震措施单一。该类结构体系与电厂能否正常运作关系紧密,若震后结构发生破坏会引起极大危害。为提高该类结构的抗震能力,本文在钢桁架和管柱连接处加设铅芯橡胶隔震支座。采用SAP2000分析软件,验证了隔震支座的可行性,并进行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获得了强震作用下钢桁架与管柱的加速度、隔震支座的变形及受力、管柱的塑性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减震效果良好;在保证柱子本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隔震支座后的柱顶水平剪力较普通结构明显变小;上部钢桁架整体加速度值减小,这对上部布置大量设备的空冷支架结构体系是有利的,能够满足高烈度区大容量机组的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支架结构体系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 弹塑性地震分析 时程分析 减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ar-fault directivity pulse-like ground motion effect on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令坤 张楠 +3 位作者 蒋丽忠 曾志平 陈格威 国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2425-2436,共12页
The vehicle-track-bridge(VTB)elemen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how a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 reacted when it was subjected to near-fault directivity pulse-like ground motions.Based on the PEER NAG Strong Ground Motion... The vehicle-track-bridge(VTB)elemen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how a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 reacted when it was subjected to near-fault directivity pulse-like ground motions.Based on the PEER NAG Strong Ground Motion Database,the spatial analysis model of a vehicle-bridge system was developed,the VTB element was derived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of train and bridge,and the elasto-plastic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bridge were calculated.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girder and pier top displacement,and bending moment of the pier base increase subjected to near-fault directivity pulse-like ground motion compared to far-field earthquakes,and the greater deformation responses in near-fault shaking are associated with fewer reversed cycles of loading.The hyster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er subjected to a near-fault directivity pulse-like earthquake should be explicitly expressed as the bending moment-rotation relationship of the pier base,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entrally strengthened hysteretic cycles at some point of the loading time-history curv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n amplification of the vertical deflection in the girder's mid-span owing to the high vertical ground motion.In light of these findings,the effect of the vertical ground motion should be used to adjust the unconservative amplification constant 2/3 of the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motion ratio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bri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MENT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directivity pulse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 earthquake respo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