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山7.0级地震前川滇地区中等地震密集活动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小艳 苏有锦 +1 位作者 王强 刘自凤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7-353,共7页
通过分析川滇地区12组4~5级地震密集活动及其对应强震的时空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地震密集活动中的最大地震震级与后续强震震级不相关;对应地震与密集活动的时间间隔多在半年内;利用4、5级地震密集活动作为M≥6.7地震1年尺度的预报... 通过分析川滇地区12组4~5级地震密集活动及其对应强震的时空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地震密集活动中的最大地震震级与后续强震震级不相关;对应地震与密集活动的时间间隔多在半年内;利用4、5级地震密集活动作为M≥6.7地震1年尺度的预报异常,预报效能R值为0.258 5;在云南地区,强震多发生在密集地震集中区,而四川的强震多发生在4、5级地震不活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7 0级地震 中等地震密集活动 川滇地区 R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强地震密集区与未来强震三要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白超英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48-54,共7页
系统研究了新疆南北天山地震带内中强地震活动密集区与未来强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出适合年度危险区判定的地震活动性背景依据.结果表明:大多数强震均发生在中强地震活动相对密集区内及其边缘,且发生在边缘的概率较大;强震... 系统研究了新疆南北天山地震带内中强地震活动密集区与未来强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出适合年度危险区判定的地震活动性背景依据.结果表明:大多数强震均发生在中强地震活动相对密集区内及其边缘,且发生在边缘的概率较大;强震震级的大小与中强地震密集区的尺度有关.中强地震密集区的判别标准为:密集区尺度大于150km,且其中地震密度(每平方度内地震个数)大于或等于4.最后,就密集区尺度、孕震区尺度、异常区尺度及震源区尺度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基本结论为:密集区的下限尺度即为孕震区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地震活动性 地震密集 天山地震 中强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33年云南嵩明8级地震震中区地震密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哲 王健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311,共9页
1833年云南省昆明市嵩明杨林地区发生了1次强烈地震,震级被定为8级,这也是迄今为止云南省震级最大的地震。本文选取该地震震中一带为研究区(24.7°~25.5°N,102.3°~103.3°E),采用网格点密集值计算方法对研究区1966年... 1833年云南省昆明市嵩明杨林地区发生了1次强烈地震,震级被定为8级,这也是迄今为止云南省震级最大的地震。本文选取该地震震中一带为研究区(24.7°~25.5°N,102.3°~103.3°E),采用网格点密集值计算方法对研究区1966年以来仪器记录的地震进行了计算。根据地震密集等值线图确定研究区有2个地震密集区。通过不同的时窗分析了密集区内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利用地震密集时空分布特征与历史强震间的关系,给出了1833年嵩明8级地震震中位置校正的建议。此外,还通过地震密集时空动态变化分析发现,21世纪以来研究区地震密集由NE逐渐向SW方向发展。该现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域应力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密集 历史地震 地震活动性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隅弧形构造区现代中小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文亚猛 袁道阳 +1 位作者 张波 冯建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4-606,共13页
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三大块体交汇部位,发育一组以逆走滑活动为主的弧形断裂系,其新活动性强,历史及现代强震频发,是探讨现代中小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关联性的理想地区,也是检验和发展小震密集区值方法... 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三大块体交汇部位,发育一组以逆走滑活动为主的弧形断裂系,其新活动性强,历史及现代强震频发,是探讨现代中小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关联性的理想地区,也是检验和发展小震密集区值方法及其适用条件的有利地区。本文采用甘肃省地震局对该区1970年以来1~5级地震仪器监测目录,利用网格点密集值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共划分出21个地震密集区。通过分析每个地震密集区内小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前人对历史地震和活动构造的研究结果,综合判断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之间的对应关系,归纳总结不同震级历史强震密集区的持续时间,给出运用网格点密集值方法校核青藏高原东北隅历史地震的限定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隅弧形构造区大约66.7%的密集区对应历史强震,两者之间有较密切的关联性;且地震震级越大密集区持续时间越长,两者之间的拟合关系为:T=4.38×10^(-7)×M^(1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隅 现代中小地震密集 历史地震离逝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7级大震前的中强地震密集现象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建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8-343,共6页
经研究发现20世纪云南7级大震前有中强地震密集的现象.根据中强地震的密集特征可对7级大震时间作出较好预报;再结合静中动地震的研究,可对7级大震地点作出较好预报.最后对二者的联系机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7级大震 中强地震密集 静中动地震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地震观测带来的变革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晁军 陈会忠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共14页
进入21世纪,地震观测的重大变化就是密集地震观测网的出现,通过论述地震密集观测技术带来的变革,得出以下认识:(1)这种变革改变了传统地震观测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地震台网的概念;(2)观测地震活动影像为实时地震观测和预测带来了新的发现;... 进入21世纪,地震观测的重大变化就是密集地震观测网的出现,通过论述地震密集观测技术带来的变革,得出以下认识:(1)这种变革改变了传统地震观测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地震台网的概念;(2)观测地震活动影像为实时地震观测和预测带来了新的发现;(3)密集地震台网将地震带进了大数据时代,推动传统地震学从依靠自身判断(依靠计算模型)做决定到依靠数据做决定的转变,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大数据基础上推进地震学跨界创新,向智慧地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地震观测技术 变革 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的地震观测密集台阵时钟偏差分析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田原 王伟涛 +2 位作者 李丽 于常青 张海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8-648,共11页
利用地震观测台阵中相邻台站间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随时间的偏移的特性,考虑参考互相关函数、噪声源变化、反演方法和数据误差的影响,给出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的密集台阵时钟偏差分析及其误差评价方法。对盐源短周期地震观测密集台阵... 利用地震观测台阵中相邻台站间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随时间的偏移的特性,考虑参考互相关函数、噪声源变化、反演方法和数据误差的影响,给出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的密集台阵时钟偏差分析及其误差评价方法。对盐源短周期地震观测密集台阵的单台时钟偏差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的时钟偏差分析方法可以给出连续的单台时钟偏差,并能够筛选出有明显时钟偏差的台站及偏差出现的时段。该台阵的209个台站中,有17个台站在观测期内出现大于1 s的时钟偏差,可能与仪器数据采集装置的硬件或软件故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观测密集台阵 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 时钟偏差分析 噪声源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历史地震和海啸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9-557,共9页
渤海海域中小地震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渤海中存在多个地震密集区.地震密集多呈NE向分布,但也确有NW向活动存在.大致以39°N为界,渤海南部与北部的地震活动差异悬殊,几乎所有的强震和中小地震密集都集中于南部.综合史料和中小地震密集... 渤海海域中小地震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渤海中存在多个地震密集区.地震密集多呈NE向分布,但也确有NW向活动存在.大致以39°N为界,渤海南部与北部的地震活动差异悬殊,几乎所有的强震和中小地震密集都集中于南部.综合史料和中小地震密集特征,对公元1548年震中位置进行了校订,对1888年地震的震级进行了讨论.探讨了173年地震事件作为一次地震海啸的可能性.对1597年地震事件作为一次渤海强震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历史强震 地震密集 海啸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县地震活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月玲 王晓山 +1 位作者 边庆凯 孙丽娜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2,共9页
本文采用地质地貌调查、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质测年等方法,研究了涉县地区地震和构造的活动特征,并归纳总结涉县6.0级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即:①震中位于大型地震带与地震亚带交汇区,现今地震活动性仍然较高;②震区附近发育1条规模较大、... 本文采用地质地貌调查、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质测年等方法,研究了涉县地区地震和构造的活动特征,并归纳总结涉县6.0级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即:①震中位于大型地震带与地震亚带交汇区,现今地震活动性仍然较高;②震区附近发育1条规模较大、活动性较高的控制山盆界限断裂-涉县断裂;③震中位于孤立的涉县断陷盆地区边缘,山盆新构造运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县地震 断裂活动性 地震密集 太行山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活动性研究及其应用于地震预测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健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1-456,共6页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地震 地震密集 地壳介质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专题地质填图的地球物理技术——短周期密集台阵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占武 李文辉 +5 位作者 张新彦 李秋生 蔡玉国 任彦宗 程永志 王光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共12页
以问题和需求为驱动的专题地质填图强调,针对某个主要地质体、沉积盆地、重要成矿带、地震带断裂系统等,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调查和填图,以解决目标地质体结构、沉积盆地基底起伏、成矿地质体规模、断裂系统分布等重... 以问题和需求为驱动的专题地质填图强调,针对某个主要地质体、沉积盆地、重要成矿带、地震带断裂系统等,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调查和填图,以解决目标地质体结构、沉积盆地基底起伏、成矿地质体规模、断裂系统分布等重大问题。地球物理是专题填图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近10年发展起来的短周期密集台阵技术,因其布设灵活、应用广泛、精度高、成本低等特点备受关注。通过介绍短周期密集台阵发展现状,以及在城市、矿山、地震灾害区、沉积盆地等不同地质地貌条件下,利用短周期密集台阵进行近地表结构调查的应用实例,提出了该技术在专题地质填图中的应用前景和技术方案建议,力图通过短周期密集台阵的调查构建结构成像方法,丰富和完善专题填图的技术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 专题地质填图 密集地震台阵 浅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市浅层地壳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成像
12
作者 花茜 裴顺平 +5 位作者 李涛 刘翰林 刘巍 李磊 李佳蔚 杨宜海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3-546,共14页
利用高密度短周期流动地震台阵及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可获得浅层地壳高分辨率速度结构图像。文中在喀什市布设了101台短周期地震计进行连续观测,通过Z分量的背景噪声成像获得了横向分辨率约0.04°的浅层地壳三维S波速度结构。研究区5k... 利用高密度短周期流动地震台阵及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可获得浅层地壳高分辨率速度结构图像。文中在喀什市布设了101台短周期地震计进行连续观测,通过Z分量的背景噪声成像获得了横向分辨率约0.04°的浅层地壳三维S波速度结构。研究区5km以浅的S波速度较全球平均速度模型整体偏低,反映了较厚的第四纪沉积盆地特征,精细成像结果显示在研究区中部存在与喀什背斜走向一致的低速异常结构,可能反映了喀什凹陷下方存在多层次软弱滑脱层,随着喀什-阿图什褶皱-逆断层系的S向生长,可能指示了一条新生次级隐伏断层。古河道沉积体系的分布也可能是喀什市低速异常形成的原因。总而言之,基于高密度短周期地震台阵记录的地震波形背景噪声成像可清晰地探测城市浅层地下结构,为城市地下活断层识别、地震放大效应评估、地下资源能源勘探开发等方面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凹陷 短周期密集地震台阵 背景噪声成像 低速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区晚中生代伸展构造与金成矿:短周期密集台阵背景噪声成像的启示 被引量:25
13
作者 俞贵平 徐涛 +1 位作者 刘俊彤 艾印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78-1893,共16页
晚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东部经历了以岩石圈减薄作用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岩石圈破坏.在此背景下,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胶东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的伸展构造、广泛发育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和巨量的金矿化.为揭示胶东地区控矿构造在上地壳层次的... 晚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东部经历了以岩石圈减薄作用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岩石圈破坏.在此背景下,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胶东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的伸展构造、广泛发育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和巨量的金矿化.为揭示胶东地区控矿构造在上地壳层次的发育特征及其与金成矿之间的联系,本文基于跨胶东半岛的NWW SEE向短周期密集地震台阵剖面,开展了背景噪声成像研究,获得了胶东地区8km以浅的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其主要特征为:(1)胶东地区沉积层较薄,基底平均深度为1~2km左右;(2)垂向速度梯度显示胶西北基底/浅层高速间断面错断特征显著,与主要拆离断层对应关系良好,且相对速度扰动显示沿主要拆离断层发育SE倾向的条带状低速异常;(3)牟乳成矿带下方S波速度具有横向分块特征,与五莲烟台等控矿断裂的陡倾特征吻合,且东部苏鲁造山带上地壳平均速度较胶西北地区明显偏高.综合本文成像结果及已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我们认为胶西北成矿带的控矿构造深部以大规模拆离断层为主要特征,而东部牟乳成矿带则以高角度的脆性(走滑)断裂为主,故控矿断裂构造的差异可能是胶东成矿区域性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地区 金成矿作用 伸展构造 短周期密集地震台阵 背景噪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学来 常利军 +4 位作者 鲁来玉 吴萍萍 郭慧丽 吕苗苗 丁志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44-1659,共16页
本文利用玛多7.4级地震科考密集台阵150个台站和固定台站MAD记录的近震波形数据,采用横波分裂分析方法测量,总计得到22518对有效横波分裂参数,获得了震源区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结果显示,震源区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存在... 本文利用玛多7.4级地震科考密集台阵150个台站和固定台站MAD记录的近震波形数据,采用横波分裂分析方法测量,总计得到22518对有效横波分裂参数,获得了震源区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结果显示,震源区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区特征,但未能表现出随时间的规律性变化特征.最明显的横波分裂特征表现在沿主破裂余震密集区,快波偏振方向呈现出与主破裂带走向和余震序列展布较好的一致性,沿主破裂余震密集区各台站所得到的慢波延迟时间明显大于南北两侧余震密集区外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且包括主震在内余震最为密集的主破裂东段的慢波延迟时间大于中段和西段,主破裂附近北侧的慢波延迟时间大于南侧.主破裂余震密集区外两侧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随着台站与主破裂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到一定距离后,慢波延迟时间趋于稳定.这些特征反映了玛多M_(S)7.4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积累主要集中在沿主破裂余震密集区,且主破裂东段的应力积累要强于中段和西段,主破裂附近的应力积累北侧强于南侧,随着距主破裂距离的增加,应力积累效应减弱,到一定距离后变得很弱.由于科考密集台阵在主震后第12天才开始布设并投入观测,这时主震和大部分强余震已经发生,并且中小地震的最高峰也过去,余震频次趋于稳定,孕震过程中积累的应力尚未释放完全,应力释放和调整过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在余震活动观测期内,分裂参数没有表现出随时间规律性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M_(S)7.4地震 密集地震台阵 横波分裂 上地壳各向异性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集台阵资料的S波分裂研究云南宾川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豆辉 王宝善 +2 位作者 徐逸鹤 王伟涛 张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292-4307,共16页
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主要受区域应力引起的裂隙定向排列影响,也受局部构造单元,如断裂带等的影响.受地震台阵台间距的限制,系统性地研究断裂带等构造因素对各向异性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基于云南宾川地区密集台阵在两个月内记录到的9819个S... 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主要受区域应力引起的裂隙定向排列影响,也受局部构造单元,如断裂带等的影响.受地震台阵台间距的限制,系统性地研究断裂带等构造因素对各向异性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基于云南宾川地区密集台阵在两个月内记录到的9819个S波记录,我们使用MFAST(Multiple Filter Automatic Splitting Technique)方法获得了831个高质量的横波分裂结果.结果显示,(1)该区域内的平均快波偏振方向为NNW向,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一致;(2)空间分布上,断裂带附近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呈现与断裂带走向相关的特征;(3)平均慢波时延为0.087±0.002 s,计算得到的各向异性强度为2.4%,高于云南地区的平均值.研究结果表明,宾川地区的上地壳各向异性主要受区域应力控制,局部特征受断裂带的改造作用,各向异性强度较强.本研究展示了密集台阵在系统性地研究上地壳各向异性的优势,即利用高密度的空间采样可以更好地分析上地壳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细节和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地壳各向异性 S波分裂 地方震 密集地震台阵 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监督机器学习的噪声信号聚类分析——以郯庐断裂带潍坊段短周期密集台阵观测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勇刚 钮凤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73-2594,共22页
非构造活动震源所引起的地面震动通常被看成是地震记录中的噪声信号,此类噪声与微震或非火山震颤等弱构造活动信号往往在时间域或频率域都难以区分,从而会影响利用常规方法对弱构造活动信号的识别与检测.即使利用最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对... 非构造活动震源所引起的地面震动通常被看成是地震记录中的噪声信号,此类噪声与微震或非火山震颤等弱构造活动信号往往在时间域或频率域都难以区分,从而会影响利用常规方法对弱构造活动信号的识别与检测.即使利用最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对微地震信号检测,若缺乏对噪声信号特性的了解,也会对监督模型的训练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剖析地震噪声信号,理解其特征属性,以及背后可能的物理震源.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一个布设于华北东部地区的短周期密集观测台阵,使用K-means算法聚类分析不同类型的地震噪声信号.分析表明密集台阵可以观测到6类噪声信号,噪声来源包括轨道交通、风和附近的电力输送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地震噪声聚类 密集地震台阵 郯庐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北马鞍岭-雷虎岭火山区深部岩浆系统大地电磁三维探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翔宇 詹艳 +5 位作者 赵国泽 赵凌强 邓琰 胡亚轩 胡久常 向小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0-653,共14页
海南琼东北地区是中国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最强烈、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1605年琼山7.5级大地震。最新的水准、形变测量以及In SAR资料揭示在琼山7.5级大地震震中以南的地区存在1条SN向展布的沉陷区,沿该区小地震活动频发... 海南琼东北地区是中国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最强烈、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1605年琼山7.5级大地震。最新的水准、形变测量以及In SAR资料揭示在琼山7.5级大地震震中以南的地区存在1条SN向展布的沉陷区,沿该区小地震活动频发,即铺前湾—冯家湾小地震密集条带,有研究推测该小地震密集条带与深部岩浆系统的发育有关。为了进一步探测研究琼东北火山区火山岩浆系统的深部结构、地下介质属性、小地震活动和形变变化与火山深部岩浆系统分布的深层关系,2017年初在琼东北地区以雷虎岭-马鞍岭火山区为中心针对2条剖面开展了大地电磁探测,使用相位张量分解技术对其电性结构进行分析,并使用大地电磁三维反演技术获得了沿剖面的三维深部电性结构图像。探测结果进一步确定了琼东北火山区下方的介质属性和低阻体的赋存范围,并发现琼东北地区的电性结构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电阻率值东高西低。此外,在琼东北地区地壳中存在2个低阻体,分别为海南岛西北部澄迈县区域(即雷虎岭和马鞍岭火山口西侧)下方中地壳碗状向W倾斜的低阻体和龙泉下方的低阻体;而在海南岛东北部的铺前湾—冯家湾小地震密集条带与地面沉陷区的深部并没有低阻介质赋存,排除了小地震是由于壳内火山岩浆活动引起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岭-雷虎岭火山区 大地电磁三维成像 电阻率结构 地震密集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