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块体模型的共轭剪切破裂带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学滨 赵扬锋 +1 位作者 代树红 潘一山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对地震块体模型的应变率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地震块体模型 ,尤其是当界面法向和切向刚度较大时 ,能产生明显的共轭剪切破裂带。地震块体模型存在老断层 ,呈现各向异性 ,因而 ,促进了某一方向上的主条带充分发展 ,与主条带共轭的次条... 对地震块体模型的应变率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地震块体模型 ,尤其是当界面法向和切向刚度较大时 ,能产生明显的共轭剪切破裂带。地震块体模型存在老断层 ,呈现各向异性 ,因而 ,促进了某一方向上的主条带充分发展 ,与主条带共轭的次条带被抑制。存在复杂地质构造可能是地震带的间隔距离并不严格相等的原因。地震发生在剪切破裂带交叉部位的原因是这一位置剪切应变率较高。考察应变率场能揭示出地震块体模型的应变局部化特征。在构造运动作用下 ,新生构造与老构造并不重叠是可能的 ,因而 ,新生构造的交汇点就不一定出现在老断层上。地震块体模型的中心块体的尺寸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剪切破裂 应变率 应变局部化 地震块体 剪切带 老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藏邻区巴塘—丽江地震块体强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圣睦 董瑞英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根据1986—1996年川滇藏三省(区)邻界区巴塘—丽江一带频繁的强震活动的资料,结合活动构造带分布及历史强震记录,分析了该邻界区强震活动若干特征,提出了“存在川滇藏邻界区巴塘—丽江地震块体”的认识,并就其与相邻... 本文根据1986—1996年川滇藏三省(区)邻界区巴塘—丽江一带频繁的强震活动的资料,结合活动构造带分布及历史强震记录,分析了该邻界区强震活动若干特征,提出了“存在川滇藏邻界区巴塘—丽江地震块体”的认识,并就其与相邻地区强震活动关系及未来强震趋势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塘-丽江 地震块体 活动构造 强震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大三角形地区的大震活动周期与8级左右巨震的中期预测
3
作者 沈宗丕 赵伦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29-131,共3页
我国西部的板内地震是由三个古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挤压所造成,形成了大三角形地震块体,M≥7.0的大震大都发生在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附近。根据大震活动的时高时低的实际情况分析,大致有11年左右的... 我国西部的板内地震是由三个古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挤压所造成,形成了大三角形地震块体,M≥7.0的大震大都发生在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附近。根据大震活动的时高时低的实际情况分析,大致有11年左右的高潮期(活跃期)和低潮期(相对平静期),从目前掌握的资料分析来看M≥7.7的巨震有90年的组合周期存在,因此可以作出未来8级左右巨震的中期预测,一般误差为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三角形地震块体 8级左右巨震 巨震组合周期 中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C^(3D)在岩石变形局部化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学滨 潘一山 马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2-523,共2页
采用FLAC3D,对试样的尺寸效应、二块体地震模型、五块体地震模型和厚壁圆筒模型进行了变形局部化数值模拟研究。 所获得的模拟结果是合理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自然灾害中的变形局部化现象。
关键词 三维连续体快速拉格朗日分析 变形局部化 剪切带 尺寸效应 块体地震模型 厚壁圆筒 数值模拟 自然灾害 岩石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