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和精细地震地质解释技术在地质灾害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鹏 郭建敏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7期138-139,142,共3页
本文介绍在某煤矿利用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高保真再处理解释技术—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解决了复杂构造区域煤层赋存形态、断裂构造及是否发育陷落柱等问题。通过对原地震资料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了较高信噪比、各煤层反射波层次分... 本文介绍在某煤矿利用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高保真再处理解释技术—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解决了复杂构造区域煤层赋存形态、断裂构造及是否发育陷落柱等问题。通过对原地震资料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了较高信噪比、各煤层反射波层次分明的三维数据体;对地震资料再处理数据体的精细地震地质解释,共发现断层130(其中修正原断层41,新发现断层89),解释了3个疑似陷落柱(均只发育在4煤层中);为矿井设计、开拓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表明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和精细地震地质解释技术在煤矿地质灾害预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预测 三维地震勘探 再处理解释 叠前时间偏移 高分辨率、高保真处理 精细地震地质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七区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霍进杰 于浩业 +2 位作者 董雪梅 祁明霞 李胜 《海洋石油》 CAS 2013年第4期30-34,共5页
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是用教学或物理的方法研究地震波在某种具体的简化模型中传播的特点,用来模拟真实地质结构条件下的地震波场。随着油气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七区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是用教学或物理的方法研究地震波在某种具体的简化模型中传播的特点,用来模拟真实地质结构条件下的地震波场。随着油气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七区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应用为例,正演模拟技术在地质模式的识别、断裂的精细刻画、速度异常的分析、小断裂的识别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拟技术 二次开发 地震地质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区评价中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的有效利用
3
作者 李琦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7年第6期115-117,共3页
地震综合解释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储层预测技术,利用地质模式和地震特性之间相互约束作用,对地质构造进行更加详细、准确的描述,再结合油气能源的形成条件及特点,确保了储层预测的科学性及精准性,为储层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资... 地震综合解释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储层预测技术,利用地质模式和地震特性之间相互约束作用,对地质构造进行更加详细、准确的描述,再结合油气能源的形成条件及特点,确保了储层预测的科学性及精准性,为储层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资料依据。将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应用于目标区评价中,改变了传统单一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缺陷,能够根据地质模型,对储层形态、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油气能源分布特征,确保能源开发的顺利开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地震解释技术的必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区评价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 储层预测 地质模型 有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在复杂断块开发中的应用
4
作者 何高林 曹中原 《中国标准化》 2019年第10期109-110,共2页
在断块体系复杂多变的油田中,一般表现出油层系多,且区块内含有大量的小断块,地质构造复杂,三维地质资料品质差,断块破碎,对于地震地质的勘察、油田的开发等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能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完善注采系统,在各种资料增加、区... 在断块体系复杂多变的油田中,一般表现出油层系多,且区块内含有大量的小断块,地质构造复杂,三维地质资料品质差,断块破碎,对于地震地质的勘察、油田的开发等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能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完善注采系统,在各种资料增加、区块矛盾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有必要采用综合地质解释技术对复杂断块进行精确综合分析解释,重新认识地质特征。鉴于此,本文将在分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就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在复杂断块开发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 复杂断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礁地震地质综合识别技术——以ZJ坳陷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邢占涛 韩建光 +1 位作者 何文刚 任玉秀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生物礁因具高孔隙度、高渗透率且富含大量的油气资源而得到广泛关注。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与火成岩体、火山锥、砂体、古潜山、泥底辟及岩丘等地质体极为相似,构造解释和识别相对困难。为此,以ZJ坳陷区生物礁为例进行地震地质... 生物礁因具高孔隙度、高渗透率且富含大量的油气资源而得到广泛关注。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与火成岩体、火山锥、砂体、古潜山、泥底辟及岩丘等地质体极为相似,构造解释和识别相对困难。为此,以ZJ坳陷区生物礁为例进行地震地质综合识别研究,通过宏观地震相、地震属性、地震反演及沉积相等综合分析,正确地识别出了古隆起生物礁、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斜坡—盆地中孤立礁等3种类型生物礁,同时利用生物礁相模式对单个礁体进行解剖,准确识别礁体边界,共划分出7个生物礁有利区,解决了该区无井区生物礁识别问题,从而为勘探甜点区优选提供有利依据,大大提高了钻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质解释 生物礁 振幅强度 瞬时相位 速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侯丁根 党飞航 +2 位作者 张岩 罗任植 武浩 《煤炭与化工》 CAS 2022年第3期67-69,73,共4页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体,通过时间剖面、波阻抗反演及属性分析等解释技术,对主要煤层的构造、煤厚、冲刷及缺失范围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煤层整体呈走向NNE、倾向NWW的单斜形态,西北部发育有微小褶曲;发现落差小于5 m的...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体,通过时间剖面、波阻抗反演及属性分析等解释技术,对主要煤层的构造、煤厚、冲刷及缺失范围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煤层整体呈走向NNE、倾向NWW的单斜形态,西北部发育有微小褶曲;发现落差小于5 m的正断层2条;煤厚自东向西呈厚—薄—厚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微弱;区内未发现古河床的冲刷现象;东北部和东南部出现3-1煤的缺失,但范围较小。研究区煤系地层构造程度简单,煤层空间赋存稳定,开采地质特征优良,有利于矿井生产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地震地质解释 构造特征 属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分辨力新认识 被引量:52
7
作者 云美厚 丁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3-608,共6页
地震分辨力一直是地震勘探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在阐述了地震分辨力与地震分辨率差异的基础上,介绍了地震分辨力的定义、准则,讨论了地震分辨力同地震地质解释能力之间的关系和差异,重新认识了噪声与分辨力的关系。研究认为:地震分... 地震分辨力一直是地震勘探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在阐述了地震分辨力与地震分辨率差异的基础上,介绍了地震分辨力的定义、准则,讨论了地震分辨力同地震地质解释能力之间的关系和差异,重新认识了噪声与分辨力的关系。研究认为:地震分辨力是地震资料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只决定于地震子波的特性,与地震剖面中是否存在噪声无关。提高地震分辨力的惟一途径是改善地震子波本身的特性。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只能提高地震地质解释能力,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分辨力。在地震分辨力一定的条件下,利用特殊的方法(技术)可以解释地层厚度小于1/4波长的薄层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地震分辨力的提高,仅仅说明地震地质解释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分辨力 瑞利准则 1/4波长 信噪比 地震地质解释能力 高分辨力 地震勘探 地震地质解释 地震资料 地震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陡构造区枯竭型油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配套地震解释技术序列 被引量:1
8
作者 唐绪磊 赵振伟 +4 位作者 王兰英 王征 徐敏 郭海洋 吴战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1,共8页
由枯竭型油气藏改建的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具有储气量大、投资相对较低等优点,是储气库建库的首选目标。高陡构造区由于构造复杂、储层厚度薄,准确落实地下构造真实形态和目标地层深度难度大,地质目标难以一次性中靶。为了形成... 由枯竭型油气藏改建的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具有储气量大、投资相对较低等优点,是储气库建库的首选目标。高陡构造区由于构造复杂、储层厚度薄,准确落实地下构造真实形态和目标地层深度难度大,地质目标难以一次性中靶。为了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高陡构造区枯竭型油气藏改建储气库的地震解释技术序列,对整个建库期间使用到的地震解释技术进了梳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多井控制的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可以对构造进行准确的三维空间雕刻,能够有效地解决高陡构造真实形态和目标地层深度预测的难题,进而对气藏的封闭性做出评价;②所形成的地震导向技术,为注采井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探技术支撑,有效地指导了注采井工艺的设计、实施,为提高高陡复杂构造区钻探成功率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提高了钻井速度与效益;③随钻过程中实时跟踪调整,可以有效提高注采井一次性入靶率和目的层段的进尺。结论认为,所形成的配套地震解释技术序列为四川盆地东部XGS地下储气库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效地指导了注采井工艺的设计实施以及动态调整井轨迹方案,提高了钻井一次性中靶率,大幅度提高了石炭系地层及储层的钻遇率,对今后枯竭型油气藏改建储气库工程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构造区 枯竭型油气藏 改建地下储气库 地震导向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 地层倾角预测 动态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蔽圈闭解释模式的地层学意义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群 郜建军 +2 位作者 何金海 曾勇 刘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1-574,581,共5页
为突破准噶尔盆地中部隐蔽油气藏勘探瓶颈,在层序地层学及坡折带理论指导下,首次提出"等时—圈闭地震地质解释模式"的名称和定义,并通过地层对比的等时性和形态圈闭的有效性,以及单个朵叶体构成独立隐蔽圈闭来论述该模式的理... 为突破准噶尔盆地中部隐蔽油气藏勘探瓶颈,在层序地层学及坡折带理论指导下,首次提出"等时—圈闭地震地质解释模式"的名称和定义,并通过地层对比的等时性和形态圈闭的有效性,以及单个朵叶体构成独立隐蔽圈闭来论述该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分析准中1区块Z6、Z7井"串层"地质问题的勘探实例中,总结出朵叶体间呈现类似"七巧板"之间拼合的隐蔽圈闭时空组合特征,解决了井间对比串层的难题。并提出地震剖面解释中"轴串而层不串"的工作方法和解释技巧,由此说明"等时—圈闭地震地质解释模式"的正确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 隐蔽圈闭 地震地质解释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宽一高”油气地震勘探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45
10
作者 王华忠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324,共12页
油气地震勘探面对的地下介质情况(包括地表条件)和油藏情况日益复杂促使地震勘探技术不断提高,最终目的是能够尽可能精确地描述油气藏以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和勘探效益。2000年后逐渐普及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是其中的一项标志性技术... 油气地震勘探面对的地下介质情况(包括地表条件)和油藏情况日益复杂促使地震勘探技术不断提高,最终目的是能够尽可能精确地描述油气藏以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和勘探效益。2000年后逐渐普及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是其中的一项标志性技术,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系列,并非仅指将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推进到“两宽一高”阶段,它还包括针对“两宽一高”数据的地震成像处理技术、地震地质解释技术及油藏评价技术。当前,“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较为迅速,各种新的观测系统、新的震源和检波器系统以及高效、自动、智能数据采集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从海量的“两宽一高”数据中提取与精确描述储层相关信息的技术进展严重滞后,譬如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和最小二乘逆时深度偏移(Least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LS_RTM)技术距离大规模生产实用(尤其是直接贡献于储层描述的应用)相去甚远。从地震波反演成像对地震数据采集的需求出发,较为全面地依次分析了“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对地震波成像的必要性、“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对地震波成像的贡献、“两宽一高”地震勘探阶段的地震分辨率、“两宽一高”地震数据成像处理中的关键问题等,最后简述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中地震地质解释的观点。认为“两宽一高”油气地震勘探技术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石油工业界的核心技术,当前的技术发展现状远未达到“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成熟阶段,今后油气地震勘探的技术发展应该是围绕着“两宽一高”地震勘探的关键问题,即采集技术、对应的反演成像技术、地震解释技术和油藏描述技术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介质与复杂储层 “两宽一高”地震勘探 “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 海量数据处理 反演成像 “两宽一高”地震地质解释 “两宽一高”油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 被引量:42
11
作者 熊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8,188+192,共18页
针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这一论题,本文从几个特定角度展开了简要的讨论。首先给出了应用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本思路;然后围绕怎样得好一个三维数据体,研讨了应引起高度关注的八个在地震数据采集... 针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这一论题,本文从几个特定角度展开了简要的讨论。首先给出了应用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本思路;然后围绕怎样得好一个三维数据体,研讨了应引起高度关注的八个在地震数据采集时及十个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问题;第三是论述了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的技术系列,包括地震数据反演技术、属性分析、岩石物理分析、地质建模和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最后讨论了地震数据的综合地质解释。文章并没有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进行全面和系统的介绍,而是针对上述四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相关方法与技术的认识和体会。作者认为所述问题对应用地震方法勘查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岩性油气藏 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数据体 地震数据处理技术 地震数据的地质综合解释 储层特性预测与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特阿拉伯Ghawar特大型油田二叠系Khuff-C段碳酸盐岩的储层描述
12
作者 Shiv N.Dasgupta 沈操 《石油物探译丛》 2001年第6期21-29,共9页
1982年,在沙特阿拉伯特大型油田Ghawar的Uthmaniyah区,经勘探钻井发现了二叠系Khuff-C段的碳酸盐岩储层(图1),该储层是一个非伴生气和凝析油的高产层,但其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非常复杂,主要受沉积相分布和后来的成岩作用所控制.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声阻抗 岩石物性 沙特阿拉伯 地震地质解释 Ghawar油田 二叠系 储层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rocessing and post-processing method for geostress simulation using seismic interpretation results 被引量:1
13
作者 ZHANG Li-ho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3期369-372,共4页
In order to carry out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geologic structural data obtained from Landmark(seismic interpretation system), underground geological structures are abstracted into mechanical models which can reflec... In order to carry out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geologic structural data obtained from Landmark(seismic interpretation system), underground geological structures are abstracted into mechanical models which can reflect actual situations and facilitate their computation and analyses.Given the importance of model building, further processing methods about traditional seismic interpretation results from Landmark should be studied and the processed result can then be directly used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computations.Through this data conversion procedure, Landmark and FLAC(the international general stress software) are seamlessly connected.Thus, the format conversion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and the pre-and post-processing in simulation computation is realized.A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dicates that this method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operation, high accuracy of the element subdivision and high speed, which may definitely satisfy the actual needs of floor grid cu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interpret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PRE-PROCESSING POST-PROCESSING COUP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PROSPECTING IN MINING AREAS,XIEQIAO COLLIERY
14
作者 崔若飞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996年第1期88-96,共9页
3D seismic prospecting in mining areas of Xieqiao Colliery is a successfulmodel for an advancement from the resource prospecting to mining prospecting stagein coal fields. Its results have proved that faults with a th... 3D seismic prospecting in mining areas of Xieqiao Colliery is a successfulmodel for an advancement from the resource prospecting to mining prospecting stagein coal fields. Its results have proved that faults with a throw of 5-10 m can be detected in an area with good seismogeologic conditions by using 3D seismic technique.Detection of underground tunnels for the first time utilizing 3D seismic data indicates that subsided columns, gotten and mine goaf can be detected using 3D seismic technique, so it has a broad applied pro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eismic prospecting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FAULT pattern recogn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